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合集下载

军事训练伤防治ppt课件

军事训练伤防治ppt课件

发生原因
01
02
03
训练强度过大
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容易导 致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
缺乏安全防护措施
训练场地不规范、设备故 障等原因可能增加训练伤 的发生风险。
个体差异
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心 理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训 练伤的发生率。
防治意义
提高战斗力
有效的军事训练伤防治能 够降低士兵因伤病导致的 战斗力下降,保障部队的 作战能力。
保障官兵健康
预防和治疗军事训练伤对 于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提 高士气和战斗力具有重要 意义。
降低医疗负担
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可 以降低军队医疗系统的负 担,节约医疗资源。
军事训练伤的预防
02
措施
科学安排训练计划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注重训练前的热身和拉伸
根据官兵的体能状况和训练目标,科 学安排训练科目和强度,避免过度训 练和疲劳损伤。
注重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能力对于防止跌倒和扭伤非常 重要,可以通过单脚站立、闭眼站 立等练习来提高平衡能力。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01
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为官兵提02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官兵对常见训练伤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
少伤病发生。
建立伤病档案和跟踪制度
03
为官兵建立伤病档案,对伤病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问题。
军事训练伤的救治
03
措施
现场急救
止血
对于出血伤口,应迅速采用适当 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等,以减少失血量

固定
对于骨折或关节脱位,应使用临 时固定器材,如夹板、绷带等, 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以减轻疼

预防安全训练伤预案

预防安全训练伤预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军事训练的深入发展,安全训练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

为有效预防安全训练伤,提高部队战斗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保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组织官兵学习安全训练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开展安全训练警示教育,使官兵充分认识到安全训练伤的危害。

2.科学制定训练计划(1)根据官兵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2)合理安排训练强度、时间、频率,避免过度训练。

3.加强训练场地、器材管理(1)定期检查训练场地、器材,确保安全可靠。

(2)及时维修损坏的训练器材,避免因器材故障导致训练伤。

4.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1)训练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提高肌肉温度,减少运动损伤。

(2)针对不同训练项目,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5.加强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保障(1)训练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安全保障工作。

(2)对训练动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指导,避免因动作不规范导致训练伤。

6.加强训练后的恢复工作(1)训练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缓解肌肉紧张。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7.加强医疗保健工作(1)定期对官兵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帮助官兵恢复健康。

四、应急处置1.发现训练伤后,立即停止训练,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

2.根据伤情,及时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对训练伤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尽快康复。

五、总结预防安全训练伤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确保官兵身心健康,为部队建设做出贡献。

训练伤防治

训练伤防治
所谓抽筋,是指局部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收缩 而不能主动放松引起的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现象。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突然猛力收缩 时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活动障碍;
二是长时间的剧烈训练,身体大量出汗,热量及盐的 丧失,引起肌肉的不自主强直收缩而发生“抽筋”;
三是寒冷刺激、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诱 发的肌肉痉挛。
二、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处置 方法
(一)、日常训练中各类受伤 的表现
①训练性 “膝关节痛”:即训练所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 炎。 ②胫骨内压增高症:即训练后小腿内侧痛。小腿内侧痛的 重要原因为胫骨髓腔内压增高,多发生在进行5公里越野 长跑 ③下肢应力骨折即疲劳骨折:据有关资料显示,外军的应 力骨折50%以上发生在训练的第2—4周。我军训练伤防 治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应力骨折发生有两个时期即第2、4 周为多。 ④踝关节韧带扭伤及骨折:我军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调查 发现:绝大部分训练性足踝部损伤发生在基础训练的2—4 周内,发生此类损伤多与训练环境和着地因素有关。另外, 软组织损伤及挫伤也较为多见。由于场地适应性差,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训练中易导致软组织的摔伤及挫伤,症状 多较轻,一般对症处理均可继续参加训练。 ⑤肌肉、韧带挫伤或撕裂伤:各类器械训练时,易发生皮 肤擦伤和肌肉、韧带挫伤或撕裂伤; 部队进行战术训练时,除了可能发生上述损伤外,还可能 发生骨折和关节脱臼
三是心理素质差。这类战士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 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其是进行器械 训练时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 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平,容易受伤。
四是性格内向。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 现出来,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发大伤。
(三)、训练伤的预防原则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常见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器械训练伤器械训练是军事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全面提高官兵身体素质(特别是柔韧性、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军事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器械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单杠练习。

