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1号》二轮总复习文科数学:专题八第3讲分类讨论思想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科举制创立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科举制创立附详细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皇帝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那么天D.唐玄宗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是我国古代〔〕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3、我国科举制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特点是A.八股取士B.开场有殿试与武举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试题类型繁多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是我国古代〔〕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5、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与以下哪一制度直接相关A.中央集权制B.科举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度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8、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那么天D.唐玄宗9、“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现象与以下哪一制度相关?A.科举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10、封建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根本原因是〔〕A.为了选拔有用人才B.为了控制选官权力C.为了稳固自身统治D.让更多读书人改变命运11、“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追求,他们通过读书考试平步青云,入朝做官。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版) 第10章 §10.8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

X012 3
P
27 27 9 64 64 64
1 64
则 E(X)=3×14=34.
思维升华
高考常将独立性检验与分布列等交汇在一起进行考查,解决独立性检 验问题,要注意过好“三关”:假设关、公式关、对比关.解决概率 问题要准确地把握题中所涉及的事件,明确所求问题所属的事件类型.
跟踪训练3 (2023·昆明模拟)2022年,举世瞩目的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冬 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有着可爱的外表和丰富的寓意,自 亮相以来就好评不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某市一媒体就本市小学生是 否喜爱这两种吉祥物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列联表如下(单位:人):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版)
第十章 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8 概率与统计 的综合问题
题型一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分布列的综合问题
例1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引导和带动青少年 重温共青团百年光辉历程,某校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共青团百年历史知识 竞赛,现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 成绩组成样本,并将得分分成以下6组: [40,50),[50,60),[60,70),…,[90,100], 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试估计这100名学生得分的平均数;
^
^
,a= y -b x .
n
x2i -n x 2
i=1
由题意得, x =1+2+3+10…+9+10=5.5,
10
10
又 y =1.5,xiyi=89.1,x2i =385,
i=1
i=1
10
xiyi-10 x y
^ i=1
所以b=
10
=89.318-5-101×0×5.55×.521.5=0.08,
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3-3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含答案解析)

则 ,
所以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与对称性,周期性,解题关键是由奇函数的性质和对称性得出函数为周期函数.
12.奇函数 的定义域为R,若 为偶函数,且 ,则 =( )
A.﹣2B.﹣1C.0D.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的奇偶性,得到函数 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进而利用函数的周期性,求得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1=2- ,∴a=2.
(2)由(1)知f(x)=x- ,
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
f(-x)=-x- =-x+ =-(x- )=-f(x),
∴函数f(x)为奇函数.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求解,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属综合基础题.
高频考点二: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对于选项 ,令 ,则 .
在 中,将 换为 ,得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周期性求函数值,涉及函数奇偶性的应用,属综合基础题.
14.已知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 满足 ,当 时, ,则 ()
A.2019B.1C.0D.-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推导出函数 的对称性和周期性,可得出该函数的周期为 ,于是得出
可得出答案.
【详解】 函数 是 上的奇函数,则 ,
对于D选项,令 ,则 , , 且 ,
所以,函数 为非奇非偶函数.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判断,考查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应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知识拓展】
(1)奇、偶函数定义域的特点.
