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样品采集

合集下载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作者:苏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1期苏伟随着人类活动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未受影响的土壤越来越少,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取样就是收集造成土壤污染的毒性、稳定性及农业生产的排污、污灌、化肥农药用量情况等进行监测取样。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对六六六、滴滴涕、砷、硫、汞、铬、铜、锌、镍、铅、氮、磷等土壤质量进行测定。

一、选择监测点(一)布点数量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布点依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对于有纠纷的污染土壤要增加取样点,一般每个监测单元至少选择3个取样点,可用1~5个点/hm2,绿色食品要依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来取样,一般土壤取样要依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布点原则和方法区域土壤监测点布点原则和方法是在调查区域范围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母质和土壤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相似的土壤样点。

农田土壤监测点布点原则和方法是在人类经常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土壤样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采取放射状布点,布点范围由密到疏,在下风方向增加布点的距离和数量。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从入污口由密到疏取样,布点密度从入污口由密到稀,各个引水段相对均匀。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按固体废弃物引出的径流和当地常年的风向,采用放射法或带状法布点取样;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土壤采用均匀取样;综合型污染土壤,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放射布点法、带状布点法、均匀布点法取样。

二、样品采集(一)采样准备在采集样品前要准备采样器具,包括采样工具、器材、文具及安全防护用品等。

(二)组织准备组织有一定野外调查经验、熟悉采样技术规程、有责任的人组织调查组,采样要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有关业务工作方案。

(三)技术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有位置(工作范围)图,样点分布包括编号、位置、土类、母质母岩等,还有交通图、地质图、土壤图、采样记录表等。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发布稿)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发布稿)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4)2.6采样时期 (7)2.7采样记录 (7)2.8样品分装 (8)2.9采样小组自查 (8)2.10注意事项 (8)3 样品流转 (9)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9)3.2样品装运 (9)3.3样品交接 (10)4 样品制备 (11)4.1制样场地 (11)4.2制样工具及容器 (11)4.3样品制备 (12)4.4注意事项 (14)5 样品保存 (15)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5)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6)附1 (18)附2 (26)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一、引言土壤样品的采集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案可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工具准备、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土壤样品采样方案。

二、采样地点选择1.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代表该区域土壤的特征。

可以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选择能够代表该区域土壤特征的采样点。

2.避免污染: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采样点,如工业区、交通干道等。

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样工具准备1.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采样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等。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避免铁锈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样品。

2.采样工具: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管等。

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四、采样方法1.采样点数: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数目。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剖面样品,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性质和采样要求确定采样深度。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深度是常用的采样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深度。

3.采样方法:选择剖面采样法进行采样。

依次使用采样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按照采样深度分成不同层次。

每层土壤样品应该均匀采集,避免土壤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4.采样量:每个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充分混合,取一部分作为最终的采样样品。

采样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少于500g。

五、样品保存1.密封存储: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密封存储,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样品中有干扰物质进入。

2.干燥保存:土壤样品应该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受潮和霉变。

六、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控制,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质量控制:将一部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重复检测、平行样品检测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A.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4 山地;5 谷地;6 岗地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0°。

A.3 生产条件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地球化学评价是对土壤、矿石、矿石矿石和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规范。

一、样品采集1.样品应随机取样,以避免局部的化学污染对样品的影响。

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采集3个均匀混合的土样,以减少抽样误差。

2. 采样应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例如,如果是用于农业土壤肥力的评价,应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样进行分析。

3.样品应标记清晰,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和日期等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比较。

二、样品前处理1.样品在分析前应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和颗粒物等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有机质的去除可以通过干燥、高温燃烧或酸处理等方法进行。

3.碳酸盐的去除可以通过酸洗或加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4.样品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筛分或沉积沉淀等方法进行去除。

三、分析方法1.样品的分析方法应选择准确、精密和快速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到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特性,以及所需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农业土地、城市土地和工业土地等。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

3.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时,应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和功能需求,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结果解释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的结果应经过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2.结果的解释应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如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来评估土地污染状况。

3.结果的解释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1.土壤采样点的确定: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采样地点。

采样点应该代表所研究的土壤类型和地貌特征。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应该避开人为污染源和农业活动等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的地方。

