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技术试验
低温冷风射流技术在滚齿加工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关键词 : 温 冷风射 流 低
中 图分 类号 : HS 1 T 0
滚 齿加 工
正 交试验
微量 润滑
刀具磨 损
齿面粗 糙度
文献标识 码 : A
E p r n s a c n Th e h oo y o l rCut g i a b ig x ei me tRe e rh o e T c n lg fCod Ai tn n Ge rHo bn i Z N e bo WE o g n Z A G B HA G G n a , I nj , H N o H u
p e e s ra er u h e st r u h efc iec nr lo u tn o e tmp r tr ic u c o g n s h o g fe t o to fc ti gz n e e au e;T e o i z to e u t n f v h pt miain r s lsi — d c td t a od art mp rt r 一3 C ,af e ae o iae h tc l i e e au e 5 ̄ e d r t f0. 3mm/ n t n ma u nt y lb c to s ra d wi mii lq a i u r ai n i h t i
风射 流这一 绿色切 削技 术进行 了试验 研究 。通过低 温冷风 射流 和常规 油剂冷 却对 4 的加工对 比 5钢 试验 , 探讨 了低温 冷风射 流对 刀具磨 损和工件 齿面粗 糙 度的影 响机理 ; 并运 用正 交试 验法 安排试 验 ,
通 过极差和 方差分 析 , 别寻 找 出了最 佳 的低 温 冷 风切 削 参 数 及各 因素对 齿 面 粗糙 度 影 响 的显 著 分
工艺与检测 ThI eng n c0y d oa
低温阀门技术条件及试验

低温阀门技术条件及试验为了保证低温阀能在低温下安全可靠地运行,在低温阀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考虑和要求。
同样,低温阀的试验与普通阀门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JB/T7749-1995《低温阀门技术条件》和英国BS6364:R1998《低温阀门》的试验方法,试验要求和度验装置作简略的介绍。
1.低温阀门试验(JB/T7749-1995)(1)试验条件低温阀门的低温试验在常温试验合格后进行。
试验前应消除阀门水分和油脂,拧紧螺栓至预定的力矩或拉力,记录其数值。
用符合试验要求的热电偶与阀门连接,试验过程中临测阀体、阀盖的温度。
低温试验冷却介质为液氮与酒精的混合液或液氮,试验介质为氦气。
(2)试验步骤1)低温阀门试验装置见图2-46。
如图所示,将阀门安装在试验容器里,并接好所有接头,保证阀门填料处在容器上部,且温度保持在0度以上。
2)在常温及最大阀门试验压力下,使用氮气做初如检测试验,确保阀门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3)将阀门浸入液氮与酒精的混合液或液氮中冷却至阀门低温工况温度,其水平面盖住阀体与阀盖。
4)在低温工况温度下,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①在低温工况温度下,浸泡阀门直到各处的温度稳定为止,用热电偶测量保证阀门各处温度的均匀性;②在试验温度下,重复2.11.1(2)-2)的初始检测试验;③在试验温度和阀门的公称压力下,开关阀门5次做低温操作性能试验,配有驱动装置的阀门按上述要求做动作试验;④在最大阀门试验压力下,按阀门的正常流向做阀门密封试验,对于双向密封的阀门应分别进行试验,用流量计测量泄漏量时,其泄漏率应符合表2-23规定;⑤阀门处在开启位置时,关闭阀门出口端的针形阀(见图2-46,并向阀体加压至密封试验压力,保持15min,检查阀门填料处、阀体和阀盖连接处的密封性;⑥阀盖上密封的检查,有上密封的阀门应做上密封试验,试验时阀门全开,两端封闭,向阀内通入氦气至密封试验压力为止,松开填料压盖,检查上密封的密封性。
低温冲击试验标准

低温冲击试验标准低温冲击试验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对材料或产品进行冲击测试,以评估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该试验通常用于评估材料和产品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以及其在冷冻、冷藏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低温冲击试验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低温冲击试验的标准应当明确规定试验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环境条件包括试验温度范围、冲击频率、冲击时间等参数,而试验方法则包括试验装置、试验样品的准备和操作流程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应当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点和使用环境,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其次,低温冲击试验标准应当明确试验样品的选择和准备要求。
