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梦》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02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
感谢聆听
壹
贰
叁
肆
伍
目
知
字
整
拓
作
录人 论 世
词 预 习
体 把 握
展 延 伸
业 巩 固
核心素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 思维发展与提升
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 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
➢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1.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衬托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 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3. 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色彩,是
五、整体把 握——设疑合 探(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照”和“送”写出什么?
五、整体把 握——设疑合 探(第三段)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 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思考:
为何提到“谢公”? “宿处”有何作用?
五、整体把握——设疑 合探(最后一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 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 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 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 看作词臣,并不重用。
小班诗歌《梦》

小班诗歌《梦》1.小班诗歌《梦》篇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与意境。
2.丰富词汇“亮晶晶”、“绿莹莹”、“香喷喷”、“甜滋滋”。
3.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轻音乐。
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你做过梦吗?你们的梦是什么样的?”二、理解诗歌内容1.欣赏诗歌《梦》(播放课件音乐,教师完整朗诵)师:刚才小朋友都讲了自己的梦,你们做的梦真美、真有趣。
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梦》。
我们一起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诗歌里有谁也做梦了,做了什么样的梦?提问:刚刚老师念的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诗歌里有谁在做梦?2.理解诗歌内容(播放课件)星星、露珠、蝴蝶和宝宝在哪里睡觉,做着什么样的梦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提问他们在哪里做梦,做着什么样的梦?(用完整的诗句帮助幼儿梳理)⑴咦?星星为什么会做着亮晶晶的梦呢?⑵绿莹莹是什么样子啊?为什么会是绿莹莹的呢?⑶咦?蝴蝶在花丛里为什么会做着香喷喷的梦啊?⑷宝宝为什么会做着甜滋滋的梦?3.第三遍朗诵——结合背景音乐和ppt展示并加以适当的动作。
三、学习完整朗诵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把吧!(引导幼儿根据播放的课件完整朗诵诗歌。
)配乐朗诵诗歌。
师:这么优美的诗歌《梦》配上动作一定很好看,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优美的诗歌。
(带领幼儿边朗诵诗歌边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记忆。
)三、尝试创编诗歌做梦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那还有谁也在做梦呢,我们来看一看。
1.用ppt出示月亮睡觉图片:这是谁?看看他在哪里睡觉做着什么样的梦?例子:月亮在天空中睡觉,做着蓝幽幽的梦。
2.再出示3张ppt图片让幼儿创编,并把幼儿创编好的诗歌展示到相应的ppt 上。
3.让幼儿一起朗诵创编好的诗歌。
4.完整的朗诵诗歌。
散文诗《梦》星星在天空中睡觉,做着亮晶晶的梦。
露珠在荷叶上睡觉,做着绿莹莹的梦。
蝴蝶在花丛里睡觉,做着香喷喷的梦。
宝宝在小床上睡觉,做着甜滋滋的梦。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43张

文体介绍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
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的。“七言”分 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主,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歌行体”;另一种
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第 五 部 分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 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诗人 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 六 部 分
布置作业
作业
1.熟读诗歌,背诵第1段内容。 2.理解翻译第2、3段。
第 二 课 时
第 一 部 分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导入
背诵第1段
第 三 部 分
方法总结
研习第3段
本诗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那么本诗是如何体现浪 漫主义特色的?
(1)丰富的想象。(2)大胆的夸张。(3)神话传神。
总结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 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 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充分体现 了他的浪漫主义特色。
理清思路
(2)学生讨论:概括诗歌的脉络。 入梦缘由 梦游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别语
第 四 部 分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9张PPT).ppt

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合作探究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 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结局就会相反,历史形势 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01
春望
杜甫
作者简介
作者 评价
作品 风格
代表 作品
杜甫
字பைடு நூலகம்美 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 称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 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 千古的名作。
古诗今译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 城内草木凄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版本写作“望”。苏轼说“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电子课件

任务活动三 解决疑难
解决疑难
1.重点字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栗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风为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决疑难 2.概括本诗思路。 ➢ 明确:梦由(梦前)——梦境(梦中)——梦感(梦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课时
任务活动一 研读第三节
研读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 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 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 自我解脱。
任务活动四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
照例子仿写:
面对人生的沉浮,李白发出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
面对人生的沉浮 ,
。
面对人生的沉浮 ,
。
面对人生的沉浮,我发出的是
。
任务活动五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李白的人生在天宝三年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挫折, 但经历了挫折后的李白却走出了与官宦之道不一样的 精彩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人生总会 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让我们从李白人 生如梦的感慨中感悟到他积极一面,相信乌云上面有 晴空,风雨过后是彩虹。
任务活动四 研读第一节
研读第一节 1.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
➢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 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 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 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教学电子课件

3.概括第一小节大意
研读第一节
➢ 明确: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 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任务活动五 研读第二节
研读第二节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 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以时 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所写之景, 然后分析、概括所见之景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精读课文
5.思想情感。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逃避现实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点题;放达、寻求解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眼;蔑视权贵、傲岸不羁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 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 题目解读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体诗的一种形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 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3 初读感知
基础字词
初读课文
任务活动四 研读第一节
研读第一节 1.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
➢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 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 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 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特点:清丽恬淡 意象:月亮、镜湖、影子、渌水、猿啼 手法:拟人 炼字:飞、送 感情:轻松愉快、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