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三、文言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闻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复原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例如: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方、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焦灼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盼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剧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方、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的情感人手。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串始终。
依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受和他矢志复原中原的抱负,适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画面。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客。
下片“马作的卢飞速”两句写自己盼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
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愤慨。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份量,正是对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
出处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资料1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文积累与运用〔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3 《关于《经典咏流传》的主题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4 罗兰《想到就做》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5 曹文轩《我的语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7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8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作者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喻、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人手。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串始终。
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适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画面。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客。
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
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愤慨。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
初中古诗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参考答案

初中古诗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参考答案
初中古诗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两题。
(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答:
8.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
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
以读出。
(1分)
参考答案:
7.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8.醉里挑灯看剑,梦
回吹角连营。
1分,不出现0.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古诗欣赏阅读答案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题】
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参考答案】
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评分标准:4分。
每问2分,意近即可。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所以是“赋壮词”。
评分标准:4分。
能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意近即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阅读答案】【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附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⑴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⑵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13.⑴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中考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共计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分)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句如何理解?(3分)
(一)(6分)
9、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0、(1)“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2)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3)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回答两点且合情合理即可, 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1【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问题】6.“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又为战士出征增添【】气氛。
(2分)7.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B.这首词中“可怜”一词,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C.这首词描写了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参考答案】6.季节肃杀(2分)7.D(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点兵”的意思是(2分)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好友陈同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当年金戈铁马的`疆场生活的留恋怀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写战马和武器,实际表现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是其一生追求的概括。
D.全词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十分强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参考答案:7.检阅军队。
(2分) 8.A(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阅读答案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上)
1.词中“塞外声”是指;
词中“天下事”是指;
词中“沙场”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现实与梦境对比,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显示词人抗金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欢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激愤。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壮语”是指作者劝勉友人的壮怀之词。
B.“八百里”指性情刚烈、驰骋沙场的马。
C.“秋点兵”点明了军队准备出征的季节。
D.“赢得”表现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描绘了一位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B.全词抒发了词人杀敌寇、复山河、驱小人、建功业的豪情壮志。
C.这首词的上片写现实中战斗激烈,下片写一生的报国理想破灭。
D.末句以沉重的慨叹,表现了现实的冷酷和对入侵者的强烈控诉。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醉里挑灯看剑”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B.“沙场秋点兵”中“秋”为战士出征增添了几许悲凉的气愤。
C.“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的角度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D.“可怜白发生”与首句呼应,返回现实,突出了词人的壮志。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醉里看的是“剑”,表现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
B.“八百里”两句描写了奏乐吃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C.马是“的卢”,表现了将士们杀敌如刘备那样英勇。
D.“了却”两句表现了将士们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8.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
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9.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10.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11.以下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C.最后一句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D.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之情。
12.以下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壮语”是指作者劝勉陈亮的壮怀之词。
B.“秋点兵”表明了军队准备演练的季节。
C.“赢得”表现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D.末句再回现实,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1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是作者现实醉态的写照。
B.“秋”字既点明了季节,有暗示了战斗的大获全胜。
C.“马作的卢飞快”两句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D.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急转直下,由雄壮变为悲壮。
1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破阵子”是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词牌名。
B.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C.从思想感情上看,整首词表达的都是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词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将“壮词”。
1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