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合集下载

显微镜光学参数

显微镜光学参数

显微镜光学参数【实用版】目录一、显微镜的定义与作用二、显微镜的性能参数1.放大率2.数值孔径3.分辨率4.视场5.景深6.镜像亮度7.镜像清晰度8.工作距离9.机械筒长三、参数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四、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正文一、显微镜的定义与作用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它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到人眼可见的范围,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细菌等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二、显微镜的性能参数1.放大率:显微镜的放大率是指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通常用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来表示。

放大率越大,观察到的物体越清晰,但也可能导致视野范围变小。

2.数值孔径: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孔径角(u)半数的正弦之乘积。

数值孔径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量越大,放大率和分辨率越高,但视野和景深会相应减小。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显微镜对物体细节的清晰程度,通常用每毫米内的线数来表示。

分辨率越高,观察到的物体越清晰,但也可能导致放大率降低。

4.视场:视场是指显微镜中可见的物体范围。

视场越大,观察到的物体范围越广,但也可能导致放大率降低。

5.景深:景深是指在显微镜中能够保持清晰焦点的深度范围。

景深越大,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深度范围越广,但也可能导致放大率降低。

6.镜像亮度:镜像亮度是指显微镜中成像的明亮程度。

镜像亮度越高,观察到的物体越明亮,但也可能导致分辨率降低。

7.镜像清晰度:镜像清晰度是指显微镜中成像的清晰程度。

镜像清晰度越高,观察到的物体越清晰,但也可能导致放大率降低。

8.工作距离:工作距离是指物镜与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

工作距离越近,放大率越高,但视野范围会相应减小。

9.机械筒长:机械筒长是指显微镜的镜筒长度。

机械筒长越长,放大率越高,但视野范围会相应减小。

三、参数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显微镜的各项性能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的是从物镜前组最前面一块透镜的表面 到被观察标本的距离。这个距离不大,如上所述的10X、40X 和100X物镜的工作距离分别为7.634、0.53和0.198毫米。如 果再考虑到透镜的金属零件的厚度,这个距离就更小了。因 此,在使用时,物镜和标本是靠得很近的,高倍物镜尤为如 此,几乎要碰上标本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调焦时要特别小心, 以免碰坏镜头或损坏标本。 物镜通常都标有表示物镜光学性能和使用条件的一些数字和 符号。如"40/0.65"和"160/0.17"。此处的40表示它的放大倍 数(有的写成40×或40:1);0.65表示它的"数值孔径"(有 的写成N.A.1.65或A.0.65);160表示使用该物镜时,显微镜 的机械筒长应为160mm;0.17表示使用该物镜时,盖玻片的 厚度应为0.17mm。有些低倍物镜,在有、无盖玻片的情况下 都可以使用,所以不标0.17而代之以横线"-"。有些油镜上标 有"油(oil)"字
五、显微镜的维护保养
(一) 防高热:显微镜是山精密的机械和光学镜头组成的, 由于各种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显微镜不能在阳光了曝 晒,也不能放在靠近火炉和暖气的地方。只能室内存放,其 工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40℃。 (二) 防潮:如果长期受潮,透镜很容易发霉,表面还会腐 蚀,所以应在干燥环境下保存。在31℃时湿度不得大于80%, 温度每升高3摄氏度,相对湿度要设法降低10%。 (三) 防尘 :灰尘不仅会影响成像质量,而且灰尘中往往 也带有含酸、碱等腐蚀性的尘粒,容易腐蚀镜面。而硬度大 的尘粒还可能在擦拭镜头时在镜面上划出伤痕,损坏镜头。 此外,灰尘掉进机械活动部分时容易造成机械部分转动不灵 活,甚至损坏。 (四)防腐蚀 :显微镜不能接触酸类和碱类物质。也不要与 挥发性很强的化学药品及其它有害药品放在一起,以免腐蚀 镜头。 (五)防震 :显微镜是精密仪器,剧烈的震动会造成精密度 的降低。要轻拿轻放,搁置要平稳,使用时动作应轻柔。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一、光学系统无限远是指共轭距离为无限远。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标本所在的平面为物平面,第一次中间像所在的面为像平面,物平面与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共轭距离。

在有限远光学系统中共轭距离为有限的(大多数为195mm,也有185mm的)。

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中物镜将标本成像于无限远处(即从物镜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需用镜间透镜再次将其成像于目镜的视场光栏处。

