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 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

合集下载

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

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

[键入文字]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

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

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

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

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

“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

“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

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

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

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

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位于西湖西侧、南北贯穿西湖的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

《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

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1。

让白居易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让白居易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让白居易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唐衢:一位让白居易 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性格耿直的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轻信于人的人, 然而, 历史上却有一个人是白 居易最相信最推崇的。

这个人自唐代至今在中国文坛走红千年, 被历代的文人墨 客重笔讴歌, 有时甚至还要流下几滴感动的泪水。

这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到 底靠什么硬功夫让白居易为之倾倒? 这个人叫唐衢,河南荥阳人。

贞元十七年(801 年),白居易游玩时于滑州 李翱家和他不期而遇。

从白居易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其实他们仅一面之交,其后 则是书信来往。

在这次仅有的见面中,白居易感觉相见恨晚,两个人同宿谈论了 一夜, 第二天喝过酒, 唐衢又骑马送白居易远去, 等到告别时, 天色已黑。

从此, 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相聚。

不过,在李翱家的这次会面给白居易留下了 终身难忘的印象,自此他对唐衢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敬重和崇拜的心情溢于言 表。

唐代的诗坛有赠与之风,关系不错的,写首诗寄去,表达友谊之情,这在唐 代是常见的事。

白居易担任左拾遗时,曾写过一首《寄唐生》,赠与唐衢。

这首 诗中有“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之句。

这里“君 之徒”的“君”指的就是唐生(唐衢)。

此处白居易竟直白地在唐衢面前屈身称 徒弟,可以想象,这首诗在当时带来了多么大的震动,给后人会留下了多么猛烈 的冲击。

屈身称徒只是一个开端,白居易第二次高调提到唐衢是在《与元九书》中, 这是白居易被贬浔阳后写给好友元稹的一封书信。

信中写道:“其不我非者,举 世不过三两人。

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

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 几而衢死。

”这段话告诉我们,真正能理解和读懂白居易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两 三个人,有高兴死的邓鲂,哭死的唐衢,另外还有元稹。

可见,白居易的知心朋 友并不多,而唐衢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评价其分量是何其重。

推崇的高潮源于唐衢之死, 白居易为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 一口气写了 两首诗表达追思,其情之切、意之浓蕴含诗的行间。

白堤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白堤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白堤有关的故事和传说白堤是一处位于中国杭州市西湖边的景点,其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白堤的名字来源于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堤曾是白居易的居所,也是他写作的地方。

白堤的故事和传说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热爱这片美丽的风景。

在白堤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白居易与妻子的爱情故事。

相传白居易与妻子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的妻子病重,白居易为了不让妻子感到孤独和寂寞,就在白堤的湖边植下了一颗梅花树。

梅花树开花的时候,白居易就带着妻子去看,让妻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白堤的梅花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了白堤的一大景点。

除了白居易的故事,白堤还有许多与历史名人相关的传说。

传说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在白堤与友人品茶作诗,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白堤也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游览之地,苏东坡曾在白堤的湖边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白堤的故事和传说不仅展现了历史名人的风采,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白堤的传说还包括了一些神话传说。

传说白堤的湖水中住着一位神仙,神仙会在月圆之夜出现在白堤的湖边,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人们在白堤的湖边祈愿,期盼着神仙的庇佑,带来家庭的和睦和事业的顺利。

白堤的神话传说让人们对自然充满敬畏,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白堤这片美丽的风景。

白堤的故事和传说丰富多彩,展现了白堤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白堤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历史的见证,承载了许多文化的记忆和传说的故事。

白堤的故事让人们更加热爱这片美丽的风景,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历史的珍贵遗产。

前来白堤游览的人们,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倾听白堤的故事和传说,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

愿白堤的故事和传说永远流传,让人们永远热爱这片美丽的风景。

白堤苏堤和白居易苏轼有什么关系

白堤苏堤和白居易苏轼有什么关系

白堤苏堤和白居易苏轼有什么关系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

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

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

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

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

“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

“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

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

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

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

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位于西湖西侧、南北贯穿西湖的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