在单杠训练中,参训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巧,要特别注重要领的掌握。

此外,还要重视训练中的组织、管理与保护。

只要科学组织,措施得力,器械训练伤一般就不会发生。

预防器械训练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较好地完成单杠简单练习后再进行下一内容的练习;②加强臂力、腕力的训练,可辅以俯卧撑、哑铃扩胸、双臂贴墙倒立等力量性训练;③训练中如出现肘部周围肿痛,应停训就诊,因为局部肿痛往往是疲劳性(应力)骨折的信号。

匍匐训练伤匍匐前进是步兵战术动作训练的重要科目之一,训练中如果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当,很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

一般在进行该科目训练1~2周后,个别参训人员会发现自己的肘部关节后方长出一个圆形包块,早期微红、肿胀、疼痛,继而长成无痛性包块,并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及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此现象在医学上多被诊断为“尺骨鹰嘴滑囊炎”,民间则有“矿工肘”、“学生肘”的俗称。

正常人肘后骨突处有滑囊组织,可分泌少量滑液,起到润滑作用。

当该处遭到反复摩擦或肱三头肌腱过度屈伸活动时,可发生局部滑囊充血、滑液分泌过多,进而形成有(无)痛性及无功能障碍的囊性包块。

如果早期发现,可进行囊肿抽液,并注入可的松类药物,治疗后加压包扎,限制活动3~7天,大多能治愈。

如果上述治疗无效,手术切除可达到治愈目的。

格斗训练伤格斗是侦察兵、防暴部队及某些军事比武项目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由于格斗训练强度大、对抗性强,极易导致软组织及关节损伤。

格斗训练伤常见的损伤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训练前的准备活动(热身活动)不充分;②反应及应急能力差;③场地条件差;④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或动作要领掌握得不好。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军队对于军事训练的需求越来越高,训练也越来越加强,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军事训练中的各种伤害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治疗训练伤,成为军队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训练前的防护措施军人要参加各种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为了有效的防止训练中的意外伤害,军人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护膝、护肘、护臀、护胸等,以保护关键部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足部健康状态,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滑倒和扭伤,这些都是训练前必须进行的防护措施。

二、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军事训练过程中,指挥员和教练员必须时刻关注官兵的身体状况,对于可能引起的危险和风险,必须进行提前的预警和预防措施,如减少重复运动、减轻运动量、增加适当的休息时间。

在训练期间,要加强督导,坚决杜绝违章乱纪现象,规范训练行为,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1、进行合适的拉伸减压运动在训练后一定要进行合适的拉伸减压运动,帮助肌肉松弛,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防止肌肉拉伤、肌肉疲劳和其他各种训练伤害的发生。

2、进行适当的康复和理疗当官兵出现训练伤害时,应该立即进行适当的康复和理疗,以加速痊愈。

康复和理疗方法包括适当的休息、调整饮食、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热敷等,具体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训练伤害类型和程度来选取。

3、确定严格的复训标准在康复期间,必须根据训练伤害程度的不同,确定严格的复训标准,以避免复发或恶化。

复训标准包括伤势的完全痊愈、身体状态的恢复到正常水平、人员的心理状态稳定等。

四、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只有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训练伤害。

军人要注意饮食、睡眠、心理调节等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身体健康。

五、培养正确的训练观念培养正确的训练观念,是预防和治疗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军人要克服盲目追求成绩、超负荷训练的心理倾向,保持科学、合理、有序的训练方法,坚持渐进式训练,防止身体过度疲劳,以避免各种训练伤害的发生。

(完整版)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完整版)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一、预防军训伤的基本原则1、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2、提倡循环训练法严3、格按军事训练大纲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4、强调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5、保证足够睡眠6、加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建设7、加强军事训练中的自我监督(一)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各级军训部门在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时,应征求同级卫生部门的意见,要求军政部门必须了解和掌握训练伤防治知识,这是预防训练上发生的重要保证。

