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黑龙江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对B:错答案:A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错B:对答案:B3.当前中国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贫富差距已从根本上有所扭转。
A:对B:错答案:B4.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从历史发展的坐标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
A:错B:对答案:B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敏锐的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有()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按劳分配C: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D: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答案:ACD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A:科技B:教育C:人才D:思维答案:C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它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B: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C: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答案:ABD5.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供求机制B:价格机制C:汇率机制D:竞争机制答案:ABD第三章测试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多党合作制度C:无产阶级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依法治国答案:A3.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自由B:依法治国C:共产党的领导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案:D4.社会主义的人权首要的是()A:人民的生存权B:人民的自由权C:人民的平等权D:人民的参政权答案:A5.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民主党派参政B:共产党的领导C:宪法D:政治协商会议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人事测评理论应用与实1

人事测评理论应用与实践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班级: 080501学号: 0805011012010年11月20号一、中外人事测评发展1中国古代人才测评的方法1纸笔测验墨文,简单笔试,依据经典文献出题,考背诵记忆。
策试,又称时务策,考解决问题。
试帖诗。
起源于唐代。
接题赋诗,考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广度。
八股文。
唐进士试三场:第一场试杂文(诗、赋各一篇),第二场试帖经,第三场试时务策。
每场定去留,也就是说每场皆有淘汰,与今日的体育竞技相似,故第一场"杂文"试显得格外重要。
黄滔《下第》诗:“昨夜孤灯下,阑干泣数行。
辞家从早岁,落第在初场。
”说明黄滔第一场即被淘汰。
“帖经”考背诵记忆,淘汰不大,到“策文”一场,基本上己无淘汰,无非是确定名次罢了。
2用自然观察法判断人才《吕氏春秋》。
对内六戚四隐(个性品德):父母兄弟妻子;交友、故旧、邑里、门生。
对外:八观(复杂情景);六验。
顺逆、普通特殊场合,以贫富、贵贱、喜怒评价品德、才学、志向、意志。
3旁敲侧击法判断人才:情景模拟。
4实践法5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能。
任前试用、任上监督、任后评论2我国现代人事测评发展1引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国外部分心理测验被引进到国内,同时根据东方人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思维习惯,国内学者修订了一部分比较经典的心理测验。
2发展阶段。
专家学者开始将心理测验与其他测试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人事测评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促使人事测评技术得以发展。
3应用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评价中心的概念在人力资源领域得到认可并逐渐普及,并被广泛运用于测评、发展生涯指导等领域。
3西方心理测验的发展1人物高尔顿:1883年首先提出“测验”术语:身高、体重、视力等特征。
冯特:1879年,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发现个体行为差异。
卡特尔:首创“心理测验”这个术语,编制第一套心理测验,测量个体感觉能力与动作过程。
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方法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方法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一、单选题1、世界各国都分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C)都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
①政治教育②公民教育③道德教育④社会规范教育⑤专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④⑤2、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益启示不包括(A)。
A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注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辅 B、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注重结合专业,创新形式,提高兴趣 C、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注重面向职业,提升能力,激发动力 D、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注重调动资源,形成支持,构建环境3、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比较分析方式包括(C)。
A 、组织方式的比较、组织内容的比较、实践过程的比较 B、组织内容的比较、实践内容的比较、实践过程的比较 C、实践内容的比较、组织方式的比较、实践过程的比较 D、实践过程的比较、实践内容的比较、组织方式的比较4、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概念包含的三层意思不包括是(D)。
A 、大学生调研的对象就是社会,是各种社会现象 B、社会调查关注个性发展,结合大学生个人兴趣、特长进行的有意识认识社会的活动 C、社会调研的方法既包括搜集材料的各种感性认识方法,又包括对感性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的各种理性方法 D、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5、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A)。
A 、社会化、制度化、品牌化 B、制度化、规模化、科学化 C、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 D、项目化、科学化、品牌化6、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D)的方法。
A 、调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 C、观察问题、调查问题、分析问题 D、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其(A)信息与知识的能力。
桥梁动载检测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答案

桥梁荷载试验和承载能力评定(一)(二)(三)(每日一练)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题)1、空心板梁桥单梁受力状态下,梁的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
(B)A,0.25B,0.5C,0.75D,1.02、铰缝完好的简支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曲线一般介于按()计算曲线之间。
