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物质的溶解性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3.2 溶液( 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3.2 溶液( 课件)
(1).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 有,就是饱和溶液。 (2).加入少量此种溶质,如果不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你有什么办法使: ①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②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饱和 溶液
(恰好饱和)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总结: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不饱和
溶液
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是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1、什么是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
溶质 溶剂
蔗糖 水
(1)溶质:溶于水的物质(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剂:溶解物质的水(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m溶液= m溶质+ m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
符号:S 单位:g/100g水
条件 —— 标准 —— 状态 ——
质量 ——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水) 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克)
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可理解为:在20℃时,氯化钠在100g的水里达到饱和时溶解36g. 注意:说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1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1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1. 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2. 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小结:一、溶解性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水平称为溶解性。

活动探究:实验1结论: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探究:实验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结论:([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相关活动探究:实验3填表:结论:(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相关。

活动探究:实验4(1)将实验一中无蔗糖剩余的试管取出。

(2)在这个试管中继续持续加入蔗糖并持续振荡,观察蔗糖是否完全溶解。

实验现象:蔗糖是否能无限溶解:不能无限溶解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过渡:上述实验3中在室温下将3g硝酸钾加到5ml水中,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说明了什么呢?(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地提升溶液的浓度)那么,你能否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什么不用50%的食盐水呢?交流讨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能够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探究:P167小结:①绝大部分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多。

②绝大部分固体,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溶剂的量增多,溶解量增多。

③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展示:观察一瓶底部仍有少量白色硝酸钾固体的溶液。

小结:二、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上海初三化学 3.2 溶液

上海初三化学  3.2 溶液

3.2.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订正区域一、基础题1、下列各项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A、温度B、溶质的性质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无色透明液体的一定是溶液C、溶质一定是固体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4、有一瓶硝酸钾溶液,取出底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密度为a克/毫升,如果取上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其密度为b克/毫升,则——()A、a>bB、a<bC、a=bD、a≤b5、将少量的氧化钙放入水中形成溶液,其中的溶质是————()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D、水二、提高题2、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液体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_是溶剂,该溶液可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溶质的化学式:硫酸溶液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硝酸钾溶液___________,二氧化碳溶于水___________。

三、拓展题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硝酸钾在热水中的溶解性比在冷水中大。

3.2.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订正区域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含溶质多的溶液B、含溶剂多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不能确定2、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倒出一些溶液B、增加溶质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3、向a克某不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b克氯化铵固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所得溶液质量m与a、b的关系正确的是—————()A、m=a+bB、m≥a+bC、m<a+bD、m≤a+b4、下面三个烧杯中各倒入100毫升蒸馏水,然后依次加入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搅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③在学习溶解性与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并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知道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④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①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两者相互转化的方法。

②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③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三、学习难点: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②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

③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的因素。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预习导航:1. 大量实验表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

2.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交流讨论,完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物质的组成,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补充、相互启发、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卷入与批判,识、1、小明陪妈妈去医院输液,不小心把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棉球上的碘酒落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刻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痕迹,小明回家后用水清洗衣服,但怎么也清洗不掉,你认为应该采用的方法是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个空,向其中注入饱和的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倒出。

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 (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将一杯20摄氏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 D.蒸发溶剂4、学完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做了几个小实验。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6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6

3.2(1)分散系、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2.分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本章节、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学科内涵、育人价值角度分析),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在前面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接触到溶液,本课题是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

本课是本单元的基础,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将探究的全过程贯穿于实验的始终,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实施实验,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把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即完成了知识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水平。

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性、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

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探究未知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中了解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⑵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及与浊液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观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交流各种分散体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探究学习的乐趣,体验各种分散体系对人类生活生命的重要意义⑵在体验物质变幻之魅中培养仔细观察的科学实验态度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溶液概念的建立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六、教学用品1.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2. 实验用品:⑴药品: 水、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酒精、汽油、碘、硫酸铜晶体。

