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在现代经济中,中小企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小企业的具体定义和划分标准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普遍标准,而是因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然而,以下几个因素通常被认为是界定中小企业的重要依据:1.雇员人数:中小企业通常在员工规模上与大型企业有所区别。

例如,欧盟通常将雇员人数少于250人的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

2.资产规模: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通常较小,不像大型企业拥有庞大的资产。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介于大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

3.营业额:中小企业的年营业额通常较小,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较小。

在一些国家,将年营业额少于一定金额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除了上述常见的定义因素外,还有一些划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划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标准:1.雇员规模划分:根据企业的员工人数,将企业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例如,欧盟将雇员人数少于10人的企业视为微型企业,10-49人的企业视为小型企业,50-249人的企业视为中型企业。

2.资产规模划分: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将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不同国家对于资产阈值的设定有所差异。

3.营业额划分:根据企业的年营业额,将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例如,美国以年营业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500万-10亿美元的企业为中型企业。

4.行业划分:有些地区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将企业进行行业划分。

例如,中国将制造业的企业按照资产规模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服务业的企业则根据雇员人数划分。

三、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中小企业的重要性:1.创造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其较大的数量和灵活性,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率。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2020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都有所不同。

以下是在中国以及工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一、中国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在中国,中小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营收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

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例如,对于工业行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或”关系意味着满足其中一项指标即可被归类为中小微型企业。

二、工业行业的划分标准在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相对较为明确。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和营业收入情况,将企业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具体标准如下:1.特大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大于等于30000人,营业收入数大于等于300亿元。

2.大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大于等于5000人且小于30000人,营业收入数大于等于50亿元且小于300亿元。

3.中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大于等于1000人且小于5000人,营业收入数大于等于1亿元且小于50亿元。

4.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小于1000人,营业收入数小于1亿元。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划分标准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与工业行业类似,但具体标准有所不同。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和营业收入情况,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具体标准如下:1.大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大于等于1000人且小于3000人,营业收入数大于等于1亿元且小于3亿元。

2.中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大于等于200人且小于1000人,营业收入数大于等于500万元且小于1亿元。

3.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数小于200人,营业收入数小于500万元。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信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划分的企业类型。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三类: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

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企业。

中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3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

这样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量化地界定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措施的落地提供依据。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在规模和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中小企业通常拥有灵活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更容易快速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创新性: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精神,能够更加灵活地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3. 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力量,可以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形势。

4. 区域发展:中小企业分布广泛,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仅在大城市起作用,也能够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5. 市场多样性:中小企业创造了多样化的市场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意义工信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意义深远。

首先,这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划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提供差异化的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2024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2024

引言:近年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对中小企业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其划分标准,并基于不同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和描述。

概述:中小企业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的定义却难以一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规模、资金规模、员工数量等指标的划分标准不同。

下面将从规模、行业、雇员数量、资本等方面阐述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正文:一、规模划分标准:1.根据营业额: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营业额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年营业额较低,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而中型企业的年营业额较高,通常在几千万到数亿之间。

2.根据资产规模: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也是中小企业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较低,通常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之间,而中型企业的资产规模较高,通常在几千万到数亿之间。

二、行业划分标准:1.根据行业类型:中小企业的行业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

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规模、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比如,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都是中小企业的常见行业类型。

2.根据技术水平: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依赖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被视为中型企业,而依赖传统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则属于小型企业。

三、雇员数量划分标准:2.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可以作为划分的依据。

一般来说,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决策权较为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而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决策权分散在多个管理层面。

四、资本划分标准:1.根据融资来源:中小企业的资本来源也可以作为划分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企业可以被视为小企业;而依靠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为主要融资来源的企业则属于中型企业。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2024)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2024)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引言概述: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其对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并分析其意义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定义中小企业1.1从规模角度: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通常包括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1.2从资产角度:资产规模是衡量企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国家在资产额方面设定了不同的标准。

1.3从雇员规模角度:中小企业的雇员数量较少,通常包括少于100人的企业。

1.4从产值角度:中小企业的年产值较低,通常以一定的产值金额为标准进行界定。

二.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意义2.1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确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政府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2.2促进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界定中小企业可以定向地支持和培育就业机会。

2.3支持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界定中小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支持,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

2.4提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明确和一致性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便于中小企业享受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国际上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3.1欧洲联盟的标准: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基于雇员数量、年营业额和资产总额的指标。

3.2美国的标准:美国以雇员数量、年收入和业务种类等多个指标界定中小企业,并根据行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

3.3亚洲国家的标准:亚洲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较为多样化,有的以资产规模为主,有的以产值为主,还有的以雇员规模为主。

3.4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相对宽松,通常以雇员规模和年产值为主要指标。

四.运用中小企业界定标准4.1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可以依据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就业的重要来源。

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可以从企业规模、资产规模、从业人数、年销售收入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首先,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的规模通常比大型企业小。

在中国,一般认为从企业规模上来划分,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

而在欧盟国家,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数在250人以下,年销售收入在50亿欧元以下。

其次,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通常也比大型企业小。

在中国,一般认为从资产规模上来划分,中小企业是指资产总额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

而在美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资产总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

此外,从从业人数来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通常比大型企业少。

在中国,一般认为从从业人数上来划分,中小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的企业。

而在日本,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

最后,从年销售收入来看,中小企业的年销售收入通常比大型企业少。

在中国,一般认为从年销售收入上来划分,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

而在德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年销售收入在50亿欧元以下。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不论如何划分,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得定义及划型标准中小微企业得定义及划型标准(一)中小微企业定义这一概念来源于《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得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就是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二就是适用得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 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与相关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其她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与其她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等);三就是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依法设立得各类所有制与各种组织形式得企业、个体工商户与规定以外得行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二)以统计部门得统计数据为依据,各行业划型标准具体为:国税函[2012]61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中小微企业税收划型统计问题得通知1.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定义及划分标准中小企业定义: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零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

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

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

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一)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
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
企业。

六、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个体工商户和本规定以外的行业,参照本规定进行划型。

七、本规定的中型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型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定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统计分类。

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得制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型标准。

八、本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情况和企业发展变化情况适时修订。

九、本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十、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