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2010.11

合集下载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原菌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诱发因素 • 皮肤粘膜破损, e.g:足癣、龋齿 • 机体抵抗力下降, e.g:糖尿病、营养不

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
病史
• 足癣、龋齿等
临床表现:起病急
• 好发部位:面部、小腿 • 典型皮损: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 • 局部症状: 疼痛、压痛明显 • 全身症状: 寒战、发热等
–致病细菌:噬菌体II 组71型金葡菌,为原发于皮肤的浅表感染
大疱性脓疱疮 Bullous impetigo
大疱性脓疱疮特点:示片状糜烂和结痂
深脓疱疮 Ecthyma
深脓疱疮特点
–好发人群:儿童和老人 –好发部位:小腿和臀部 –基本皮损:脓疱,中心坏死,结黑褐色痂 –致病细菌:溶链或与金葡菌混合感染
杆菌性皮肤病
• 包括由分支杆菌属引起的麻风和皮肤结核病,以及由多 种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其他皮肤感染。此外,也包括 类丹毒、炭疽等
lesson 1
脓疱疮 Impetigo
脓疱疮 Impetigo
定义
• 是由金葡菌或 / 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 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临床类型
• 寻常性脓疱疮 • 大疱性脓疱疮 • 深脓疱疮
• 全身治疗
选择敏感抗生素 重症需加强支持疗法
Lesson 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病原体: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 感染部位:通常为原发于咽、鼻、耳处的局限性感染,
全身症状
– 发热、呕吐等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
.半月形积脓为本型的特征之一,疱周红晕不明 显。疱壁薄易破,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 痂,脱落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有时痂下脓液向周围溢出,在四周发生新的水 疱,形成环状。
.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四、新生儿脓疱疮
(impetigo neonatorum)
• 是发生于新生儿尤其是出生后4——10天的婴 儿的一种大疱性脓疱疮。起病急,传染性强,
2.皮损初起为脓疱,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 坏死的蛎壳壮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 痂后可见边缘陡峭的碟壮溃疡,疼痛明显。
3.病程约2~4周或更长。
三、大疱型脓疱疮
(impetigo bullosa)
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所致, 多累及儿童的面部,躯干和四肢
.皮损 米粒大的小水疱,1—2天→大疱,疱液 淡 黄色而清澈→经1日疱液浑浊,疱壁 先紧后松 弛,直径约1cm左右
•1—2日内口周眼周渗出结痂,可见放射状裂纹;
•有明显的疼痛和触痛。
•糜烂处颜色鲜红→紫红→暗红,不再剥脱,出现糠秕状 脱屑,1-2周痊愈,重者可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脓液中细菌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
菌或链球菌,必要时可作菌型鉴定。
诊断
• 本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细菌学检 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和分型。
• 在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出现大疱,疱液先清 后浊化脓,四周绕以红晕,疱壁薄易破,破损 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 黏膜也可受损。
• 开始无全身症状,以后可有高热等全身中毒症 状,有的可并发败血症、肺炎等而危及生命。
五、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病 综合症(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impetigo)-诊断与治疗
脓疱疮(impetigo)-诊断与治疗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必要时可做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寻常型脓疱疮有时需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等进行鉴别; 外用药物治疗:杀菌、消炎



脓疱未破者可用10%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时应抽取疱液,脓疱破溃者,可外用抗生 素软膏。
系统药物治疗:皮损泛发、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毛囊炎、疖、痈

是一组累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 性皮肤病 多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感染引起,偶可 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 也可由真菌性毛囊炎(糠秕马拉色菌)继 发细菌感染所致。


毛囊炎(folliculitis)

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


丹毒(erysipelas)

好发于面部、小腿、足背等处,多为单侧;

起病急,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 楚;
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全身症状;


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
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的色素沉着及脱屑。 水疱型、大疱型和脓疱型、坏疽型、游走 型;复发型;


丹毒(erysipelas)

