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暂行)

合集下载

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4.1 道路交通监测的目的
反映道路交通噪声源的噪声强度;分析道路交通噪声声级与车流量、路况等关系 及变化规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4.2 道路交通监测的点位设置
选点原则: (1)能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各类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等)交通噪声排 放特征。 (2)能反映不同道路特点(考虑交通类型、交通流量、机动车行驶速度、路面 结构、道路宽度、敏感建筑物分布等)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3)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数量:特大城市≥100 个;大城市≥80 个;中等城 市≥50 个;小城市≥20 个。一个测点可代表一条或多条相近的道路。 测点选在路段两路口之间,距任一路口的距离大于 50m,路段不足 100m 的选路段 中点,测点位于人行道上距路面(含慢车道)20cm 处,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为 1.2— 6.0m。测点应避开非道路交通源的干扰。 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见附表 2 规定的内容。 4.3 道路交通监测的频次、时间与测量量
昼间监测每年 1 次,监测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正 常工作时段。
4
夜间监测每五年 1 次,在每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夜间时段。
监测工作应安排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每个城市监测时间应固定,监测应避开节 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每个测点测量 20min等效声级Leq,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Lmax、Lmin和标准偏 差(SD),分类(轻型汽车、重型汽车)记录车流量(辆/20min)。 4.4 道路交通监测的结果与评价
昼间监测每年 1 次,监测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正 常工作时段。
夜间监测每五年 1 次,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夜间时段。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别对应评价为“好”、“较好”、“一
般”、“较差”和“差”。
3.2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建立及运行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系统的注意事项
• 建设过程注意与水、气等现有自动监测系 统的整合规划,监测数据纳入环境自动监 测系统综合管理。
• 现场监测设备选用时特别注意必须满足全 天候使用要求
• 防止重建设,轻运行,轻维护。
3.3 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技术
——数据库技术
•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 方法,是研究、管理和应用数据库的一门 软件科学,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 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3.3 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技术
—— GPRS无线传输技术
• GPRS技术有助于实现自动连续声环境监 测系统的自动数据传输功能。
3.2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结构与功能
• 城市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三个 部分:前端智能仪表、噪声数据管理中心、 噪声数据处理中心。
3.2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位的确定
• 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项目按 其性质和特点可分长期监测和短期监测两 类。
3.3 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技术
——GI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
•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 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 种动态信息,是一种为可为远程自动连续 声环境监测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 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 示,然后用户可对显示结果进行浏览,操 作和分析。
3.3 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
•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 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 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目前虚拟仪器技术 已经普遍被应用于测试行业,甚至自动化、 石油钻探和提炼、生产中的机器控制等领 域。当然也可应用于自动连续声环境监测 领域。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篇一: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

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

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DB44T 975-2011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运行与维护技术规范

DB44T 975-2011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运行与维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automatic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 system 利用传感、通讯、计算机、机电、信息等技术,对声环境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及数据处理的综合性 网络。系统一般由噪声监测单元(监测子站)、通讯网络、数据管理软件、中心控制室等部分组成。
系统各子站时间误差小于 2s.
子站供电状态 AC220V±10% , 蓄电池供电时间大于 24h, 仪表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仪获取率>95%/h。 频率计权(A,C,Z)设置与切换; 时间计权(快、慢挡)设置与切换。 服务器数据保护时间大于 15min,服务器恢复时间小于 5min;子站数据 保护时间大于 5min,恢复时间小于 2min。 系统断电、通讯中断、子站开门、数据异常、设备故障等现象发生时能 识别与报警。 瞬时数据、图谱显示、传输、检索、查询、下载、备份等,参照标准 HJ/T 419 附录。数据异常、设备故障等现象发生时,数据应能完整自动保存。 阈值范围 30dB~130dB, 录音时间 10s~30s/次 , 录音时间不小于 2h 。
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对林、张远东、李美敏、钟丽琼、刘永定、黄云生、方洪波、胡荣光、 张国婓、万 开、陈丽华、张 娟、郭键峰、郑丽琴、张明棣、刘 伟、夏 昊、梁家权、蔡瑜瑄、 何海敬、吕伟超、谢宏琴、郑郁明。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12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2年04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II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运行与维护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噪声无处不在。

从繁忙的交通要道到热闹的商业街区,从工厂车间的机器轰鸣到居民区的邻里喧哗,噪声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环境噪声,准确、科学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环境噪声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噪声的状况,评估噪声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为制定噪声控制措施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噪声超标的区域和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

意义方面,首先,它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其次,良好的噪声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

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

此外,有效的噪声监测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二、环境噪声监测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环境噪声监测时,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需要遵循。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校准至关重要。

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符合国家标准的噪声监测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位的设置要具有代表性。

