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题(2016)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压缩系数答:单位体积,在单位压力变化条件下物质体积的变化量。
可有下式表示:p V V C d d 1-=2. 测试半径答:在一口井上,若使用一脉冲(瞬间注入或采出某一体积流体)引起压力反应,该脉冲的压力反应离井的距离即称为测试半径。
3.封闭边界答:在油藏的边界上,无液体通过称为封闭边界。
4.视稳态出现时间 答:无限径向流期与视稳态期的压力导数相等的时间。
5.压力降落测试答:压力降落测试是在整个地层压力达到平衡后,油井开井生产,并连续测量井底压力和产量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生产时间作出曲线,以确定油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
6.不稳定早期答:压力传到边界之前,即井底压力不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不稳定早期。
7.视稳态期 答:油井井底压力完全受油藏边界的影响的时期,称为视稳态期。
8.压降漏斗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某瞬间压力分布呈对数曲线,一般称为压降漏斗。
9.表皮系数答:表皮系数的定义是:wss r rK K s ln )1(-=10.折算油井半径答:sw w e r r -='11.油层流动系数答:油层流动系数:μkh12.Y 函数答:每单位地下产量的压降速度。
表达式是t t p p qB y d ))((d 1w i -=13.探边测试答:探边测试是利用油气井生产时,压降漏斗在排驱面积范围内向外扩展的整个过程中,利用井点测试资料识别油层各种边界的位置与性质的一种分析技术。
14.压力叠加原则答:在无限大油藏中,油层中任何一点的压力降等于油层中各井生产而引起在该点上压力降总和。
15.镜像反映 答:镜像反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一口油井附近有一条不渗透边界存在时,可将不渗透边界看作是一镜面,做出与实际油井完全对称的虚拟井,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16.打开性质不完善答:是指油井完井方式对油层的伤害,即油层全部钻开,但采用下套管的射孔的方式完成的井。
17.打开程度不完善答:是指钻井过程中,只钻开部分油层引起的伤害。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稳定试井的产能试井解释方法----多用于气田
试 井 解 释 方 法 常规解释方法---半对数法
不稳定试井
现代图版拟合分析法
10
1、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 寻找数据间的直线关系
二、试井解释经常使用的概念
1)无因次量:其值与计量单位无关如2%等,试井中常用无因次量pD,tD等。
2)井筒储集效应、井筒储集系数 油井刚关井时,地面产量为0,井底产量并不为0,原油仍然从地层流入井筒中,直 至井筒中压力与井筒周围压力达到平衡,这种滞后的惯性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用井筒储集系数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物理意义是,要使井底压力升高 1MPa,必须从地层中流进井筒原油体积。纯井筒储集阶段的压力变化与测试层的性质 无关,不反应任何地层特性。
现代试井第二章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

思考题
第二章: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均质油藏试井解释原理及解释方法 1、掌握Ramey图版、Gringarten-Bourdet图版 的特征和构成; 2、掌握压降分析方法和步骤; 3、掌握压力恢复分析方法和步骤。
但是,我们无法作出各种不同生产时间tP的压力恢复样板 曲线,要借用压降解释图版来进行压力恢复资料分析。现分两 种情况来考虑:
2-4 均质油藏压力恢复分析
(一)、 tP >> Δt max
CD
C
CDe2s值是表征井筒及其周围情况的无因次量。有:
污染井: CDe2s 103 未污染井: 5 CDe2s 103 酸化井: 0.5 CDe2s 5 压裂井: CDe2s 0.5
图2—3 Gringarten 压力图版
2-3 均质油藏压降分析
2、Bourdet压力导数图版
纵坐标: PD' t D CD
tD>tDmax? 结束
2-1 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及求解方法
①、关于无限大油藏 井底压力不随边界距离而变化, 可认为油藏为无限大油藏。
②、关于负表皮系数 可将其折算成有效半径rwe,并重
CD' CDe2s
tD' tDe2s
然后,令 S=0 进行计算。
第二章:均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
§2-2 试井解释图版及图版拟合方法简介
CD
2
pD' tD /CD
2-3 均质油藏压降分析
tD / CD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报告