麻风(leprosy)-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测:TT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侵润,抗酸染色查不 到抗酸杆菌;LL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即麻风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 沫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因不侵犯真皮浅层,故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
麻风(leprosy)-实验室检查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多见于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多累及5岁内婴幼儿。
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 的化脓性感染 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红斑迅速波及躯干及四肢

SSSS
特征性皮损:在大
片红斑基础上出现 松弛性水疱,尼氏 征阳性,剥脱后留 有潮红的糜烂面, 似烫伤,口角放射 状裂纹,手足呈手 套、袜套样剥脱。
寻常型脓疱疮
2.深脓疱疮:又称臁疮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 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初起为脓疱,逐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 坏死和黑色厚痂,周围红肿明显,去除痂后 可见边缘陡峭的碟状溃疡。 疼痛明显,病程2~4周,愈后可遗留色沉瘢痕
深脓疱疮
3.大疱性脓疱疮
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可产生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 松解坏死; 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 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发肾炎或风湿热。
临床表现
寻常型脓疱疮(impetigo vulgaris)
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 neonatorum)
SSSS
口腔粘膜无损害 疼痛感及明显触痛 轻者1~2周皮损干燥而痊愈,重者可因并发败
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S S S S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脓汁培养:金葡菌或链球菌。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 寻常型脓疱疮:丘疹性寻麻疹、水痘 SSS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炎性结节
中央顶端脓栓坏死
破溃排出脓液
愈合
3. 痈(carbuncle)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麻风(leprosy)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 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麻风分枝杆菌
❖ 麻风患者是该菌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 ❖ 1873年挪威专家Gerhard H.A.Hansen从患者皮损中首次发
现G+、抗酸染色阳性麻风分枝杆菌 , ❖ 人工培养尚未成功,仅在少数动物身上接种
性脓疱疮 ❖ 皮损特点 红斑或丘疹 脓疱,壁薄易破,疱周绕有红
晕 疱破 糜烂面 结脓痂 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 好发部位 面部口鼻周,搔抓可自身传播 ❖ 自觉症状 瘙痒 ❖ 全身症状 发烧,淋巴结及淋巴管炎,败血症,急性
肾小球肾炎 ❖ 流行特点 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
临床表现
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 好发人群 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 ❖ 皮疹特点 丘疹化脓中心坏死黑色蛎壳状痂皮
溃疡,深达真皮愈后留有瘢痕 ❖ 好发部位 下肢和臀部 ,自身接种可引起多处发病 ❖ 自觉症状 疼痛 ,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 病程 2~4周或更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细菌检查 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阳性 细菌培养 脓液或血标本培养出金葡菌或
链球菌 药敏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发病年龄、好发部位、皮损 特点、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水痘、大疱性 表皮松解型药疹
治疗
局部治疗 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 抽取疱液 ❖ 抗菌溶液湿敷 ❖ 抗生素软膏
SSSS的治疗 加强护理、干燥暴露疗法 全身治疗 ❖选择敏感抗生素 ❖纠正水电介质
细菌性皮肤丹毒、蜂窝织炎

细菌性皮肤病症状是什么?

细菌性皮肤病症状是什么?

细菌性皮肤病症状是什么?
细菌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甚至给生命也会带来危险,同时这种疾病也会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尽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细菌性皮肤病的症状。

细菌性皮肤病症状: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细菌性皮肤病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

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

自觉剧烈瘙痒。

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细菌性皮肤病急性细菌性皮肤病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

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细菌性皮肤病常因急性、亚急性细菌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细菌性皮肤病;也可开始即为慢性细菌性皮肤病。

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

自觉瘙痒剧烈。

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

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细菌性皮肤病和泛发性细菌性皮肤病两大类。

(1)局限性细菌性皮肤病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细菌性皮肤病、女阴细菌性皮肤病、阴囊细菌性皮肤病、耳部细菌性皮肤病、乳房细菌性皮肤病、肛周细菌性皮肤病、小腿细菌性皮肤病等。

