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经典的Arrhenius 酸碱理论
• 在水溶液中所有的酸都电离出氢离子, 所有的碱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酸碱反 应就是H+和OH-反应生成水。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OH2 250pm
H
H
259pm
H2O
259pm
H2O
4.1.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二元氢化物的酸性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相 应的酸越弱。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
中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
一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酸碱概念的变迁; 2.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3. 理解路易斯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4. 了解软硬酸碱的内容和应用; 5. 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路易斯酸。 6. 酸碱平衡基础及溶液pH的计算。
回顾: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在溶液一章已介绍)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酸性。

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下面将对常见有机物的酸性进行总结。

1. 碳氢酸。

碳氢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

这类有机酸的酸性较强,因为羧基中的羧基氧原子能够释放质子,形成羧酸根离子。

在水溶液中,碳氢酸能够与水反应,产生质子和羧酸根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2. 酚。

酚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酚如苯酚、对羟基苯甲酸等。

酚的酸性较弱,因为苯环上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酚能够接受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3. 醇。

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醇如甲醇、乙醇等。

醇的酸性较弱,因为羟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强碱溶液中,醇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4. 醛。

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H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醛如甲醛、乙醛等。

醛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醛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5. 酮。

酮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酮如丙酮、甲基丙酮等。

酮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酮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总结,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碳氢酸的酸性较强,酚、醇、醛、酮的酸性较弱。

在不同的溶液中,这些有机物都能够表现出酸碱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对有机物的酸性强弱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浅谈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攀枝花七中吴精刚含氧酸 (1)

浅谈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攀枝花七中吴精刚含氧酸 (1)

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攀枝花市七中吴精刚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取决于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一方面它与非羟基氧原子形成配位键或共价双键,从而决定其酸性强弱,因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中心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越多,从而更削弱羟基的氢氧键,在水溶液中更容易电离出H+离子,酸性越强,根据鲍林经验规律,若非羟基氧原子数目相同时,成酸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羟基的氢氧键愈削弱更容易电离出H+离子,酸性越强。

另一方面中心原子与羟基氧形成共价单键,从而决定其酸的元数,因为直接与氧原子结合的氢原子即羟基上的氢原子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而直接与成酸元素的中心原子相结合的氢原子不能电离,所以,含氧酸分子中有几个羟基就是几元酸。

现将常见含氧酸列表如下:练习题:1: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与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以和D2O中的D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氢钠(NaH2PO2)却不再和D2O中的D进行氢交换,由此可推出的H3PO2分子结构为:()A. B. C. DD.2:在PCl3中加入蒸馏水,微热, PCl3完全水解,产物之一是亚磷酸,结构为,与NaOH溶液反应只生成NaHPO3、NaH2PO3两种盐;在H3P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析出Ag和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据上述事实, H3PO3是( ) A:强酸B:中强酸C:弱酸D:二元酸E:三元酸F:氧化性酸G:还原性酸3:美国化学家鲍林在研究含氧酸的强弱时,提出一个定性判断的经验规律,既含氧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其含氧酸酸性强弱成相关性。

设含氧酸化学式为HnROm,则非羟基氧原子数为m-n,其数值越大,该含氧酸酸性越强(1)按上述规律判断:H2CrO4H3AsO4 HMnO4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形式上看,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同,强弱相当,但实际上它们的酸性强弱差别很大,H3PO3为中强酸,而H3AsO3为弱酸。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

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

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b5E2RGbCAP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

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p1EanqFDPw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DXDiTa9E3d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RTCrpUDGiT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H2S。

5PCzVD7HxA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jLBHrnAILg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

如酸性:HCl>HF>H2S由反应方向判据: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A>B’如: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xHAQX74J0X则酸性:H2CO3>H3BO3>HCO3-由R-O-H模型来判据: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

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

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

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

如酸性:HCl>HF>H2S由反应方向判据: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 A>B’如: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则酸性:H2CO3>H3BO3>HCO3-由R-O-H模型来判据: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精编资料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专业,药分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国家职业...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3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英文名称: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 90 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30学分: 5适用对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专业、药分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国家职业药师(中药学)资格考试必考课程,本课程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中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本课程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2、连续萃取法:(自学)(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2、硅胶吸附层析:(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自学)(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自学)第四节结构研究法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二、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三、光谱分析在机构鉴定中的应用简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天然药物化学及其研究内容,有效成分、有效部位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主要方法难点: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内容、应用及其特点2、硅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其操作【课程考核要求】掌握:1、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有效成分的概念2、溶剂提取法的分类、应用及其特点3、硅胶薄层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其操作熟悉:1、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的原理、特点2、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法了解:1、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2、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天然药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有机物是一类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中,有机物的酸性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它影响着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学行为。