由于f(x)和f(-x)须同时有意义,所以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首先考虑定义域;
数学学习计划

数学学习计划数学学习计划汇编6篇数学学习计划篇1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妄想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熟记书本内容后将书后习题认真写好,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书后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极不可取的,书后习题的作用不仅帮助你将书本内容记牢,还辅助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公式定理能够运用的恰如其分,以减少考试中无谓的失分。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
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每新学一个定理,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考试中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平时考试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这些往往就是自己的薄弱之处。
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
数学学习计划篇21、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语文能够认识多少字、读多少书、期末考试能考多少分,数学、英语、体育等,计划要全面。
有的家长和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只考虑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对集体活动不管不顾,对锻炼身体不予考虑。
至于娱乐和休息,计划内更是没有它们的位置。
这种“单打一”的学习计划,使得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从而容易引起疲劳,既影响学习效果,也影响全面发展。
2、弄清楚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每天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放学回家?路上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睡眠时间?列出来,看一看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哪些方面了。
3、搞清楚自己还有多少自由时间将上课、吃饭、睡觉等这些硬性需要的时间去掉之后,看看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分别在什么时候,把这些能够自己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全部写在纸上。
初中金榜学案数学八年级上册答案

初中金榜学案数学八年级上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449的平方根是()3.12A 3.12B ±12.3C ±12.3D 2.若0m <,则m 的立方根是()A.3mB.3m±-C.3m±D.3m -3.在实数23-,0,3,-3.14,4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426a a a =-B、()532a a =[来C、326a a a =÷D、532a a a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5,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13B.14C.13或14D.以上都不对6.如果()()n mx x x x +-=+-22423,那么m、n 的值分别是()A、2,12B、-2,12C、2,-12D、-2,-127.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AB AD DC ==,80B ∠=︒,则C ∠的度数为()A.30°B.40°C.45°D.60°8.如图,已知AB CD ∥,AD BC ∥,AC 与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5对B.6对C.7对D.8对第8题图第7题图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比较大小:513-13(填“>”“<”或“=”).10.若xy=2,x-y =2-1,则(x +1)(y -1)=______.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12.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13.如图,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m,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 点开始按ABCDBEA 的顺序沿等边三角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2m 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点处(填A、B、C、E)1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30ABC ∠=︒,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A B C ''△,使得点A '恰好落在AB 上,则旋转角度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15.(6分)计算:)()(284232a a a a a -÷+⋅+-16.(6分)因式分解:x 4y-2x 3y 2+x 2y3第13题图第14题图17.(6分)先化简,在求值:()()2212224,5,.5xy xy x y xy x y ⎡⎤+--+÷==⎣⎦其中18.(7分)223,4,5,mn k m n k aa a a +-===已知:试求:的值。
数学学习计划锦集八篇

数学学习计划锦集八篇数学学习计划篇1如何制定学习与复习计划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古人寒窗十载,才得以有金榜题名的荣耀,现在虽说废除了八股取士,在入大学之前同样有十几年的书要读,读这么长时间书,计划显然必不可少,“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
”下面说一说如何制定计划。
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所以作计划自然也分学习计划与复习计划两种。
首先说一下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由于针对高考,所以暂只就高中而谈。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考什么大学,高考中考到什么程度,这是学习计划的第一条:终极目标。
然后就是根据这一目标制定远近期计划。