(2)泛发性细菌性皮肤病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

如钱币性细菌性皮肤病、自身敏感性细菌性皮肤病、乏脂性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中发病率较高,尤其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易发生。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老年人 及免疫力低下者多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共 用毛巾、衣物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溃疡等。
早期、足量、足疗程用药
02
在疾病早期即开始治疗,确保药物剂量足够,且治疗时间足够
长,以彻底消灭病原菌。
联合用药
03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可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
以增强治疗效果。
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策略
局部用药
针对病变部位,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外用制剂,如软膏、洗剂等,直接作用于病 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如儿童、老年人等,推广相关疫
苗接种政策。
01
提高接种率
02 通过宣传教育、提供便捷接种服
务等方式提高目标人群的疫苗接
种率。
监测疫苗效果
对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
03

调整免疫策略
04
根据监测结果和疾病流行趋势,
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策略。
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01 完善监测网络
全身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局部用药效果不佳者,需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等全身用药方式, 确保药物能够到达感染部位并发挥治疗作用。
辅助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
辅助治疗措施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加强营养支持等,以提 高机体抵抗力和促进皮肤修复。
效果评估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细菌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受 等方面,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治疗皮肤病备注2010.11.21

治疗皮肤病备注2010.11.21

2010.11.21光大银行王振告诉治疗腿上和手上的皮肤病地址为南京市岗子村附近的中国皮肤病研究中心在网上查到的具体地址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医院)南京市太平门外蒋王庙12号。