不同材料和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试验标准应当规定不同类型产品的试验样品选择和准备方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另外,低温冲击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和标准。
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应当包括对试验样品外观、尺寸、结构、性能等方面的评定要求,以便对试验样品的性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同时,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结果的分类和标准,以便对试验样品进行等级划分和比较分析。
最后,低温冲击试验标准应当明确试验报告的编写和保存要求。
试验报告是试验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应当包括试验样品的基本信息、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评定方法和结论等内容,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同时,试验报告的保存要求应当考虑到试验结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低温冲击试验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试验环境、试验方法、试验样品、试验结果评定和试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试验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根据GBT 2423.1-2008标准高低温试验箱测试要求有哪些

根据GB/T 2423.1-2008标准高低温试验箱测试要求有哪些
环境试验技术是一项实用的基础技术,是验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环境试验技术是一项实用的基础技术,是验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讲环仪高低温试验箱的试验要求:
1、测试要求
低温实验能力验证方法依据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低温(等同于采用IEC:60068-2-1:Environmental testing :Part2-1:Tests-Tests A:Clod)。
高温试验能力验证方法依据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等同采用IEC:60068-2-2:2:2007 Environmental testing :Part2-2:Tests-Tests B Dry heat)。
根据能力验证提供者提供的作业指导书按照要求按图1所示路线完成样品连线及布置。
受试样品(低、高温试验盒)放置在试验箱外,只将传感器探头放入试验箱工作区域。
接通电源,启动试验箱从常温降温或升温,观察指示灯状态,至指示灯熄灭,记录试验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起始时温度和指示灯熄灭瞬间温度试验盒的动作温度。
东莞环仪仪器科技有限公司高低温试验箱参考文献。
LNG阀门低温试验工艺技术研究

螺 栓应 该 按照 阀门厂 家规 定 的扭矩 值 进行 紧 固 。 3 . 4 低 温试 验装 备 安装
材 料准 备 :盲 法 兰 、DN1 5 管线 、管 件等 。
必要 的 设备 :干燥 氦气 瓶 、压力 表 、压力记 录 仪 、压 力释 放 阀 、液氮 槽 、温度 记录 仪 、气 体流 量
2 9 0
中
国
造
船
学 术 论 文
表 1 逐步增压推荐值 公称压力/ MP a
2 0 50
压力增值/ MP a
0 _ 3 5
0. 75 l
6 4
1 00
2
4 . 2 单 向阀低 温压 力试验 工艺 ( 1 )步骤 与上述4 . 1 中 ( 1 )相 同 。 ( 2 )步骤 与上述4 . 1 中 ( 2 )相 同 。 ( 3 )步骤 与上述 4 . 1 中 ( 3 )相 同 。 ( 4 )将 单 向阀掉换方 向,利 用试验 流体 的压 力关 闭单 向阀的 阀瓣 ,重 复三 次 。 ( 5 )将 阀门处于 反 向流 动工况 时 ,逐步升 高压 力 ,按表 1 增 压推 荐值逐 步升压 ,一直达 到温度 为一 1 9 6  ̄ C。
5 4卷
增刊 2
魏
彦,等 :L NG阀门低温试验工艺技术研究
2 8 9
3 . 3 压 力试验 前 的具 体条 件
在 低温 试 验前 ,应按照 A P I 5 9 8 完成 壳 体强 度 、壳体 泄漏 、 阀座 泄漏 的常温 下压 力试验 。
计等。
按照 图 l ,将 试压 设 备 、材 料 及 阀 门装配 完成 。
低温物理实验技术

对 流 热 交 换 器
压机
节流阀
阀门 杜瓦容器
图 4-0-1
林德机
种液化气的沸点温度 表 4-0-1 气体种类 O2 N2 H2 Ne 27.102
4
He
3
He
沸点温度 K 90.188 77.344 20.27
4.222
3.197