有限远光学系统和无限远光学系统所用的物镜是不一样的当然光学系统也是不一样的。

二、160指该显微镜的机械筒长为160mm。

机械筒长是指物镜安装端面与目镜安装端面之间的距离(指镜筒中间无任何光学器件的直筒时,如果中间有任何光学器件则应换算成等效筒长)。

160mm加物镜的光学长度(物平面到物镜安装面的距离),再减掉10mm(目镜安装面到中间像平的距离)即为显微镜的共轭距离。

无限大即指该物镜适用于无限远光学系统。

三、无限远光学系统:现在生产的显微镜,一般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无限远与有限远的区别:有限远是指固定有一定镜筒长度的光学系统.机械筒长:指从物镜的装卸端到目镜插入筒的一端(即目镜接口上端面)的距离,在国际上将显微镜标准筒长定为160mm(leica曾为170mm);金属显微镜200mm。

在有限远光学系统里它与放大倍率有关总放大倍率M=物镜放大率Mob*目镜放大率MocMob=标准镜筒长度160mm/物镜焦距F1 Moc=明示距离250/目镜焦距F2无限远光学系统就是在物镜与中间像平面之间装上一个结像透镜,使中间光线转为平行光束,理论上光束可延伸到无限远,不受机械筒长的限制;所以无限远光学系统中间可附加多个光学附件,并不影响成像质量;而且并不受以上公式限制。

四、如果无限远光学系统,在物镜上会标示出“8”;有限远的话一般会标出机械筒长如160mm 等。

标示的为光学系统而非物镜系统。

至于个别品牌广告上或许会出现“无限远色差校正xxx光学系统”等,其中无限远指的是其光学系统,色差校正则是物镜对透镜成像产生的位置色差校正的能力,以现在光学发展的水平,现在生产的物镜都具有消色差功能。

显微镜物镜的五个基本参数

显微镜物镜的五个基本参数

显微镜物镜的五个基本参数一、数值孔径(NA)子午光线能进入或离开纤芯(光学系统或挂光学器件)的最大圆锥的半顶角之正弦,乘以圆锥顶所在介质的折射率,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亮度等)的重要指数。

数值孔径又叫镜口率,简写为NA。

它是由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孔径角的一半(θ\2)的正弦值的乘积,其大小由下式决定:NA=n×sinθ/2。

数值孔径简写NA(蔡司显微镜的数值孔径简写CF),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即消位置色差的能力,蔡司公司的数值孔代表消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的能力)的重要标志。

其数值大小分别标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

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率n 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所以NA 值可大于。

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数值孔径是显微镜物镜的重要参数,决定了物镜的分辨率。

与物镜的放大倍数,工作距离,景深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焦深与数值孔径的平方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的变小。

容易产生的误区:数值孔径与分辨率成正比,但这并不是说在选择物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数值孔径(NA)最大才是最好,因为物镜还会有很多其他重要参数,比如荧光透过率、工作距离等等,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验选择。

二、焦深焦深也叫景深,其定义是:指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拍摄样品表面时,从对准焦点的位置开始,改变物镜与样品表面的距离时,对焦能够保持清晰的范围。

显微镜知识点梳理

显微镜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设备,它通过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察觉到的微小细节。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中,显微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显微镜的原理、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应用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显微镜的原理1. 光学放大原理:显微镜利用透镜或物镜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然后利用目镜放大焦点上的光线,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放大观察。

2. 分辨率原理: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它受到物镜数值孔径、波长以及眼睛的分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3. 像差原理:显微镜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像差,如球差、色差、像散等,以提高成像质量。

二、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的一种显微镜,分为单镜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两种类型。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以提高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3.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样品,通过激发荧光的方式观察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4.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型探针来感知样品的表面,能够达到原子尺度的分辨率。

5. 红外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利用红外辐射来观察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三、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在样品上产生放大的像。

2.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负责放大物镜产生的像,并将其投影到人眼中。

3.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光源、聚光透镜和光阑等部分,用于照亮样品并提供足够的光线。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对焦调节、缩放调节等功能,以便用户能够观察到所需的细小结构。

5. 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显微镜的支架、台座和臂等部分,需要稳定支撑显微镜的各个组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微生物以及生物分子等。

光学显微镜参数

光学显微镜参数

光学显微镜参数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用于研究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通过聚光镜和物镜将物体放大,然后通过目镜观察。

不同的光学显微镜有不同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观察微小物体和分析样品非常重要。

1. 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光学显微镜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它表示物体在显微镜中被放大的倍数。

放大倍数越高,观察到的细节就越清晰。

但是放大倍数也有限制,如果放大倍数过高,会导致光线的散射和衍射,使图像变模糊。

2. 数值孔径数值孔径是物镜的一个参数,它表示物镜的接收光线的能力。

数值孔径越大,显微镜的分辨率就越高。

但是数值孔径也受到波长、视场和放大倍数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数值孔径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平衡。

3. 工作距离工作距离是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

它表示样品可以放置在显微镜中的最大距离。

工作距离越大,样品就越容易被放置在显微镜中。

但是工作距离也会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4. 视场视场是显微镜中可以被观察到的区域。