电话:(025)85412124 (025)85478000如下的公交车均可到达:6路市区线路(高力家具港5:00-22:30 清凉山5:30-23:00 高峰区间: 樱驼花园-清凉山)雅高巴士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上行:高力家具港- 大瓜园东站- 液化气厂- 万寿村- 合作村- 小营村- 墨香路- 经五立交桥- 樱驼花园- 樱花路- 蒋王庙- 樱驼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板仓村- 岗子村(板仓街) - 富贵山- 后宰门- 马标- 小营- 浮桥- 莲花桥- 珠江路- 儿童医院- 随家仓- 广州路- 省人民医院- 清凉山(共27站)下行:清凉山- 省人民医院- 广州路- 随家仓- 儿童医院- 珠江路- 莲花桥- 浮桥(西) - 浮桥- 小营- 马标- 后宰门- 富贵山- 岗子村(板仓街) - 板仓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樱驼村- 蒋王庙- 樱花路- 樱驼花园- 经五立交桥- 墨香路- 小营村- 合作村- 万寿村- 液化气厂- 大瓜园东站- 高力家具港(共28站)11路市区线路(龙江新城市广场5:00-23:00 月苑小区5:00-23:00)中北巴士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上行:龙江新城市广场- 草场门桥- 草场门(东) - 江苏省委- 玉泉路- 云南路- 鼓楼(鼓楼公园) - 北极会堂- 鸡鸣寺(市教育局) - 北京东路- 太平门- 岗子村(板仓街) - 板仓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樱驼村- 蒋王庙- 樱花路- 樱驼花园- 经五立交桥- 小营村- 营苑南路- 月苑小区(共22站)下行:月苑小区- 营苑南路- 小营村- 经五立交桥- 樱驼花园- 樱花路- 蒋王庙- 樱驼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板仓村- 岗子村(板仓街) - 太平门- 北京东路- 鸡鸣寺(和平大厦) - 保泰街(鼓楼广场) - 鼓楼(鼓楼公园) - 云南路- 玉泉路- 江苏省委- 草场门(东) - 草场门桥- 龙江新城市广场(共22站)68路市区线路(月苑南路5:30-22:00 湖西街(集庆门大街)5:00-22:00)中北巴士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上行:月苑南路- 樱驼花园- 樱花路- 蒋王庙- 樱驼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板仓村- 岗子村(板仓街) - 太平门- 太平门南站- 九华山- 小营- 浮桥- 大行宫北站- 网巾市- 长江路- 华侨路- 永庆巷- 牌楼巷- 汉中门- 汉中门大街东- 莫愁新寓- 北圩路- 玉塘村- 湖西街(集庆门大街)(共25站) 下行:湖西街(集庆门大街) - 玉塘村- 北圩路- 莫愁新寓- 汉中门大街东- 汉中门- 牌楼巷- 永庆巷- 华侨路- 长江路- 网巾市- 大行宫北站- 浮桥- 小营- 九华山- 太平门- 岗子村(板仓街) - 板仓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樱驼村- 蒋王庙- 樱花路- 樱驼花园- 月苑南路(共24站)69路市区线路(南堡公园5:30-21:10 经五立交站5:30-22:00)中北巴士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南堡公园- 金陵六村- 燕江路- 金陵小区- 金陵村- 钢材市场- 大庙村- 纬一路- 幕府新村- 五塘村- 干休所- 河路道- 中央门北站- 中央门- 南京车站(南京站西) - 花木公司- 新庄(东) - 长途东站- 花园路-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樱驼村- 蒋王庙- 樱花路- 樱驼花园- 经五立交站(共25站)70路市区线路(亚东新城区5:30-21:20 丹凤街6:10-22:00)公交总公司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上行:亚东新城区- 文苑路西站- 仙隐北路- 雁鸣山庄- 亚东花园城- 尧胜村- 大公驾培基地- 东杨坊东站- 东杨坊- 岔路口东站- 岔路口- 王家湾- 伊刘村- 樱驼花园- 蒋王庙- 樱驼村- 板仓村- 岗子村(板仓街) - 太平门- 北京东路- 鸡鸣寺(和平大厦) - 东南大学- 学府路- 丹凤街(共24站)下行:丹凤街- 北极会堂- 鸡鸣寺(市教育局) - 北京东路- 太平门- 岗子村(板仓街) - 板仓村- 樱驼村- 蒋王庙- 樱驼花园- 伊刘村- 王家湾- 岔路口- 岔路口东站- 东杨坊- 东杨坊东站- 大公驾培基地- 尧胜村- 亚东花园城- 雁鸣山庄- 仙隐北路- 文苑路西站- 亚东新城区(共23站)118路市区线路(兴都花园5:30-21:00 双桥门6:30-22:00)新宁浦巴士无人售票:票价1元,空调2元;IC卡通用里程:18.5公里;配车:30辆上行:兴都花园- 南山- 小营村- 营苑南路- 月苑小区- 月苑南路- 樱驼花园- 樱花路- 蒋王庙- 樱驼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板仓村- 岗子村(板仓街) - 富贵山- 后宰门- 明故宫(南) - 御道街- 标营- 光华门(北) - 中和桥- 马家圩- 光卡路- 后江沿- 红花镇- 洪家园- 洪家园西- 路子铺(东) - 土城头- 双桥门(共29站)下行:双桥门- 土城头- 路子铺(东) - 洪家园西- 洪家园- 红花镇- 后江沿- 光卡路- 马家圩- 中和桥- 光华门(北) - 标营- 御道街- 明故宫(北) - 后宰门- 富贵山- 岗子村(板仓街) - 板仓村- 省经干院(蒋王庙街) - 樱驼村- 蒋王庙- 樱花路- 樱驼花园- 月苑南路- 月苑小区- 营苑南路- 小营村- 南山- 兴都花园(共29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需氧性孢子型(aerobic sporeformes) 主要有白念珠菌 及腐生性念珠菌, 此外尚有嗜脂性的糠秕孢子菌属。