从长期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学期为宜。
计划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几个名次;2、对总分及各科分数的阶段性要求。
这就使你在短期内有了目标,在每次小测验、单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标靠拢,但切记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结果如果离目标太远会十分打击自信心。
从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计划来,可以使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对于一周的计划,每周可以有一至两个重点科目,如果你对知识的渴望超过对升学的热衷,计划中的自由时间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
对于一天的计划来说,要注意对老师所讲内容消化时间的安排,并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备调整。
对于新生来说,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远期与近期计划都应符合自身情况,并要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下面是复习计划的制定问题。
复习计划的制定已是完全针对中考而言的。
学完所有的内容后,老师一般会按他出的计划带领同学们复习,而对同学来说,课余时间没有必要按老师的思路做。
首先,计划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基础知识,无论哪一科,基础知识往往比考生忽视,实际上,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
其次,考试题型训练,熟悉中考,消除手生的感觉,做到熟练解题。
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一:梳理行文思路题提升练(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阿来①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②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③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④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
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
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很多地方。
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
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
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⑤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⑥此次青藏之行前,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马车,马车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出现。
⑦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
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都没有这个东西。
【高考数学考点突破】分类讨论思想(2020-2021)

难点38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1.(★★★★★)若函数514121)1(31)(23+-+-=x ax x a x 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则a 的取值为 .2.(★★★★★)设函数f (x )=x 2+|x –a |+1,x ∈R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例1]已知{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1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 (1)用S n 表示S n +1;(2)是否存在自然数c 和k ,使得21>--+cS cS k k 成立.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本性质.错解分析:第2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k k S c S <<-22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2问的解法时,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k ,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得答案.解:(1)由S n =4(1–n 21),得 221)211(411+=-=++n n n S S ,(n ∈N *)(2)要使21>--+c S c S k k ,只要0)223(<---kk S c S c 因为4)211(4<-=k k S 所以0212)223(>-=--k k k S S S ,(k ∈N *) 故只要23S k –2<c <S k ,(k ∈N *)因为S k +1>S k ,(k ∈N *) ① 所以23S k –2≥23S 1–2=1. 又S k <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2或3.当c =2时,因为S 1=2,所以当k =1时,c <S 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当k ≥2时,因为c S >=-252232,由S k <S k +1(k ∈N *)得 23S k –2<23S k +1–2 故当k ≥2时,23S k –2>c ,从而①不成立.当c =3时,因为S 1=2,S 2=3, 所以当k =1,k =2时,c <Sk因为c S >=-4132233,又23S k –2<23S k +1–2 所以当k ≥3时,23S k –2>c ,从而①成立.综上所述,不存在自然数c ,k ,使21>--+cS cS k k 成立.[例2]给出定点A (a ,0)(a >0)和直线l :x =–1,B 是直线l 上的动点,∠BOA 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C .求点C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 值的关系.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动点的轨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综合性较强,解法较多,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题的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步骤.