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基础知识问答

合集下载

显微镜知识点

显微镜知识点

引言:
概述:
正文内容:
1.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和成像原理: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滤光器等光学部件。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它负责将样品的细节放大到微米级别。

成像原理是指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散射来实现对样品的放大和观察。

样品中的光线受到物镜的聚焦,然后通过目镜被眼睛观察到。

2.显微镜的倍率和分辨率:
倍率是指显微镜放大样品的程度。

显微镜通常有多个物镜可以选择,每个物镜具有不同的倍率。

倍率越高,显微镜的放大效果越好。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展示清晰图像的能力,即最小可分辨的细节。

分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波长、透镜质量等。

3.显微镜的样品准备和操作技巧:
样品准备是显微镜观察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固定、染色等处理,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度。

操作技巧包括调节焦距、光源亮度、对焦等。

这些技巧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4.显微镜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除:
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图像模糊、光源不均匀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5.总结: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显微镜,并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图像。

结语:。

显微镜基础知识检测

显微镜基础知识检测
B.转动,方向使镜筒缓缓,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目的是C.左眼看内,同时缓缓转动,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
4、: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镜头(物镜、目镜)用擦。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5、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
(1)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是(种类:)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或者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放大倍数)
(7)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移动,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上;移动,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上。
(8)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呈反比计算。
例:某台显微镜放大100倍时,可看到一行8个细胞;若放大到400倍时,则只可看到一行个细胞。
(8)图形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2)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如,玻片中写的“d”,视野中看到的就是“”;玻片中写的“69”,视野中看到的就是“”。(上下与左右都颠倒,即旋转)
(3)光线较弱换用上的和的;光线较强换用上的和的。
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液泡应
(4)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方向移动。(要使物像向右移动,就要向移动玻片;物像偏在右上方,要移到中央,就要向移动玻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
考点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认识显微镜:观察右图,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含和)、、
(3)光学部分:、(低倍镜、高倍镜)。作用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5)低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高倍镜(放大倍数越)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视野范围越,体积越,光线越;物镜离玻片。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移动。

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答案:D解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在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2.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A. 大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B解析:大光圈可以通过更多的光线,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太暗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来增加亮度。

3.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 5 倍B. 10 倍C. 15 倍D. 50 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即5×10 = 50 倍。

4.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 1 和4B. 2 和6C. 3 和4D. 1 和6答案:C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3 和物镜4 的组合。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反光镜D. 镜筒答案:B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6. 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 2 个B. 4 个C. 10 个D. 40 个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原来放大10×10 = 100 倍看到8 个细胞,换成40×10 = 400 倍,放大倍数增大 4 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即8÷4 = 2 个。

显微镜题目

显微镜题目

显微镜题目1光线明暗与光圈的关系18.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根细胞的细胞质无色透明,难于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这时需采取的措施是( )A .缩小光圈,用弱光线B .开大光圈,用强光线C .缩小光圈,用强光线D .开大光圈,用弱光线3如何将移动装片和转换高倍镜19.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源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C .⑤→④→③→②→D .④→⑤→①→②4物镜与错准焦螺旋的协调运用20.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蕨类的叶片较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镜来进行观察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 .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为止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5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在( )。

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6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长短的关系,放大倍数和目镜物镜的组合关系及离玻片的距离6.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

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甲 (1) (2)(1)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用标号作答)。

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2视野明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2)在观察时,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7放大倍数指的是什么(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像的长度或宽度8放大后细胞个数的计算,细胞多少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一行细胞⏹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时,则视野内的物像放大倍数为A.长度和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C.长度或宽度放大了400倍 D.标本体积放大了400倍⏹9、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A、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象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象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显微镜习题:)一、镜头的识别及放大倍数例1.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

显微镜知识简介与专题练习

显微镜知识简介与专题练习

显微镜知识简介与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座号。

一、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

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

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

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

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

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正确使用低倍镜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

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高倍量微镜的使用(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

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换用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升高。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包括20题精先例题及解析)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包括20题精先例题及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深度思考](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提示[方法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显微镜常见问题解答说明书

显微镜常见问题解答说明书

显微镜常见问题解答说明书1. 什么是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对象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使用透镜或者物镜来放大目标物的图像,并且让观察者能够看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细节。

2. 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1)调整光源:首先确保光源正常工作,然后调整光线亮度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2)调整倍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以及目镜组合来调整倍率。

(3)调焦:通过调节焦距来使目标物的图像清晰可见。

(4)观察与记录:通过目镜观察,并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目镜望远镜来辅助观察。

