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学案(无答案)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
2.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印度共和国位于________,首都________。
其陆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孟加拉国相邻。
2.德干高原地势________,平均海拔约600米,东西两侧为________,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3.印度以________气候为主。
全年________,分为明显的________两季。
4.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在________修建了以渠道供水为主的庞大灌溉系统。
5.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二、达标检测
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请举例说明它有哪些不朽的文化?
2.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
3.说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4.迅速增长的人口给印度带来什么问题?5.从本课你学习到什么?。
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学案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案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水旱灾害频繁给印第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学生分组讨论:(1)印度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过去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4)“绿色革命”的含义是什么?2、生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北部平原降水较多小麦沿海平原降水丰富水稻中部高原降水较少棉花3、生阅读10-20教材,思考表格内容,填写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4、生阅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思考:(1)印度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2)试分析印度工业分布的合理性。
5、探究: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考虑:(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3)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吗?收获之窗----合作探究1、如果你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你想去哪里?你最想了解印度什么?你会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注意什么?2、假如你作为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印度哪些方面值得我国借鉴?哪些地方给我们以警示?火炼真金-----我成功我自豪自我检测:一、填空1、印度粮食能够自给应当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2、独立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和。
现在,不仅工业、机械制造业、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3、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带,气候----------,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二、简答题:1.印度有哪几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2.印度的主要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三、在下列印度主要工业与原料的关系图表中,填写六种原料(能源)的名称,并用彩笔在字框的右侧绘出这些原料的图例(形象)符号。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本文介绍了亚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有所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以上,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以下。
在年降水量方面,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2.通过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和带来的影响等差异,可以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冬季风主要源自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会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冬季降水量少,气温低。
夏季风则主要源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会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多,气温高。
3.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然后介绍了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学生对印度的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大国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不太了解,需要在呈现和操练环节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展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提高学生对于人口大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2.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操练: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4.巩固: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
5.拓展: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6.小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以及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7.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地图。
2.相关阅读资料和写作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课程教学设计

10.2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照地图和教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结合印度的自然条件特征,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文字、数据和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粮食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谈话法等,包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声中出示世界国家轮廓图,展示印度所在的位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已有些时日,近日想故地重游再去天竺国看看,续写一部《西游记后传》。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再去昔日的天竺国,今天的印度游览一番。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讲授新课环节一:跋山涉水赴印度出场人物:孙悟空悟空:“俺老孙一直是西行的先锋官,这次也不例外,待俺先去查看一下那天竺国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亚次大陆地形图”及喜马拉雅山的景观图片,形象感知南亚次大陆。
活动1:找国家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帮悟空找出印度不同方位的邻国。
学生: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活动2:看地形教师:结合印度地形图,自北而南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学生:读图查找,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教师:悟空沿20°N纬线自西向东穿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结合印度地形图,沿20°N纬线形成的地形剖面图。
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西高止山脉、德干高原、东高止山脉。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 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2《印度世界第二人人口大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首先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然后介绍了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最后介绍了印度的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印度的发展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印度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识也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印度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文环境特点,印度的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获取印度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印度的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关于印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吗?那么,印度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自读课文第一段,识记重点内容,并了解印度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阅读图10.7,结合学案,识记重点内容。
3、阅读信息传递,识记主要内容,了解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业。
4、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分析印度的工业与资源、市场、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内在联系。
独立完成填充图册有关内容。
10.2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认识印度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
2、运用地图认识印度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以及农作物分布和地形分布的关系。
3、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说明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以及农作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4、运用地图分析说明印度传统工业分布与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第
学生通过自读,以学案为基础,识记
活
动
二
要求学生自读第二段,了解印度人口问题及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段,了解印度的人口问题及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知识点。
教
学
活
动
三
四、世界文明古国
1、文学、哲学、自然科学:
要求学生以自读第一段,参照学案,识记相关内容,并对印度文化有所了解。
2、建筑、舞蹈等
四、教学方法
问答法、练习识记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法。
五、教具准备
1、印度地形图、气候类型图、矿产和工业分布图等。
2、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环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评析
活
动
一
晋教地理七年级下册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共32张PPT)

(1)读图名。
(2)识图例:左下角柱状从杏色到
浅绿、深绿表示降水量的不同。下面的图
为什么水稻多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 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小麦多分布在北 部地区?