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基本特点. 错解分析:本题易错点为考生不能巧妙借助题意条件,构建动点坐标应满足的关系式和分类讨论轨迹方程表示曲线类型.技巧与方法:精心思考,发散思维、多途径、多角度的由题设条件出发,探寻动点应满足的关系式.巧妙地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法一:依题意,记B (–1,b ),(b ∈R ),则直线OA 和OB 的方程分别为y =0和y =–bx .设点C (x ,y ),则有0≤x <a ,由OC 平分∠AOB ,知点C 到OA 、OB 距离相等.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y |=21||bbx y ++ ①依题设,点C 在直线AB 上,故有)(1a x aby -+-= 由x –a ≠0,得ax ya b -+-=)1(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y 2[(1–a )x 2–2ax +(1+a )y 2]=0 若y ≠0,则(1–a )x 2–2ax +(1+a )y 2=0(0<x <a )若y =0则b =0,∠AOB =π,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1–a )x 2–2ax +(1+a )y 2=0(0<x <a )(i)当a =1时,轨迹方程化为y 2=x (0≤x <1) ③ 此时方程③表示抛物线弧段; (ii)当a ≠1,轨迹方程化为)0(11)1()1(22222a x a a y a a a a x <≤=-+---④所以当0<a <1时,方程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a >1时,方程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解法二:如图,设D 是l 与x 轴的交点,过点C 作CE ⊥x 轴,E 是垂足.(i )当|BD |≠0时,设点C (x ,y ),则0<x <a ,y ≠0由CE ∥BD ,得)1(||||||||||a xa y EA DA CE BD +-=⋅=.∵∠COA =∠COB =∠COD –∠BOD =π–∠COA –∠BOD∴2∠COA =π–∠BOD ∴COACOACOA 2tan 1tan 2)2tan(-=∠ BOD BOD tan )tan(-=∠-π∵xy COA ||tan =)1(||||||tan a xa y OD BD BOD +-==∴)1(||1||22a x a y x y x y +--=-⋅整理,得 (1–a )x 2–2ax +(1+a )y 2=0(0<x <a )(ii)当|BD |=0时,∠BOA =π,则点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合(i)、(ii),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 (1–a )x 2–2ax +(1+a )y 2=0(0≤x <a ) 以下同解法一.解法三:设C (x ,y )、B (–1,b ),则BO 的方程为y =–bx ,直线AB 的方程为)(1a x aby -+-=∵当b ≠0时,OC 平分∠AOB ,设∠AOC =θ,∴直线OC 的斜率为k =tan θ,OC 的方程为y =kx 于是2212tan 1tan 22tan kk-=-=θθθ 又tan2θ=–b ∴–b =212k k- ① ∵C 点在AB 上 ∴)(1a x abkx -+-= ② 由①、②消去b ,得)(12)1(2a x kkkx a --=+ ③ 又xyk =,代入③,有 )(12)1(22a x xy x y x x y a --⋅⋅⋅+ 整理,得(a –1)x 2–(1+a )y 2+2ax =0 ④当b =0时,即B 点在x 轴上时,C (0,0)满足上式:a ≠1时,④式变为11)1()1(22222=-+---a a y a a a a x 当0<a <1时,④表示椭圆弧段;当a >1时,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当a =1时,④表示抛物线弧段.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无漏、最简的原则.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1.由概念内涵分类.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含了分类.2.由公式条件分类.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形的分类等.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论.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一、选择题1.(★★★★)已知122lim =+-∞→nnnn n a a 其中a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0 B.a <2或a ≠–2C.–2<a <2D.a <–2或a >22.(★★★★★)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A.150种B.147种C.144种D.141种 二、填空题3.(★★★★)已知线段AB 在平面α外,A 、B 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1和3,则线段AB 的中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 .4.(★★★★★)已知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ax +(a –1)=0},C ={x |x 2–mx +2=0},且A ∪B =A ,A ∩C =C ,则a 的值为 ,m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5.(★★★★)已知集合A ={x |x 2+px +q =0},B ={x |qx 2+px +1=0},A ,B 同时满足: ①A ∩B ≠∅,②A ∩B ={–2}.求p 、q 的值.6.(★★★★)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x 2+y 2=1,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7.(★★★★★)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是自原点出发的一条折线.当n ≤y ≤n +1(n =0,1,2,…)时,该图象是斜率为b n 的线段(其中正常数b ≠1),设数列{x n }由f (x n )=n (n =1,2,…)定义.(1)求x 1、x 2和x n 的表达式;(2)计算∞→n lim x n ;(3)求f (x )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8.(★★★★★)已知a >0时,函数f (x )=ax –bx 2(1)当b >0时,若对任意x ∈R 都有f (x )≤1,证明a ≤2b ;(2)当b >1时,证明: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b –1≤a ≤2b ; (3)当0<b ≤1时,讨论: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参 考 答 案●难点磁场1.