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3.

常用中成药的使用(三

作者:谢海洲点击次数:412 次

正文:

3.8眩晕

眩晕即眼花头眩。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可伴有呕吐、汗出、昏倒。西医学的美

尼尔综合征、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高血压、低血压、部分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属此范畴。

3.8.1风阳上扰

(1脑立清丸:磁石、代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功效为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夜寐欠安等。临床中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

(2罗布麻茶(罗布麻叶片、冲剂:罗布麻叶。功效为清热,平肝。用于高血压病,

神经衰弱等。本品药性缓和,在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3.8.2肝火上炎

(1 当归龙荟丸: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大黄(酒炒、木香、麝香。功效为清肝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临床中孕妇禁用。

(2牛黄降压丸: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黄芪、郁金、白芍等。功效为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病。临床中

孕妇慎用。

3.8.3痰浊上蒙

(1 半夏天麻丸:法半夏、天麻、黄芪(蜜炙、人参、苍术(米泔炙、白术(麸炒、茯苓、陈皮、泽泻、六神曲(麸炒、麦芽(炒、黄柏。功效为健脾祛湿,化痰熄风。用于脾虚湿聚生痰,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临床服用时忌食生冷油腻。

(2 同仁牛黄清心丸: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白芍、麦冬、白术(麸炒、六神曲(麸炒、蒲黄(炒、大枣(去核、阿胶、茯苓、人参、防风、干姜、柴胡、肉桂、白蔹、桔梗等。功效为清热化痰,益气养血祛瘀。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所

致胸中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临床中孕妇慎用。

(3益血膏:黄芪、当归、川芎、益母草、菟丝子、大黄、木香、白芍、地黄、何首乌(黑豆酒炙、枸杞子。功效为益气血,补肝肾。用于气虚血亏所致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头晕目眩,妇女血虚,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临床中感冒发热

期间忌服。

(4安康颗粒:红参、银耳、当归、山药、猪脊髓、鹿茸、山楂。功效为安和五脏,健脑安神。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多梦。临床中禁止

空腹服用,邪实痰湿者不宜使用。

3.8.4肝肾阴虚

(1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胶囊、片、口服液: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山药、泽泻。功效为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临床中脾虚泄泻者慎用。忌食酸性及生冷食物。

(2 天麻首乌片:天麻、白芷、何首乌、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制蒺藜、桑叶、墨旱莲、女贞子、白芍、黄精、甘草。功效为滋补肝肾,养血熄风。用于肝

肾不足所致眩晕头痛,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神疲健忘,鬓发早白,舌红少苔,脉

象弦细;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性头痛,脂溢性皮炎见上述证候者。

3.8.5瘀血阻窍

(1 愈风宁心片:葛根。功效为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性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本品性凉,临床中脾胃虚寒者慎用。

(2绞股蓝总甙片:绞股蓝总苷。功效为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低血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

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临床中极少数病人可有胃部不适感,继续服药可自

行消失。

3.9失眠

失眠是指初睡不能入寐,或稍睡即醒,或彻夜不眠的症状。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均可出现此症。

3.9.1肝肾阴虚

(1 复方天麻颗粒:天麻、五味子、麦冬。功效为滋阴潜阳,益脑宁神。用于失眠健忘、神经衰弱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头昏头痛。

(2 安神补心丸: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首乌藤、地黄、珍珠母。功效为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头晕耳

鸣。临床中偶有病人服药后自感轻微胃痛,食欲减退。

3.9.2心脾两虚

(1人参归脾丸:人参、白术(炒、黄芪(蜜炙、甘草(蜜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生姜。功效为益气养血,健脾安神。用于心脾

两虚,心血不足所致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昏,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舌淡

苔白,脉细无力等症。临床中热邪内伏,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

(2珍合灵片:珍珠层粉、灵芝、甘草。功效为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用于心悸、失

眠等。临床中痰热邪实者不宜用。

3.9.3 脾肾两虚

(1安神补脑液:鹿茸、制何首乌、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枣、维生素B10功

效为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健脑安神。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乏力。临床中心火、血瘀、痰热等不宜服用。

(2 刺五加胶囊:刺五加浸膏。功效为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

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临床中邪实体壮者忌服。

3.9.4气血两虚

(1 天王补心丸(液: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制、酸枣仁(炒、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功效为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临床中脾胃虚寒、湿热内