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如噪声源的分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合理选择监测点位,使其能够反映出监测区域的总体噪声水平。

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监测时间和频率应有所不同。

例如,在居民区,夜间的监测可能更为重要;而在工业区,工作日的监测则更具代表性。

同时,监测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严格按照监测规范进行工作,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质量。

三、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常用的环境噪声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

定点监测是在固定的监测点位上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区域的长期噪声状况进行监测,能够获取较为稳定和全面的数据。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环境噪声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制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下面将从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点的确定、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周期的安排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详细介绍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在环境噪声监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法、准确、稳定的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应经过标定和检验,确保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也应按照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监测点的确定在环境噪声监测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监测点。

监测点的确定应考虑到噪声源的位置分布情况、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等因素。

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要求测量点与噪声源的距离、观测点高度、观测点方位等有规范的要求。

三、监测指标的选取在环境噪声监测中,应选取与噪声源、受噪声影响的对象和环评要求相关的监测指标。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噪声频率特性、声级、相对声级、等效声级等。

监测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

四、监测周期的安排在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根据监测目的和需要,合理安排监测周期。

对于长期的、连续的噪声源,应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进行定期监测。

对于短期的、突发性的噪声源,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监测周期。

监测周期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噪声源的运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因素。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在环境噪声监测中,应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对于长期监测数据,应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

对于周期性和突发性的数据,应根据监测周期和特点进行分析和处理。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数据处理方法和结论等内容,并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写。

通过以上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可以确保环境噪声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一、技术背景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技术规范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设备的选用1.环境噪声监测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并具备相关的检定合格证明。

设备应具备线性、稳定、宽频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能够满足监测任务的要求。

2.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在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上,并远离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干扰源,如交通流量大的路口、机械设备等。

同时应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人为破坏和天气因素的干扰。

3.为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校准和检修。

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定期提交给相关部门。

三、监测方法和参数1.环境噪声监测应采用现场监测和实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2.监测应涵盖全天24小时,并包括工作日、休息日和节假日等不同时间段,以综合反映噪声的全面情况。

3.监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根据城市规划和环境质量要求,在不同功能区域、主要道路和重要设施周边设置监测点。

4.监测参数应包括噪声的A声级、C声级和Z声级,以及频谱分析和噪声事件的持续时间等相关参数。

四、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1.监测数据应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噪声分布图和频谱图。

同时应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报告格式编制,包括监测地点、时间、参数、结果等内容,并标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环境法规要求。

3.监测数据的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并进行数据的备份和存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五、监测结果的运用1.监测结果应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透明度。

2.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相关企事业单位,并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减少噪声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DB44/T753-2010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广东省标准)

DB44/T753-2010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广东省标准)
5.5 监测频次
可选择长期监测或者随机(短期)监测。 监测频次(天数:d)宜从多到少进行优化。 流动式监测子站可采用随机抽样,一个测点随机抽样时间(监测频次:d)每季度大于 1 天。
前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 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惠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珠海高凌信息科技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张远东、黄云生、向运荣、吴对林、胡丹心、张明棣、李美敏、张 矿 、潘建国、 李大义、史元康、冯智远、叶新广、叶鹏飞、刘 伟、杭 洲、林楚雄、杨超敏、 梁永健、郭晋鹏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4.4.3 集中分散控制方式 每个子站可独立工作,也可在中心控制室控制下工作。
4.4 子站监测方式
长期、短期或随机监测。
4.5 子站固定方式
落地式、壁挂式或其他方式。
4.6 子站采样方式
仪器的时间计权特性:“F”(快档),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 1 秒,全天 24 小时连续监测。 频率计权为 A 计权。
ICS 01.140.20 A 14 备案号:27988-2010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753-2010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
2010-05-14 发布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 量和单位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3947 声学名词术语 JJF 1034-2005 声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JJG 188 声级计检定规程 JJG 778 噪声统计分析仪检定规程 HJ/T180-2005 城市机动车污染源空气污染测算方法 IEC 61672-1 电声学 声级计 第 1 部分:规范.( IEC 61672-1 Electroacoustics - Sound Level Meters - Part 1: Specifications ) IEC 60942:2003 电声学 声校准器 (IEC 60942:2003 Electroacoustics 一 Sound calibrators ) IEC 61260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IEC 61260 Electroacoustics - Octave-band and fractional-octave-band filte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暂行)1 适用范围本内容规定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环境噪声监测及噪声源监测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2 术语和定义2.1 噪声监测终端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置于监测现场的噪声监测仪器。