解析:即f (x )=(a –1)x 2+ax –41=0有解. 当a –1=0时,满足.当a –1≠0时,只需Δ=a 2–(a –1)>0. 答案:252252+-<<--a 或a =1 2.解:(1)当a =0时,函数f (–x )=(–x )2+|–x |+1=f (x ),此时f (x )为偶函数.当a ≠0时,f (a )=a 2+1,f (–a )=a 2+2|a |+1.f (–a )≠f (a ),f (–a )≠–f (a ) 此时函数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①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21)2+a +43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3+a ,且f (21)≤f (a ). ②当x ≥a 时,函数f (x )=x 2+x –a +1=(x +21)2–a +43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21)=43–a ,且f (–21)≤f (a );若a >–21,则函数f (x )在[a ,+∞)单调递增.从而函数f (x )在[a ,+∞]上的最小值为f (a )=a 2+1. 综上,当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43–a ; 当–21<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2+1; 当a >21时,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43.●歼灭难点训练一、1.解析:分a =2、|a |>2和|a |<2三种情况分别验证. 答案:C2.解析:任取4个点共C 410=210种取法.四点共面的有三类:(1)每个面上有6个点,则有4×C 46=60种取共面的取法;(2)相比较的4个中点共3种;(3)一条棱上的3点与对棱的中点共6种. 答案:C二、3.解析:分线段AB 两端点在平面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解决. 答案:1或24.解析:A ={1,2},B ={x |(x –1)(x –1+a )=0}, 由A ∪B =A 可得1–a =1或1–a =2; 由A ∩C =C ,可知C ={1}或∅.答案:2或3 3或(–22,22) 三、5.解:设x 0∈A ,x 0是x 02+px 0+q =0的根. 若x 0=0,则A ={–2,0},从而p =2,q =0,B ={–21}. 此时A ∩B =∅与已知矛盾,故x 0≠0. 将方程x 02+px 0+q =0两边除以x 02,得01)1()1(20=++x p x q . 即01x 满足B 中的方程,故01x ∈B . ∵A ∩B ={–2},则–2∈A ,且–2∈B .设A ={–2,x 0},则B ={01,21x -},且x 0≠2(否则A ∩B =∅). 若x 0=–21,则01x –2∈B ,与–2∉B 矛盾.又由A ∩B ≠∅,∴x 0=1x ,即x 0=±1. 即A ={–2,1}或A ={–2,–1}.故方程x 2+px +q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或–2,–1 ∴⎩⎨⎧=-⋅-==---=⎩⎨⎧-=⨯-==+--=2)1()2(3)12(21)2(1)12(q p q p 或 6.解:如图,设MN 切圆C 于N ,则动点M 组成的集合是P ={M ||MN |=λ|MQ |,λ>0}.∵ON ⊥MN ,|ON |=1,∴|MN |2=|MO |2–|ON |2=|MO |2–1 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则2222)2(1y x y x +-=-+λ即(x 2–1)(x 2+y 2)–4λ2x +(4λ2+1)=0.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P ,故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1)当λ=1时,方程为x =45,它是垂直于x 轴且与x 轴相交于点(45,0)的直线; (2)当λ≠1时,方程化为:2222222)1(31)12(-+=+--λλλλy x 它是以)0,12(22-λλ为圆心,|1|3122-+λλ为半径的圆. 7.解:(1)依题意f (0)=0,又由f (x 1)=1,当0≤y ≤1,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0=1的线段,故由10)0()(11=--x f x f∴x 1=1又由f (x 2)=2,当1≤y ≤2时,函数y =f (x )的图象是斜率为b 的线段,故由b x x x f x f =--1212)()(即x 2–x 1=b1∴x 2=1+b1 记x 0=0,由函数y =f (x )图象中第n 段线段的斜率为b n –1,故得111)()(---=--n n n n n b x x x f x f又由f (x n )=n ,f (x n –1)=n –1 ∴x n –x n –1=(b1)n –1,n =1,2,…… 由此知数列{x n –x n –1}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为b1. 因b ≠1,得∑==nk n x 1(x k –x k –1)=1+b 1+…+1)1(111--=--b b b bn n 即x n =1)1(1---b b b n (2)由(1)知,当b >1时,11)1(lim lim 1-=--=-∞→∞→b b b b b x n n n n 当0<b <1,n →∞, x n 也趋于无穷大.∞→n lim x n 不存在.(3)由(1)知,当0≤y ≤1时,y =x ,即当0≤x ≤1时,f (x )=x ;当n ≤y ≤n +1,即x n ≤x ≤x n +1由(1)可知 f (x )=n +b n (x –x n )(n =1,2,…),由(2)知 当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1-b b ); 当0<b <1时,y =f (x )的定义域为[0,+∞). 8.(1)证明:依设,对任意x ∈R ,都有f (x )≤1∵ba b a x b x f 4)2()(22+--= ∴ba b a f 4)2(2=≤1∵a >0,b >0 ∴a ≤2b .(2)证明:必要性: 对任意x ∈[0,1],|f (x )|≤1⇒–1≤f (x ),据此可以推出–1≤f (1) 即a –b ≥–1,∴a ≥b –1对任意x ∈[0,1],|f (x )|≤1⇒f (x )≤1. 因为b >1,可以推出f (b 1)≤1即a ·b1–1≤1, ∴a ≤2b ,∴b –1≤a ≤2b充分性:因为b >1,a ≥b –1,对任意x ∈[0,1]. 可以推出ax –bx 2≥b (x –x 2)–x ≥–x ≥–1 即ax –bx 2≥–1因为b >1,a ≤2b ,对任意x ∈[0,1],可以推出ax –bx 2≤2b x –bx 2≤1 即ax –bx 2≤1,∴–1≤f (x )≤1综上,当b >1时,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b –1≤a ≤2b . (3)解:∵a >0,0<b ≤1∴x ∈[0,1],f (x )=ax –bx 2≥–b ≥–1 即f (x )≥–1f (x )≤1⇒f (1)≤1⇒a –b ≤1 即a ≤b +1a ≤b +1⇒f (x )≤(b +1)x –bx 2≤1 即f (x )≤1所以当a >0,0<b ≤1时,对任意x ∈[0,1],|f (x )|≤1的充要条件是a ≤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