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试一试》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二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二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二简介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动手试一试教学法的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并掌握有关xxxx的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次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或设备: - xxxx - xxxx - xxxx教学活动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次教学的内容。

例如:“大家看到过xxxx吗?你们知道xxxx是什么吗?今天我们要通过动手试一试的方式,来了解更多关于xxxx的知识。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知识授予(15分钟)在导入部分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xxxx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示或实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动手实践(30分钟)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践任务。

例如,让学生利用xxxx制作xxxx,或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结(10分钟)在动手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记录的方式,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延伸拓展(10分钟)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延伸拓展的活动。

例如,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xxxx,并进行简单的评价;或者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估在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 观察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收集学生的书面记录或总结,了解学生对于本次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评估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能力。

动手试一试-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动手试一试-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动手试一试-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目标</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xml:namespace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学会本课生字</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认识</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个新偏旁</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一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一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动手试一试的概念和意义;2.学习动手试一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动手试一试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动手试一试的基本步骤;3.举例说明动手试一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动手试一试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学会使用动手试一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试一试的实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实例,引发学生对动手试一试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大家知道动手试一试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2. 讲解动手试一试的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动手试一试的概念和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动手试一试是指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动手试一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动手试一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 学习动手试一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动手试一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实践目标。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想要实践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第二步: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学生需要准备好实践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可以顺利进行实践;•第三步:按照步骤进行实践。

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步骤进行实践,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第四步:总结和反思。

学生在实践结束后,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举例说明动手试一试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动手试一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动手试一试》优秀教案

《动手试一试》优秀教案

《动手试一试》优秀教案《动手试一试》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手试一试》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动手试一试》教材分析: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科学家头上总是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环。

这光环是学识之光,是智慧之光,照耀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

《动手试一试》这篇文章,通过一个错误问题的提出、求证,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科学求真、求实的品质是我们可与科学家平等比肩的.重要基础。

教学理念:小学生往往对大人的话不加怀疑,本文就是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先提问再让学生读书理解,再而做实验,使学生明白本课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从不同人对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中受到启迪。

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读文中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不迷信盲从“权威”说法,实事求是。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实验材料(每组提供一套:玻璃杯、金鱼、石子若干块、抹布)、活动记录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因为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石子水就溢出来,而放入一条金鱼水就不往外溢呢?生自由发言。

师:到底你们谁说的对呢?老师希望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教师板书课题)不过不是现在,只有将课文读流利的同学才可以,因为只有将课文理解才能将实验做成功。

现在就请你们读书吧!生自读。

(情境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创设的悬念促使学生自身产生强烈的内部驱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能分散学生课上注意力,不能影响其它环节(如识字、阅读)的有效落实。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活动一:区分公物和私物1. 游戏:教师出示一个礼盒,让学生拿出里面的物品,为这个物品找主人。

(1)物品1 :某学生的铅笔。

采访学生:这支笔很漂亮,又很新。

每次用完后,你会怎么做?(2)物品2 :附在班级生活记录本上面的笔。

提问:这支笔是谁的,与刚才那名同学的笔有什么不同?(3)物品3 :学生的书。

采访学生:从书上能看出你经常翻阅的痕迹,经常看书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说一说你是怎么爱护它的?(4)物品4 :图书馆的书。

采访学生:这本书和刚才那名同学的书有什么不同?2. 讨论:分组讨论下面的想法是否正确。

(1)既然图书馆的书,大家都可以借阅,我把书借回家,书就是我的了。

(2)班级里的笔,每个人都可以用,我想放在我的铅笔盒里,写字时用一用。

3. 小结:纯属于个人的物品是私物。

而学校图书馆的书、班级里的笔是供所有同学借阅和使用的,它们是学校的公共财物,即公物,是大家共同享有和享用的。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找主人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对比“公物”和“私物”的过程中,分清校园公物是为大家服务的物品,知道公物虽然能给大家使用,却不能占为己有。

活动二:学校里的公物1. 导入:教室里、学校里有很多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物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找找身边有哪些物品在为大家提供服务。

(1)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哪些公物?(2)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校园公物?2. 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室、校园里实地寻找公物。

(教师也可提供公物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观看和查找。

)3. 介绍: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校园里找到的公物,并描述它的作用。

4. 教师提问:试想如果某一个公物(如课桌、黑板)没有了,会给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麻烦?5. 小结: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校园里不仅发现了很多为大家提供服务的公共物品,也感受到了这些公物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在教室里寻找以及观看校园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校园生活,了解校园里最常见的公物,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动手试一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动手试一试》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课文
1.自己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发思考:
①科学家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是怎样说的?伊伦娜是怎样做的?
②伊伦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科学家为什么要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错误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和乐”教学模式导学案
学科: 语文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审核签字:
课题
动手试一试
主备人
教者
课型
课时
2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4)通过拼读、书写、比较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6)通过学习课文,讲故事,明白 课文中的道理。
(板书:22.动手试一试)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①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②把课文读熟。
3.同桌互读课文。
4.教师指名读课文。
5.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词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模板篇一:《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要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哄骗2、你们还认识吗?(齐读)3、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

(写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4、回顾课文: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

(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科学家(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①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a、讨论:屏幕出示科学家的话:重点理解“漫”。

b、讨论:对于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那么,对于科学家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读出毫不怀疑)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读出不假思索)(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动手试一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准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2.解释题意“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

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

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着名(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试一试》的教学设计
《动手试一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试验)奇怪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

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

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着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
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

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