蕴者忌用。

(2柏子养心丸:柏子仁、党参、黄芪(蜜炙、川芎、当归、茯苓、远志(制、酸枣仁、肉桂、五味子(蒸、半夏曲、甘草(蜜炙、朱砂0功效为补气养血,宁心安神于心气虚寒所致的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少神等症0临床中肝阳上亢者不宜服用0 0用

(3 安神养心丸:熟地黄、琥珀、当归、白术(炒、川芎、黄芪(制、甘草、党参、酸枣仁(炒、石菖蒲、白芍(酒炒、远志(制、茯苓。功效为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用于气血两亏,机体衰弱,精神恍惚,惊悸失眠。临床中痰热邪实者不宜服用。

3.9.5心肾不交

(1 健脑灵片:五味子、甘草、柏子仁(霜、鹿茸、白芍(酒炒、酸枣仁(炒、地黄、当归、肉苁蓉(制、熟地黄、茯苓、川芎、红参。功效为滋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神经衰弱,眩晕尿频,失眠多梦。

(2 复方五味子酊:五味子、党参、枸杞子、麦冬。功效为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用于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等症。临床中表邪未解,痰热内盛者忌用。

3.9.6其他

(1枣仁安神液: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制。功效为养心滋阴,补肝安神,益智活血。用于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失眠健忘,头晕头痛。临床中肝火内扰,心火炽盛,痰浊内盛忌用。

(2柏子仁丸:柏子仁、麻黄根(蜜炙、半夏曲(炒、党参、白术(麸炒、牡蛎(煅、麦麸(炒黄、五味子(制、大枣。功效为养心安神,和胃固卫。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夜

寐不安,盗汗。临床中湿盛、痰热者忌用。

(3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功效为重镇安神,清心泻火,滋阴养血。用于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临床中孕妇忌服。心气不足、脾胃虚

弱者忌用。

3.10汗证

汗证即出汗异常的病证。临床不同表现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为自汗;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汗色发黄

而染衣者为黄汗。西医学中的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以及结核病等常可见出汗异常。

(1 玉屏风口服液:黄芪、防风、白术(炒。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体虚易感等症。临床中有外感不解者不宜服用。

(2复芪止汗冲剂:黄芪、党参、麻黄根、白术(麸炒、牡蛎(煅、五味子(制。功效为益肺健脾,固表护卫,复阴敛汗。用于汗证、习惯性感冒。临床服药期间忌食辛

辣、油腻之品。佝偻病、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本品时应作病因治疗。

3.10.1阴虚内热

更年安片: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五味子、珍珠母、玄参、浮小麦

等。功效为滋阴潜阳,除烦止汗,镇静安神。用于更年期潮热汗出,眩晕耳鸣,心烦不眠,血压不稳等。临床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之品。

3.10.2气阴两虚

(1 虚汗停颗粒:黄芪、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牡蛎(煅。功效为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用于气阴不足之自汗、盗汗。临床中外感发热、实热证者忌用。

(2 强身口服液:人参、麦冬、黄芪、五味子。功效为气阴双补,敛汗止渴。用于体质虚弱,心悸气短,虚汗口渴,体疲乏力,食欲不振。临床中实热证者不宜服用。

3.11腰痛

腰痛即腰部疼痛。西医学的肾脏疾病、风湿病、腰肌劳损等均可出现以腰痛为主症。

3.11.1寒湿腰痛

马鬃蛇药酒:马鬃蛇(干、千斤拔(蜜炙、黑老虎根、杜仲藤、桑寄生、龙须藤(蜜炙、鸡血藤(蜜炙、牛大力(蜜炙、山苍子、半枫荷、走马胎、狗脊、金樱子。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消肿痛,强筋骨。用于腰肌劳损,风湿之腰腿痛、关节痛。临床中孕妇忌服,风湿热者忌服。

3.11.2肾虚腰痛

(1杜仲冲剂:杜仲、杜仲叶。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用于肾虚腰痛,腰膝无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高血压等症。临床中阴虚火旺、实邪壅滞者忌服

糖尿病者忌服。

(2 壮腰健肾丸:狗脊(制、金樱子、黑老虎根、桑寄生(蒸、鸡血藤、千斤拔、牛

大力、菟丝子、女贞子。功效为壮腰健肾,祛风活络,固肾摄精。用于肾亏腰痛,风湿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苏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苏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苏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苏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苏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冯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

