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杨裕前老师、董林伟老师主编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更加体现了这些理念:

一、注重"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新教材利用彩色画面,注重内容的"图文"并茂,能有效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栏目,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然后再明晰有关的知识。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新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认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来,并进行过循环教学,通过和一些优秀老教师的交流中,我总感觉教材中有些知识可以提前渗透:比如证明的规范性,在初一上学期数学中就有图形相关知识的说理,当时我们强调有条理地说明理由,还不如直接渗透“证明”这个理念,在初一下学期,出现“三角形的全等”,这时候又没有渗透这一理念,初二也没有,一直到初三的上学期“图形的证明”中才统一,而这种“不规范”的证明

已有两年历史,可谓根深蒂固,导致最后统一时,学生证明就丢三落四,存在跳步骤现象,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尝试把“证明”先规范化,再进行

说理,发现效果很不错。

今年我担任的初二的数学教学兼初二的备课组组长,在工作中参与

教学中的讨论就更多了一些,我向教研组组长、数学高级老师请教了他

们的一些教法。他们把一些有关的知识点加深,通过探究、找规律等把

后学知识提前渗透,学生自我总结,加以记忆和运用。和他们统一思路后,我开始在我班进行试行。

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中,我渗透了“30°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到初三才有的结论,学生从证明到总结都准确无误。在证明过程中学生还总结到了“中线加倍”这一常规辅助线的做法,让我吃

惊不小。之后的一件事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方向。

9月24日,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带领初二年级部分学生参观了新建中的泰州大桥和国电泰州电厂。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我让他们注意其中哪些场景中蕴涵着数学知识(如图形等)。我们重点参观的是泰州大桥。同学们就发现了“轴对称图形”、“平行线”“棱柱”、“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同学甚至发现了“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的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结论的发现很有深度,表叙准确无误。让我“不要怀疑你的学生的智慧”!

在学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中,我渗透了二次根式的化简。如

4 =4×3=23等,我们一起总结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律、二次根12=3

式的乘方、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我没讲之前,总认为加得太深了,讲得太难。当讲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听得很认真,发言很踊跃,总结很到位。当然,事先我找了相关知识的小而简单的计算,学生通过找规律,然后用字母表示。所以,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学生学好一个知识很轻松。在“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小节中,我让学生对“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加强记忆,为三角函数打好基础。

现在,我要渗透后学知识的时候,会提醒同学“这是我们今后要学得重要知识点”,让他们知道“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来了”,该他们讨论,自我总结的时候

到了。我不要他们多么的遵守纪律,让他们充分的享受“自由”,只要结果——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有时会觉得数学的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对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打击。记得有人说过: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我想:将后学知识的提前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唤起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会总结,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杨裕前、董林伟 2007.7

2.《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杨裕前、董林伟 2007.7

3.《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杨裕前、董林伟 2007.7

4.《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