(A)A,刚接梁法和铰接板梁法B,刚性横梁法和铰接板梁法C,杠杆法和铰接板梁法D,刚性横梁法和刚接梁法3、桥梁静载试验,关于结构校验系数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单选。
(C)A,该指标是实测总值与计算值的比值B,该指标是实测残余值与计算值的比值C,该指标是实测弹性值与计算值的比值D,当结构校验系数大于 1 时,可认为结构的安全储备大于设计要求4、案例二中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做静载试验,静力荷载效率系数宜取()。
(D)A,0.80~1.00B,0.85~1.05C,0.90~1.00D,0.95~1.055、汽车荷载作用下简支空心板梁桥跨中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应采用( )。
(B)A,刚接梁法B,铰接梁法C,杠杆法D,刚性横梁法6、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时,检算所需的技术参数应优先以()为依据确定。
(D)A,设计资料B,竣工资料C,标准图D,实际调查和检测结果7、桥梁动载试验中,采集的振动信号拟用于频谱分析,若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在 0.5~10Hz,则采样频率至少应取()。
(C)A,10HzB,15HzC,20HzD,30Hz8、案例四中,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模拟计算的目的是评价吊拉组合索桥的()缺陷。
(A)A,动态性能B,频谱C,结构阻尼D,结构振型耦合9、某简支空心板梁桥,计算跨径 20m,横向由 15 片空心板梁组成,桥面全宽 15.6m,车行道宽度 14m。
为了能达到规范要求的静载试验荷载效率值,拟采用 3 辆加载车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关于加载车辆重量的选择,下面哪种说法最为合理:()(C)A,全断面计算的荷载效率达到规范允许值B,边梁的荷载效率达到规范允许值C,中梁的荷载效率达到规范允许值D,以上皆正确10、案例四中,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模拟计算表明,吊拉组合索桥的()存在问题。
教育测量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测量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测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成绩、知识水平、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量化和评估。
在现代教育中,测量和评估不仅仅是为了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度、效度和公平性。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在多次测试下所得的结果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否准确地反映被测对象要素的程度,公平性则是指测量过程中能否消除干扰因素,确保结果真实客观。
这三个方面是教育测量的基础,也是评价教育测量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育测量的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定期考试和课堂测验。
定期考试是通过设计题目、组织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测量,可以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和水平。
课堂测验则是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这两种实践方式结合起来,可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定期考试和课堂测验,教育测量的实践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成绩分析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比较,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成绩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测量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和评估,更是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了解和培养。
教育测量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测量和评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021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测试题

2021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测试题2021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测试题1、人类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标准化史。
语言文字就是最基本的“标准”,否则人们无法沟通。
正确2、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须要,人们必须对大小、多少、长短、早晚等展开计量,从而产生了?结绳记事?、?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斜阳,两手谓之溢?、?大步立田?等一些最简单的计量标准。
恰当3、人类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作,都会有“操作规程”,各个部落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这些都是长期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对世界和自身的探索中形成的。
正确4、谈及现代标准,则更多人可以指出那就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就是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以化解“紧缺”的问题。
零部件标准化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打下了基础,“福特制”为适应环境这种生产方式的管理制订了基本规范。
错误5、“标准”做为一种“产品和服务”须要遵守市场规律,在如何处置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上,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标准化”就是一个具备须要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予和认同市场布局资源的决定性促进作用的有机系统,任何违反其中基本规律的“标准化”都难于取得实效。
恰当6、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对于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大意义,“规则的制订权和话语权”往往同意着市场的迈向。
这就是一个进步。
但,“标准的双刃剑”性质往往可以使一些“具备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标准”为手段,牟取“超额利润”,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剥削。
从小的方面说道,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规则的制订(也就是一种标准)更多掌控在发达国家手中,“协商一致”愈加困难。
不过,“多输”理念,已经为更多存有理性的人们所拒绝接受。
恰当7、如果说“现代标准”是为了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以解决“短缺”问题的话,那么“后现代标准”就是为了适应“智能制造”、“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方式以解决“过剩”的问题,或者说在“统一之中的多样性问题”。
软件测试工程师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软件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本人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实训。
以下是我在实训期间的学习经历、心得体会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实训背景本次实训旨在帮助学员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行业规范,培养具备独立进行软件测试工作的能力。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础、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缺陷管理等方面。
