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物镜数值孔径(N.A)
TOP值: 干系物镜(0.95),水浸物镜(1.2),油浸物镜(1.4),特制物镜(1.6)
介质折射 率越大, NA值越高 开口角α 越大,NA 值越高 n=物镜与 被检物体 之间介质 的折射率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物镜数值孔径(N.A)
数值孔径与显微镜其他参数的关系
显微镜的成像(几何成像原理)
物镜对物放大 目镜对象放大
● ●
目镜 物镜
B″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成像
影响透镜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像差分类: 球差 象散 慧差 识
像差分类
球差
像 差
场曲
象散
正畸变
慧差 负畸变 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像差分类
球差
离透镜主轴远的光线 因折射率大而交点离 透镜近;离透镜主轴 近的光线因折射率小 而交点离透镜远 如果镜头有球差,就 不可能结成清晰的影 像
同侧(虚)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为复式放大结构
1、当f<u<2f时,在凸透镜像方一 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放大) B ”
2、当u<f时,通过在凸透镜像方 一侧可观察到在物方一侧有正立 放大的虚像(目镜放大)
目镜 物镜
A”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A″
显微镜简史
在现代,显微镜作为一种工具在各类学科的研究方面已得到 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半导体工业就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新的 高技术材料及集成电路的表面特征,显微术也是法学上的的 一个重要工具,经常用来检查毛发、纤维、织物、血渍子弹 及其它有关的犯罪项目。现代先进的荧光染色技术及单克隆 抗体技术,荧光显微术在生物医学及细胞生物学上的应用预 期将发生爆炸性的增长。 生物医学与材料学上,显微镜技术的不同点主要是光线投射 到标本上的方式不一样。典型的生物医学显微术是将很薄的 标本经制备后用光透过该标本,用物镜进行调焦后投射到目 镜;而观察材料或集成电路的表面时,光线从物镜出来再由 标本的表面反射到显微镜的物镜。 按照现代科学的命名方法,透射光显微术和反射光显微术应 该称为diascopic和episcopic照明显微术。下面展示的照片 有透射光和反射光科学研究的图片。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对于中考生物科目来说,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的归纳:显微镜的结构1. 镜筒:显微镜的主体部分,包括物镜和目镜。

2. 物镜:位于镜筒下方,用于放大标本的镜头。

3. 目镜:位于镜筒上方,用于观察物镜放大后的图像。

4.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通常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

5. 调焦旋钮: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光源:提供照明,使标本可见。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 放置标本: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 观察: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旋钮,使物镜逐渐靠近标本,直到看到图像。

5. 调焦:转动细准焦旋钮,使图像清晰。

6. 清洁和收镜:观察结束后,用擦镜纸清洁镜头和载物台,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光学原理,物镜和目镜共同作用,将标本放大。

物镜负责初步放大,目镜则进一步放大物镜的成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10倍物镜和10倍目镜的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100倍。

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

2.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进行观察,分辨率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结构观察、组织切片分析、微生物研究等。

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1. 避免强烈震动和高温。

2. 定期清洁镜头和载物台。

3. 存放时避免潮湿和直射阳光。

结束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对于中考生物科目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可以提高观察和分析生物标本的能力,为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显微镜。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在理科学习中,显微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显微镜知识,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科学原理,还有助于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组成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多种类型。

其中,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调焦机构、光源、镜身等部分组成。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将待观察的物品片放在物镜的上方,调整高度,可以借助调焦器实现这一步骤。

2.调整目镜,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目镜对象的大小和亮度。

3.观察细胞结构等微观物体,通常要使用高倍率的物镜,同时可以考虑使用涂片和染色剂等方法,以增强被观察样本的细胞构造。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镜放大并收集光线,让目镜对其形成的放大像进行不断的调节,以实现所观察的物品的放大。

四、显微镜的维护1.保持显微镜清洁,尤其是物镜和目镜,以及盖玻片和待观察的物品。

2.在生物实验中,要注意避免将生物样本或其它污染物渗入显微镜中。

3.当不使用显微镜时,应将显微镜放回其安全位置,不要随意移动。

五、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课程。

初中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各种应用情形,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理解显微镜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显微镜知识是七年级理科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种类、组成、使用方法、工作原理、维护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自己的实验实践能力。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

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N.A.=n×Sin(u/2)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

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无法工作。

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

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

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

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显微镜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移动。

A. 右上方B. 右下方C. 左上方D. 左下方答案:D解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在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2.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A. 大光圈、平面镜B. 大光圈、凹面镜C. 小光圈、平面镜D. 小光圈、凹面镜答案:B解析:大光圈可以通过更多的光线,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光线太暗时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来增加亮度。

3. 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 5 倍B. 10 倍C. 15 倍D. 50 倍答案: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即5×10 = 50 倍。