学号: 201211111序号: 11班11号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报告姓名王老吉所属院(系)石油工程学院班级油工指导教师程厚贤2013年11月01日试井解释报告一、测试目的:运用试井资料,即测试过程中的产量和井底压力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识别测试层的类型,计算测试层和测试井的许多特性参数,从而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采取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估算测试井的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有效渗透率等),判断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情况以及井(层)间的连通情况等。
二、基础数据我的序号是2班4号,所以可算出:油层厚度:h=7.8+4/10=8.2m孔隙度:ø=0.2-4/10000=0.196油的粘度:u=1.6+4/100=1.64mpa.s关井前产量:q=2.84+4/10=3.24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见表2-1。
表2-1油藏和井的基本参数定油的属性见下图:转化后的数据见下表:在试井解释软件中将上表中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
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三、解释结果1.常规方法①压力恢复阶段条形散点图(见下图)②早期纯井筒储集阶段(见下图)由上图知,无量纲井筒储集系数C D=304.880。
③径向流动阶段(见下图)由径向流动阶段可知:P=15941.07KPa ,渗透率K =4.959MD ,地层系数Kh =40.664mD.m ,表皮系数S =38.272。
2. 典型曲线拟合①根据常规解释方法(K=4.959mD ,S=38.272,CD=304.880)中确定的参数范围,设定相应参数,,D k S C 值进行模拟检验,其中参数的值见下图:③典型曲线拟合结果:压力、压力导数与无量纲时间曲线见下图:图3-2-1 无因次霍拉曲线拟合图,见下图:历史拟合曲线图,见下图:样板曲线拟合结果见图3-2-4:图3-2-43、一致性检验由常规分析方法和图版拟合方法计算的参数值见表2-3-1表3-3-1结果比较四、结论1、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以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油藏的渗流理论为基础,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完善,原理简单,易于应用。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答案

kh
p = 1.842 × 10 −3 qB D ∆p µ M
K=0.02um2
1 =0.035 µ t D CD t M C CD = = 132 2 2πφC t hrw C = 7.2π
S= 1 CD e 2 S ln 2 CD
kh
(
)
M
=-0.138
小题,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ABCDE 2 ACE 3 ACE 4 BE 5 BE 6 ABCDE 7 ABE ABE 8 AB 9 BCDE 10 ABC
小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名词解释题(
1、试井: 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 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特种识别曲线: 特种识别曲线:在某一情形或某一流动阶段在某种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或直角坐标系)下的独特 的曲线,称为“特种识别曲线” 。 3、叠加原理: 如果某一线性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即分解成若干个定 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 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定解问题的解。 4、井筒储集系数: 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 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 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5、无限导流性垂直裂缝: 具有一条裂缝,裂缝宽度为 0,沿着裂缝没有压力损失。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答案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答案 试卷 小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东北石油大学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思考题答案

1.试井是一种以渗流力学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生产能力、物理参数、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2.不稳定试井是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用途:(1)估算测试井的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
(2)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分析增产措施的效果。
(3)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地层压力以及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情况及井(层)间的连通情况。
3.平面径向流动:地层中的原油(或水)从井的四面八方沿水平面的半径方向流向井筒,这种流动称为平面径向流动。
因为这是在"地层是无限大的"这一假定下得出的解,所以还常称为"无限作用径向流动",简称"径向流"。
4.用无量纲量来讨论问题的好处:(1)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3)使得在某种前提下进行的讨论具有普遍的意义。
5.井筒储集效应:油井刚开井或刚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产量q1与井底产量q2并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井筒储集系数:井筒储集系数用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既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压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并用c表示:C=dV/dP=ΔV/ΔP。
物理意义:在关井情形,是要是井筒压力升高1MPa,必须从地层中流进井筒C(3m)原油;在开井情形,是当井筒压力降低1MPa时,靠井筒中原油的弹性能量可以排出C(3m)原油。
6.为什么要研究井底关井技术:为了尽量消除或降低井筒储集效应,避免井筒储集效应对试井解释的影响。
7.表皮效应:设想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
由于种种原因,譬如钻井液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化、压裂见效等,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相同。
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产生一个附加压力降。
现代试井分析试卷-计算题

