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感觉统合训练范例 0—1 岁婴儿的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553字)(一)前庭平衡*重度异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异常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2、吊缆游戏10分钟3、大陀螺游戏 5分钟4、踩踏石游戏10分钟5、大陀螺游戏 5-10分钟,每周3-4次*家庭训练游戏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重度失常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6次*轻中度失常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5、慢拍球游戏(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轻中度异常1、小滑板游戏30分钟2、吊缆游戏15分钟3、大龙球游戏10分钟*家庭训练计划1、按摩球游戏10分钟2、抓痒游戏5分钟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4、多做户外活动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计划(1692字)感觉统合就是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和大脑神经细胞的接触要求灵敏和确实。

所有感觉区对同时有感受,输入信息的协调和整和也必须完整,否则便会影响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成熟。

美国奥尼兹教授首先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生理学上的问题,他以自闭症儿童在旋转后眼球的严重振幅异常,解释自闭症儿童有感觉输入及运动指令输入上的困扰。

这种调节机能上的障碍应来自于脑干前庭核功能不佳,所以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感觉统合失常的问题存在。

感觉统合训练同样可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前庭功能,提高他们的平衡感、本体感、视听觉;起到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提高运动企划能力。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走平衡木、马路沿或花池沿等方式,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2. 蹦跳训练:让孩子在家中蹦跳,或玩捉迷藏等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滚毯子训练: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 掷球训练:让孩子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5. 刷子脱敏训练: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 转椅游戏: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7. 互动式投篮: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人互动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8. 上下楼梯训练:让孩子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9. 双脚轮流跨过绳子: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10. 单脚站立训练:让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

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是一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方法强化前庭觉1、摇摆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

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进修效率。

指点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

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入手下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

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适用对象:肢体不灵动、均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均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

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

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点方针: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体系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

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婴儿感统训练的方法
婴儿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和锻炼婴儿的感觉系统,促进其神经发育和感知能力的训练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婴儿感统训练方法:
1. 触觉刺激:通过轻柔地按摩、抚摸宝宝的身体,特别是四肢、手指和脚趾等部位,以帮助宝宝发展触觉能力。

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质和温度来刺激宝宝的皮肤,如丝绸、羽毛、冰块等。

2. 震动刺激:在宝宝的手掌或足底等部位轻轻震动,可以使用震动玩具或震动垫等工具。

这样的刺激有助于宝宝的运动协调性和平衡感的提升。

3. 姿势训练:通过给宝宝各种不同的姿势,如仰卧、俯卧、侧卧等,来刺激宝宝的身体感知和平衡感。

可以使用特殊的婴儿便携架、坐垫等辅助工具来进行训练。

4. 听觉刺激:播放宝宝喜欢的音乐或声音,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多样化的听觉环境。

还可以使用响玲、铃铛等小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其听觉定向能力。

5. 视觉刺激:给宝宝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如图书、彩色玩具等,帮助宝宝发展视觉追踪和对比度感知能力。

合适的视觉刺激还可以促进宝宝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感统训练应该适度、循序渐进,刺激的力度和频率要适合宝宝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在进行训练时,应保持愉快、轻松的氛围,以便宝宝更好地接受训练。

此外,婴儿感统训练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0-1岁宝宝感觉统合游戏方案

0-1岁宝宝感觉统合游戏方案

0-1岁宝宝学习计划第一个月宝宝视听定向新生儿(0-28天):眼睛的发育还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他们对光线有反应,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并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

如果你拿着一个小球上下晃动,肯定没有左右晃动效果好。

他们的最佳视聚距离为19厘米,这个数字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因为它恰恰是宝宝被抱在妈妈怀里时,母子俩眼睛的相距距离。

训练方法家长在宝宝床距离头部20厘米的地方,系上一个鲜艳的红色小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否则长期悬挂在某个固定点,容易造成宝宝斜视。