2.采样工具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壤钻、铁铲、采样器等。

这些工具应该干净,并且在使用前消毒。

3.采样点的标记:在确定好的采样点上,使用标识物,如木桩或喷漆等,进行标记。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取样。

4.采样点的定义:定义好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

根据研究要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土壤层和深度。

一般情况下,采样层为0-20、20-40、40-60和60-100厘米等。

5.土壤表层的清理:对于采样层的土壤表面,使用刷子或刮刀等工具将有机物、植被和其他杂质清除干净。

这样可以避免采样时的二次污染。

6.采样点的开挖:使用铁铲或土壤钻等工具,在采样点上挖一个均匀的坑。

坑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所有需要采集的土壤样品。

7.采样器的使用:根据采样的深度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器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常用的采样器有环状取样器和钻取样器。

对于较深层次的采样,可以使用钻取样器。

8.采样器的清洗:每次采样前,都应该对采样器进行充分的清洗,以避免不同采样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清洗采样器时,可以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在取样器的采样室内填充无菌砂土。

9.采样器的横向移动:在每次采样时,将采样器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并以恒定速度向水平方向移动,以确保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是均匀混合的。

10.采样样品的保存: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应该立即放入密封的样品袋或容器中,以防止样品的水分和有机质流失。

标示好样品的采样点信息,并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11.采样工具的清洗:采样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保证下次采样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包括确定采样点、准备采样工具、标记采样点、定义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清理土壤表层、开挖采样点、使用采样器进行采集、清洗采样器、横向移动采样器、保存采样样品、清洗采样工具等。

土壤送检样品的正确采集

土壤送检样品的正确采集

土壤送检样品的正确采集摘要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决定了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针对在接收送检样品时存在采样量不足或采样点不够多等问题,介绍了土壤送检样品的采集原则、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数量和土样的记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是土壤分析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由野外采集的能代表分析对象的土样称为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经过充分混匀和分样后,送交实验室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步骤,制备成分析样品。

每次分析时即从分析样品中称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测定。

为了保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第1环节——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文对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方法作一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1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采集土壤样品必须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

在实地采样之前,一般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搜集有关资料,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采样单元的划分,可根据土壤类型、农田等级和地形等因素而定,原则上应使所采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应。

2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1土壤剖面样品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先挖一个1.0m×1.5m(或1m×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 之间。

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作为分析结果审查时的参考。

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塑料袋内,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等。

2.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气干湿沉降物采集
2)回收样品
A.原则上,大气干湿沉降物接尘缸放置一 年后,按照规定回收样品。 B.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或有条件地区,可 按照季度回收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

2、大气干湿沉降物采集
3)样品回收方法 a 大气干湿沉降物较少时,首先用尺子测
量接尘缸的内径(按不同方向至少测定3处,取 其算术平均值),用淀帚把缸壁擦洗干净,将缸 内溶液和尘粒全部转入500 ml干净的容器中, 及时送实验室; b 大气干湿沉降物较多时,首先将有干湿 沉降物的接尘缸总量准确称重,记为G1,之后 用玻璃棒充分搅匀取 1000ml ,并称取 1000ml 的重量,计算密度ρ,之后送实验室; c 将接尘缸内壁清洗干净,晾干后,总量 准确称重,记为G2; d 干湿沉降物总体积为V=(G1-G2)/ρ

4、农作物采集
c) 同时采集植株根、茎、叶和果实样品时, 应现场分类包装,同一采样点的同一作物使用 统一编号; d) 新鲜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装入聚乙烯塑料 袋,扎紧袋口,以防水分蒸发; e) 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不锈钢制品直 接采取样品。

三、样品处理
1、土壤样处理
1 )测定土壤中二价铁、还原态锰、硝态氮、 铵态氮 :需用新鲜样品,样品采集后直接用玻 璃瓶或塑料袋密封后送实验室进行处理分析; 2 )样品采集后不能及时送实验室,需要暂 时储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 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固定保存。 新鲜样品保存条件见下表。
2、农作物样处理