2. 利用制冷机循环来获得低温 利用液氮、液氦来使物体降温,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恒温器,同时又要消耗较多的液氮 和液氦。我国的氦资源较少,教学实验或一般测试,由于代价过高,难于广泛使用。故采 用封闭循环的小型制冷机来获取低温。 实验用的小型制冷机有 G-M 制冷机、 ST 制冷机、 SV 制冷机、VM 制冷机等。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将高压氦气经绝热放气过程而实现降温,仅结构 和循环过程有所不同。它们的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 300K~10K,或再稍低一些。4.2K 以下 的低温可以利用减压降温使液氦进一步降温,或用稀释制冷机和绝热去磁法等。目前获得 的最低温度是mK 级,而能进行实验测试的低温是 2mK。
B C H1 H2 R
S
T
于低温液体的所需要的实验温度。 加热器 H 2 的作用 图 4-0-3 高真空绝热恒温器 是用它控制辐射屏的温度与样品温度一致,以减小 对样品的辐射漏热。高真空绝热恒温器的优点是: • 漏热小,因此可以精确地计量对样品升温所提供的热量;‚ 样品内温度均匀;ƒ 周围 环境变化对样品无影响,恒温时温度稳定;„ 样品升温时,低温液体消耗很少。 (3) 漏热式恒温器(见实验 4-1-2) 2. 低温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是低温物理实验中首要和基本的测量。各种温度测量方法有不同的原理、测 量范围、测量精度。应根据具体测试要求来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温方法。 (1) 蒸汽压温度计 蒸汽压温度计是利用液态气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制成的。将感温泡放 在待测点处,用压力传送管接到压力计上读出蒸汽压,查表即得温度。此温度计测量的温 区较窄,但是感温泡体积小,且不需进行修正,故仍经常使用。 (2) 热电偶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原理是物理中的塞贝克效应。两根不同金属的细线如图 4-0-4 那 样连接起来,若两接点的温度 T1 ¹ T2 ,在回路中就会产生温差电势。温差电势的大小取决于
低温极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低温极寒天气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的能力,验证现有技术设备的适应性,本研究开展了低温极寒实验。
本次实验以新疆富蕴县吐尔洪乡-52.3℃的最低气温为参考,模拟极寒环境,对实验设备进行测试。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实验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2. 分析低温极寒天气对实验设备的影响;3. 为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低温实验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2. 实验材料:金属、塑料、橡胶等常用材料。
四、实验方法1. 实验箱准备:将实验箱置于低温实验室内,确保实验箱内温度稳定;2. 设备安装:将实验设备按照实验要求安装于实验箱内;3.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设备各参数变化;4. 模拟极寒环境:将实验箱内温度降至-52.3℃,保持24小时;5.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设备各参数变化,评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温启动:实验过程中,设备启动正常,无故障报警,出水温度达到55℃以上,满足低温启动要求;2. 室内温度:实验箱内温度稳定在-52.3℃,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满足舒适体感要求;3. 智慧除霜:实验箱内温度骤降时,设备自动启动除霜功能,40秒内完成除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材料性能:实验过程中,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未发生脆化、变形等异常现象,满足极寒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六、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实验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我国应对低温极寒天气提供了技术支持;2. 实验结果表明,现有技术设备在极寒环境下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3. 建议在低温极寒环境下,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七、建议1. 加强低温极寒环境下的技术研发,提高设备性能;2. 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在极寒环境下的安全运行;3. 提高公众应对低温极寒天气的意识,做好防范措施。
高低温试验标准

高低温试验标准
高低温试验是指将产品置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以模拟产品在极端温度条件下