⑵仪器:试管、试管架、镊子、药匙、滴管、烧杯。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溶液的形成指导学生利用给定的物质,配制溶液学生实验一:将蔗糖、盐、硫酸铜晶体分别投入水中,观察现象(问)①将硫酸铜溶液一分为二,颜色改变吗?②静置后有固体出来吗?(讲授)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反馈练习)课堂练习题1学生实验二:利用上述物质还能配制其他的溶液吗?(尝试将两种或几种物质一起投入水中)(讲授)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①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②溶剂是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③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问)请说出展示的生活中物品的溶剂和主要溶质?(思考)溶质的种类能够是什么?(过渡)但是刚才溶液中溶剂都是水,那么是否只有水能够做溶剂呢?学生实验三①碘投入酒精中②植物油投入汽油中(师)请学生从组成、特征理解溶液,最后归纳溶液的概念(讲授)溶液无处不在:针剂、海水、营养液、新陈代谢、美国高科技成果。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6)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6)

①增加溶剂(水) ②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蒸发溶剂(水)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熟石灰例外
相同 相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结论: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1、溶质的性质 2、溶剂的性质 3、温度
溶液的状态: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和 不饱和溶液
溶质不能溶解的溶液; 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采用什么方法使硝酸钾溶解?
再加热,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再加水,能使固 体都溶解吗?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改变的因素
控制不变的因素
1、溶质
溶剂、温度
2、溶剂
溶质、温度
3、温度
溶质、溶剂
控制变量法
设计验证方案:
提供的药品、仪器
硝酸钾
碳酸钙
植物油

酒精灯
酒精
试管
实验方案:
硝酸钾
碳酸钙
植物油 植物油 硝酸钾





相同体积 水
相同体积 酒精 相同体积 水
探究结果溶质溶剂温度来自溶解性不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溶解的溶液;
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3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3.走进溶液世界 3.2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_13
学以致用
分享成果
归纳总结
【过渡】在我们之前的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溶液,如盐酸、稀硫酸、氨水等,那么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呢?下面请三个小组代表来分享成果,首先有请第一小组代表实行分享。
【第一小组展示成果】实物展示——食欲催化剂
【第二小组展示成果】PPT展示——健康救星
【第三小组展示成果】拍摄视频——去污专家
教材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是沪教课标版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溶液》第二课题的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散系的开始。虽然在生活和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分散系,但是没有从理性上理解,所以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相关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做好准备。所以,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的讲解、学生演示的实验,以及视频的播放,让抽象的微观世界可视化,让复杂内容简单化。
检测新知
独立建构
归纳总结
【过渡】分散系在我们生活、实验室中并不陌生
【展示实物】硫酸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泥沙水、食用油水、食盐水溶液、蔗糖水溶液、酒精溶液
【提出问题】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种分散系,你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方案】分组设计方案
【分组实验】领取仪器,分组实验
【展示实验结果】同屏技术展示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搅拌、温度、接触面积都会影响。
倾听思考
小组讨论
小组实验
展示归纳
通过简单的对比试验,让学生亲自体会溶解快慢的因素,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实验,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动手水平。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对照目标,梳理知识
【完成导学案】
【引导】分散形式;是否均一;是否稳定。
【展示导学案】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7)