(二)提倡循环训练法下肢运动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强度大 ---- 小 ---- 大室外操课----室内授课 ----室外操课(三)各项训练前应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比较缓和的体操、慢跑,使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活动。

(四)训练结束前进行放松运动剧烈的运动时肌肉、组织、血管处于高度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使血液大量淤积在肌肉组织中,而易发生一过性闹缺血,导致训练晕厥,“重力性休克”。

或由于局部肌肉组织内乳酸浓度过高,出现肌肉的顽固性酸痛。

原因:长时间剧烈训练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缺钙。

为什么不提倡战士带伤训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认为“轻伤不下火线”“带伤训练就是表现”;为什么不提倡饭后马上训练饭后人体肠胃道为了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以促进其蠕动和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并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这样供给头部和四肢肌肉的血量相应减少。

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四肢疲乏、精力涣散、动作变形。

饭后不要大量的运动、较高难度的训练(五)训练结束后饮食方面应注意一.不要大量饮水,不能饮凉水二.不易马上吃饭和吃冷食训练后,胃肠的温度还没降至正常,大量饮水,尤其喝凉水,冷饮,就会引起胃肠血管的强烈收缩,导致腹痛,腹胀。

少喝一些温水,禁止喝冷水,冷饮排汗多时,应喝些淡盐水。

训练时,全身的血液比较集中的供应给运动器官,而腹腔内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则相对减少,如果训练后急忙喝水,吃东西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训练伤的预防安全预案情况设想

训练伤的预防安全预案情况设想

一、背景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提高,官兵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伤病的情况日益增多。

为有效预防训练伤,保障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目标1. 提高官兵对训练伤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2. 建立健全预防训练伤的规章制度,确保训练安全。

3. 完善训练伤的防治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训练伤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官兵对训练伤的认识。

(2)利用宣传栏、网络等渠道,普及训练伤防治知识。

2. 建立健全预防训练伤的规章制度(1)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强度适宜。

(2)明确训练伤报告、调查、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3)加强训练场地、器材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3. 完善训练伤的防治措施(1)加强训练前的热身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

(2)根据训练项目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加强训练过程中的保护措施,确保官兵安全。

(4)对训练伤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和康复训练,提高治愈率。

4. 加强个体化指导(1)针对不同官兵的体质和训练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

(3)对有特殊情况的官兵,加强个别辅导和关心。

5. 加强监督检查(1)定期对训练伤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对违反训练伤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问责。

四、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实施步骤(1)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

(2)组织开展预防训练伤知识培训,提高官兵自我防护能力。

(3)对训练伤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2. 评估指标(1)训练伤发生率。

(2)官兵对训练伤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3)训练伤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五、结语预防训练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和全体官兵共同努力。

通过实施本预案,旨在提高官兵的预防意识,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保障官兵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肌肉拉伤预防: 病因预防
七、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原因: 准备活动不到位 肌肉力量较差 疲劳或过度负荷 动作过猛或粗暴 气温过低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病
军事训练性疾病
在军事训练中,由于训练强度、内容、方 法和地理气候等因素对训练者机体的影响, 引起生理功能障碍,出现的症候群或有关 疾病。
常见的军事训练病
三、腕舟骨骨折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四、关节脱位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四、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外肘伤关后节肩脱部位疼痛,活动受限,常以另一 只手扶伤臂,头倾向患侧以减轻疼痛。
肘关节脱位: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五、膝关节损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五、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预防: 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 做好准备活动 避免疲劳训练 避免粗暴动作
常发生在新兵训练的正步、长跑、长途 行军等训练项目。
疲劳性骨折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一、疲劳性骨折
如何早期发现? 在持续大强度训练后,四肢部位出现无明 显原因的较为固定的疼痛,且随训练强度 加大而加重,休息后自觉减轻。
开始仅在训练时出现疼痛,进而出现休息 痛或夜间痛。
疼痛部位明显肿胀,出现压痛。
休息15~30分钟后,擦干汗水, 再 去 洗 温 水 澡 , 温 度 以 37 ~ 40℃为宜。
一、疲劳性骨折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一、疲劳性骨折
发生原因: 跑跳时下肢冲击力巨大 负荷安排不合理,骨骼微损伤 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配合不当 肌肉疲劳不能缓解冲击、破坏正常 应力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一、疲劳性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训练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训练环境
2.1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

