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拓展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拓展升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拓展升华

四、拓展升华
1、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这分明就是——爱,心血。

这是怎样的爱?(抽生即兴说)
是的,是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

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读――(读课题两遍)
慈母的情,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慈母的情,深在这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慈母的情,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读题)
2、师激情引导:孩子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又是怎样无微不至地爱着我们
呢?当你生病时,当你孤独时,当你悲伤时,当你快乐时……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爱的暖流,把你想说的话,把你想诉的情,按屏幕上的提示写下来。

生在音乐中写作。

3、请生读读写的内容。

4、师:孩子,你长大了,孩子我们一起长大了!那是因为有了那春风化雨般的
四个字——读题,那是因为有了这平凡而伟大的四个字——读题。

5、师:是的,孩子们,有一种情,总是让人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

有一种
爱,总是让人心灵震撼,那是慈母的爱。

来,让我们一起端端正正地坐直,挺胸,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也为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献上一曲《懂你》!
在《懂你》的歌声中,欣赏“母亲”图片,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结束本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课 白鹭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课 白鹭

1.白鹭(一)杜鹃郭沫若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

有时又被认为是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婉,纯洁,至诚……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哀的象征。

这哀的象征似乎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

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

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

雏鸟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

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

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了。

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

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像杜鹃被人哺育着。

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二)鸟是树的花朵吴忌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

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儿什么。

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

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

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2课 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2课 古诗三首

12.古诗三首
(一)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一)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六单元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素材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六单元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素材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拓展阅读第六单元挥手—怀念我的父亲素材新人教版深夜,似睡似醒,耳畔得得有声,仿佛是一支手杖点地,由远而近……父亲,是你来了么?骤然醒来,万簌俱寂,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打开台灯,父亲在温暖的灯光中向我微笑。

那是一张照片,是去年陪他去杭州时我为他拍的,他站在西湖边上,花影和湖光衬托着他平和的微笑。

照片上的父亲,怎么也看不出是一个八十多岁的人。

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为他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一个月前,父亲突然去世。

那天母亲来电话,说父亲气急,情况不好,让我快去。

这时,正有一个不速之客坐在我的书房里,是从西安来约稿的一个编辑。

我赶紧请他走,还是耽误了五六分钟。

送走那不速之客后,我便拼命骑车去父亲家,平时需要骑半个小时的路程,只用了十几分钟,也不知这十几里路是怎么骑的,然而我还是晚到了一步。

父亲在我回家前的十分钟停止了呼吸。

一口痰,堵住了他的气管,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两声:“我透不过气来……”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救护车在我之前赶到,医生对垂危的父亲进行了抢救,终于无功而返。

我赶到父亲身边时,他平静地躺着,没有痛苦的表情,脸上似乎略带微笑,就像睡着了一样。

他再也不会笑着向我伸出手来,再也不会向我倾诉他的病痛,再也不会关切地询问我的生活和创作,再也不会拄着拐杖跑到书店和邮局,去买我的书和发表有我文章的报纸和刊物,再也不会在电话中笑声朗朗地和孙子聊天……父亲!因为父亲走得突然,子女们都没有能送他。

父亲停止呼吸后,我是第一个赶回到他身边的。

我把父亲的遗体抱回到他的床上,为他擦洗了身体,刮了胡子,换上了干净的衣裤。

这样的事情,父亲生前我很少为他做,他生病时,都是母亲一个人照顾他。

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到浴室里洗澡,他在热气蒸腾的浴池里为我洗脸擦背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记得,想不到,我有机会为父亲做这些事情时,他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父亲,你能感觉我的拥抱和抚摸么?父亲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总是含着宽厚的微笑。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9课 父爱之舟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9课 父爱之舟

19.父爱之舟(一)路还是让孩子自己走儿子要去沈阳读大学。

开学的前夕,我们好一通忙碌。

虽然学校统一配备了寝具,但怕他冻着,我还是给他做了一床新褥子,买了一床新被子,生活用品更是从衣物到面巾纸一应俱全,大包小裹,把一辆面包车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