常用中成药说明书

安神补心片 [药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女贞子(蒸)、首乌藤、地黄、珍珠母。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示棕褐色;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珍颗粒 【规格】每袋装 (l)8g (2)3.5g(无糖型) 【贮藏】密封,防潮,避热。 党参 60g 白芍(炒) 60g 白术(炒) 60g 熟地黄 908 茯苓 60g 当归 90g 川芎 45g 甘草(炙) 30g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八正胶囊 【功效】八正胶囊;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主要成分】栀子、车前子(炒)、瞿麦、匾蓄、滑石、大黄、川木通、灯心草、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苦。 【适应症】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抗炎试验显示,本品可一直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肿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利尿试验显示,本品可增加正常大鼠和家兔的

排尿量。 百乐眠胶囊 【成份】百合、刺五加(生)、首乌藤、合欢花、珍珠母、石膏、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地黄(生)、麦冬、五味子、灯心草、丹参、辅料为淀粉【作用类别】本品为内科不寐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肝郁阴虚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14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不宜与葱、姜、大蒜、辣椒、海腥发物及寒凉等刺激性食物同服。 柏子养心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 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板蓝根颗粒 成份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含蔗糖),一日3~4次。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中药药性及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中药的药性理论 一、中药的性能:大概有五个方面,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二、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主要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的的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是药学理论重要的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一般来讲寒和凉它是一个性质,温和热又是一个性质。 (一)寒凉药 寒凉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热化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这些作用。它主要是针对热的病证治疗的。从寒和凉来说,寒的作用比凉要强,寒比凉的清热作用要强。 (二)温热药 温和热它是一类性质,热的作用比温的作用药的性质要强,温热药的作用主要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等作用。温热药主要是针对寒性的病证来治疗。 三、无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于药物的五味来说,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它不仅是指口尝的味道,更主要是它能代表它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代表它的治疗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五味当中,有酸、苦、甘、辛、咸,但是实际上,还有两种味道,淡味和涩味。涩味中医认为它跟酸的味道它的作用是相似的。 (一)辛 【作用】:能行,能散。 【解释】:能散就是指有发散,发散解表的作用;能行,就是能够行气,能够行血。 【代表药物】:麻黄、陈皮、郁金。 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 (二)甘 【作用】:能补,能和,能缓。 【解释】:补就是滋补;和就是和中,调和药性;缓,就是缓急止痛。 【代表药物】:甘草。 比如说,补益药多属于甘味药。还有一些制止疼痛的药物也是甘味药。 (三)酸 【作用】:能收,能涩。 【解释】: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代表药物】:五味子、乌梅。 比如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药,这些药物多具有酸味,或者是涩味。 (四)苦 【作用】:能泻,能燥,能坚。 【解释】:泻包括清热泻火,通泻大便,降气平喘等。燥就是燥湿的作用。坚,就是说泻火存阴,泻火来保津。 【代表药物】:大黄、黄柏、杏仁。 一般来讲像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都具有苦的味道。 (五)咸

常用中成药功效

一、解表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败毒散用于风寒感 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 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 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清热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 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 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 吐衄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 各种炎症 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六神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 背、无名肿毒 西瓜霜咽喉含片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 口腔炎、牙龈肿痛等 清热消炎宁胶囊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 十滴水主治中暑证六合定中丸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六一散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仁丹用于中暑呕吐、烦 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三、 三.温里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小建中合剂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 发热、心悸不宁等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四逆汤口服液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 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 艾附暖宫丸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 四、理气中成药 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越鞠丸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行气和胃制酸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疼痛 五、理血中成药 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梗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简介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全网发布:2012-07-07 12:04 发表者:苗相波(访问人次:36643)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常用的中成药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医院常用的处方药品种较少,一般药店非处方药品种较多。非处方药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方便但有时难以对症,况且有时药店的店员或促销员推荐的药物由于利益驱动难免合适。患者应该在选择药物前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仔细对照选择和自己病情合适的药物。因此,我将收集到有关治疗咽喉炎的常用中成药资料汇集成册,希望对患者及医生有所参考。 非处方药(OTC): 一、清咽片 【药品名称】清咽片 【药物组成】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去核)、甘草、乌梅(去核)、青黛、硼砂(煅)、冰片。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绿色;味苦凉。 【作用类别】本品为咽喉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孕妇忌服。 2. 忌食烟、酒、辛辣、油腻食物。 3. 肺脾气虚者,其表现为声嘶日久,逐渐加重,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不宜服用。 4. 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热较重,或热度持续不减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一般症状在服药三天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渐高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7.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条件】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二、复方瓜子金颗粒 【处方】瓜子金 90g 大青叶 210g 野菊花 120g 海金沙 150g 白花蛇舌草 150g 紫花地丁 120g 【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1.28(7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25份及乙 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10g,加水20ml,搅拌,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激烈振摇,出 现持久泡沫15分钟内不消失。 (2)取本品10g,研细,加甲醇20ml,浸渍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5 ml置试管中,加镁粉适量,再滴加浓盐酸3~4滴,振摇,溶液呈现橙红色。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功能与主治】利咽清热,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用于风热症的急性咽炎、痰热