视场大小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视场越大,可以观察到的区域就越广阔。

但是视场大小也会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和亮度。

5. 深度聚焦深度聚焦是显微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表示显微镜在焦点附近可以实现的聚焦深度。

深度聚焦越大,可以观察到的深度就越深。

但是深度聚焦也会影响显微镜的分辨率和亮度。

6. 暗场和相衬显微镜暗场显微镜和相衬显微镜是两种常见的显微镜。

暗场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不透明样品,它利用一个特殊的装置使样品周围的光线被消除。

相衬显微镜则利用样品中不同组织的折射率不同来产生不同的相位差,从而观察到高对比度的图像。

总结光学显微镜参数对于显微镜的观察效果和分析结果非常重要。

在选择显微镜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参数。

同时,在使用显微镜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使用。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调整,可以获得清晰、准确的显微镜图像,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显微镜的性能参数

显微镜的性能参数
分辨率与光波波长和数值孔径有关,计算公式 如下:
δ=0.61λ/NA δ数值越小,显微镜分辨本领越强。因此,用短 波长的光,增大 NA 可提高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优质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接近0.2μm 。
返回目录
9
分辨率与放大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参 数,与照射光的波长和显微镜数值孔径有关。当选 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 镜不能分清物体的细微结构,此时过度增加放大倍 数,得到的只是一个大轮廓但模糊的图像。此时的 放大率称为无效放大。反之,若分辨率较高而放大 倍数不够时,虽然图像清晰但因太小也可能不被人 眼清晰地观察。
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应合理匹配显微镜物镜
的数值孔径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才能保证放大率
是有效的。有效放大率(Me)用肉眼分辨率 δ眼 与
显微镜分辨率 δ 的比值表示。
Me=δ眼/δ返回目录 Nhomakorabea0(四)视野
视野又称视场,是指通过显微镜所能看到的标 本范围。视野成圆形。视野大小决定于物镜的倍数 及目镜光阑的大小,小放大倍数和大光阑可获得较 大的视野,反之则视野较小。
NA=n sinβ
数值孔径是评价显微镜性能的重要参数。常用 媒介物的折射率≤ 1.515(香柏油),β<90°,sinβ <1,因此数值孔径范围在 0.05~1.40之间。
返回目录
5
(一)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 NA=n sinβ
低数值孔径 较高数值孔径 最高数值孔径
干物镜
干物镜
油浸物镜
返回目录
6
(二)放大率
M=(250 L q)/(f1f2) L为镜筒长度, f1为物镜焦距,f2为目镜焦距.
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越短,越有利提高显微镜的放 大率,但减少工作距离不方便使用。实际观察时, 常用目镜放大率与物镜放大率的乘积表示M。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知识点,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镜座: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座通常较重,以确保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稳定不易倾倒。

2. 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连接镜座和镜筒。

镜臂的设计通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握持和操作。

3. 镜筒:连接在镜臂的前上方,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镜筒的长度和直径会影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范围。

4. 载物台:位于镜筒下方,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载物台通常可以上下移动,以便调节焦距。

5.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用以调节光线强弱。

遮光器的设计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6. 粗准焦螺旋:用于快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使用。

粗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大,适合初步对焦。

7. 细准焦螺旋:用于缓慢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更加清晰,通常在使用高倍镜时使用。

细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小,但精度较高,适合精细对焦。

8.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可向任意方向转动,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分别适用于光线较强和较弱的情况。

反光镜的选择和调整对显微镜的成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9. 目镜:用于放大物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5倍到20倍之间。

10. 物镜:用于放大物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4倍到100倍之间。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确保显微镜放置稳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N.A.=n×Sin(u/2)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无法工作。

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2.分辨率(Resolving power)分辨率又称“鉴别率”,“解像力”。

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又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用公式表示为:d=l/NA式中d为最小分辨距离;l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

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

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d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d值,可采取以下措施:(1) 降低波长l值,使用短波长光源。

(2) 曾大介质n值和提高NA值(NA= n×Sin(u/2))。

(3) 增大孔径角。

(4) 增加明暗反差。

提高分辨率的效果如上图3.放大率(Magnification)放大率就是放大倍数,是指被检验物体经物镜放大再经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终图象的大小对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在选择时应首先考虑物镜的数值孔径。

有效放大倍率: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有关系式:500NA <放大率 < 1000NA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

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虽已具备分辨的能力,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

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应使数值孔径与显微镜总放大倍率合理匹配。

根据:总放大率 = 物距/物镜焦距×相距(250mm)/目镜焦距;增大物距即镜筒长度,可以提高放大率,但是镜筒不能无限拉长,通常国际标准长度为160mm。

4.焦深(Depth of focus)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

焦深大,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层,而焦深小,则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一薄层,焦深与其他技术参数有以下关系:(1) 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镜成反比。