同时,可以使用相机或者手机等工具来记录观察结果。

3. 显微镜有哪些常见问题?(1)图像不清晰:可能是由于调焦不准确、物镜或目镜污染、或者光源亮度不足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重新调焦、清洁镜片、或者调整光源亮度。

(2)眼睛疲劳:观察时间过长或者不适当的姿势可能导致眼睛疲劳。

解决方法是适时休息、调整姿势,确保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3)镜头污染:物镜或者目镜的污染会影响观察效果。

使用干净的棉布或者专用清洁液擦拭镜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光源故障:如果显微镜的光源无法正常工作,可能是电源故障或者连接问题。

检查电源和连接线,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4. 如何维护显微镜?(1)存放:将显微镜存放在干燥、清洁、避光的地方,避免灰尘和湿气对显微镜的损坏。

(2)清洁:定期清洁显微镜的镜头、支架和其他部件,确保镜片没有污渍,同时检查并清洁显微镜的其他部件。

(3)保养:根据显微镜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并校准显微镜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注意:遵循使用手册中的指导,避免强光直射镜头,以免损坏显微镜的光学部件。

5. 如何选择适合的显微镜?(1)应用领域:根据使用需求确定使用显微镜的领域,如生物学、医学或者材料科学等,以选择合适的显微镜类型。

(2)放大倍率: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倍率的物镜与目镜组合来满足观察要求。

(3)光源类型:考虑使用显微镜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光源类型,如LED、卤素灯等。

显微镜常见问题问答集(二)

显微镜常见问题问答集(二)

16、问:为什么需要UV物镜?答:UV物镜的透镜组采用了新镀膜工艺设计,这样可以穿透近紫外波长的光,而普通的物镜是达不到的,这种物镜用于紫外荧光激发工作。

新奥林巴斯无限远校正万能平场复校色差物镜和万能平场半复校色差物镜在近紫外观察的性能上有了很大改善。

17、问:物镜上为什么带有"NIC" or "DIC."标记?答:这些物镜上的标记特别用在诺玛斯基或微分干涉显微镜。

18、问:对于"LWD" or "ULWD"对物镜表示什么意思?答:这些长工作距离和超长工作距离物镜,他们的工作距离指物镜前端聚焦到样品的距离比其他物镜的工作距离要长。

当需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或petri皿,厚冶金金属样品,检查IC电路板和一些焊接接口时,长工作距离和超长工作距离物镜有一定优势。

19、问:物镜上标记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答:物镜上的颜色代表着放大倍率,这样很容易识别物镜的放大倍率。

红色标记表示放大倍率为4倍或5倍,黄色代表10倍,绿色代表20倍,兰色代表40倍,50倍或60倍。

白色代表100倍。

奥林巴斯识别相差物镜用红色标记靠近物镜的前透镜,识别无限远相差物镜用绿色表示。

20、问:为什么物镜上有“平场”标记?答:平场物镜可以使整个成象效果更加平坦。

对于视场数为22的目镜,许多物镜都能使成象效果达到平坦。

对于新的平场复校色差和平场半复校色差物镜都能和视场数为26.5目镜匹配达到清晰的成象效果。

21、问:什么是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答:对于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光线以平行光束射向无限远。

例如物镜,可以提供许多优点,无限远光学系统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视场光阑。

22、问:物镜上标记的“160“是什么意思?答:这个标记表示物镜是有限远光学系统的,160MM的光学筒长指从物镜转盘(物镜安装处)到观察筒顶部(目镜安装处)的距离。

如果您在物镜转盘以上的光路中通过添加附件来增加这个距离,除非这些附件中含有校正透镜,否则将会产生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什么是数值孔径NA?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是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

数值孔径越高,分边率越高,焦深则越小。

Q:是否可以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上使用有限远筒长的物镜?A:您可能能够将物镜拧上物镜转盘,但由于无限远光学系统光路上的结像透镜的关系,使用有限远系统的物镜不能得到最佳的图像。