4.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 1 和4B. 2 和6C. 3 和4D. 1 和6答案:C解析: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3 和物镜4 的组合。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A. 目镜B. 物镜C. 反光镜D. 镜筒答案:B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6. 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 2 个B. 4 个C. 10 个D. 40 个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原来放大10×10 = 100 倍看到8 个细胞,换成40×10 = 400 倍,放大倍数增大 4 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即8÷4 = 2 个。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比如细胞、细菌、微生物等等。

在科学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显微镜是常见的仪器之一,它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吧。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螺旋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种类型。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特异性标记,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从而可以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者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倍率的放大,从而让人们能够看到更加微小的细节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它们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显微镜的构成1.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用来放大样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显微镜会有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比如4倍、10倍、40倍等。

物镜的放大倍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

2.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物镜放大后的样品的部分,它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视觉舒适度更好。

3.镜头显微镜的镜头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一般来讲,优质的镜头能够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4.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质量好的支架能够保证显微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并且支架上的焦螺距能够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5.光源显微镜通常需要透过样品进行观察,为了让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需要光源来照亮样品。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会配有自己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环境光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到偏光装置来观察一些特殊的样品。

三、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对显微镜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检查一下显微镜有没有损坏,然后调节一下焦距和光源,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灰尘和杂质。

生生物显微镜高一知识点

生生物显微镜高一知识点

生生物显微镜高一知识点生物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用于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体。

它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在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生物显微镜主要由光源、物镜、目镜和组成样品放置的台板等部分组成。

光源可以是白光或者是荧光灯,能够提供充足的光线照射样品。

物镜是位于显微镜下方的镜片,它能够放大样品中的细胞和微生物。

目镜则位于显微镜上方,用于放大从物镜传来的显微图像。

而台板则用来固定并调节样品的位置。

生物显微镜的原理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和放大来实现对微小物体的观察。

当光线通过物镜投射到样品上时,由于样品不透明的特性,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残留的光线则会通过放大镜放大后进入目镜。

经过目镜放大后,我们就能够看到放大的显微图像。

通过生物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的神奇世界。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但他们在自然界的循环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细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则是很多传染病的媒介。

通过生物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此外,生物显微镜还在细胞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通过生物显微镜的观察,科学家们能够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揭示生命的奥秘。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借助荧光显微镜等特殊显微镜技术,能够观察到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反应和过程。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开发新药、治疗疾病、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之外,生物显微镜还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中小学生的生物课上,还是在大学的实验室中,生物显微镜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显微图像,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特点等,而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