常用中成药作用

常用中成药作用、注意事项 1.红花注射液(规格:每支20ml) 作用:活血化瘀。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注意事项: 1.首次用药(特别是老年患者)宜选用最小或减半剂量,慢速滴注,滴速过快会是患者产生不适感。 2.贮存不当会是药品发生混浊、沉淀等水解反应;运输过程也会使药瓶出现 不易察觉的裂隙,造成药液与空气接触而染菌。出现以上现象,不可使用。 3.如有反应,立即停药。 4.不要在家中使用该药物。 5.孕妇禁用;过敏体质人群慎用。 6.红花花粉过敏者易出现呼吸急促、高热等不良反应。 2. 舒血宁注射液(规格:每支5ml) 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 注意事项:1.本品不良反应比较少,偶见过敏性皮炎,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血管神经性水肿,便秘,腹胀,心率加快,轻度头痛,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过敏性休克罕见。 2.国外已经有本品引起出血反应,致高血压反应,过敏反应,兴奋中枢神经 引起失眠等的报道。 3. 丹参注射液:(规格:每支10ml) 作用: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注意事项:1.本品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 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 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显现时不能使用。 3.对本类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患者禁用。 4. 血栓通(冻干)注射(规格:每瓶装250mg) 作用: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连续给药不得超过15天; 2.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头胀痛是本品用药时常见反应;偶有轻微皮疹出 现,尚可继续用药;若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3.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既往对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对酒 精高度过敏的患者,用药期勿从事驾驶及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 5. 参麦注射液:(规格:每瓶装50ml) 作用: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 用时,有一定的曾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注意事项:1.本品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它药物混用。 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 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3.对本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 6. 活血止痛胶囊(规格0.5gX48粒/盒) 适应症: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常用中药丸的使用

第一节 痰湿内生: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 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 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 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类通宣理肺丸川芎茶调散参丸午时茶冲剂九味羌活丸小青龙合剂 2、辛凉解表类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感冒退热冲剂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丸 3、解表透疹类小儿回春丸透表回春丸小儿羚羊散解散 4、表里双解类防风通圣丸根芩连片清眩丸双解香丸升降散普济散 5、解表消食类小儿至宝锭妙灵丸小儿百寿丹消食风丸甘露茶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类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黄连羊肝丸明目上清丸龙胆泻肝丸清胃黄连丸夏枯草丸栀子金花丸拨云退翳丸 2、清热燥湿类连香冲剂香连丸香连化滞丸苦参丸归参丸四妙丸金鸡冲剂五茶花白带丸 3、清热解毒类银黄注射液三黄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清热解毒丸抗病毒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新癀片牛黄噙化丸六神丸西黄丸紫金锭喉症丸 4、清热凉血类紫草丸复方大青叶合剂清热凉血膏 5、清热祛暑类暑热感冒冲剂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祛暑丸暑正片清暑益气丸六一散冰霜梅丸温六散清凉冲剂清暑解毒冲剂