2013-7-3
(1)念珠菌属(Candida) 在高温潮湿的热带 地区,正常皮肤上白念珠菌的检出率达 15 %。近来由于皮质类固醇使用较多,白念 珠菌的皮肤感染也有所增加,更引起人们 的重视。
2013-7-3
较为严重的皮肤感染: 则需加用内服药物。见效后,内服药药量减半再 使用1周左右。 停用内服药物后,仍需使用外用药1周以上。 毛囊感染性疾病,对治疗有抵抗性,使用外用药 物见效后,仍需继续使用药物2周以上。
2013-7-3
第一节 脓 疱 疮 (Impetigo)
脓疱疮(impetigo),俗称“黄水 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 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常在夏秋 季发生,可引起流行。
2013-7-3
(2) 糠秕孢子菌属(Pityrosporam) 有卵圆形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am ovale ) 及圆状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am orbiculare)。
2013-7-3
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在皮脂溢出的鳞屑中检 出率很高。 圆状糠秕孢子菌与花斑癣的病原菌糠秕马 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是同一种菌。
2013-7-3
(四) 在免疫缺陷时,脓皮病及脓疡是最常 见的皮肤表现。 (五) 其他 季节 (脓疱疮常在7—9月发病)、 职业 (煤矿工人易患疖病)、 个人卫生状况差等因素也与发病有关。
2013-7-3
四、脓皮病的一般表现
(一)原发性感染 此是由致病菌直接侵入皮肤所引起皮肤病变。 (二)继发性感染 在原有皮肤病的基础上发生继发感染。 (三)全身系统性细菌性感染的皮肤表现 如菌血症、猩红热等,
2013-7-3
5.Gram阴性细菌 皮肤上暂住的Gram阴性细菌大部分是 Gram阴性杆菌,且它们与 Gram阳性球菌 之间有拮抗作用。 (1) 肠道杆菌(Coliformbacilli) 最多见的为 大肠杆菌。 由于它是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一种。它一般 不致病,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 皮肤感染。
2013-7-3
(2)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aginose) (铜绿假单胞菌) 此是肠道常住菌,而在皮肤上则为暂住菌。 本菌广泛存在于水和空气中,尤喜潮湿, 对多种抗生素皆不敏感。 在皮肤损伤及烧伤等创面上容易生长繁殖 发生感染,致使创面不易愈合,甚至发展 成为败血症。
2013-7-3
2013-7-3
五、脓皮病防治原则
(一) 注意皮肤卫生 (二) 可用清洁剂 (三) 采取皮损脓液、疱液作直接涂片及细 菌培养,最好能作药敏试验。
2013-7-3
(四) 外用药
以杀菌、止痒、干燥保护为原则,常用的 有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莫匹罗星(百 多邦)、 夫西地酸、磷霉素等外用制剂。
2013-7-3
球菌性皮肤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 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上;
2013-7-3
杆菌性皮肤病: 又分为: 特异性感染,如皮肤结核和麻风 非特异性感染,由革兰阴性杆菌如变形杆菌、 假单孢菌和大肠杆菌等引起
2013-7-3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系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 的皮肤病,简称脓皮病。在儿童皮肤病中 占10%,其中以脓疱疮发病率最高占60.5%。
2013-7-3
2)链球菌
根据溶血能力,可将其分为: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 丙型链球菌(γ)三种,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最强。
2013-7-3
根据细胞壁中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的不 同,可分为A、B、C、 D…H,K…V等20个 群。 对人类致病90%为A群,A群链球菌又称化 脓性链球菌,是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 能产生20多种酶和外毒素,如透明质酸酶、 链道酶、链激酶、蛋白酶及溶血素O,红疹 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新丝裂原因 子(SPEF),
属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类白喉杆菌分: 需氧性 及厌氧性两大类:
2013-7-3
(1)厌氧性类白喉杆菌 分为:
痤疮棒状杆菌(Gorynebucterium acnes), 短小棒状杆菌 (Corynebucterium parvum), 肉芽肿性棒状杆菌(Corynebacteterium granulosum), 黄色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flavidum) 及类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oides)五种。
(3) 变形杆菌(Proteus) 是肠道内常住菌,可由肠道而暂住于皮肤 上,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成为条件致病 菌。 (4) 粪产碱杆菌(Alkaligenes faecalis) 是肠道中常住菌,有时可附着于皮肤上而 成为暂住菌。
2013-7-3
二、正常皮肤上菌株的变动