第二个月宝宝视力集中按1个月时那样训练。

宝宝喜欢看彩色的图画,表示自己兴趣。

当看到喜欢的图画时会笑,看个不停动手想摸,看到不熟悉的会长久注视。

视听定向将各种发声玩具在宝宝的视线内弄响给他听,缓慢、清晰、反复地告诉他名称,再慢慢移开,让他追声寻源。

父母细察婴儿对胎教录音和父母唱歌的兴趣,看他听到哪一段时表情安详、不哭闹,笑、手舞足蹈、或者是兴奋等,让他经常反复的听,观察她感性趣的部分,并作记录。

嗅、味觉训练家长这时可以拿醋瓶盖让宝宝闻一闻,他会表示不喜欢的表情给你看。

胎儿在5个月时其舌面的味蕾对酸、甜、苦、辣、咸有了感知觉辨别能力,出生后应当创造条件,让宝宝尝尝各种菜汁的味道。

这是日后孩子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是不可缺少的“感知觉”教育内容。

第三个月宝宝触摸继续训练触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儿至坐位,面前方上玩具,让小孩自己伸手触碰玩具,可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来扩大宝宝手触摸的感觉。

亲近母亲母亲走来时,宝宝显示出快乐和急于亲近的表情,有时还会呼叫,手舞足蹈。

只有经常和宝宝逗乐的父亲才能引起宝宝这种亲切的激情。

视线转移3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家长还要经常近距离对其说话,让宝宝看到说话时候的口型,促进其模仿。

在宝宝原视听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儿觉醒时多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训练,让小儿的视线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上,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物理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与儿童一起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1.摇晃游戏:选择一个宽敞平坦的区域,让儿童坐在一个大型的摇椅或者是大型的球上,家长可以轻轻地推动摇椅或球,让儿童感受到身体的晃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2.爬行游戏:在家中布置一些障碍物,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爬过这些障碍物,例如在地板上放置一些垫子或者小坡道。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并提高肌肉的力量。

3.平衡游戏:在家中准备几个平衡器具,例如平衡球、平衡板等,让儿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站在平衡器具上,让他们尽力保持平衡。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4.拉力游戏:选择一个适当的游戏器具,例如橡皮筋或者绳子,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玩拉力游戏。

家长可以用橡皮筋或绳子将两个固定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与儿童进行拉力比赛。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扔接游戏:在家中选择一个开阔的区域,家长和儿童轮流扔球或者扔其他物体,然后尝试接住它们。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反应速度。

6.模仿游戏:选择一些家庭成员的动作,例如走路、跳跃、摇晃等,让儿童模仿这些动作。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提高协调能力。

7.运动舞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舞蹈,例如儿童健身操等,让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并增强心肺功能。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适当地进行。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法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安全和舒适程度,并适量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间。

通过持续的训练,儿童可以逐渐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为他们的身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训练的方法

感统训练的方法

感统训练的方法1. 平衡走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

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

也可在室外,扶着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2. 蹦蹦跳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

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3. 滚毯子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

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4. 掷球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

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5.刷子脱敏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转椅游戏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7.照镜子游戏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

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8.鞋子走路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0-12个月宝宝感统训练游戏

0-12个月宝宝感统训练游戏

0-1岁宝宝的感统训练游戏1个月宝宝的游戏1.宝宝按摩操(皮肤触觉,情绪/社交)在宝宝睡醒的时候或是换尿布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做做按摩操,双手搓热,轻轻地从上至下按摩宝宝的四肢、手脚、胸腹、后背,动作要轻柔。

同时可以轻唤宝宝的名字,告诉他你在做什么,或为他念一段上口的童谣。

宝宝会因此感到舒适和愉快,并且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

这种按摩每天可以进行5至6次,每次3至5分钟。

如果冬季室内温度较低,可以给宝宝盖上一层薄被,隔着薄被进行按摩,以免宝宝着凉。

2.手指按摩(精细动作,情绪/社交)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可以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用另外一只手轻轻按摩宝宝的小手指头,或者把手指给他,让宝宝紧紧地握住。

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神经末梢,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及手指灵巧;也可以增进母子感情,让宝宝获得安全感。

3.抬抬头(肢体动作)学会抬头可以扩大宝宝的视野,促进智力发育。

方法有三种:一是将宝宝竖直抱起来,靠在妈妈的肩头,慢慢让他的头部离开,自然竖立几秒钟。

可以在每次喂完奶后进行。

二是让宝宝趴在床上,头偏向一侧,然后在另一侧呼唤或逗引他,让他把头抬起片刻;三是让宝宝面对面趴在你的身上,把他的头扶正,然后由斜靠姿势慢慢躺平,宝宝会自然地努力抬头。