沪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溶液 (7)
这样作出的曲线,就是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 克/100克水
硝酸钾溶解度Βιβλιοθήκη 线A饱和查观找察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约位为于硝1酸70钾克溶/1解00度克曲水线上。的各点 溶液都处于 饱和 状态。
(填饱和或不饱和)
先描点再判断:
80℃时,将110克硝酸钾放入 100克水中。
溶液处于 不饱和 状态。
溶质的 质量
单位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水
含义: 20℃时,氯化钠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36克。
3.6g 8.3 – 4 =4.3g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100g水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0g水
则10℃时KCl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 D.l00g水中最多溶解35g KCl, 温度 则KCl的溶解度是35g/100g水。
溶解度 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13.3 31.6 63.9 110 169 克/100克水
硝酸钾的溶解度
在画随兼出着顾一温测条量曲度点线的的,变使升化测高趋量势点,的尽基可础能上地, 靠硝近酸并钾均匀的分溶布解于所度作逐曲渐线的增两大侧。。
结论二: 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溶解性不同。
溶液的状态
3g NaCl
室温下
10mL H2O 3g NaNO3
10mL H2O
+1g NaCl
NaCl的饱和溶液
+1g NaNO3 + 1 g N a N O 3
NaNO3的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在100g溶溶剂剂(通常是水)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回眸
一、溶解性:
一种物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2.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内因
3.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4.气体的溶解性还与压强有关
外因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肯定相同
3.2.1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一: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2克) 的食盐和硝酸钾固体。 (2)在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5毫升)水,振荡。 (3)观察:二种物质在水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思考: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这个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实验一”已有的硝酸钾溶液的 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 证实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并讨论具体 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往“实验一” 的硝酸钾溶液中 ________加__入_硝__酸__钾_固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该试管,观察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吗?
结论3:物质的溶解性与__温__度___有关。
实验四:探究影响气体(二氧化碳) 溶解性的外在因素
(1) 打开雪碧瓶塞,观察现象__有_大_量__气_泡__ 实验表明:__气__体_也_能__溶_解__在_液_体__(_水_)__中___
气体溶解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运用“控制变量法”, 仿照“实验一”,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这一结论 呢。
实验二: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__的_食_盐______。 (2)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的__水_______和__酒_精___,振荡。 (3)观察__食_盐_____在_水________和__酒__精____中的溶解情况。
控制变量法
设问: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通过控制溶剂的种类、溶剂和溶质的质量,还有温度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改变的是溶质的种类 这个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一:探究NaCl、KNO3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2克) 的食盐和硝酸钾固体。 (2)在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5毫升)水,振荡。 (3)观察:二种物质在水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实验现象:硝酸钾_不__完_全__溶__解_ 食盐_完__全_溶__解___ 实验表明:_不__同_物__质_在__同_一__溶__剂_(__水_)_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是__不__同。
实验还表明:_一__定_条__件_下__,__物_质__在_水__中_的__溶__解_能__力_是__有__限_的__。
现在你能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了吗?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什么呢?
溶解性:通常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 解能力。
结论1: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__质__的_性__质______有关。
(3)观察___食__盐___在_酒__精______和___水_____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食盐在酒精中__几_乎__不_溶____ 食盐在水中____溶__解_________ 实验表明:_同__一_种__物_质__在__不_同__溶_剂_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不__同_
结论2: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_剂__的_性__质_____有关。
思考: 实验操作步骤中什么条件控制不变?
通过控制溶质的种类、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还有温度不变 什么条件改变? 改变的是溶剂的种类 请讨论并描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二: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1)室温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都加入_等__量________的__食__盐_____。 (2)上述试管中分别加入_等__量_____的__酒__精_____和__水____,振荡。
4、以下四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 中有一种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请把它找出来,并把它的代 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2)将雪碧饮料倒入试管中,并放在热水中观察 现象:______有__大_量_气__泡__________
结论4:气态物质的溶解性与__温_度__、_压__强__有关。
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实例
养鱼专业户张大伯,在闷热的夏天发现鱼塘里的鱼总是 要游到水面上来,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常常会出现大量鱼 死亡的现象,请大家给张大伯想一些办法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下,等质量的二份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
食盐和蔗糖,充分溶解后,蔗糖全部溶解
而食盐有剩余,说明相同温度下,不同物
质在相同溶剂中 能力不同。
3、在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放入等质 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 到冷水中仍有部分硝酸钾固体存在, 说明 对硝酸钾的溶解性有影响, 而且 越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就 越大。
实验现象:__硝_酸__钾_能__继_续__溶__解________ 实验表明:硝__酸__钾_的__溶_解__能__力__随_____温____度____的___升___高____而_____增___大_______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1)往实验一中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钾。 (2)加热该试管,观察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吗? (3)将加热后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奇妙 的现象出现。
B.物质基本上都能溶解在水中,水是唯一能 溶解其它物质的溶剂
C.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溶解性通常会有 差异
2、 在等质量、温度相同的酒精与水中各放
入等质量的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水
中的硝酸钾完全溶解,而酒精中有硝酸钾
固体剩余,说明相同温度下,同一种溶质

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相同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