实验一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实验一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链接实验录相
3、高倍镜观察
在低倍物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 在低倍物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较好 的显微镜,低倍、高倍镜头是同焦的, 的显微镜,低倍、高倍镜头是同焦的,在正常 情况下, 情况下,高倍物镜的转换不应碰到载玻片或其 上的盖玻片。 上的盖玻片。 若使用不同型号的物镜, 若使用不同型号的物镜,在转换物镜时要从侧 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从目镜观 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 察,调节光照,使亮度适中,缓慢调节粗调节 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直至物像出现, 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 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 调节旋钮调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需观察的部 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位,并移至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六、 思考题
1、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 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2、 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 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结束后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请值日同学留下
链接实验录相
6、结果报告
拍照与提交图片 提交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菌)形态图片,注明总放大倍数。 菌 形态图片,注明总放大倍数。
生物绘图
五、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 、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 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 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以 、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习惯, 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免眼睛疲劳,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5、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 、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 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 、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镜片。 镜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简史
在19世纪末期,由于在显微镜的制造上 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及发展,制造成 本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黄铜作为一种 显微镜的制造材料已显得十分昂贵。用 黄铜制作的显微镜主体及其它零件需要 冗长的加工及抛光工期。为了降低成本 显微镜制商开始在显微镜的主体、载物 台及其它外露的非运动部件上采用喷漆 的提高,种类不断增加。 现代的显微镜在设计及性能上远远的超过了20世纪中期的显微镜,这首先 是光学玻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已有了明显的改进,使其可更好的校正 光学象差,人工合成的镀镆技术也已十分先进。同时制造商们也开始在 显微镜控制上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使得操作和摄影也较早期容易得多了, 使其自动化程度更高,进而不仅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极大地 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在20世纪初许多显微镜制造商开始采用 铸铁来代替黄铜制作显微镜的主体及载 物台。他们也开始在一些重要的黄铜零 件上采用电镀的方法来进行表面处理, 例如手轮、物镜筒、目镜及机械载物台 的部件(见图6)。这类的显微镜基本上 仍然采用一种共同的设计方式,均采用 单筒目镜,收集外部光源的载物台下反 射镜。
显微镜简史
显微镜简史
大约在1600年左右,由于荷兰Janssen兄弟及意大利伽利略的努力,复式 显微镜被发明出来。这种显微镜最简单的形式由两片凸透镜组成,一片为 物镜靠近标本,目镜则靠近使用者的眼睛。 复式显微镜分两步放大。物镜将一放大的图象成于镜体筒中,目镜将物镜 投入的图象再放大
复式显微镜发展于17世纪和18世 纪,它的发展受到光学像差的困扰 (色差和球差)。这种缺陷是由于 采用多个透镜而带来的。此期间, 这类显微镜成像质量实际上要比单 透镜显微镜产品差,其成象往往很 模糊,并存在由色差带来的彩色晕 圈。这样不但使成象的质量变坏而 且降低了成像的分辨率。在17世纪 中期,制造者发现了采用色散不同 的两种玻璃制作透镜可降低或消除 色差。这种发现最先在比显微镜镜 片大的望远镜镜片中。直到18世纪 后这种校正色差的透镜才在显微镜 上广泛应用。
右图所示为Olympus Provis AX70研究 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代表了目前最先进 的设计及工艺。它集合了多种照明(落 射及透射),多种观察方式(偏光,DIC, 荧光及相衬)的能力。它的摄影装置相当 完善,可执行点测光,自动曝光控制, 柔性的连续变倍,使取景更容易。Y形的 机架设计具备了很好的可操作性,稳定 性。光、机、电控制的完美结合,使得 操作起来十分容易,是现代先进显微镜的 代表.
显微镜简史
18世纪和19世纪,伴随着复式 显微镜机械和光学质量的大大改 进,先进的机械工具使复杂的零 件得以加工和制造。在18世纪 中期,黄铜合金被用来制作高质 量的显微镜。此期间英国及德国 的显微镜制造厂大量生产显微镜。 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及制作上均有 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总的原理限 制了产品的特性,使它保持在一 个相对固定的状态。图5所示的 显微镜是由Hugh Powell and Peter Lealand在1850间制造 的。三角型的底座给显微镜提供 了稳定的支撑。在这期间,多数 人均认同这种结构。
显微镜基础知识 技术交流
CIS技术部2005-12
主要内容
显微镜的历史 光学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分类及正确了解和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安装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简史
显微镜是用来对微小物体进行视觉或摄 影放大的仪器。显微镜必须具备三种功 能: 产生标本的放大图像 可分辨图像的细微结构 呈现可被人眼及摄影装置分辨的细微结 构
显微镜简史
大约在500年之前,简单的玻璃放大镜 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种放大镜为凸透 镜(中间比边缘厚)。将放大镜放于标 本与眼晴之间即可进行调焦。这种“简 单显微镜”可通知过增加视角将图像放 大并成于视网膜上。
在1600年,通过Anton von Leeuwenhoek的 努力使该类“简单显微镜”或称之为放 大玻璃的性能达到了最完善的状态。这 种简单显微镜可用来观单细胞的动物 (他称这为微生物)及一些较大的细菌。 这类产品见图3。由一个十分靠近人眼 的放大镜将标本成像成于标本同一边, 该图像看起来距人眼大约为10英寸远。 该像为虚像,不能被胶片捕获。
的角膜分别用于接受光线和将其聚焦到视网膜上。
要使图像看起来清晰,在视网膜上的图 像应有一个恰当的视角。在相邻视网膜 细胞之间的光强度变化,使眼可区分其 上面成像的细节。此外相邻细节之间应 有足够的对比度使图像可分辨。 因为人眼中透镜改变形状的能力有限, 位于很近的目标无法在视网膜上成像。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眼成像的距离为10 英寸或25CM。
显微镜简史
前面的章节涉及了显微镜的基本概念以及 从17世纪到现代的简要发展史。事实上, 对于显微镜来讲,作为一种常见的科学仪 器,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多类科研、常规检 查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对科学家来说, 显微镜及显微摄影术很早就是一个有用的 科研工具了。同时,在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中,也极大地推动了细胞学、微生物学、 遗传学、病理学、材料学以及最新的半导 体产业的发展。在生命之谜的研究上显微 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显微镜简史
因为很多的使用者均是用眼直接对显微镜进行观察,所以了解显微镜与眼晴之间的 相互关系显得很重要。人眼具有区别可见光谱范围可从紫光到红光,但人眼无法区 别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眼也可感觉从黑色到白色之间的所有的亮度灰阶。这样,对 于人眼可看到的图像来说,它应具有可见光谱范围内的颜色变化及光亮度变化。人 眼视网膜上接受光颜色的传感器为锥细胞,能区别光亮度而不能区别光颜色的为杆 细胞。这些细胞位于人眼内后面的视网膜上。眼的前面(见图1)包括虹膜、弯曲
图1所示为英国显微学家Robert Hooke在1660年发明的一种复合型显微 镜。这种类似工艺品显微镜在标本的附近装有物镜,它的调焦方式采用转 动显微镜的镜筒来改变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图1 中显微镜的采用油灯和装满水的球形瓶来照明。灯发出的光线为散射 光,通过球形瓶后汇聚在标本上。这类早期的显微镜存在色差(或球差), 在白光照明的情况下其图像存在蓝色和红色的光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