三、实训内容1. 软件测试基础在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分类、流程和原则。
通过学习,我对软件测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软件测试在保证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方面的作用。
2. 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的核心环节。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等测试方法,并掌握了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了测试用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3. 自动化测试随着测试需求的不断增长,自动化测试成为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的重要手段。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Selenium、Appium等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并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掌握了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4.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JMeter、LoadRunner等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并掌握了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提高了性能测试的能力。
5.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缺陷报告的编写、缺陷跟踪和统计分析等技巧,并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提高了缺陷管理的能力。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提高了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和缺陷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适应性语言测试的理论和实践

适应性语言测试的理论和实践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适应性测试和计算机适应性测试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的语言测试, 特别是英语测试, 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适应性测试计算机适应性测试正如mcnamara所说,考试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特征。
中国的考试制度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对于那时平民百姓来说,考试是唯一能进入官宦生活的方式。
语言测试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西方才成为一门新新学科,而中国的语言测试(主要指英语语言测试)的发展更为晚些。
李莜菊(1997:4),舒云祥(1999:13)在其书中总结了一些关于目前我国语言测试的特点:第一,英语测试仍采用心理测量加结构主义的方法,听、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被广泛运用,分离测试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二,人们更为关注测试而不是测试理论。
第三,人们只注意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忽略测试的反拨作用。
1. 适应性测试1.1适应性测试理论适应性测试(adaptive testing)指测试者所遇到的特定题目是由他对以前题目的反应来决定的。
他碰到的第一个题目是中等难度,如果这个题目被正确完成,第二个题难度将会增加,反之,第二个就会容易些,考试就按照这种方式循环直到获得一个与他能力或成就相匹配的分数为止。
在大部分适应性测试中,受试者并不能觉察到他们对特定题目反应是否正确,他们可能也不知道随后碰到的题目是由前面反应来决定的。
适应性测试是采用单个适应性测试的形式,也叫做顺序测试,分支测试,监测测试,独立测试,程序测试,灵活测试,连续反应测试等,它来自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性教育活动的纸笔练习。
其练习包括两种:线性和分支性练习。
它们都提供了一种教学因素,即通过一系列框架所取得的进步暗示着学习者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线性练习是在每一步框架之后就知晓分数,而分支性练习更适合快速学习者。
通过使用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以及计算机监测的分支策略使得适应性测试变得很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小论文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姓名:何丽丽班级:09级3班学号:200940210303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中文摘要英语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英语教学评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检测、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英语测试应该有效地反映英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
好的测试对于学习者有激励和促进的作用,然而低质量的测试只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探讨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阶段的测试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测试的内容和手段,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测试理论及实践:一是引言部分,对这一话题进行总的概述;二是英语语言测试理论的综述,主要包括测试理论的类型和测试的基本要素;三是对2012年安徽省英语高考试卷进行评析;四是探讨完型填空的出题技巧,作为检验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最重要的测试形式之一,完形测试广泛应用于各类测试中。
格式塔心理学、冗余信息理论和预期语法说为完形测试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一部分是小结。
关键词:英语测试;英语测试理论;完型填空命题技巧English Testing Theory and PracticeAbstract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teaching progress, which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What’s more, it is a significance means and ba sis for inspection,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nglish testing effectively reflects the result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students' mastery of English. A good testing is to encourage and promote its learners, however, a low quality test will make students lo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ud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to define the teaching goal and to grasp the contents and approaches of these tests.