本文将对大学有机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总结。

有机物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功能团和分子结构。

常见的有机物功能团包括羧酸、羧酸衍生物、酚、酮、醛、醚、酯等。

下面将对这些功能团的酸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

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通过对应酸的酸离子的稳定性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羧酸的酸离子稳定性越高,其酸性就越强。

酸离子的稳定性受到羧酸分子结构的影响,如共轭结构、电子移位等。

举个例子,对苯二甲酸和甲酸是两种常见的羧酸。

由于对苯二甲酸具有共轭结构,其中的共轭双键可以稳定酸离子,使得对苯二甲酸的酸性较强;而甲酸缺乏共轭结构,其酸性较弱。

其次,羧酸衍生物是指在羧酸基础上通过取代基的替换或加成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氯、酰亚胺、酯等。

羧酸衍生物的酸性强弱与其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有关。

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羧酸衍生物,如酰氯,其吸电子性质会增强酸性;而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羧酸衍生物,则会减弱酸性。

酚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

酚的酸性强弱与其取代基和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酚的酸性比较弱,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共轭结构可以影响其酸性。

吸电子取代基如卤素和硝基,会减弱酚的酸性;而推电子取代基如甲基和乙基,会增强酸性。

此外,若酚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或芳香环结构,也会增强其酸性。

酮和醛是两类含有碳氧双键(C=O)的有机物。

酮和醛的酸性由于氢键的极性和键长的影响较小,一般来说酮和醛的酸性较弱。

酮和醛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碳氧双键所在的位置和周围基团的电子效应。

若酮或醛分子中相邻的碳原子上存在电子密度高的基团,会增强碳氧双键的酸性;而若酮或醛分子中存在离子性基团,如氨基或羟基,也会增强其酸性。

路易斯酸碱理论20zz上课课堂.ppt

路易斯酸碱理论20zz上课课堂.ppt
即质子给予体 碱: 反应中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
即质子接受体
Brfnsted J N 丹麦物理化学家
酸碱反应指质子由给予体向接受体的转移过程
气相中
溶剂中
水 是 两 性
HF(g) + H2O(l) →H3O+(aq) + F–(aq)
HF(aq) + NH3(aq) → NH4+ (aq) + F– (aq) H2O(l) + NH3(aq) →OH –(aq) + NH4+ (aq)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中
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一
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1.3 布朗斯特平衡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可写为如下通式:
HB + B’
B + HB’
显然,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是碱B与碱B’争夺质子的
反应, 碱的强弱影响着酸的强度。
HB(aq) + H2O(l)
Bθ(aq) + H3O+(aq)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aθ叫酸性常数(Acidity
这类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acidic oxide)或酸酐 (acid anhydride) 。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碱性氧化物
basic anhydride 若E是低电负性的金属原子, EOH基团中键的断裂 将发生在E—O键, 化合物电离产生OH–。如果溶液中有 酸(H3O+)存在, 形成的产物为H2O和该元素E的阳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简释
19
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含氧酸的酸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 ,(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R→O )。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
1.比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R—O 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 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

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 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O 键的极性就越小,R—O 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此,Si 、P 、S 、Cl 的电荷数从4到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 4SiO 4、H 3PO 4、H 2SO 4、HClO 4的酸性依次增强。

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为,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中心原子电子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H 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 +。

所以,酸性HClO 4> HClO 3> HClO ,因为HClO 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

二、无氧酸的酸性强度
无氧酸的酸性强度是指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度。

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自上而下增强。

如酸性HF<HCl<HBr<HI ,H 2O<H 2S<H 2Se<H 2Te 。

同周期自左至右酸性增强,如H 2O<HF ,H 2S<HCl 。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
从热力学循环计算可知无氧酸的酸性强度。

无氧酸HX 的离解过程分解为:
HX 电离过程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从以上分解可知,HX 的电离程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离解能D ;②电子亲合能Y ;③阴离子水合能。

ϑϑϑϑ321ΔH Y ΔH I D ΔH H +++++=∆ϑ
3ΔH
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简释
在HF 、HCl 、HBr 、HI 分子中,HF 分子的化学键极性最强,因此,离解能D 特别大,说明吸热多,虽然F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Y 和F 离子水合能也稍大,但总的热效应仍以离解能D 为主,因此,HF 更难电离,酸性也在同类中最弱。

在H 2O 与HF 、H 2S 与HCl 的比较中,由于X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影响大于离解能的影响,HF 的离解能虽然比H 2O 大,HCl 的离解能也比H 2S 大,但因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关系,总的效应还是放热多,因此HF 比H 2O 容易电离,HCl 比H 2S 容易电离,所以酸性HF 比H 2O 强、HCl 比H 2S 强。

3Δ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