的使用情况,从而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高低温试验标准是对产品进行高低温试验时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试验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高低温试验标准应明确规定试验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对于高温试验,应包括温度范围、升温速率、保温时间等参数的要求;对于低温试验,应包括温度范围、降温速率、低温保持时间等参数的要求。
此外,还应明确试验设备的要求,如试验室的温度控制精度、稳定性等。
其次,高低温试验标准还应规定试验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要求。
包括对试验环
境和试验样品的监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对试验样品性能的监测,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同时,还应规定试验过程中的记录内容和格式,确保试验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另外,高低温试验标准还应包括试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要求。
试验样品的准备
包括样品的选择、标识、包装等;试验样品的处理包括试验前的预处理和试验后的处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高低温试验标准还应包括试验结果的评定和报告要求。
对于试验结果的
评定应明确评定的标准和方法,以及评定结果的判定标准;对于试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报告的内容、格式和归档要求,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溯源性和可验证性。
总之,高低温试验标准的制定对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
以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可以为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制定合理、科学的高低温试验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低温技术实验低温实验中使用低温液体的注意事项1、所有盛低温液体的容器都不能完全封死。
必须流有供蒸汽逸出的通道,否则由于不可避免的外界漏热使低温液体逐渐气化,容器中的压强逐渐升高,最后会导致装置损坏甚至爆炸。
实验结束时尤其不可疏忽大意,一定要把可能存有低温液体的密封部件的封口打开。
2、盛有低温液体的杜瓦容器真空夹层的封口必须保护好,切不可突然打开或充入过量的气体,否则由于绝热破坏,容器内液体迅速蒸发,有可能造成事故。
3、使用玻璃杜瓦瓶时,应小心,要避免骤冷骤热。
否则玻璃杜瓦瓶可能破裂。
4、当心不要让低温液体触及人体,否则会造成冻伤。
5、氦气必须回收,使用液氦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7 低温固体热导率测量该实验是使操作者对低温下的热测量有初步的了解,并对纯金属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预习要求】了解金属传热的物理过程,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表明;金属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在纯金属的传热中晶格热导部分占的比例很小,热量几乎全部都是由自由电子传导的。
热阻和电阻的来源相同,一是晶格的热振动,及声子的散射;二是杂质和缺陷的散射。
因此,和电阻类似,热阻也可近似表达成W W W r i =+(3-7-1) w i 和 w R 分别为声子和杂质因起的热阻 。
电阻R和热阻之间的关系由魏弗兰茨(Wiedmann-franz )定律给出: L WT R =(3-7-2) 式中L 称为洛伦兹(Lorentz )常数,数值为2·45×10-8W ·Ω·K -2。
公式中分母出现T 的原因是,自由电子运载的电荷是常数,但运载的热能却正比于温度T 并随温度的一次方变化。
这个定律在低温区(杂质散射为主)和高温区(电子散射时能量变化比kT 小得多时)是正确的,在中温区不够满意。
利用(3-7-2)式,我们可以从()T R 的行为推断出()T W 的变化。
对杂质散射,R r 是常数,W r 应正比于T -1,在高温区R i ∝T ,W i 应为常数;在中温区,R i 一般按T 5变化,按式(3-7-2),w i 应正比于T 4,实际上W i 是正比于T 2,表现和式(3-7-2)的偏离。
图3-7-1是热阻W 随温度的变化;图3-7-2是相应的热导λ=1∕W 随问度T 的变化。
图3-7-1 图3-7-2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纯铜的低温热导。
由于用液氮(77K )做冷源,温度不够低,不能得到图(3—7--a-2)中的整条曲线。
但可以观察到温度升高时,在热导峰右侧热导值的下降和随后趋近于常数的行为。
【实验要求】掌握用稳态法测量杆状样品导热的热量。
【实验目的】使同学们对低温绝热恒温的设计有初步的了解,并对在低温下的纯金属测量它的热导率。
【实验原理】1、·我们采用稳态杆状样品法进行热导的测量,这是低温热导测量中得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如果一在根处于绝热环境中的截面积为A (㎝)的长杆上,建立起一稳定的热流Q (w ),杆上就会有温差为ΔT=T 2-T 1,如图3-7-3所示。