1)农作物样初步处理
3、灌溉水采集
A. 于农作物灌溉高 峰期采集水样,每瓶水 装水 90% ,留出一定的 空间。分析有机污染物 的水样,样瓶必须装满; B. 水样采集要求瞬 时采样。采集前用采样 点处水洗涤样瓶和塞盖 2~3次。根据测试指标不 同,添加不同的保护剂:

3、灌溉水采集
根据分析项目不同,分三种基本水样类型: A. 原水样:是指水样采集后,不加任何保护 剂。 原水样保存于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中, 供测定游离二氧化碳、pH值、CO32-、HCO3-、 OH-、Cl- 、SO42-、 NO2-、COD、NH4+、F、 Br、 I 、总硬度、 K 、 Na 、 Ca 、 Mg 、 Mo 、 Se 、 B 、 Cr6+、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等使用。
2)采集时间
A.一般要求在上茬作物成熟或收获以后, 下茬作物尚未施用底肥和种植以前。 B.应避开雨季,以防速效氮的淋洗。一个 区域的土壤养分有效态分析样品采集 ,应在 1~2周之内完成。

3)采样工具
A.用于土壤重金属分析的样品,可使用竹铲、 竹片直接采取样品。 B.用铁锹挖采样坑时,先挖好坑后,用竹片 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土壤,再采集样品。 C.每个样品采集完后,应清除干净采样工具 上的泥土,再用于下个样品采集。

4)土壤样初加工:
1 )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
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 和新生体剔除干净,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 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 2) 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 2 mm 的孔径筛 (10 目)。未过筛的土粒必须重新碾压过筛,直至全 部样品通过2 mm 孔径筛为止。 3) 过筛后土壤样品应称重后混匀。一部分样品 送实验室分析,可用塑料瓶或纸袋盛装。副样 (重量不低于300g)装入干净塑料瓶送样品库 保存,多余部分可弃掉。

4)土壤样采集
A. 在布设的采样点 上,以 GPS 定位点为中 心,向四周辐射 50m ~ 100m确定分样点。 B. 采 样 地 块 为 长 方 形时,采用 “S” 形布设分 样点; C. 采 样 地 块 近 似 正 方形时,采用 “X” 形或棋 盘形布设分样点。

5)采样记录
<4 <4 <4 <4
2 7 10 14 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 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
3)土壤样的风干
A. 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场地晾晒, 或悬挂在样品架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和烘烤, 并注意防止雨淋及酸、碱等气体和灰尘污染。 B. 在风干过程中,适时翻动,并将大土块 用木棒敲碎以防治粘泥结块,加速干燥,同时 剔除土壤以外的杂物。
A.实地调查并记录影响土地质量的其他指 标,如土壤厚度、排灌情况、土壤颜色等内容。 B.采用统一的采样记录表记录。

6)注意事项 A. 每个分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及重量要求一致。
采集蔬菜地土壤混合样品时,一个混合土壤样应在同 一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地或设施类型里采集。 B. 采样时应避开沟渠、林带、田埂、路边、旧房 基、粪堆及微地形高低不平无代表性地段。 C. 采集的各分样点土壤掰碎,挑出根系、秸秆、 石 块 、 虫 体 等 杂 物 , 充 分 混 合 后 , 四 分 法 留 取 1.0 kg~1.5 kg 装入样品袋。 D. 样品袋一般为干净结实的棉布袋,如潮湿样品 可衬套塑料袋(供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 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
3、灌溉水采集
B. 酸化水样:指水样采集后要加入酸的酸化样
品。 酸化水样保存于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 每1000ml 加入10ml HCl(1+1)或HNO3(1+1),供 测定Cu、Pb、Zn、Cd、Mn、Fe、Ni、Co、总 Cr、V、W、Sr、Ba、U、Th、可溶性SiO2等使 用;

