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氧气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氧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 氧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自主学习】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3、叫做化合反应。

叫做氧化反应。

4、氧化反应,除了外还包含缓慢氧化,说出生活中属于缓慢氧化的几个例子、、、。

【答案】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供给呼吸;2、物质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能供给呼吸等;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花花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氧化反应。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可转变成液体,液态氧呈色;继续降温可转变成色状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发生反应;且氧气的含量,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答案】1、无、无、气,大,难;淡蓝色,蓝色,雪花状;2、较活泼;氧气,越高。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2、氧化反应: 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

(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答案】1、两种、两种以上,另一种; 2、氧。

【合作探究】1、(1)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事先要放一些水或一些细沙的原因。

(3)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未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这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有关。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氧气》 导学案

《氧气》 导学案

《氧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如碳、硫、铁等)反应的现象及产物。

3、理解氧气的用途,知道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与分析。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及操作要点。

四、学习过程(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在收集氧气时,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完全不溶,所以也能用排水法收集。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实验:把木炭在空气中点燃,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在空气中,木炭燃烧发红,放出热量;在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这个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2、氧气与硫的反应实验:把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在空气中,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₂点燃 SO₂这里要注意,生成的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实验时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3、氧气与铁的反应实验: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在空气中,铁丝不能燃烧;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为了保证实验成功,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一些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实验3-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3-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1、做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归纳】检验氧气的方法:(板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步骤2:指导学生完成三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在教材P35的表中,并思考:木炭、硫、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活动3【讲授】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1)木炭(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持续红热,无火焰,无烟。

(思考)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这种气体是什么?(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思考)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的目的是什么?(预热、引燃铁丝)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铺少量细沙或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到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中加热的情况,持续红热,离火变冷,不会燃烧。

(3)蜡烛(乳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情况: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①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集气瓶内壁出现水雾,还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思考)在该实验中,为了准确观察其生成物,瓶中的氧气应满足什么条件?(干燥)活动4【练习】巩固新知1、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前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2、写出这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化合反应的特征?4、学生上黑板写出不同与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氧气》导学案

《氧气》导学案

《氧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氧气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3.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4.探讨氧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前期准备:
1.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介绍氧气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
2.准备实验材料,进行氧气的特性实验,如燃烧实验、呼吸实验等;
3.准备相关视频、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作用和应用。

导学活动:
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氧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一部分: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氧气?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2.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实验室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氧气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作用
1.探讨氧气在大气层中的含量和分布,以及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2.介绍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氧气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1.讨论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氧气焊接、氧气裂解等;
2.介绍氧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氧气吸入治疗、氧气供氧等,让学生了解氧气在医疗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氧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探讨氧气对环境的影响,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氧气的污染和保护大气环境。

导学结束: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作用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氧气保护和环境保护,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与氧气导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与氧气导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与氧气导学案制取氧气(2 2 )学习目标:1.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列举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3.概述氧气的工业制法;4.描述两套气体制取装置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预习案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收集氧气既可用法,也可用法。

2.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分解反应:。

可用字母表示为:。

4.工业制取氧气叫法,属于变化。

其原理是:。

行课案2.原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

高锰酸钾制氧:。

3.分解反应:。

它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

4.装置各部分仪器名称:。

5.收集方法:。

6.装置的主要特征:①。

②。

③。

④。

⑤。

⑥。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若有以下错误操作的后果是:①试管口不放棉花②试管口向上倾斜③试管中的导管太长④试管受热不均⑤导管口刚冒气泡就收集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开导管。

二、工业制取氧气:长期制取大量的氧气利用空气。

空气--→(降温、加压)--→(蒸发)。

注:实验室制取氧气属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变化。

检测案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 朝下B 朝上C 略向下倾斜D 略向上倾斜4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5.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6.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