Q:是否可以在有限远筒长的显微镜上使用无限远系统的物镜?A:不能。

因为像有限远光学系统不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光栏面的结透镜。

Q:相差物镜是否可以用于其他观察方法?A:是的,可以。

仅需移动相差聚光镜到“0”位置同时使用柯勒照明。

相差物镜在其后焦平面上有相板,但是大部分光不受这个相板的影响。

因此,对图像质量仅有轻微的影响,对明场图像依然有用。

Ol ympus制造的相差物镜还可应用于荧光观察。

Q:相差物镜上标记的Ph1、Ph2、Ph3是什么意思?A:相差物镜要配合安装在聚光镜的环状光阑来使用。

光阑的直径要与物镜的NA值相匹配。

Olympu s UIS的物镜,Ph1表示物镜的NA值不超过0.50;Ph2表示NA值在0.55至1.0之间;Ph3表示N A值大于1.0(油镜)。

长工作距离的物镜使用专用的相差环。

Q:是否可以为视频显微方法选择高NA值的物镜观察微小标本的细节?A:是的,可以。

当您通过目镜观察时眩光可能图像的细节变暗,但必要的信息往往包含在其中,那么视频增强技术可以处理这些信息并且获得极好的视频图像。

Q:是否应该购买我所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物镜?A:通常是这样的,但不总是。

如果你所观察的标本的厚度有几个微米,平场消色差或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就很好了,因为比起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有更好的焦深。

如果用于彩色照相,平场半复消色差比平场消色差物镜得到的图像要好。

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在微小细节上可以得到极好的观察和照相的效果,但往往要花费比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高几倍的价格。

Q:如何避免在滴油时损伤40倍的干式物镜?A:如果您经常使用100倍的油镜,您可能想用50倍的油镜来替换掉40倍的干镜。

50倍的平场消色差油镜(NA0.90)比标准的40倍平场消色差或消色差干镜(NA 0.65)得到更加明亮的图像,更好的清晰度。

Q:如何减少在40倍干镜上沾上香柏油?A:当您在转换40倍干镜和100倍油镜时,尽量避免40倍的干镜浸到油上。

实验室经常将这两款物镜装在相对的方向上Q:为什么有时候40倍的物镜成象效果比20倍差?A:当标本的厚度大于标准厚度0.17MM,或在盖玻片上有其他物质。

为了改善成象效果,您可以用带校正环干式物镜,或用40倍和50倍的油镜来取代40倍的干式物镜,因为油浸物镜对盖玻片厚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小。

Q:如何在荧光观察中使用平场校色差物镜?A:平场校色差物镜适用于蓝和绿激发波长,平场校色差物镜的玻璃张力可以激发到近紫外。

因此,平场校色差物镜,它的数值孔径比平场半复或平场复校色差物镜低,所以它需要一个调光器。

Q:“干式”物镜(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以空气为介质)的数值孔径最大能达到多少?A:干式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达到0.95,但观察盖玻片时需要校正环。

Q:为什么“干式”20倍、40倍和60倍物镜有校正环?A:旋转校正环可以使物镜内的透镜组的距离,这样校正由于盖玻片过厚所带来的球差。

在正置显微镜中,校正环的校正盖玻片范围是0.11mm到0.22mm。

倒置显微镜中,校正范围0到2mm。

Q:为什么20倍的物镜或更高倍率的物镜有弹簧或装配可伸缩的前端透镜?A:物镜一般的工作距离比较短,如果使用不小心物镜的前端将会碰到载玻片或样品。

在透镜前安装弹簧装置可以防止在使用时碰到样品。

如果安装不正确,向反方向进行保护而且连续摩擦。

Q:"PL" or "NH"在相差物镜上表示什么意思?A:"PL"代表“正低”,是正相差,是指标本比周围环境暗,即明中之暗,适用于折射率比较弱的被检物体。

"NH"代表“负高”,是负相差,是指标本比周围环境亮,即暗中之亮。

适用于折射率比较弱的被检物体。

Q:为什么需要UV物镜?A:UV物镜的透镜组采用了新镀膜工艺设计,这样可以穿透近紫外波长的光,而普通的物镜是达不到的,这种物镜用于紫外荧光激发工作。

新奥林巴斯无限远校正万能平场复校色差物镜和万能平场半复校色差物镜在近紫外观察的性能上有了很大改善。

Q:物镜上为什么带有"NIC" or "DIC."标记?A:这些物镜上的标记特别用在诺玛斯基或微分干涉显微镜。

Q:对于"LWD" or "ULWD"对物镜表示什么意思?A:这些长工作距离和超长工作距离物镜,他们的工作距离指物镜前端聚焦到样品的距离比其他物镜的工作距离要长。

当需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或petri皿,厚冶金金属样品,检查IC电路板和一些焊接接口时,长工作距离和超长工作距离物镜有一定优势。