图10.16 印度年降水量和农作物的分布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自主学习二 合作学习二
水稻种植要求有较平坦的地形和充足 的光照条件。除此之外,水稻生长对水的 需求量很大。印度东北部以平原为主,半 岛东西两侧也有沿海平原分布,从图 10.16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地区降水丰富。 有适宜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土 等条件,所以水稻就分布在了这些地区。
既冷又干 的东北风
暖湿的西 南风
雨季-夏季,印度洋的暖 湿空气吹向亚洲大陆。
图10.12 热带季风示意
孟买 图10.13 热带季风气候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自主学习二 合作学习一
(1)填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
项目
时间
季风源地 风向
旱季 10月到次年5月 内陆 东北风
雨季
6月到9月
印度洋 西南风
性质 冷干 暖湿
黄麻喜水、喜湿,恒河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降水丰沛, 所以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
【规律总结】不同农作物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要求不同, 根据作物习性,选择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河流等条件适宜的地区, 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自图主上学所习得二 【读图提示】
读图10.16,结合图10.10、图10.11,学 会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印度风情
佛祖42岁时的照片,富楼那 尊者所刺绣。这张珍贵的照 片一直珍藏在英国博物馆。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恒河下游地区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二 、读图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国:① ____中__国________,②___孟__加__拉___国_____, ③__巴___基__斯__坦______。
海域:A___孟__加__拉___湾_____,B_____印__度__洋______, C___阿__拉___伯__海_____。
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生长呢?
因地制宜
种类
水稻 棉花
小麦 茶 黄麻
分布
原因
印度东北部,半岛 水稻需要较多的水,上述
两侧沿海地区
地区是平原,降水丰富
德干高原西北部 小麦和棉花的耐旱能力教 强,因而分布在降水量较
德干高原西北部, 少的上述地区 恒河上游地区
东北部低山丘陵地 多雨且排水良好的坡地 区
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自主学习二 合作学习一
旱季,干燥空气 南较冬夏季风的差异,总结热 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既冷又干 的东北风
暖湿的西 南风
雨季,印度洋的暖湿空 气吹向亚洲大陆。
图10.12 热带季风示意
孟买 图10.13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自合主作学学习习二一 (1)填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
水旱灾害
自主学习二
图10.15 洪涝
图10.14 干旱
印度的农业
印度农业
发展条件 改善措施
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发 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
大河流域:
高原地区:
主要农作物:
地形、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自主学习二
合作讨论:
读图10.16,结合图10.10、图10.11, 学会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 影响。
恒河三角洲
低湿的土地和湿润的气候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印度半岛周围的海域分别是( C )
A. 阿拉伯海、南海和大西洋
B. 阿拉伯海、红海和印度洋
C.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
D.阿拉伯海、红海和大西洋
2. 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是( B )
A.湄公河三角洲 B.恒河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 尼罗河三角洲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印度地理位置的特征。 2. 认识印度主要的地形区。 3. 分析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特点。 4. 分析归纳印度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泰姬陵
方法探究:
区域研究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人文经济
经海相 纬陆对 度位位 位置置 置
地气河资 其
形
候
流 与
源
它
湖
泊
人 口 、 民 族
经 济 发 展
城 市 分 布
、
宗
教
说一说:印度的位置
经相海纬对陆度位位位置置置
在图上补绘:北回归线
读图10.10,总结印度的地形特点。
印度地形大致可以 分为三部分:
喜马拉雅 山地 北 中 恒河 平原
南 以 德干高原 为主 的印度半岛
圈一圈: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 原、德干高原、东高止 山、西高止山
3. 位于印度北部的地形区名称是( A )
A.喜马拉雅山地 B. 恒河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德干高原
4.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印度大部分地区盛行( D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 水稻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 A )
A.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平原
B.北部地区
项目
时间
季风源地 风向
性质
降水特点
旱季 10月到次年5月 内陆 东北风
冷干
降水少
雨季
6月到9月
印度洋 西南风
暖湿
降水多
(2)总结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3)西南季风具有怎样的不稳定性?会带来哪些影响?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 造成旱灾;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 容易造成水灾。
晋教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
10.2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第十章 认识国家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国旗
印度首都: 新德里
印度人口
2016年 全球人口总数:72.63亿
中国人口总数: 印度人口总数: 美国人口总数:
14.05亿 13.04亿
3.23亿
预测202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
印度陆地面积:298 万平方千米
2.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容易引起水旱灾害的西南 季风风向,并说出西南季风的性质和引起水旱 灾害的原因。
西南季风是暖湿气流。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西 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活动指导二 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的地形分布大势。
图10.11 印度沿北纬20 °的地形剖面
印度的河流
描一描:恒河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 有“圣河”之称。流 域内经济发达、人口 稠密。
恒河三角洲 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盛产黄麻。
亚洲的气候类型
说一说:
印度属于什么气候 类型?
为什么水稻多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 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小麦多分布在北 部地区?
图10.16 印度年降水量和农作物的分布
作物习性
水稻: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小麦:耐旱 喜光 棉花:喜光喜温 耐旱怕浸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黄麻:喜高温湿润的气候、沙质土壤 茶叶:喜高温多雨 怕涝 甘蔗:喜高温 喜欢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