《元史》记载,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

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

与杭州有关的人文典故故事

与杭州有关的人文典故故事

与杭州有关的人文典故故事杭州,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凝聚着许多人文典故和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与杭州相关的人文典故故事。

希望您能通过这些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1. 西湖玉琴台:相传,在古代,有一位音律高人居住在杭州,他名叫苏子瞻。

苏子瞻年幼时曾迷失在西湖边,当时湖面波澜不惊,宛如琴弦一般。

从那以后,苏子瞻深深地为西湖的美丽所吸引,他修建了一座供奉玉琴的亭台,名为“玉琴台”。

每逢春日,苏子瞻都会在玉琴台上演奏音乐,以表达对西湖之美的赞美。

2. 岳飞和庙泽柳:在南宋时期,岳飞是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经历了多次战争之后,被宰相秘密地引荐至杭州。

岳飞对杭州格外喜欢,他常常游览西湖畔的庙泽柳。

庙泽柳是杭州著名的景点,也是岳飞晚年安度时光的地方。

岳飞在这里草拟了《岳阳楼记》,以激励自己坚定信念。

他曾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诗句至今还能在庙泽柳的岩壁上看到。

3. 茶和杭州: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说,唐代一位僧人曾将茶树带到了此地。

这位僧人在杭州的法喜寺修行,并将茶叶逐渐传播开来。

茶文化发展起来后,杭州成为中国茶叶贸易的中心之一。

龙井茶便是杭州茶叶的代表。

行走在杭州的茶园,品味龙井茶的清香,仿佛置身于茶文化的海洋中。

4. 白堤春晓:白堤是西湖畔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文人墨客们喜欢的地方。

有一天清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来到白堤,目睹了一幅美丽的春景。

他看到湖面上的朝霞映照着桃花,湖边的江南村舍亭台搭建,微风轻拂,带动莲花摇曳。

这一幅美景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写下了《白堤春晓》这首令后世传颂的诗篇。

5. 临安春雨楼台:临安是杭州的一个古代城市,也是南宋时期的都城。

这里曾经有一座楼台,名为“春雨楼台”。

相传,宋理宗赵昀在这座楼台上品味帝王之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在《青玉案·元夕》一诗中,张养浩写道:“临安城里春光好,江南才子最多情。

一年到头风景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西湖白堤的故事

西湖白堤的故事

西湖白堤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白堤啊就横卧在西湖上了。

这白堤为啥叫白堤呢?有人说啊,是因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当年在杭州当地方官的时候,那可是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看到西湖这地方,风景是好,可也得好好治理治理,让它变得更美,对百姓更有用。

于是他就指挥大家疏通湖泥,筑堤建桥啥的。

他弄的这堤啊,就像给西湖系上了一条漂亮的丝带。

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堤叫做白堤了。

您想啊,白居易那是多有才华的人,他肯定常常在这堤上漫步,看着西湖的美景,心里头就有了那些美妙的诗句。

说不定啊,他一边走,一边就琢磨着“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的句子呢。

这白堤啊,就像一个无声的历史见证者。

它见证了杭州城的变迁,见证了无数的人在这儿来来往往。

不管是晴天,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白堤就像一条金色的链子;还是下雨天,西湖烟雨朦胧,白堤又像是一条若隐若现的水墨线。

而且啊,这白堤上的景色也是一绝。

两边种着各种树,柳树啊,桃树啊,到了春天的时候,桃红柳绿的,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游客们走在白堤上,就像走进了画里一样,吹着湖风,感受着西湖的美,说不定还能沾上一点白居易的诗意呢。

反正啊,这西湖白堤就是一个充满故事和魅力的地方,谁来了都得被它给迷住。

西湖十景的典故

西湖十景的典故

西湖十景的典故西湖十景是指西湖周边的十个著名景点,它们以其独特的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每个景点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典故,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湖的历史和传统。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西湖十景的典故。