三、泻下药 1、寒下类大黄清胃丸清宁片四消丸调胃承气丸通便灵冲剂冰膈茶当归龙荟丸 2、温下类半硫丸三物备急丸 3、润下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 四、温里药 1、温中散寒类温中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丸 2、回阳救逆类回阳救急丸四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3、温经散寒类温经丸虚寒胃痛冲剂艾附暖宫丸 五、祛风湿药 1、祛风散寒除湿类木瓜丸祛风舒筋丸豹骨木瓜酒蕲蛇药酒追风丸疏风定痛丸豨简丸老鹳草膏风湿骨痛丸活血状筋丹寒湿痹冲剂瘀血痹冲剂了性药酒风湿药酒追风透骨丸祛风胜湿酒骨刺消痛液 2、祛风清热除湿类湿热痹冲剂当归拈痛丸 3、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类独活寄生丸大活络丹通络益心丹祛风壮骨丸国公酒祛风木瓜酒天麻祛风丸参桂再造丸追风强肾酒加味天麻丸尪痹冲剂山药丸五加皮酒散风活络丸 六、祛风利湿类 1、燥湿化浊药平胃散香薷丸小温中丸萆薢分清丸六合定中丸四正丸香砂平胃冲剂楂曲平胃丸香砂和中丸健胃散 2、渗湿利水类五苓散胃苓散威喜丸肾炎消肿丸五皮丸

妇科常用中成药

妇科常用中成药 龙血竭胶囊 血竭性平,味甘咸,无毒,入血分,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养血生血、消肿定痛、止血敛疮等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成份】龙血竭。辅料为硬脂酸镁、白炭黑。 【作用类别】本品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用酒调敷患处。 艾附暖宫丸 【成份】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 【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适应症状】痛经。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日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八珍益母丸 【处方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 【作用说明】主要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兴奋子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田七痛经胶囊

通则不痛寒则温调虚则补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 【成份】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川芎、冰片、蒲黄、木香,辅料为二氧化硅。 【作用类别】本品为痛经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3~5粒,一日2~3次。 【规格】每粒装0.4克 大黄庶虫丸Dahuang Zhechong Wan 【处方】熟大黄300g 土鳖虫(炒)30g 水蛭(制)60g 蛴螬(炒)45g等。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

(整理)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解表剂 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泻下剂 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

实证。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三、和解剂 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

四、清热剂 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见上述症状者。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解析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 20克以内明显, 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 其对血压影响, 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 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 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 有曰 :黄芪治萎 , 四两起步 (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 3克 , 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 , 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 用量极小 (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 我的经验是用 3-6克。白术——常用量 6-10克能健脾止泻, 大剂量用至 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 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 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 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 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 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 4克 ,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 9~12克 ,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 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 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 方中川芎常重用 15~30g 。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 30g 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 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 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 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猴耳环消炎颗粒 【成份】猴耳环干浸膏。 【适应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亦可试用于细菌性痢疾。 【规格】每袋装6 g (含猴耳环干浸膏0.8 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 g(1 袋),一日3 次 小儿肠胃康颗粒 【成份】鸡眼草、地胆草、谷精草、夜明砂、蚕砂、蝉蜕、谷芽、盐酸小檗碱、木香、党参、麦冬、玉竹、赤芍、甘草。辅料为蔗糖粉。 【适应症】清热平肝,调理脾胃。用于小儿营养紊乱所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精神烦忧,夜寝哭啼,腹泻腹胀。 【规格】每袋装5 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即消失。【禁忌】对盐酸小檗碱过敏者和有溶血性贫血史者禁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禁 用。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品。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感冒时不宜服用。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及腹胀重、腹泻次数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服药7 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本品含盐酸小檗碱。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解感颗粒 【成份】大青叶、柴胡、黄芩、荆芥、桔梗、甘草。【适应症】清热解表,消炎止咳。用于感冒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喷嚏,咽喉肿痛。 【规格】每袋装2.5 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 至3 岁小儿,一次半袋,4 至6 岁,一次1 袋,9 至14 岁,一次1.5 袋。一日3 次,或遵医嘱。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 半夏、柴胡、甘草。 【适应症】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规格】每袋装2g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 g(半袋-1袋);1-3岁:一次2-3 g(1袋-1 袋半);4-6 岁:一次3-4 g(1 袋半-2 袋);7-9 岁:一次4-5 g(2 袋-2 袋半);\n10 岁以上:一次6 g(3 袋);一日3 次。 百咳宁颗粒【成份】白果仁、青黛、平贝母。