儿子不想让我们陪同,但我们想和他一起分享这重要的一天。

到了学校一看,到校的家长比学生都多。

每位学生至少是一陪一,多数是两三人陪同,有的甚至是四五人以上陪同,“亲友团”甚为壮观。

和家长一聊天,都说孩子上大学全家高兴,都想来送送,再就是担心孩子没离开过家,不放心。

到了寝室,所有的家长都在忙碌,铺被、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反而那些孩子们,自来熟似的聚在一起聊起了天。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想想自己当年离家上学,父母给了一张火车票,打了一个行李卷自己就走了。

到了远离家乡的湖南大学时,已是半夜,学校接站的人都没有,摸着黑,脸上带着泪,总算找到了学校大门。

一天晚上看电视,一则新生入学的新闻打动了我,我好像又看见了当年的我。

一位青海的大一新生,独自一人从千里之外来到沈阳,随身带的只有一个小背包,里面是几件换洗的衣服,浑身上下的行头加起来也不过二百元。

记者也是偶然发现她,就一路跟随着他拍摄。

领取新生用品的时候,一套被褥就要四百元,而他能支配的钱只有五百元。

他不停地擦汗,说学费都是借的,家里一年的总收入只有区区两千元。

记者问他以后怎么办,有什么打算。

男孩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儿畏惧,腼腆地笑着说:“我想找份工作,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先向学校寻求帮助吧。

”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是一种什么心情,是心酸,还是感动?他的父母难道不想送送自己的孩子吗?他不希望自己也和同学们一样有父母呵护在身旁吗?当然不是,艰难的生活不允许这些“奢侈品”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位父亲赶着毛驴车送女儿上大学,在停满了一辆辆高级轿车的校门前,父女分了手。

分手时,父亲把一双新鞋塞到了女儿的手里。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完好版一、近义词担忧——担忧贪心——贪心惧怕——害怕适宜——合适喜欢——喜欢困难——困难起码——至少鼓励——鼓励毫不犹豫——毫不迟疑熟悉——熟识品味——品味欣赏——欣赏愉悦——喜悦遭遇——遭受悲惨——凄惨领悟——领会二、反义词担忧——放心贪心——知足隐藏——公开暂时——长久喜欢——讨厌困难——容易起码——至多鼓励——打击毫不犹豫——犹豫不决熟悉——生疏欣赏——讨厌愉悦——不快悲惨——幸福寂寞——热闹模拟——独创三、四字词1、花花绿绿倾盆大雨饥肠辘辘舒舒适服依依不舍2、绿林好汉滚瓜烂熟能文能理3、毫不犹豫想去就去4、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花纹驳杂黯然神伤千篇一律一片一片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又圈又点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古今中外大显身手眼泪花花真情实感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呕心沥血天长日久悲欢离合精读课《窃读记》1作者林海音〔19___年-2023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____大阪,原籍____苗栗县头份镇,作家。

代表作《城南旧事》,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那么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2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分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理解句子①急忙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心地读着。

“贪心”: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心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置,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8课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类文拓展 第18课 慈母情深

18.慈母情深(一)生命的姿势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

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

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

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

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

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

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

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损耗。

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

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

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的怀里安然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教具收集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真实美鸟唱美歌呀!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4、感情朗读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1、教师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豆
毕淑敏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

当翠绿的豆快将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

我盆里已不少,你才开始。

”我说着顺手想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

”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这样想着,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睛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恋爱,学校考试排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了。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

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的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相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满地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

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经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而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而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的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

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永远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发建树以后,我被迫拿出了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

我希望虚伪、怯懦、残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

当你初次也他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

从而与它们永远隔离。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它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已: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苛烈十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无法转让。

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已嚼啐了咽下去。

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一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你们便发明了打的工具:戒尺、鞋、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

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的认为:每打一次。

我感至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久。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死我活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

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