(一)年龄的影响 (二)部位的影响 (三)皮肤pH的影响 (四)温度、湿度的影响 (五)菌群之间相互的影响
2013-7-3
3.链球菌(Seteptococcus)
根据它在血琼脂平板培养上的溶血情况, 可分为α、β、γ三型。 β型链球菌致病力较强,人类的链球菌感染 多数是由此型所引起。
2013-7-3
4.奈瑟氏菌(Neisseria)属 此属细菌只有脑膜炎双球菌 和淋病双球菌具有致病性, 其它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细菌。
(五) 内用药 当脓皮病患者皮损广泛伴有发热、倦怠等 全身症状或全身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者, 除局部外用杀菌药物外,可全身加用抗生 素。
2013-7-3
(六) 治疗持续时间 虽无统一的规定,但疾病的复发常由于治 疗持续时间不足所致。 因此以下的一些原则可以遵循: 轻度皮肤细菌感染: 只需局部用药,见效后再用药3d以上;
非嗜脂性者较特殊的有: 纤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 引起腋毛癣(trichomycosis axillaris); 微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引起腹股沟及腋窝部的 表浅性红癣(erythrasma)。
2013-7-3
2013-7-3
(二)机体抵抗力下降 如代谢失调,营养不良,慢性传染病等, 易产生复发性疖或毛囊炎,AIDS患者易 患脓皮病。。
2013-7-3
(三)小儿皮肤薄嫩,发育未健全,抵抗力 差,亦较易受细菌感染。 脓疱疮患者多在10岁以内(占70%)发病; 新生儿由于皮肤薄,水分含量多,分泌功 能差,免疫功能也不完善,感染后皮损易 迅速泛发全身,危险性较大。
2013-7-3
1)葡萄球菌 是创伤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根据其酶的产生及生化特性分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和 腐生葡萄球菌。
2013-7-3
金葡菌致病力强,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 胞外酶有凝固酶、脂酶、透明质酸酶、耐 热核酸酶、葡激酶等, 外毒素有α溶血素、β溶血素、γ溶血素、δ 溶血素、溶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 毒素(导致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
细菌性皮肤病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2013-7-3
第一节
概论
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 感染性病变、 中毒性病变(如葡萄球菌烫伤样皮 肤综合征) 和免疫介导性病变,如特应性皮炎等。
2013-7-3
根据细菌形态不同可将细菌性皮肤病分为: 球菌性皮肤病 杆菌性皮肤病
2013-7-3
一、正常皮肤的菌株 人在出生时,皮肤是无菌的,但出生 后不久,皮肤即附有细菌。 一般正常皮肤每 c㎡约有6-8万个细菌。
2013-7-3
正常皮肤的菌株分为:
皮肤常住菌(resident flora) 及皮肤暂住菌(transient flora)两大类。
2013-7-3
常住菌: 指能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定住于皮 肤上的菌株。擦洗后可以减少,但不易清 除。 暂住菌: 指暂时着落于皮肤上的菌株,经过 一定时期后,可由皮肤上消失。一般不在 皮肤上繁殖,擦洗后容易除去。
2013-7-3
[临床表现]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尤以夏末秋初汗多 闷热的天气发病率最高。 7—9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2/3。 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有利于本病的 发生。
2013-7-3
其发病率占皮肤科门诊人数的5%左右。 多见于2—7岁儿童。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主要 (90%以上)见 于儿童,学龄前儿童占全部患者的 87%一 96%,以2—7岁为高发年龄。
2013-7-3
(一)皮肤常住菌 1.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又称白色葡萄球菌。 一般无致病作用。常见于皮肤表面, 是皮肤正常菌群之一,有抑制皮肤上其它 细菌的作用,但亦可引起皮肤的痤疮化脓 及其它感染。
2013-7-3
2.类白喉杆菌((diphtheroid)
2013-7-3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原菌:
主要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者约占 50%~70%。
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 亦可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
2013-7-3
病原菌通过粘附素、细胞壁丝状突起上的 抗原不可逆地粘附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 上而在皮肤上繁殖。
2013-7-3
三、引起化脓性皮肤病的因素 外因 (一) 化脓菌在皮肤上大量生长繁殖或接触 到外来毒力较强的菌株。 多种微生物均能致病,其致病率根据致病 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而定。
2013-7-3
细菌感染的第一步是必须黏附宿主细胞以得到立 足生长,然后繁殖,产生毒素和酶,破坏组织, 导致感染。 主要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