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合集下载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过程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将除去叶柄和粗叶脉的5g 左右新鲜绿色叶片(菠菜叶或白菜叶、女贞叶),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充分的研磨,当研磨成糊状时,再加入5-6ml 丙酮,用杵棒迅速搅动后,静止3-5min,就可看到丙酮提取液为深绿色,再将澄清的提取液直接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不经过滤)。

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尽量少吸入丙酮,搅动后静止时,用纸或塑料薄膜盖在研钵上。

因为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都是脂类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乙烷、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且用丙酮的效果较好,加入丙酮就是为了快速提取色素。

又因丙酮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挥发,所以必须在充分的研磨后加入,而不在研磨前或研磨中加入。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研钵中加入2ml 丙酮,数量不足,色素提取液量不多,如果再经脱脂棉过滤,滤液几乎全被吸走,提取色素困难,所以改成加入丙酮5-6ml。

将色素收集到有色的小广口瓶中,目的是避免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接触空气或光照下遭到破坏。

2、制备滤纸条取一张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8-9cm 长,1cm 宽的滤纸条,再将滤纸条的一端对折剪去两角。

3、画滤液细线用牙签(或用钢笔尖、六号注射针头等)代替毛细吸管,蘸取有色小广口瓶中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划的线条越细越齐(直),而且待滤液干燥后,继续重复画4~5 遍,实验效果越好。

4、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将4ml 层析液倒入100ml 烧杯中,再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与层析液离开一定的距离,即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

5、实验结果的观察层析几分钟以后(约4~5min),滤纸条上便清楚地呈现出四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色素提取 色素分离
试剂 无水乙醇
层析液
原理
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而不溶于水。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 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 之则慢。
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93 号汽油也可做层析液用
二、实验步骤:
三、实验结果:
四、色素种类及吸收光谱:
2、绿叶中色素提取分离异常现象分析:
1 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 二氧化硅 ,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 叶绿素太少 .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 正确做 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 。 ④未加碳酸钙或者加入过少,叶绿素被破坏。 2 滤纸条色素带重叠 ①滤液细线不直 ②滤液细线过粗 3 滤纸条无色素带: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 解到层析液中。
经典高考题 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
结果,则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 A.水培的洋葱叶

D
B.生长的柳树幼叶
C.培养的衣藻
D.秋冬的银杏落叶
解析 新鲜菠菜叶中的光合色素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完整,据 图①可知,滤纸上的四条色素带完整,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 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图②滤纸上的色素带不完整,只有 胡萝卜素、叶黄素。秋冬的银杏落叶呈黄色 或橙黄色 ,这是由于 低温破坏了叶绿素所致,因此叶片中几乎不含叶绿素。其他选项 中的材料中都含有四种色素。 答案 D
下 ,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课题。

想象一下,阳光下的小植物,满身的绿色,就像穿着翠绿衣裳的小精灵。

你可知道,叶绿素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可是植物的“魔法武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实验,顺便看看怎么把叶绿素提取出来,真是让人充满期待啊。

准备工作可得做足。

找几片新鲜的绿叶,最好是一些比较嫩的,比如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蔬菜。

小伙伴们,记得洗干净哦,卫生第一。

然后,撕碎这些叶子,越小越好,这样才能让叶绿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给小植物“做美容”,哈哈。

撕的过程中,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清新的味道,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咱们要用到一些工具。

把撕碎的叶子放进研钵里,加入一些酒精,建议用乙醇。

酒精可真是个好帮手,它能把叶绿素从叶子里“撇”出来。

用杵子慢慢研磨,直到叶子变成绿油油的糊状。

这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炼金术士,手里的东西似乎在变得神奇。

油绿的汁液渐渐渗出来,真是让人心花怒放。

这时候,你会发现,液体的颜色开始变得浓郁。

小心翼翼地把混合物过滤到一个试管里,别让那些叶子的渣滓混进来哦,咱们要的可是纯粹的叶绿素。

就像在筛选黄金一样,真是小心翼翼。

一过滤,看到清澈的液体,那一瞬间,心里不禁乐开了花,感觉这就是成功的象征。

可以用薄层色谱法来分离叶绿素。

想象一下,在薄层板上,一滴滴的液体就像小小的水滴,兴奋地准备出发。

小心地把试管里的液体滴在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含有溶剂的小容器里。

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在板上缓缓移动,颜色也在不断变化。

简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太美了!经过一段时间,取出薄层板,看到上面的色带,一条条的,绿的、黄的、甚至还有些微微的蓝色。

这时候,心里默念:“这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咱们可以用尺子量量这些颜色的距离,分析一下不同色带的组成,原来叶绿素还有好几种呢。

真是让人意外,看来这小小的绿叶,藏着的秘密可真不少。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是植物和藻类中存在的一种绿色色素,它的提取和分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鲜叶采集:选择新鲜健康的叶子样品,并尽量避免阳光暴晒和长时间储存。