第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质。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合作探究】
3.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填写表格:
(2)、叫氧化反应,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激烈的氧化反应,而有的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称为,例如:、等。
(3)、观察木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什么叫化合反应:。
【反馈提升】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和氧气反应);
反思:
教师复备(或者学生笔记)
21611 546B呫{35537 8AD1諑Zm1x38940 981C頜-31965 7CDD糝35815 8BE7诧828309 6E95溕?
3.氧气的用途;4.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5.本节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达标测评】1.下列说法中,能准确表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氧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面都是你在实验室做过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在空气含量很少 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编号
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反应前
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
的新物质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实验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木炭与氧
气的反应
实验3-2
铁丝与氧
气的反应
实验3-3
蜡烛与氧
气的反应
【小结】 氧气是一种的气体。它能与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发生反应。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学习目标】

第三节 氧气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三节 氧气  (第一课时)  导学案

第三节氧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以及催化剂作用。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2.催化剂的概念。

学习过程:第一站: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药品: 和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制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3.发生装置(选择依据:、 )A B C D(固液不加热) (固体加热)A装置优点:B装置优点:C装置优点:4.收集装置(选择依据:、 )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洗气瓶(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溶于水) (大长小短,排水用短管)小资料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0℃,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小结: 过氧化氢制氧气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5.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1)查: 检查装置;(2)装: 先在锥形瓶中加入,再向分液漏斗中添加;(先固后液)(3)收: 用法或法收集气体;(4)验: 将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木条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的木条放在,若, 表示氧气收集满(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当看到时,表示氧气收集满7.注意事项:(1)导气管应橡皮塞;(2)长颈漏斗下端应;(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4)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且冒出时才可以收集;(5)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待收集完气体后,应先再,防止。

(6)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时,导气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

第二站:催化剂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注意(1)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两不变: 和不变。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

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1-3-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石蜡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知道氧气的重要用途。

3、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学习重难点: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2、难点:碳、铁丝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解释。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P68-71页内容根据学习目标,完成学案上设置的问题。

小组长负责本组学生自学,完成学案时有疑问用要用红笔标记,疑点知识通过对学,展示讲解、归纳等方法解决。

★复习回顾:1、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其中氧气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离开氧气,我们就不能生存。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认真看课本(阅读第68页至第71页课本)2、自主完成:(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的气体。

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

液态、固态均为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碳+氧气;铁+氧气;石蜡+氧气 + 。

氧气的用途是:,。

(3)化合反应:由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用通式表示:A+B AB 【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 [实验3-1]、[实验3-2]、[实验3-3] 对比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讨论完成下表。

物质在空气中在空气中点燃在氧气中点燃表示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木炭C 发出,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发出,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硫S 产生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产生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物质在空气中在空气中点燃在氧气中点燃表示方法铁Fe , ,放出 ,产生 固体。

+石蜡 的燃烧 燃烧,火焰亮度更高。

+ +由以上实验现象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能跟碳、硫、铁发生 反应。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铁丝一端所裹的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 认识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学会使用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等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学生的一些实
验操作行为。

3.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对化
学的好奇心、探究欲。

4.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5.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学习重点】 1.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铁、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2.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预习案
【学法指导】阅读自学讨论相结合
【知识链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自主学习】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密度溶解度)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碳、铁、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4、氧气有何用途?
【预习自测】
课堂十分钟
【我的困惑】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不理解,感到困惑的地方。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氧气物理性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溶于水。

知识点二:氧气化学性质
实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1碳的燃烧
3-2铁的燃烧
3-3硫的燃烧 【合作探究】
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把铁丝绕城螺旋状?为什么在集气瓶的底部要装少量的水或细沙?
知识点三:氧气的用途
氧气用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当堂训练——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 ②镁+氧气 氧化镁
③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④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水 碳酸
2.化合反应可用通式 来表示 。

3.下列物质燃烧后可以做烟幕弹的是 ,军事上可以用来作照明弹的是 。

A. 镁
B. 硫
C. 木炭
D. 红磷
4.下列说法中,能准确表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态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具有可燃性
D.氧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四、我的收获(只要踮起脚尖,你就可以离太阳更近)
五、融会贯通——巩固训练,我要更优秀
“课后练习”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