一、断桥残雪西湖的第一个景点是断桥残雪。

相传,宋代有一位名叫苏东坡的文学家,他在这座断桥上欣赏到了一场雪景。

当时,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桥上,形成了美丽的景观。

苏东坡对这幅景色深深着迷,他将此景写进诗中,流传至今。

断桥残雪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了西湖的一大名胜。

二、雷峰夕照雷峰塔是西湖的高峰,塔上建有铁钟,当钟敲响时,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会映照出夕阳的余晖,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被称为“雷峰夕照”。

相传,明代有一位名叫洪武的皇帝,他在雷峰塔上欣赏到了这场壮丽的夕阳景色。

皇帝深受感动,便下令将此景定为西湖的又一大名胜。

三、苏堤春晓苏堤是连接断桥和白堤的一条古道,春天时,整条堤上的樱花会同时绽放,形成一片绚丽的景象。

据传,明代文学家苏轼曾经有一篇《赠苏堤春晓》的诗,其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苏堤春景的赞美之情,也为苏堤春晓的美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白堤秋晓白堤是西湖的一条人工堤坝,它连接着苏堤与龙井山。

每年的秋天,白堤上的枫叶会逐渐变红,形成一片如诗如画的秋景。

相传,唐代有一位诗人名叫白居易,他笔下描绘的秋景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让人们将此景命名为“白堤秋晓”。

“白堤秋晓”因此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五、曲院风荷曲院是一座古建筑,位于西湖边的南山。

每年夏天,曲院的荷花会盛开,整个湖面上都是一片碧绿与粉红相映成趣的景色。

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诗人,他在曲院欣赏到了这片荷花的美景,并写下了《曲院风荷》一诗,将此景永远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六、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是指西湖上的三个湖泊——南湖、西湖和北湖。

这三个湖泊相互连接,形成的水系犹如一面明镜,能够倒影月亮的影像,这就是“三潭印月”的由来。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白公堤苏州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

哎哟!两处好地方,两处好风光。

”杭州和苏州都有一条白堤,杭州西湖那条白堤非常著名,其实却并不是白居易所筑,它原名白沙堤,有他的诗为证:“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州这条白堤倒确确实实是白居易所筑,也有他的诗为证:“自开山寺路”、“重开武丘路”,却偏偏知道的人不多,主要被俗名“山塘”二字掩盖掉了。

塘者,堤岸也,山塘也就是虎丘山下的塘岸。

白居易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大诗人,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藉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从小聪明,出生只有六七个月的时候,家里人指着屏风上“之”和“無”两个字逗他玩,他居然记住了,以后每次有人问白居易这两个字的时候,还不会说话的他都能正确地指出来。

他五六岁学诗,九岁就熟悉格律会作诗了。

唐代以诗取士,当时长安有位老先生叫顾况,本是苏州人氏,他满腹才学,善于评诗,被推为诗坛宗主,相当于现在鲁迅文学奖评委主任,不过是光杆司令,也不收费,没有经济头脑。

人们作了诗都要向他请教,以定高下。

大多数诗他只略略看一遍就搁在一边,能看第二遍就算好的了,一般人即使送去了诗,也不敢进他的门,被人称为“金锁匙、铁门关”。

白居易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也把一卷诗送到顾况门上,希望得到提携。

那门人见他长相瘦弱,衣衫简陋,接下诗稿后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吧,过几天再来听消息。

”白居易说:“我就在这里等候,说不定顾老爷马上就要接见我哩!”门人对他笑笑,就挟着诗稿进去了。

那顾况正坐在书房里喝茶,刚看过几份诗稿,要么凑平仄、凑韵脚,生硬乏味;要么故弄玄虚,晦涩难解;要么空话套话,奉承拍马,就都搁在了一边。

这时门人又呈上一卷诗来,展开一看,封面上书《太原白居易诗稿》七个字,全无一点谦逊请教的意思,不禁微微一笑,拿着他的名字打趣说:“呵呵!长安米大贵,居之亦不易啊!”看了一二首,觉得语言虽然浅显,却很有些意趣,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白堤与白居易没关系
导语: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

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

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

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

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

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

“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

“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

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

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

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

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