2.2 全天候户外传声器单元噪声监测终端使用的可全天候工作的声传感器。

2.3 固定站在噪声监测现场设置的长期使用、不可移动的,用于安装和容纳传声器、噪声监测终端及其附属装置的设施。

2.4 宽带噪声测量(计权声级测量)在可听声(20Hz~20kHz)范围内进行的全频带(A计权等)声压级测量。

2.5 噪声频谱测量在可听声符合标准规定的范围(如:1级仪器:1/1倍频程16Hz~16kHz,1/3倍频程16Hz~20kHZ……)内进行的1/1、1/3倍频带声压级测量。

2.6 原始数据以系统设定的最小测量时段测得的数据,是其它各时段统计和分析的基础数据。

(该数据根据使用仪器功能的不同,可以是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频谱、气象数据等。

)2.7 有效数据仪器性能及工作正常(必要时满足气象条件)所采集的监测数据。

2.8 有效采集率原始有效采集率(Activity,简称Act)是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与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之比的百分数:%100⨯=NnAct 式中:n —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N —在监测时段内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

统计有效采集率是在统计时段内参与统计的各分量有效采集率之和与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之比:NAct Acti∑=式中:Act i —在统计时段内各分量的有效采集率;N —在统计时段内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

2.9 等效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的简称,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当采用A 声级测量时,用L Aeq,T 表示(简写为L eq ),单位dB (A )。

2.9.1 连续积分等效声级当采用连续积分方法测量时,等效声级表示为:⎪⎭⎫⎝⎛=⎰T eq dt L T L i 01.0101lg 10式中:L i —t 时刻的瞬时声级,单位:dB ,(下同);T —规定的测量时间,单位:秒,(下同)。

2.9.2 等间隔采样时的等效声级大部分仪器均采用等间隔采样的方法进行噪声测量,此时可用下式表示等效声级:⎪⎭⎫⎝⎛=∑=N i L eq i N L 110/101lg 10 式中:N —规定的测量时间T 内的采样次数; L i —单次采样的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

2.9.3 考虑有效采集率的等效声级在噪声自动监测时,因仪器、通信故障和气象环境等影响有效数据采集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应考虑数据的有效采集率来计算等效声级:()⎪⎪⎭⎫⎝⎛⋅=∑∑Act Act L ii eq L i101.0lg 10NAct Acti∑=式中:L eq 为总时段的等效声级; L i 为分时段的等效声级; Act 为总时段的有效数据采集率; Act i 为分时段的有效数据采集率;N 为分时段的的个数,即理想情况下应参与计算的L i 的个数。

2.10 小时等效声级1小时内由原始数据统计计算的噪声能量平均值。

⎪⎭⎫⎝⎛=∑=n i L i n L 110/101lg 10小时%100n⨯=NAct 小时 式中:n —1小时内有效原始数据个数; N —1小时内理论应采集原始数据个数;L i —1小时内第i 个有效原始数据的等效声级(或瞬时声级);Act 小时—1小时的有效数据采集率。

如果小时均值不是由原始数据产生,其定义式请参看2.9.3。

2.11 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 d 表示,单位dB (A )。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 n 表示,单位dB (A )。

⎪⎭⎫⎝⎛=∑=N i L n d i N L L 110/101lg 10)(或式中:N —昼间(夜间)小时数;L i —昼间(夜间)第i 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昼夜划分:一般情况每日(0:00~24:00,不跨日期)内,昼间 为6:00~22:00;夜间为 0:00~6:00和22:00~24:00。

对于昼夜时段划分与上述时段划分不同的地区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

在考虑有效采样率的情况下:()⎪⎪⎭⎫ ⎝⎛⋅=∑∑Act Act L L i i d L i101.0n lg 10或()NAct Act Act ind∑=或式中:N —昼间(夜间)小时数;L i —昼间(夜间)第i 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Act i —昼间(夜间)第i 个小时的有效采集率; Act (d 或n )—昼间(夜间)的总有效采集率。

2.12 气象监测单元气象监测单元是各类噪声监测终端的选配部件,可只测量风速、降雨量2个参数,也可测量全部参数(风速、降雨量、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用于对各种气象指标的实时测量,以对监测数据有效性进行分析。

2.13 车流量监测单元车流量监测单元是道路交通或4类功能区的噪声监测子站的选配部件,可以采用视频监测系统、微波监测系统等,监测选定路段各车道的车流量、车型分类、车速等交通数据,用于道路交通噪声的综合分析。

2.14 音频、视频监控单元音频、视频监控单元是各类噪声监测终端的选配部件,可以采集声音、视频、图片信息,用于判断高噪声事件的来源。

2.15 B/S 架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2.16 C/S 架构即Client/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2.17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