材料的热导性能越好,温差越小。
导热性能好坏用热导率λ来描数,在上述情况下有dT dLA Q −=λ (3-7-3)因为材料的热导率是温度的函数,上式中ΔT 应该是一个小量, Q 否则测出的是平均热导率。
λ的常用单位 是K cm W ⋅/。
2·、在本实验中,我们在样品的两个小孔中分别插如热电偶,作为测量T 1和T 2的温度计与样品的接点图3-7-3。
另外,样品加工比较均匀, 图3-7-3可以较精确地测定L 和A 值。
我们选用铜—康铜热电偶来测量温差ΔT 。
在液氮和室温附近,铜康铜热电偶的灵敏度分别约为16µV /K 和40µV /K ,用2000MUL TIMETERko 可分辨到±0·1µV ,如ΔT 取1K ,测温误差可小到约1%。
但是热偶线往往要通过温度梯度很大的区域,由于成分和应力的不均匀,会出现一些杂散的附加电势,室温下的测量线路中也会由于材料和温度的差别而出现附加电势,这些乱真电势有时可大到10μV 数量级,对温度的准确测量影响甚大,消除这种电势的影响是温度测量中的关键。
通过样品的热流是由样品端部的一个加热线圈提供的。
图3-7-3中H 1。
测量加热电流I 和加热器上的电压值V ,按Q=IV 既可算出加热功率。
I 和V 通常分别为几拾毫安和几伏特,很容易测准,关键是保证加热器提供的Q 全部通过样品而没有通过别的途径漏掉,否则会因起很大的误差。
因此,在设计测量用的低温恒温器时,要考虑以下俩点:(1)使样品能够处在所需测量的任何温度;(2)在样品一端所提供的热功率,除许去通过样品传导外,从其它途近漏掉的应在误差许可范围之内。
为此我们采用了样品和液池用低热材料连接的高真空恒温器,在设计时,必需进行漏热的计算。
漏热的计算;1、 估计许可的漏热;设所用铜样品计量长度L=7㎝,直径D=1㎝,截面积A=3·14×0·25㎝2。
铜的热导率在80K 和300K 时分别取为λ≈5W ∕㎝K 及λ≈4W ∕㎝K 。
假定在测热导时ΔT 的取值在80K 附近为1K ,在300K附近为3K ,按照式(3-7-3)可算出要提供这样的温差,总加热功率分别为Q 80=39mW 及Q 300=94mW 。
如果要求总误差在3%以内,除去其它误差来源(如测ΔT 的误差,样品上测温差用的热偶接点的误差等)后,漏热引起的误差在1%左右,则许可的漏热分别为q 80=390µW 及q 300=0·94mW 。
·通过固体引线的漏热:引起漏热的引线一共有六根:加热器上的俩根电流引线,四根热偶引线。
所有引线的直径均为0·1mm ,其中热电偶的俩根康铜线和两根锰铜线上电压引线热导很小,截面积又远比样品小,漏热少;漏热主要来自俩根电流引线。
·辐射漏热 :辐射漏热可用下式估计:)(40411T T A Q r −=εσ(3-7-4) 式中是斯忒潘-波尔兹曼常数,σ=5·67×10-12 W/㎝2·K 4;A 1是样品与电加热器接触表面积(㎝2);ε1是它们的平均辐射系数;T 和T 0分别是样品和环境的温度。
算出的Q r 的单位为W 。
在差别较小时,上式改为1311T T A Q g ∆=εσ W(3-7-5) 其中ΔT 1=T-T 0,取A 1≈㎝2,由于ε1较大取ε1=0·2。
按(3-7-5)式,在80K 和300K ,分别有Q r80=ΔT 1(μW )及Q r300=2ΔT 1(mW )。
可见80K 附近,样品和环境的温差可以在几度的范围内,但300K ,由于式(3-7-5)中T 3的关系,辐射热将大大增加,只有维持和环境的温差小于0·5K 辐射热才能将到许可值之下。
·剩余体漏热:这项可用公式10028.0T P a Q mm g ∆= W (3-7-6)来估计,式中a 0叫适应系数,反应气体分之和固体表面能量在这里10≈a ;P mm 是剩于气体的压强,以Torr 为位;A 1和ΔT 1同上计算出的Q 0用瓦为单位。
本实验中采用冷凝活性碳获得高真空,该漏热可以忽略。
在压强为10-5Torr时,漏热约几个微瓦。
从以上计算可见:a 、当测量温度比液氮温度高约10K 以上时,在样品外要加一个和样品温度基本相同的金属屏以减少辐射漏热称这个屏为辐射屏。
加了辐射屏以后,在300K 时,辐射漏热仍是主要的因素,控制好屏上温度使其与样品温度的差小于0·5K 。
b 、所有的引线,在离开样品时要取得与屏相同的温度否则漏热增大。
c 、压强要低于10-4Torr 。
恒温器密封性能要好。
【实验装置】本实验恒温器装置如图3-7-4所示:B 是温恒块(77K ),S 是测试样品,H 1是加热器,电源引线为黄色。
SR 是辐射屏,电源引线为绿色。
主加热器与辅助加热器的阻值相同。
加热时,样品上的温差由两个热电偶测量。
样品处于真空中,真空度由高真空机组给以保证。
压强可降到10-5Torr 左右。
【实验步骤】a 、检查恒温器,测量主加热器的阻值,检查接线是否准确。
加液氮,使样品冷却到液氮温区。
b 、抽真空,真空度达到10-5Torr 并保持。
c 、接通主、辅加热器电源,加热。
由于样品是绝热的,达到恒定时,沿样品长度上产生稳差ΔT 。
ΔT 由热电偶测定。
测量应在样品温度分布恒定时进行。
测出T 1和T 2算出ΔT ,测出通过H 1主加热器的电流和电压,因样品的截面积A 和长度L 已给出,可由公式(3-7-3)算出热导率λ(T )。
d 、在0.2mA ,0.3mA ,0.4mA ,0.5mA ,0.6mA 5个点,如时间允许,再测高于140K 的数据。
e 、画出热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讨论。
图3-7-4【思考题】1、热电偶测温为什么应需参考温度。
2、怎样消出热的对流和传导。
3、低温液体的物理性能和标准温度是多少?4、热导率与温度呈什么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