2. 研磨:将采集的叶子样品用搅拌机或者研钵研磨成细碎的绿色浆状物。

3. 植物组织破碎:将研磨好的样品浆液通过高速离心或搅拌法破碎细胞结构,并释放叶绿素。

4. 提取:将破碎的植物组织样品置于溶剂中,通常可以选择乙醇、丙酮、二甲亚砜或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在室温下浸泡一段时间,使叶绿素溶解到有机溶剂中。

5. 离心:将溶解了叶绿素的有机溶剂进行低速离心,以分
离溶剂和植物残渣。

6. 过滤:将离心后得到的溶剂进行滤过,以去除悬浮的杂质。

7. 浓缩:将过滤后的溶剂用恒温浓缩器或蒸发器进行浓缩,使其体积减小。

8. 纯化:对浓缩后的叶绿素溶液进行进一步纯化,可以使
用柱层析、薄层层析或高效液相层析等技术,以分离和纯
化叶绿素。

9. 干燥:将纯化后的叶绿素溶液进行干燥,可以通过喷雾
干燥、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

10. 得到叶绿素提取物:经过上述步骤后,叶绿素提取物便可以得到,并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提取和分离叶绿素的一种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和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对于更为复杂的样品和目的,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操作。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叶绿素的提取:称取5 g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10 mL无水乙醇→研磨→过滤→收集到试管内并塞严试管口。

准备过滤纸条:将过滤纸条剪成略小于试管长度和直径的过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画滤细线: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并沿铅笔线均匀划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1~2次。

叶绿素分离:在试管中倒入适量层析液。

得到滤纸上的四种颜色、不同宽度的色素带。

叶绿素提取注意事项:
准备滤纸时,要将滤纸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使色素扩散到滤纸上,以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过滤时不用滤纸过滤而用单层尼龙布过滤是因为滤纸对色素具有吸附作用,若用其过滤,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色素含量少,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失败。

怎么提取叶绿素的原理

怎么提取叶绿素的原理

怎么提取叶绿素的原理
提取叶绿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叶绿素破碎:首先,将叶绿素含量丰富的植物材料(如叶子)破碎,以释放叶绿素分子。

2. 叶绿素提取:将破碎的植物材料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醚)混合搅拌,使溶剂与叶绿素发生充分的接触和溶解作用,从而将叶绿素分子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来。

3. 过滤和分离:使用过滤器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的植物材料滤除,得到含有溶解的叶绿素的植物提取液。

4. 萃取:可通过液液分配、固相萃取等方法,将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分子与其他组分(如脂类、蛋白质等)进一步分离。

5. 脱色:叶绿素溶液通常具有绿色或深绿色,而脱色可以去除溶液中的色素,使得叶绿素更纯净。

常用的脱色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剂氧化和还原剂还原等。

6. 结晶和干燥:通过适当的方法(如冷冻结晶、溶剂蒸发等),将脱色的叶绿素溶液进行结晶和干燥,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晶体。

总的说来,叶绿素提取的关键在于将叶绿素从植物细胞中释放出来,并将其与植物组织中其他成分分离,最后得到纯净的叶绿素晶体。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含有镁离子的绿色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光能的重要物质。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采集样品:首先需要采集含有叶绿素的植物、藻类或细菌样品,较好的样品应该是新鲜的、健康的、并且没有被过度受损。

2. 破碎细胞壁:将采集到的样品经过冷冻破碎或高速离心等处理,将细胞壁破碎并释放出细胞内的叶绿素。

3. 溶解蛋白质: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缓冲液将样品中的细胞膜、蛋白质等溶解掉,并且使叶绿素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4. 溶剂萃取:利用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对上述溶液中的叶绿素进行萃取,以分离出含有叶绿素的有机相。

5. 色谱分离:将通过溶剂萃取得到的含有叶绿素的色素混合物进行色谱分离,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叶绿素,并且去除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叶绿素。

总之,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需要依次实施多个步骤,选择适当的解剖技术和实验方案可提高叶绿素的分离纯度和产量。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色素,存在于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

叶绿素
的提取与分离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于制备药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制备:将植物、藻类或细菌等材料研磨或破碎,使叶绿素暴露
在表面。