注意宝宝刚吃饱时,不要俯卧;练习抬头时间不能长,以一两分钟为宜;事后要让宝宝仰卧休息。

4.爬呀爬(肢体动作)每天给宝宝洗完澡或做按摩操后,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尽管他还抬不起头来,但是当你用手抵住宝宝的小脚板时,他就会向后用劲蹬,以腹部为支点向前爬行。

这是宝宝先天具有的爬行反射。

利用这一能力可以锻炼宝宝头、颈、背部及四肢肌肉的运动,增强体质。

5.“开步走”(肢体动作)出生8至56天的宝宝具有一种先天的本领——行走反射,过了这一阶段这种反射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充分利用宝宝的这一能力并加以训练,宝宝可以在10个月左右提前学会走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训练方法是:从背后托住宝宝腋下,用双手大拇指控制住宝宝尚不能竖直的头部,让宝宝光着脚接触床面,他就会自然迈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岁婴儿的训练方法出生的婴儿的生长先是把头撑直、坐好、手脚并用的爬,然后才用两脚走路。

最先,婴儿与幼儿在“感觉—动作”活动中,形成了经验基础。

触觉:新生儿已经能了解一些他身体的感觉,并能以本能反射动作反应。

他在母亲的子宫中,触觉已有相当的发展,且已有数月之久。

如果你轻触他的小脸,他可能把头转向你的手,这种反射动作是一种顺应性反应,这自然的本性可帮助婴儿寻找食物。

当婴儿仰卧时,如果把一块布放在他脸上,他会想办法转动头,挥动手来拿掉它。

虽然这些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但各种感觉必须加以协调整合,才可能产生。

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反射动作:尿片湿了的感觉使婴儿不舒服,母亲的手抚摸则是舒服的;不过孩子并不清楚母亲抚摸的是哪里,因为他的大脑还不能分辨那个地方。

在这个阶段,触觉是情感满足的重要来源,婴儿和母亲之间的接触,对于大脑的发展与母子亲情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会自动抓紧触及他手掌的任何东西。

这种反射动作是为了帮助孩子抓住东西,以免跌倒,因为新生儿没有能力打开或伸开手指,所以出生后数月之中,他的手经常是松松地握拳。

重力与移动:新生儿对于内耳传来的重力与移动的感觉,也有反应。

若你把婴儿抱在怀中,突然把他放低,他会显得很惊慌,手脚向外伸,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

由他的内耳所传来的信息告诉他,他跌倒了,最好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这种四肢抓紧或弯曲的动作,就是第一种全身的动作形式。

你也许会想,小婴儿不需要自动的反应来保护他自己或找食物,因为他母亲会把他照顾的好好的。

可是这些反射现象是较低等的动物发展出来的,这些较低等的动物需要反射现象以利幼儿的生存;进化是非常缓慢的,自然界没有舍弃数百万年来有利生存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神经系统的作用就是以较低等动物的需要为基础。

这些自然的反应也是人类发展更深层能力的基石。

一个月大的小婴儿被父母抱着,把头靠在父母肩上的时候,他有时会试着去抬起头。

这是因为引力刺激了大脑的该部分,引动颈部肌肉抬起头来。

再过数周,这种顺应性反应会继续发展,使婴儿在趴着时举起头来。

成年人也因这同样的神经机制,可不假思索地抬头。

不过在出生一个月时,神经系统和颈部肌肉尚未成熟,小婴儿的头颈还软软的,需要扶着。

每一个做母亲的,都能很快感觉到,把孩子抱着或摇来摇去会使他舒服,通常也会安静下来。

轻柔的身体移动的感觉,有组织大脑的能力,这也就是摇篮可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原因。