计算题1.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流动系数μ/Kh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 khμ(厘泊毫达西/m ⋅)2.某探井压力恢复测试数据如下表以定产量q=32.749m 3/d 生产了t p =1300h(小时)。
其它有关数据为:油层厚度 h = 8.4 m ;原油粘度厘泊7.8=μ;孔隙度 p = 0.2;原油体积系数 B = 1.12;完井半径 r w = 0.1m ;综合压缩系数 C t= 3.824 ×10-51/大气压;原油密度855.0=ρ。
在半对数坐标内画出霍纳曲线,计算地层渗透率 K 、表皮系数s 。
解:绘制半对数曲线Δt /(Δt+t p ) 霍纳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可以看出,开始是曲线段,后来呈直线,为求直线的斜率,将直线延长。
斜率:i =001919.0005546.0lg225.89448.90-=2.653 (大气压/周期) 地层系数:777.302653.212.1*749.32*9.219.21===iqBkhμ(厘泊毫达西/m ⋅)045.364.81*777.3021)(==⋅=hkhkμμ(毫达西/厘泊))(10*136.3)(59.3137.8*045.36)(1达西毫达西-===⋅=μμkk表皮系数s :将直线外推到1h ) = 94.10 大气压由公式283.2]092.301.010824.32.0054.36lg 653.2031.7410.94[151.1]092.3lg )0()1([151.152=+⨯⨯⨯-+=∆-=-w t w wr C k i t p h p φμ 3.一定产量生产的油井压降测试时的实际数据如下表所示。
《现代试井分析》试井解释方法

well K1
Homogeneous 均质油藏
well K1
K2
Double porosity
双孔介质:只有 一种介质可以产 出流体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Pwf
(r,t)
Pi
qB 345.6Kh
ln
8.085t
r2w
Ps
qB
8.085t
Pi 345.6Kh (ln r 2w 2S)
Pi
qB 345.6Kh
(ln
8.085t
r2w
ln
e2S
)
Pi
qB 345.6Kh
ln
8.085t
(rwes )2
它对测试的数据产生了干扰,是试井中的不利因素。有条件的话进行井底关井。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Slide 1
Modern well test
三. 表皮系数
现象描述:由于钻井液 的侵入、射开不完善、酸 化、压裂等原因,在井筒 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 域,这个区域的渗透率与 油层不同。 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 井筒时,产生一个附加压 力降,这种效应 叫做表皮效应。
现代试井分析 Modern Well Test Analysis
Slide 10
Modern well test
四、流动阶段即从每一个阶段可以获得的信息
第一阶段:刚刚开井的 一段短时间。可以得到 井筒储集系数C.
要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 的压力分析,必须使用 高精度的压力计,测得 早期的压力变化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上机实习题
上机题一某井的压力降落测试数据如表1,其他有关数据如下:q=40+序号/10m3/d,B=1.136,μ=0.8+序号/10mPa.s,r w=0.06m,h=21+序号/10m,φ=0.039+序号/1000。
表1 井的压力下降测试数据
上机题二某井压力恢复数据见表2。
其他数据如下:q=25+序号/10m3/d,关井前生产时间t p=24h,h=6+序号/10m,μ=0.9+序号/100mPa.s,B=1.05,φ=0.24-序号/1000,c t=120×10-5MPa-1。
上机题三某油井一口探井,在自喷生产102 小时之后,关井测其恢复压力,数据见表3。
关井前流动压力为25.23MPa。
其他数据如下:关井前产量q=28+序号/10m3/d,φ=0.24-序号/1000,r w=0.062m,h=20-序号/10m,B=1.2,c t=131.26×10-5MPa-1,μ=3.3 +序号/10mPa.s。
表3 井的压力恢复数据
上机题四某油田压力恢复测试数据见表4。
其他有关数据如下:h=7.8+序号/10m,B=1.23,μ=1.6+序号/100mPa.s,φ=0.2-序号/1000,c t=1.16×10-3MPa-1,关井前产量=2.84+序号/10m3/d,r w=0.06m,关井前生产时间t p=24h,关井时刻的井底压力为10 MPa。
上机题五表5所示为我国某油田一口生产井的实测压力恢复数据。
该井关井前生产了20.51
h,其前一阶段频繁改变油嘴,但无产量记录,后来比较稳定的产量为257.4m3/d,我们把它作为这一阶段(共12.8 h)的产量;后一阶段生产比较稳定,历时7.63 h,产量为403.2 -序号m3/d。
有关参数如下:h=5+序号/10m,B0=1.04 m3 /m3,φ=0.225-序号/1000,μ0=0.44+序号/100mPa.s,c t=2.118×10-3MPa-1,r w=0.08839m。
上机题六表6试均质油藏中一口井的压力降落数据。
其他资料如下:q=143.1 -序号m3/d,B=1.20,φ=0.15-序号/1000,μ=1.5 +序号/10mPa.s,c t=1.45×10-3MPa-1,h=16.2+序号/10m ,r w=0.087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