4、农作物采集
4)注意以下事项:
a)采样时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水果类样品 的采集要注意树龄、株型、生长势、座果数量 以及果实着生部位和方位; b) 农作物采集时间应在无风晴天时采集,雨 后不宜采集。采样应避开病虫害和其他特殊的 植株。若采集根部样品,在清除根部上的泥土 时,不要损伤根毛;
A 农作物样品采集:以0.1~0.2 hm2(公顷) 为采样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20个植株, 水稻、小麦类采取稻穗、麦穗混合成样; B 果树类样品采集:以0.1~0.2 hm2为采样 单元,在采样单元内选取5~10个果树,每株果 树纵向四分,从其中一份的上、中、下、内、 外各侧均匀采摘,混合成样;
5)土壤样加工粒径 :
d.用于颗粒分析的土样,有二种类型土样应分别处理:
一种为砂质土壤,干燥后用手搓使其分散后直接 装袋送实验室。 另一种为含有粘泥的土样,应用水浸泡使其充分 分散,将粘泥混浊液倒入玻璃瓶中,残渣烘干后与粘 泥混浊液同时送实验室。

6) 注意事项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在土壤采集、 风干、研磨、过筛、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中, 不要接可触能造成污染的金属器皿。如采样、 制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 用尼龙筛,储存样品使用塑料瓶等;
5)土壤样加工粒径(可由实验室加工) :
a.过2 mm孔径筛的土样可供pH、阳离子交换量、盐分
和元素交换性及有效养分项目的测定。 b.将通过2 mm 孔径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 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 mm 孔径筛(60目),供农 药、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土壤全氮、碳酸钙和重金 属形态等项目测定; c.将通过0.25 mm 孔径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 继续用玛瑙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0.074 mm 孔径筛 (200目),供土壤矿质成分、元素全量等项目测定。
2、大气干湿沉降物采集
2、大气干湿沉降物采集
1)接尘缸放臵

A.可选择口径40cm,高60cm圆筒形的集尘缸,接尘缸 的材质可为塑料、陶瓷玻璃或不锈钢等。 B.接尘缸一般应放置距地面 10 m~ 15 m处,如放臵 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1m~1.5m,以避免平台扬尘 的影响。 C.记录放缸地点、缸号和时间等。 D. 为了防止不属于降尘范围内的异物(如鸟粪、树叶 等)落入集尘罐,集尘罐上可用尼龙网罩盖。 E. 采样器具在使用前,用10%(V/V) HCl 浸泡24小时后, 再用纯水洗净。

1、土壤样处理
新鲜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测试项目 金属元素(汞和六价铬除外) 容器材质 聚乙烯、玻璃 温度℃ <4 可保存时间(天) 180 备注

玻璃
<4
28

聚乙烯、玻璃
<4
180
六价铬
聚乙烯、玻璃
<4
1
氰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难挥发性有机物
聚乙烯、玻璃 玻璃(棕色) 玻璃(棕色) 玻璃(棕色)


3、灌溉水采集
c. 测定腐蚀性二氧化碳的水样:应采取二 瓶水样,一瓶为原水样,另外一瓶 250ml 原水 样加入2g 经过纯化的CaCO3粉末(或纯大理石粉 末),以石蜡密封瓶口,供测定用 。 d.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在500 ml 玻璃瓶中先 加 入 10ml 200g / L Zn(Ac)2 溶 液 和 1mol / L NaOH 溶液,然后加满水样,盖上瓶盖,反复 振摇数次后,以石蜡密封瓶口,供测定用。

4、农作物采集
1)采集时间 于农作物收获盛期 ,
在采样点地块内视不同 情况采用棋盘法、梅花 点法、对角线法、蛇形 法等进行多点取样,然 后等量混匀组成一个混 合样品。每一混合样, 大型果实由 5~10 个以上 的植株组成(即分点样), 小型果实由 10~20 个以上 的植株组成;
4、农作物采集

3、灌溉水采集
e. 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取样前先准备一个 容积为200 ~ 300 ml 磨口玻璃瓶,用欲取水样 洗涤2 ~ 3 次,然后将虹吸管直接插入瓶底取样, 待水样从瓶口溢出片刻,再慢慢将虹吸管从瓶 中抽出,用移液管加入1 ml 碱性碘化钾溶液, 然后加入3 ml 氧化锰溶液,每次加入应将移液 管插入瓶底后放出溶液,迅速塞好瓶塞不留空 间,摇均后密封; f.测定有机农药残留量的水样。取水样3 ~ 5 L 于硬质玻璃瓶中,酸化使pH ≤ 2,摇匀, 低温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