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演变(全)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发展阶段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个历史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条发展主线:外国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的历史。
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三大历史使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两次鸦片战争——天朝的危机(1840-1860)战争爆发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挑战古老东方的农业文明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全面落后中国战败结果:被不平等条约勒索--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战败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世界观念变化: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地主阶级洋务派启动现代化(19世纪60-90年代)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一方面,商品倾销和收购农副产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鸦片大量输入,勒索巨额战争赔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命脉,资本输出,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②洋务运动的启动及其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担负这个时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工业化。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器物变革”时期。
3.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的挫折与整体推进(甲午战后--五四运动前)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这个时期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最突出的贡献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外,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日本侵华;列强瓜分中国;半殖民地秩序确立。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

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评价 从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虽然其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也形成 了一定的声势。当时许多人都“喜谈洋务”。 在整个旧体制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局部革新只能是“体制外运 作”,离不开权势者的支持和少数人的坚持。但因其得不到多数人和 体制的认可,必然遇到极大的阻力。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历史无 情地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具有 进步性的改革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中 华民族企图通过对外开放、对内变革而实现自强的初步尝试与开端。 它揭开了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它与顽固派的矛盾,是革新与守旧之 间的斗争,其关键又表现为究竟是要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它 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陈旭麓 先生认为:它是近代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小步,只“布新”而不“除 旧”。作为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给我们留下 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它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既是近代历次改革和革命 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仍需要进一步去解决的问题。从洋 务运动身上,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历史的启示。 洋务运动是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褒贬不一的重要研究领域。自 本世纪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经历了热—冷—热的过程,对它的评价 形成了肯定—否定—基本肯定的发展线索。这个过程和线索实际上是 中国史学界理论和认识水平、研究水平逐步提高的具体见证。
当时,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也分别从不同的起点, 以不同的方式,先后投身于洋务运动。 与洋务派互相对立,极力阻碍和破坏洋务运动的是 顽固派,其代表人物有大学士倭仁、宋晋,刘锡 鸿、军机大臣李鸿藻和后来的徐桐等人。 洋务派、顽固派是人们对清末政坛上两种不 同势力的概括。它们都是松散的政治群体,没有 后来那样严格的党派划分。但二者的思想却是泾 渭分别,大相径庭的。洋务派中的许多人都曾深 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比较务实、具有较为强 烈的忧患意识,是其思想的两大特点。他们继承 了当年林、魏“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 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通过学习西方, 以“靖内寇”、“御外侮”、求自强。因而在客 观上顺应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趋势,有利于 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1980年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爆发(1840)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1851—1864)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旨在是要建立一个“ 公平正直之世” 的理想社会,即“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地上天国。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以贫农和贫苦中农为主体的旨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天京变乱”是这次运动的转折点。
前期发展迅速,从广西省桂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金田村)起义,迅速辗转到永安(今广西省蒙山县),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春,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正式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
这个既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背负着旧时代的沉重的阴影,又闪耀着历史远见的纲领,表现出了高度的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扩展资料:
历史主题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
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本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详解

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南京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
条约》签订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完全形成,于此同时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 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近代史结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结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
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 (二)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国共内战 (六)抗日战争 (七)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 争开始 (八)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一、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它展示了中华 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胜利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英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 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 国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 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等,是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 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了。
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

国共内战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起“八
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城市中心论 的指导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均失败。在危急关头,毛泽东
领导秋收起义余部转向井冈山,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
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迅速发展壮大。这时,由于受王明“左 ”倾思想的影响,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 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
,中国作为主要战场, 钳制了日军的60%兵力 。一直到1945年,中国 人民坚持了八年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 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9日日本正式对中国战区 投降,并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义开始了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 “八一三事变”先后爆发,全面侵华战争 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中国人民开 始了全面抗战。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
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 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 民主、统一的道路,开 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新时期。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 (二)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开端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国共内战 (六)抗日战争 (七)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 争开始 (八)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00)