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类中成药 解表类中成药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宣肺、利咽等作用,是为治疗表证而设。凡风寒或风热初起,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肺炎、扁桃体炎等,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此类中成药治疗。 但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故使用解表剂时应首先辨清邪为风寒或风热,其次再根据兼证选用合适的药物。 1. 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用】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流清涕,咳嗽,咽干。【使用注意】本药适用于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风寒型。 2. 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银花、黄芩、连翘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痛。 【使用注意】本药适用于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风热型。 3. 桑菊饮颗粒 【组成】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等 【功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热犯肺,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口干口渴,咽喉肿痛,苔黄,脉浮数。 【使用注意】桑菊饮颗粒采用的特点是发热重、恶寒轻,咳嗽,有这几个症状就可以用桑菊饮颗粒。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还有肺炎、支气管炎、急性的扁桃体炎,如见到上述表现,也可使用。 4 . 维C银翘片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薄荷脑、对乙酰氨基酚等 【功用】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主治】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热,四肢酸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类方鉴别 《桑菊饮颗粒与维C银翘片的异同: 两者都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等。 但桑菊饮侧重于宣肺止咳的药多一些,所以外感风热,咳嗽比较明显的,用桑菊饮颗粒。而外感风热,咽喉痛、嗓子痛症状明显的,就选用维C 银翘片。 5. 小儿退热口服液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重楼、淡竹叶、地龙、白薇、柴胡等 【功用】疏风解表,解毒利咽。 【主治】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利咽喉的药比较多,能解毒利咽喉,现代医学说的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见到上述的表现也可以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6. 千柏鼻炎片 【组成】千里光、卷柏、羌活、决明子、麻黄、川芎、白芷 【功用】祛风活血,清热宣肺。 【主治】用于鼻渊,现代医学的鼻窦炎、副鼻窦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7.通宣理肺丸 【组成】紫苏、前胡、桔梗、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黄芩 【功用】辛温发散,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恶寒较甚,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无汗而喘,身痛,骨节痛证。 【使用注意】本品主要用治风寒表证偏于咳嗽,有痰的。现代医学的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的亦可用。 8.穿琥宁 【功用】解热消炎。 【主治】用于感冒及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流感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

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xxxxxx中医科学院常用中成药 “汤者荡也”、“丸者缓也”。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糖浆、胶囊、橡皮膏等。中成药: 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感冒药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或轻或重,无汗,头痛身痛,咳嗽,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该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选用风寒感冒冲剂、荆防颗粒(冲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桂枝合剂等等。风热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咳嗽,痰粘稠或色黄,咽干,口渴欲饮,鼻塞流黄涕。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应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选用风热感冒冲剂、银翘解毒丸(片)、柴胡口服液、桑菊银翘散;咳嗽较重者,桑菊感冒片;热象较重者,柴胡口服液、银柴颗粒等;热再重称毒,清热解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感冒药气虚感冒: 平素气虚,反复感冒,多为风寒,除感冒症状外,伴有气短乏力、苔白、脉弱。疏风散寒参苏丸,平时可用玉屏风散。夏天感冒: 多为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可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恶寒发热,头痛头晕,舌淡苔腻,脉濡。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咳嗽类风寒: 咳嗽,痰稀白,恶寒,头痛或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或浮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通宣理肺丸等。风热: 咳嗽,胸闷,痰白粘或黄粘,口渴欲饮水,苔黄,脉浮数。清肺,润肺,止咳化痰,平喘,川贝清肺糖浆、止咳定喘口服液等。咳嗽类燥咳:

干咳,咽干,痰少不易咳出,苔薄白少津,脉细弦数。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生津利咽,二母宁嗽丸、秋梨润肺膏等。阴虚咳嗽: 咳嗽日久,痰少咳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川贝清肺糖浆等。伤食 1、饮食伤胃: 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口臭,呃逆,吞酸。苔白厚,脉数。开胃消食: 大山楂丸;或健胃消食,加味保和丸。 2、脾虚食滞: 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倦怠,大便溏泻。苔白,脉细。健脾和胃,顺气化湿,木香顺气丸、香砂枳术丸。胃脘痛 1、寒邪犯胃: 外受寒邪,胃脘暴痛,喜暖畏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紧。外寒者,解表祛风,健脾和胃的神曲茶;内寒者,温胃止痛的温胃舒胶囊。 2、饮食停滞: 胃痛,胀满,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吐食或排气后胃痛减轻,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消食开胃,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有脾虚者,健脾和胃,消积导滞的六味能消丸。 3、肝气犯胃: 胃脘胀痛,胁部不舒,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绪因素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疏肝和胃的加味左金丸、气滞胃痛冲剂;若胃痛胃酸偏多,可选胃得安片;气胀明显,选具有理气消胀功能的胃苏冲剂。胃脘痛 4、瘀血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