抱着和摇来摇去除了可使婴儿安静之外,它们所提供的感觉,是其他感觉与活动自己身体的基础。

虽然你无法真正看到这在大脑内是怎么进行的,但你很容易看出孩子要人抱,要人摇,使孩子有快乐的感觉,这就是统合的作用。

肌肉和关节感觉一般来说,一个月大的婴儿都能调整自己的身体,以配合怀抱着他的人的手臂与姿势。

婴儿用他的肌肉和关节来感觉怎么配合,再长大一些后,肌肉和关节会告诉他怎么用刀叉,怎样爬立体方格铁架。

小孩子必须练习并组织许多许多的动作,才能发展出成人的技巧,因此,在小孩出生后头几个月内,会做出一些偶然出现的动作,但日后才会变成有组织能力。

当婴儿仰卧时,他会好玩地伸出手臂和腿;当他俯卧时,他会做爬的动作。

这是因为他的肌肉、关节以及内耳的感觉,刺激他的神经系统,而产生动作。

同时,他的内驱力也帮助他组织这些感觉与动作。

当婴儿头转向一边时,肌肉和关节会通知大脑,这会引起一种叫“强直性颈反射”的反应,使得转过去的那边手臂趋向伸出或伸直,另一侧手臂则趋向在肘部弯曲。

注意“趋向”这个词,意思是说只是一种倾向,并不是每当婴儿的头转向一边时都会发生这种情形。

在生命的最初数周内,这种反射现象在决定手臂的动作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仰卧的婴儿常常看着他伸出的手臂,同时他的另一手臂则弯曲着。

虽然,在我们的一生之中,“强直性颈反射”影响到我们手臂的肌肉张力,但它的影响力在6 岁之前应是很小的。

至于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这种反射则经常过度;因此,心理医师常常将过度的“强直性颈反射”反应,当作感觉统合不良的迹象之一。

视觉:一个月大的婴儿的视觉还不能组织得很好,不过他可以认出母亲的脸以及其他重要的东西。

他的焦点模糊,他不能分辨复杂的形状或色彩。

他可以由动作或触觉感受到有没有危险,但无法从视觉上感受到危险。

他发展视觉的第一步,是用眼睛,然后用头去盯住一个移动的物体或人。

这种顺应性反应,需要眼睛周围的肌肉和颈部的感觉,配合着内耳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

你可以注意去看,当一个婴儿看到人、动物或玩具在动,并能练习用眼睛去追踪它们时,他是多么快乐和惬意。

声音:一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对嘎嘎响的玩具声音、或拨浪鼓声、铃声有反应,也对人的声音有反应,不过他还无法了解这些声音是什么意思。

他可以转头或笑,他也会弄出小小的喉咙声音,对声音单纯的反应是发展语言的初步基础。

由喉咙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这些声音,也能产生一些感觉,有助于大脑语言区的发育。

嗅觉和味觉:另外一种在出生时就可能组织得很好的感觉是嗅觉。

嗅觉在生命的第一个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重力、移动的感觉以及触觉一样,嗅觉也出现于动物进化的早期。

较大孩子的嗅觉并不会更进一步发展或改进,不像视觉和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婴儿味觉也很好,如吸吮就是由味觉和嗅觉组合而来的顺应性反应,通常婴儿一出生就有这种反射能力。

所以,一个月大的婴儿对感觉,特别是对于从他自己身体和重力而来的感觉,已经可以产生相当多顺应性反应。

这些反应有许多在出生前就已建立于神经系统中,如果没有在这种简单的“感觉一活动”所发生的感觉统合,日后生命中就不可能有顺应性发展。

第二~三个月身体各部分的发育具有一定程序,在胎儿时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领先,其次为躯干,最后是四肢。

在婴儿时期的动作发育也是这样,首先是抬头、转身,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直立、行走。

这些现象称之为“头尾发育规律”。

眼睛与头颈:婴儿的动作机能是从头发展到脚趾的,眼睛与头颈是身体中他最先学习去控制的部分。

保持头与眼睛稳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价值。

视觉不止是看某样东西而已,眼睛必须保持有物体的固定影像,头颈还必须保持头部稳定,否则物体会模糊摇动,就像没有拿稳的照相机所拍出来的照片一样。

因此,大脑必须统合三种感觉:1)由内耳来的重力与移动的感觉;2)由眼肌来的感觉;3)由头颈来的肌肉感觉。

大脑把这三种感觉聚合在一起,才知道怎么保持眼睛与头颈的稳定。

当婴儿看着房间,看着人和东西的时候他的大脑忙着工作,协调由内耳、眼肌、以及颈肌传来的感觉。

经由这种统合过程,它学习到即使是头,甚至整个身子都在动的时候,也能对他的环境“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