Q:物镜上标记的颜色代表什么意思?A:物镜上的颜色代表着放大倍率,这样很容易识别物镜的放大倍率。

红色标记表示放大倍率为4倍或5倍,黄色代表10倍,绿色代表20倍,兰色代表40倍,50倍或60倍。

白色代表100倍。

奥林巴斯识别相差物镜用红色标记靠近物镜的前透镜,识别无限远相差物镜用绿色表示。

Q:为什么物镜上有“平场”标记?A:平场物镜可以使整个成象效果更加平坦。

对于视场数为22的目镜,许多物镜都能使成象效果达到平坦。

对于新的平场复校色差和平场半复校色差物镜都能和视场数为26.5目镜匹配达到清晰的成象效果。

Q:什么是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A:对于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光线以平行光束射向无限远。

例如物镜,可以提供许多优点,无限远光学系统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视场光阑。

Q:物镜上标记的“160“是什么意思?A:这个标记表示物镜是有限远光学系统的,160MM的光学筒长指从物镜转盘(物镜安装处)到观察筒顶部(目镜安装处)的距离。

如果您在物镜转盘以上的光路中通过添加附件来增加这个距离,除非这些附件中含有校正透镜,否则将会产生球差。

Q:为什么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A:0.17MM是盖玻片的厚度,在物镜的制造上已经将其厚度的象差计算在内。

当物镜数值孔径大于0. 45时,假定这个厚度过厚(或完全没有覆盖差)这样最后的成象的效果达不到最佳镜象效果。

Q:为什么暗场显微镜需要特殊物镜?A:事实表明,在入射光进行观察时,暗场聚光镜不让光束从上到下的通过被检物体。

然而,为了获得很高的放大倍率,就需要带虹彩光阑的物镜来配合暗场聚光镜使用。

对于反射光进行暗场观察时,需要明场/暗场物镜进行在暗场下工作。

这些物镜(标记BD/BF/DF)功能是利用被检物体表面反射或衍射光而形成的明亮图象。

Q:为什么有些物镜带虹彩光阑?A:在使用暗场显微镜时为了保持背景足够黑暗,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应比暗场聚光镜要高。

虹彩光阑可以降低物镜的数值孔径,允许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应用于暗场显微镜。

虹彩光阑可以使高于数值孔径1.2的物镜应用于暗场显微镜。

对于普通明场观察,虹彩光阑可以处于打开状态。

Q:为什么有些物镜是油镜和水镜?A:物镜的分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NA值,NA值又受透镜与标本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的影响。

高折射率的介质可以聚集更多的光使图像更亮、更清晰。

当使用空气作为透镜和标本之间的介质时,一般低NA值的物镜就可满足要求。

但是,高NA值的物镜需要高折射率的介质,那么油可以达到高折射率。

当NA值超过1.0时,在聚光镜的顶部透镜载玻片的底部点油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浸油物镜通常会标记“oil”或“oel”。

一些物镜会应用于活体标本的观察,就需要水作为介质。

这些物镜通常会标记“WI”。

Q:为什么物镜有校正帽?A:校正帽:用于C系列的校色差和半复校色差物镜,观察玻璃或塑料培养皿时校正球差。

物镜通过调节校正帽聚焦在皮氏培养皿或厚的载玻片而不影响成象效果。

Q:消色差,半复消色差和复消色差的区别?A:消色差或平场消色差物镜至少能校正轴上点的位置色差(红、蓝两色)、球差(黄绿光)、正弦差以及消除近轴点慧差。

但在绿光和白光下显微照相时能获得好的镜象效果(但不是最佳效果)。

半复消色差或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能校正红、蓝两色光的球差和色差。

在成象质量上,远好于消色差物镜。

在彩色显微照相时选用半复消色差物镜,从成象质量和经济上都是最佳选择。

复消色差、平场复消色差物镜,不仅能校正红、绿、蓝三色光的色差,而且在同一焦点平面上造象,达到消除“剩余色差”(又称二级色谱)的效果,同时能校正红、蓝两色光的球差。

它拥有更大的数值孔径,这样分辨率高,象质好,有更高的有效放大率。

复校色差物镜性能很高,适用于高级研究镜检和显微照相。

它的景深要比其他物镜小,所以它比其它种类物镜要昂贵。

Q:什么是工作距离?A:工作距离又叫物聚,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包括盖玻片厚度)。

Q:景深和焦深的区别?A:根据透镜成象原理,焦点只有一个,唯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的象,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景深,数值孔径越大,景深越小。

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一物体点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能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的清楚,这个清晰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数值孔径越大,焦深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