中国近代史大事一览表一、屈辱史(列强侵略中国):1、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经过:①1840年六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②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③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3)影响:①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b.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关);d.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商税);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③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望厦条约》:a.享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一切特权;b.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察贸易”;c.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④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a.法国享有《望厦条约》中的一切特权;b.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⑤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⑥社会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⑦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2)经过:①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②1857年,英法联军到达中国;③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广东巡抚柏贵投降;④英法联军成立了联军委员会,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持殖民统治;⑤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3)影响:①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②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a.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准许华工出国;e.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a.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b.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3、列强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1)办洋行: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洋行;(2)开银行:随着洋行的发展,适应贸易需要,方面汇兑,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3)经营*船公司:*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4)设工厂: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4、中日甲午海战:(1)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②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③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2)经过:①第一阶段(1894.7-9):a.1894年,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同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b.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日军最终占领平壤;c.黄海战役:日舰受到重创,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不许巡海迎敌,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②第二阶段(1894.10-1895.4):a.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占领九莲池与大连、旅顺等地;b.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日军最终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影响:①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辆;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港口;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②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③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④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⑤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1)争做中国的债主:①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长江沿岸地方“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他国”;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③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①法国、俄国先后抢夺了穿越中国心脏地带的几条铁路的修筑权;②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了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的厂矿企业,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4)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1)经过:①1900年6月初,英、法、俄、德、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像天津进犯,7月14日,天津沦陷;③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不久,北京沦陷;④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2)影响:①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俄、德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c.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f.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②巨额的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③清政府完全出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清朝官吏严厉*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⑤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志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7、日本侵占山东:(1)一战后,日本趁机加紧对华侵略,企图独占中国;(2)日本已对德宣战为名,与大战爆发后派海军两万余人,在山东登陆,侵占山东许多地方;(3)接着,英日联军攻占青岛;(4)最终,中国的胶州湾就从德国转到日本手里;【意义&影响】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近 代 政 体 的 演 变
政治派 时间 别 早期维 70年代 年代
代表 人物
思想 主张
实践
特点
首次宪政 具体措施
作用
先导 准备
王 薛马 君民共主 君主立宪 郑
19世纪 世纪90 世纪 年代 (1898) 20世纪初 世纪初 (1906) 20世纪 世纪 初(1911) 20世纪初 世纪初 (1914)
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 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3、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 、 化。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4)获取特权的条款 获取特权的条款 控制关税: 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必须和英国协定关税 控制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必须和英国协定关税 内河航运权: 内河航运权: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舰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强行传教: 天津条约》 强行传教:《天津条约》规定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规定天主教可以到通商口岸传教 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 开设工厂:《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厂 对清廷的控制: 天津条约》 对清廷的控制:《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驻京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应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规定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线线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永久居住权: 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 永久居住权:以《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 订立《上海土地章程》 订立《上海土地章程》,租界产生 其他权益: 南京条约》 领事裁判权、 其他权益:《南京条约》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赔款类条约 赔款类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中英《南京条约》:赔款 万银元 中英、 天津条约》 分别赔偿英、 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分别赔偿英、 万两、 法400万两、200万两白银 万两 万两白银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赔偿英法各800万两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各 万两 中日《马关条约》 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 亿两白银, 中日《马关条约》:赔偿军费 亿两白银,另外 还有3000万两赎辽费 还有 万两赎辽费 辛丑条约》 赔款共计4亿 千万两百应 千万两百应, 《辛丑条约》:赔款共计 亿5千万两百应,本息 合计9.8亿两白银 合计 亿两白银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的禁 烟运动
禁烟运动
为什么禁烟?如何 为什么禁烟? 评价禁烟运动及其 领导人林则徐? 领导人林则徐?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 战争结果:
原因? 原因?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仅派出士兵4000 4000名 军舰48 48艘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仅派出士兵4000名,军舰48艘;中 国有人口3.6 3.6亿 英国远涉重洋,中国本土作战, 国有人口3.6亿,英国远涉重洋,中国本土作战,但战 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争以中国的惨败而结束。请分析其中的原因。由此你 有何认识? 有何认识?