这种发展将持续数年,是学习阅渎的重要基础,它也能帮助孩子平衡能力以及全身的动作的发展。

起身:若你想到重力(地心引力)一直存在,而且是那么强有力,你就可以了解,小孩子必须有多大的内驱力,才能使他在一岁时站起来。

婴儿在学习用颈肌肉把头撑起来之后,他开始用上背肌肉和手臂肌肉,使他的胸部离开地面。

这项发展发生于趴着之时。

婴儿会抬起胸部,主要由于重力感觉刺激大脑,让上背部的肌肉收缩。

如果你扶持住孩子的下背部,他可以学习坐好,并使他的头平衡。

任何的学习必须克服某些挑战,扶持住他整个后背会减少这种挑战,因为这个挑战对2~3 个月大小的孩子来说太大,所以如果不扶住他的下背部,他就坐不起来。

抓握:3 个月大婴儿的手多半时候都是打开的。

他的手会伸向物体和人,但是缺乏眼——手的协调,而这种协调是对准目标的必要条件。

当他能使身体感觉与他所看到的东西统合之时,他就能发现如何对准目标了。

婴儿抓握东西时,不用拇指和食物,而是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以及手掌来握住东西。

他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抓玩具,他的触觉把信息传送到大脑,这样可帮助他去抓东西。

在这个年纪,抓握仍然是对手掌触觉的一种自动反应,而且他无法自动松开抓住玩具的手。

再过几个月,他将能使触觉与手上肌肉和关节的感觉统合,渐渐用大拇指和其余手指发展更有效的钳形动作。

第4~6 个月手臂和手现在孩子要做较大的动作(在桌上敲打汤匙),并且感受到对自然界有所影响的兴奋心情。

这种极为单纯的情绪上的满足,是日后发展较为成熟情绪的基础。

孩子现在开始去触摸,去看自己的手,因此知道自己的手在空间中的位置。

他需要触觉、肌肉和关节的感觉以及视觉,来学习准确地将他的手伸向他所看到的东西。

他必须协调大脑中“看”的部分与“感觉”手和手臂的部分。

他开始使用大拇指和食物,但还是抓不准,他惯常伸出一只手取物,很少用两手一起去拿,因为他现在能控制伸手取物的冲动。

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孩子会自然的把两只手放到前面来,使两手相接触,这是身体双侧协调的开始。

这项发展的另一步骤发生于数月之后,那时他一手拿一个玩具,再把两手的玩具互相敲打。

这些活动需要一种重要的感觉统合能力,那必须在孩子知道左右边之前就已发展;如果婴儿不能让两手接触,不会把两只手上的玩具互相敲打,等他们大一点时,就很可能显出感觉统合不良迹象。

当孩子6 个月的时候,他的腰可以转动,所以他就能转动他的手,操纵东西,用很多新方法来玩。

在出生后6 个月中,孩子的大部分动作是自动的,但现在婴儿也开始计划做事。

每一样新的活动涉及更多这种“动作计划”,以及更多感觉统合。

他已能单独坐一会儿,而不失去平衡;保持坐直的自动肌肉反应,是由重力、移动以及视觉所指引的,如果这些感觉统合得不好,婴儿就很难坐好,甚至可能不肯尝试去坐。

飞机姿势大约6 个月大,婴儿趴着的时候,他的神经系统对他头部所受的引力变得特别敏感,这种敏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使他同时抬起头、上背、手臂以及腿。

孩子用肚子平衡全身,看起来有点象一架飞机;有人称此为“俯卧伸展姿势”。

这种姿势是很重要的步骤,发展肌肉以用于翻身、站起来、以及走路。

大一点的孩子若还不能做这个姿势,就常常有重力和移动感觉统合的问题。

被摇动的快乐6 个月大的小孩也喜欢被人摇,被人抱起来,在空中荡来荡去、翻转以及搬动,这些都是婴儿期最让他满足的经验。

这种快乐来自于经历了强烈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这些感觉现在婴儿已能予以统合。

但是,如果动的太厉害,小孩无法统合这些感觉,就会因扰乱了神经系统,而引起他的哭闹。

第6~8 个月移动位置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从某处移动到另一处。

移动位置大大扩增了婴儿可探索的事物与范围;用手和膝盖爬行,带动许多感觉的统合,也给予孩子他自己是独立个体的观念。

首先,他必须使自己成为趴着的姿势。

自从出生就一直发挥功能的“头颈直立反射动作”,帮助婴儿由仰卧翻转成俯卧。

你看猫由高处掉下时,即使它背朝下脚朝上,仍能靠这种反射动作而变成脚先落地。

引发此反射动作的感觉,来自于重力感觉以及头颈肌肉和关节的感觉;这些感觉引发的头颈直立反射,占了这个年纪大部分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