3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是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固定污染源噪声等)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仪器系统。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噪声自动监测子站、管理控制中心及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自动监测子站由噪声监测终端、全天候户外传声器单元、各种选配部件、不间断电源(UPS )、数据传输设备、固定站设施等构成,管理控制中心主要由数据通信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噪声计算工作站、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构成。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4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硬件技术要求 4.1 全天候户外传声器 4.1.1 符合标准符合GB/T 20441.4 测量传声器 第4部分: 工作标准传声器规范。

4.1.2 灵敏度及本底噪声、最大测量声压级(1)在250Hz 或1000Hz 的灵敏度在30mV/Pa 以上; (2)麦克风内部噪声 < 20dB(A) SPL ; (3)最大测量声压级>130dB 。

备份 数据库噪声监测子站1噪声监测子站n专网管理中心数据存储服务地理信息系 统互联网或专网公众声环境质量信息内部声环境信息数据通信服务器信息发布系 统城市声环境地图噪声显示屏4.1.3 指向性可满足监测地面环境噪声监测的要求(90°)。

4.1.4 环境特性(1)工作温度-30°C 到+50°C;(2)温度影响系数 0.01dB/K;(3)工作湿度 0到100%RH(不凝结情况下);(4)湿度影响:<0.1dB。

4.1.5 可靠性可稳定使用最少2年(2年内不需更换)。

4.1.6 风罩抗风能力(1)风速30米/秒不损坏;(2)对风噪声的衰减大于18dBA(风向与膜片平行),推荐使用风噪声衰减大于25 dBA的风罩。

4.1.7 其他(1)能实现自检(电校准或其他方式远程校准);(2)有驱动长距离电缆的设计;(3)能方便地安装和拆卸。

4.2 噪声监测终端4.2.1 符合标准(1)符合JJG188 中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声级计》2级(以上);(2)符合EN/IEC 61672 电声学.声级计 2级(以上);(3)符合GB/T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2级(以上)。

4.2.2 常规测试功能(1)宽带噪声(计权声级)测量参数Leq, L(n)(5,10,50,90,95….), Lmax, Lmin等;(2)动态分析范围≥100dB(不换档);(3)测量下限:≤30dB(A);(4)测量上限:≥130dB;(5)频率计权:A计权;(5)时间计权:快挡;(6)不大于1秒钟产生一组原始数据(宽带噪声参数,频谱(可选),气象数据(可选),……)。

4.2.3 校准(1)具备自动及手动远程检测系统,每日至少1次自我校准检查;(2)有声级显示,可在阳光直射下目视读取,方便现场声校准及维护;(3) 进行外部声校准操作时应能自动暂停正常测试,防止校准产生的数值进入正常测试数值序列。

4.2.4 数据存储、传输与下载(1)终端(或固定站附加设施)内可存储大于10天的原始数据,建议可存储90天以上的原始数据(可选项);(2)可实时传输数据(0.5或1秒Leq,可选项);(3)可自动定时远程下载数据(时间:1分钟-24小时可设定,内容:原始数据或Leq……可设定);(4)可手动远程下载数据;(5)可通过USB口或其它方式下载数据。

4.2.5 电源要求(1)外接交流电220V 50Hz;(2)太阳能供电(可选);(3)整机功率<=20W;(4)储备电源:可充电电池,可保证监测终端和其他附属设施连续正常工作24小时以上。

4.2.6 数据通信具备固定和移动2种通信能力,优先选择基于互联网的ADSL和GPRS/CDMA/3G 通信方式。

4.2.7 机箱(1)使用全天候机箱,应具有轻质、安全设计,以适合永久、半永久(可选)和移动(可选)监测的要求;(2)机箱密封级别达到IP55标准(不含外接电缆情况下);(3)方便安装,支持墙体固定或桅杆固定方式;(4)所有设备(含充电电池)置于带有防雨锁的机箱内妥善保护;(5)机箱门带有防盗报警装置;(6)机箱内提供电源插座,可以为其他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供电以方便维护。

4.2.8 授时(1)系统每天应授时1次,保证系统中任何时钟的不一致性小于2秒,每天最大偏差小于2秒;(2)建议采用GPS或网络授时(可选项)。

4.2.9 可靠性(1)电力和通讯出现的临时故障不影响数据采集,通讯恢复后可自动下载延误传输的数据;(2)永久断电不丢失已采集数据;(3)终端死机后有自动唤醒功能;(4)数据年总采集率不低于95%(主要指系统本身的影响)。

4.2.10 环境性能相对湿度0~100%,环境温度-23℃~49℃可正常工作。

4.3 固定站4.3.1 架设方式(1)传声器可设计为地面架杆式、墙面支架式或其它形式;(2)传声器架设高度应符合相应规定(一般为4~6米);(3)传声器距离反射面大于3.5米,最小不得小于1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