(2) 焦深大,分辨率降低。

由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所以在低倍物镜照相时造成困难。

在显微照相时将详细介绍。

5.视场直径(Field of view)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原形范围叫视场,它的大小,是由目镜里的视场光阑决定的。

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

视场直径愈大,愈便于观察。

计算公式如下:F=FN/MobF: 视场直径FN:视场数(Field Number, 简写为FN),标刻在目镜的镜筒外侧。

Mob:物镜放大率。

由公式可看出:(1) 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

(2) 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

因此,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份。

6. 工作距离(Work distance)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

镜检时,被检物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

因此,它与焦距是两个概念,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实际上是调节工作距离。

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

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

7.覆盖差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

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差,这就是覆盖差。

覆盖差的产生影响了显微镜的成相质量。

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许可范围在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相差计算在内。

物镜外壳上标的0.17,即表明该物镜要求盖玻片的厚度。

第二章:关于物镜的区别光学显微镜按照象差校正程度基本有如下4个:(1)消色差(ACH):最基本,消除红蓝色差,但是不确保平场性,即视野内周边和中心不能同时清晰.(2)平场消色差(PLAN ACH):即在ACH物镜基础上进行像场弯曲校正,确保整个视野内的同时清晰(3)平场半复消色差(PLAN SEMI-APO):即在PLAN ACH物镜基础上对绿色色差进行了部分校正,基本接近复消色差物镜的水平(4)平场复消色差(PLAN APO):最高档次物镜,对绿色色差进行了完全校正。

第三章:明场、暗场1. 色的切片,所有显微镜均能完成此功能。

2.(Dark field)野不同,不直接观察到照明的光线,而观呈现明亮的象。

暗视野的原理是根据光学上的丁道尔现象,微尘在强光直射通过的情况下,人眼不能观察,这是因为强光绕射造成的。

若把光线斜射它,由于光的反射,微粒似乎增大了体积,为人眼可见。

暗视野观察所需要的特殊附件是暗视野聚光镜。

它的特点是不让光束由下至上的通过被检物体,而是将光线改变途径,使其斜射向被检物体,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利用被检物体表面反射或衍射光形成的明亮图象。

暗视野观察的分辨率远高于明视野观察,最高达0.02—0.004 m..3. 相差镜检法(Phase contrast)在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中,相差镜检术的发明成功,是近代显微镜技术中的重要成就。

我们知道,人眼只能区分光波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对于无色通明的生物标本,当光线通过时,波长和振幅变化不大,在明场观察时很难观察到标本.相差显微镜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之差进行镜检,也就是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将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变为可分辨的振幅差,即使是无色透明的物质也可成为清晰可见。

这大大便利了活体细胞的观察,因此相差镜检法广泛应用于倒置显微镜。

明视野观察(Bright field)明视野镜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镜检方式,广泛应用于病理、检验,用于观察被染 暗视野观察暗视野实际是暗场照明发。

它的特点和明视察到的是被检物体反射或衍射的光线。

因此,视场成为黑暗的背景,而被检物体则4. 微分干涉称镜检术(Di e contrast DIC)观察无色透明的物体,而且图象呈现出浮雕壮的立体感,并具有相衬镜检术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优点,观察效果更为逼真。

roscope )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显微镜。

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发来进行观察,但有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

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

因此,偏光显微镜被显微镜(RC)原理:斜射光照射到标本产生折射、衍射,光线通过物镜光密度梯度调节器产生不同阴影,度¾ 图象显示阴影或近似三维结构而不会产生光晕;fferential interferenc 微分干涉镜检术出现于60年代,它不仅能5. 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 偏光显微镜的应用:偏光显微镜是鉴定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的特点,就是将普通改变为偏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

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6. 浮雕相衬1975年,Robert Hoffman 博士发明2002年,专利到期,各显微镜厂家纷纷推出采用以自己名义命名的RC技术产品。

从而使透明标本表面产生明暗差异,增加观察对比特点:¾ 提高未染色标本的可见性和对比度;¾ 可检测双折射物质(岩石切片、水晶、骨头) ;¾ 可检测玻璃,塑料等培养皿中的细胞,器官和组织;¾ 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可以设计的更长;¾ RC物镜也可用于明场,暗场和荧光观察(1)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y)荧光镜检术是用短波长的光线照射用荧光素染色过的被检物体,使之受激发后而产生长波长的荧光,然后观察。

优点:¾ 能进行多重染色¾ 物体构造的观察——荧光素质判别——抗体荧光等¾ 发荧光量的测定对物质定性、定量分析¾ 检出能力高(放大作用)¾ 对细胞的刺激小(可以活体染色)用途:¾ 荧光的有无、色调比较进行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