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2.2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
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
相一致。

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

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

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
器官功能障碍。

3.1软组织损伤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3.2骨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

3.3器官损伤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眼、耳等的损伤。

4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军事训练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
度出发,根据部队官兵的特点和部队训练纲的要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4.1训练管理加强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
练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而且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从而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4.1.1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军
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4.1.2合理安排,科学施训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

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min,训练后应做放松活动。

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训练伤。

4.1.3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为
确保军事训练计划的落实,提高训练质量,减少或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部队卫生人员应做好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防护工作。

(1)在部队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前,卫生部门应对参训人员进行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练的伤病情况要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调整训练的意见。

(2)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卫生人员应深入训
练现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于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进行现场演示,以进一步提高参训人员的自我防病和自救互救能力。

(3)训练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

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增强官兵的体质和训练后体力的迅速恢复。

训练前的一餐应以易消化的高糖低脂食物为主,训练后可适当进食高脂、高蛋白类食物。

出汗多时要适当补充水和盐分。

(4)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往往会增加训练伤的发生率。

据报道,多军事训练伤与此有关。

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是减少训练伤必不可少的方面。

4.2开展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讲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训练的适应能力。

4.3定期检修器材设备,科学选择训练环境建立每次训练前先严格检查场地和器械,后进行训练的制度,确保训练安全。

在训练中一般以选择平整的泥土砂石地为宜,并注意清除场地中的金属等障碍物,保持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完好率达到100%。

5军事训练伤治疗原则
5.1软组织损伤治疗原则
5.1.1软组织损伤采用休息、冷敷、压迫、抬高患肢、局部制动,以及热敷、消除非感染性炎症、康复理疗等方法,进行止痛、消肿、消炎治疗。

5.1.1.1休息训练外伤发生后,首先是休息,休息
可以减轻疼痛,减轻炎症发展,防止损伤加重。

5.1.1.2冷敷用冰(块)袋,低于13~18℃冷水浸泡,伤后24~48h是急需期,每次冷敷20~30min。

冷敷可减轻组织液渗出的肿胀、出血、炎症和疼痛。

5.1.1.3压迫用弹性绷带包扎患部,目的在于减轻肿胀和组织液的渗出。

5.1.1.4抬高患肢,局部制动减少患部血流,减轻回流阻力,以缓解患肢肿胀。

5.1.1.5热敷在伤后24h无肿胀、出血的情况下适用,可缓解患部肌肉与关节的僵硬。

5.1.1.6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除表浅的擦伤及小的
刺伤外,应早做初期外科清创术。

5.1.1.7康复理疗有助于加速损伤的早日康复和
缓解伤情的发展。

5.1.2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5.1.3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及韧带挛缩。

5.2骨关节损伤治疗原则首先判断伤情,根据局部疼痛、畸形、肿胀、功能受限四个特征,判断有无骨折或脱位。

5.2.1骨折正确实施移位骨折段的复位与固定,必须将肢体固定于功能位或治疗要求体位,骨折部位确实固定。

未固定的关节应充分功能活动,以防僵硬。

拆除固定后应使患肢充分活动,以恢复其功能,必要时可配合理疗、体疗、中草药外敷及康复治疗。

5.2.2关节脱位力争早期正确的使脱位关节复位,选择麻醉(无痛和肌肉松弛)下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酌情行切开复位。

5.2.3关节扭伤按软组织损伤处理。

5.3器官损伤治疗原则器官损伤是一严重的训练伤,治疗关键在于尽快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休克、窒息、昏迷、大出血等,按照急救预案进行现场救护,紧急护送住院,进行专科救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