第一次鸦片战争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严重 经济:自然经济为主,
中国 背景
危机四伏的封 建社会末期
政治:闭关自守,官场腐败, 政治:闭关自守,官场腐败,军备陈旧 打开中国国门(必然性) 打开中国国门(必然性)
鸦 片 战 争
世界 英国发 动战争 的借口
资本主义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西方列 强加紧对外扩张。 强加紧对外扩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法为了扩大以前攫取的侵略权益, 原因:英法为了扩大以前攫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 年秋---------1860年 时间:1856年秋 年秋 年 借口: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 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 经过: 、 经过:1、1856年秋英国袭击广州城 年秋英国袭击广州城 2、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3、1858年《天津条约》 、 年 天津条约》 4、1860年 攻占北京,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 年 攻占北京,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沙俄打劫---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多万平方公里
1、 1685-1686两次雅克萨之战 、 两次雅克萨之战 - 两次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年 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2、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间 接统治中国,中国主权部分丧失, 接统治中国,中国主权部分丧失,形式上保 留了中国政府; 留了中国政府;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 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半封建在经济上表现为在自然经济的解 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政治 上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 继续维持在中国政治、 结,继续维持在中国政治、文化思想方面的 反动统治,以及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反动统治,以及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1897 1895.5 1895 1894. 秋 1870 1861 1912.2 1912.1 1911 1905.8 1900.6 1899 1842 1840 1898.6 1 8 6 0 1858 1856 1844 1860 1894.7 天
一、政治体制变革
从封建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体制
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英国 、 南京条约》 )、《 《南京条约》(1842.8)、《南京条约》附件(1843)、 )、 南京条约》附件( )、 天津条约》 )、《 《天津条约》(1858.6)《北京条约》(1860.10)、《辛丑 ) 北京条约》 )、 条约》 条约》(1901) ) 2、法国 、 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 年)、《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北京条约》(1860.10)、《辛丑条约》(1901年) )、 辛丑条约》 年 3、美国 、 望厦条约》 )、《 《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6)、《辛 年)、《天津条约》 )、 丑条约》 丑条约》(1901年) 年 4、日本 、 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 )、 辛丑条约》 ) 5、沙俄 、 爱珲条约》 )、《 )、《 《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 )、 天津条约》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辛丑条 年 ) 约》(1901) )
1858年 瑷珲条约》 东北: 60多万平方公里 1858年 《瑷珲条约》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北京条约》 1860年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西北:巴尔咯什湖以东, 《勘分西北界 西北: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 1864年 约记》 1864年 约记》 1881年 伊犁条约》 1881年 《伊犁条约》 霍尔果斯河以西 约40万平方公里 40万平方公里 44万多平方公里 44万多平方公里 7万多平方公里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
(1)割地类条约 割地类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 英国 中俄四个条约:割让中国东北、 中俄四个条约:割让中国东北、西北地区 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日《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澎湖列岛给日本,后通过赎辽费赎回辽东半 岛
康梁
君主立 宪
戊戌变法
理论体 系
爱国 启蒙
孙黄 宋
出洋考察 预备立 <<钦定宪 皇帝独裁 加速灭亡 钦定宪 宪 催生新制 法大纲>> 法大纲 革命立 辛亥革命 法资本 民主共 建立民国 主义性 和 临时约法 质 大总统 为帝制 袁氏约法 独裁 共和外衣 铺路
时间 1840年 年 之前
1840— 1842
历史事件
社会性质 主权完整的封建 君主专制国家
鸦片战争与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1856—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与相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 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 与《辛丑》 完全沦为
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 进一步沦为
(3)开埠通商类条约 开埠通商类条约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 广州、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广州 厦门、 宁波、 州、宁波、上海 天津条约》 开放牛庄(营口)、汉口、 )、汉口 《天津条约》:开放牛庄(营口)、汉口、九 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通商口岸
⑴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7世纪下半期开始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 英国在17世纪下半期开始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 世纪下半期开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 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 战争准备充分,战胜清王朝是必然的。 战争准备充分,战胜清王朝是必然的。 ②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主观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高度集中使 农民丧失土地现象严重,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综合国力衰弱。长期闭关锁国, 农民丧失土地现象严重,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综合国力衰弱。长期闭关锁国,不了 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的发生缺乏准备。 解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的发生缺乏准备。 ⑵说明的问题: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说明的问题: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