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nglish tes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is topic; the second is the review of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includ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is theory and its types; the third is the comment on the papers of 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examination in 2012 in Anhui Province; the fourth discusses the skills when designing Cloze question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s of testing in detecting the integrated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cloze test is widely employed in various kinds of tests. Gestalt psychology, redundanc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expectation grammar theor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oze test; the last part is a reasonable conclusion.Keywords:English test; English testing theory; skills of cloze一.引言现代英语测试是伴随着20世纪初教育测量学的独立与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英语语言测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从语言学、语言学教学法和学习论取得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获得科学手段。
同时英语测试又是伴随着语言教学出现的,没有语言教学也就无所谓语言测试,它是英语语言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不仅为教学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而且是评估和选拔外语人才的重要手段。
英语测试对于英语教学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试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英语学习者学习的熟练程度和学习成就。
汤姆林森认为,测试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给参加考试者和出题人提供学习的机会。
琼斯也指出:好的英语测试能够鼓励学习者用更有效的方式学习,并且能够使教师了解学习者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有效地制定课程标准。
然而,低质量的测试只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育测量学的理论和英语测试理论,评价英语测试往往需要综合考查它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真实性、互动性、考试的冲击力和可行性。
而高考这种大规模考试直接影响到很多人,所以试卷的设计和考试任务的设置时重点考虑的是测试信度与效度。
效度可分为构念效度、内容效度、预测效度、表面效度和方法效度等几个主要方面要达到测试的目的,就必须有效度。
作为试卷的设计者,非常有必要对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测试的类型、性质、现状、弊端、被测特征和设计应注意的原则等进行一定的了解、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测试,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综述(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Hughes( 1989: 9- 19 )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 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1)水平测试( proficiency test)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 设计者不管被试学了多长时间, 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内容或目标, 而是测试被试是否达到某种语言水平。
如TOEFL, GRE, IELTS, 大学英语四六级、江苏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都属于水平测试。
其目的是为了检测被试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学习任务或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
( 2)学业成绩测试( achievement test)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
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 目的是看学习者是否取得了进步, 以及取得了多大进步。
设计学业成绩测试可以依据课程内容或教材内容, 也可依据课程目标, 它们各有利弊。
学业成绩测试包含期末考试( final achievement tests)和阶段性测试(progress achievement tests) (Hugh es, 1989: 10)。
2. 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束定芳, 1996: 179- 181)( 1)直接测试( direct testing)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求学生写出一、二篇作文; 我们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 就要求学生开口讲话。
直接测试的好处: ①测试目的明确;②对测试结果的评估也比较直接;③因为所测试的内容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技能, 其正面反拨作用(positive backwash)十分显著。
( 2)间接测试( indirect testing)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
间接测试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通过测试部分有限的能力而了解到学生各种不同的语言能力。
间接测试的缺点是学生测试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如通过要求学生判断某对单词是否同韵来测试学生的发音能力就属于间接测试。
Hughes认为, 就水平测试和学业成绩测试来说直接测试比间接测试好, 所获取的对某种能力的信息要比间接测试精确和可靠。
直接测试也比间接测试试题更容易设计。
3. 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束定芳, 1996: 181 )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 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 属于间接测试。
如教师围绕状语从句虚拟语气用法编写30道选择题进行测试, 这种测试就属于分散点测试。
4. 依据测试成绩判别标准进行分类(束定芳, 1996: 181- 182)( 1)常模参考型测试( norm- referenced testing)把某一考生考试的结果与参与同一考试的考生成绩相比较以判别其语言能力的测试叫常模参考型测试。
如参加考试的考生有100人, 考生A只考了30分(满分100) , 但排名前十, 说明考生A 的语言能力在100人的群体中属于优秀。
( 2)标准参考型测试( 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ing)以某种特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判别标准的测试称为标准参考测试。
标准参考型测试有两大优点: ∀标准不变, 主要要求学生能达到某一标准;考生可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达到这一标准而努力。
5. 依据判卷标准进行分类(束定芳, 1996: 182)( 1)客观测试( objective testing)阅卷标准事先确定不需任何阅卷者个人主观判断, 这种测试称为客观性测试。
如多项选择题, 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阅卷标准无须阅卷者做任何主观判断, 这样的测试就属于客观测试。
( 2)主观测试( subjective testing)阅卷标准主要依据阅卷者个人判断, 这种测试称为主观测试, 如作文、简答题等就属于主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