2.提取叶绿素:将样品放入提取液中,如乙醇、乙醚、丙酮、二甲基
亚砜等,将叶绿素溶解于提取液中。

3.分离叶绿素:通过色谱、凝胶电泳等分离方法分离叶绿素。

4.纯化叶绿素:将分离得到的叶绿素进一步纯化并测定其光谱特性,
以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除了以上常规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叶绿素提取技术也被开发,如超
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叶绿素的提
取效率和纯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生姓名罗玉玲学号 20102501014 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 10科四
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植物生理学第一次实验
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12 年 11 月 8 日
实验指导老师叶庆生、冷佳奕实验评分
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1.实验目的
1.1学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2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2.实验原理
2.1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
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2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
开;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
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3.实验器材和试剂
3.1实验仪器与器具
研钵、漏斗、剪刀、、圆形滤纸、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移液管、滴管、试管、试
管架、酒精灯等
3.2实验试剂
丙酮、石英砂、碳酸钙、四氯化碳、无水氯化钠、乙醚等
3.3实验材料
勒杜鹃叶片
4.实验步骤
4.1叶绿素提取
取2g 勒杜鹃叶片 去掉主脉,剪碎 研磨 圆形滤纸过滤 收集提取液 4.2荧光现象观察
透射光下观察溶液颜色
叶绿素提取液
反色光下观察溶液颜色
4.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色素提取液少许等量分装于两试管 一支处于黑暗 、另一支于太阳光下 经2h 后观察两支试管的颜色
4.4铜代反应
取一支作为对照 各取色素提取液2ml 于两支试管中 取另一支
变褐色后 观察颜色的变化 4.5皂化反应
加入20mL 丙酮
少量乙酸铜粉末 滴加一滴稀盐酸
少量石英砂、碳酸钙

取色素提取液10mL 于分液漏斗 摇匀 沿漏斗边缘加入30mL 蒸馏水 轻轻摇动 静置分层 弃去下层丙酮和水 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1次 摇动分液漏斗后静止10分钟 摇动后静置 将黄色素与绿色素层分装于2支试管中
4.6色素吸收光谱曲线的观察
将皂化反应得到的两管色素液注入比色杯中,另取超纯水作空白对照 用分光光度计在400~700nm 测得色素吸收光谱曲线
5.实验结果
5.1荧光现象观察
色素提取液在钨丝灯直射下,色素溶液的颜色透射光是为绿色反射光时为红黑色。

这是由于叶绿素分子不吸收绿光,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红色荧光,因此反射光下可见红黑色。

5.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加入5mL30%KOH 甲醇溶液 加入蒸馏水10mL
图一 提取液在黑暗处理、光照后的实验现象 黑暗处色素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依然呈现出绿色,如上图左侧试管中的溶液;经太阳光处理后色素溶液颜色变深黑绿色,如上图右侧试管中的溶液。

5.3铜代反应 暗处理2h 后的提取液
光照处理2h 后的提取液
图二 铜代反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滴加浓HCl 后色素色素提取液的颜色变为褐色,加入固体醋酸铜加热后,色素溶液颜色变回绿色
5.4黄色素与绿色素的分离(皂化反应)
滴加
浓HCl 加入固体 醋酸铜加热
三 乙醚萃取叶绿素结果 图四 黄色素与绿色素的分裂结果 入20mL 乙醚到分液漏斗萃取色素后,色素溶于乙醚中,置于上层,如图三所示;加入5mL30%KOH-甲醇溶液后,叶绿素发生皂化反应,最后黄色素溶于乙醚中,置于上层;叶绿素溶于水中,置于下层,如图四所示。

5.5色素吸收光谱曲线的观察
色素层
叶黄素层 叶绿素层
五 400~700nm 测得色素吸收光谱曲线
在400~700nm 测得两大类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如图五所示,从图中可知叶绿素有两个吸收高峰,分别为420nm 左右、640nm ;黄色素的吸收高峰则出现在420nm~460nm 。

6.分析与讨论 6.1叶绿素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可用丙酮、乙醇、乙醚、丙酮-乙醚、甲醇-石油醚等提取,本实验则用了丙酮提取,效果挺好的。

6.2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处的环境具有微碱性,试验中由于研磨会使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液(具有微酸性)流出,酸性的细胞液就会直接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接触,致使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镁,呈黄褐色。

而碳酸钙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还是有一部分溶解后呈弱碱性,中和细胞液的酸性,保护了细胞中的色素。

具体是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当细胞破裂时,细胞液内有机酸中的氢离子可取代美原子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碳酸钙中和有机酸的氢离子防止去镁反应的发生。

但如果研磨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则会有大量的碳酸钙不能溶解,影响过滤效果。

6.3分配层析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裂。

在纸层析中流动相是指层析相,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能不断由下向上流动。

固定相是指被吸附在滤纸纤维之间的水分。

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使这部分水束缚在纤维素周围,不易扩散而成为固定相。

在纸层析过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就相继融入层析液,随着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分配,即有一部分
色素从层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

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最终导致形成不同的带。

6.4离体的叶绿素分子对光很敏感,强光可以破坏离体的叶绿素,因为植物体内本来有还原酶,可以破坏光产生的强氧化物质。

因此绿色叶子中的叶绿素由于有酶的保护,在光下也不会被破坏。

黄色素
叶绿素
6.5铜在叶绿素分子中可替代镁,生成铜代叶绿素,此种化合物稳定,颜色鲜艳。

因此常常被用在植物标本保存中。

经铜代处理的标本,可常年保持绿色。

6.6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

叶绿素与黄色素的分离实验中,首先用乙醚将色素分子萃取收集,然后加入30%KOH-甲醇溶液,创造碱性环境,使二羧酸酯——叶绿素发生皂化反应,叶绿素分子的酯键水解生成盐溶于水中,而叶黄素则依然溶于乙醚,所以,经过皂化反应后,黄色素溶于乙醚中,置于上层;叶绿素溶于水中,置于下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