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仿真论坛_MIMO雷达信号模型

合集下载

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研究

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研究

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研究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研究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雷达系统也日益受到关注。

MIMO雷达系统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引入多个天线,能够在保持较低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实现波束形成、目标分辨、高性能抗干扰等功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的研究进展。

首先,MIMO雷达的波形设计是实现其高性能的关键。

传统雷达系统通常采用线性调频(LFM)波形,但对于MIMO雷达而言,LFM波形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波形设计方法。

例如,基于信号处理的角度多普勒聚焦(ADOF)波形设计方法,通过在角度和多普勒域内对雷达信号进行对称加权,实现目标分辨率的提高。

此外,压缩感知理论在波形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优化远场目标的波形特性,实现目标位置的精确估计。

其次,MIMO雷达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MIMO雷达通过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目标同时跟踪和定位,提高侦察和打击的效率。

在民用领域,MIMO雷达在航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MIMO雷达可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实时监测飞机周围的航空器和地面情况,提高飞行安全性。

此外,在无人驾驶领域,MIMO雷达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

最后,分布式相参发射是MIMO雷达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MIMO雷达中的多个发射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差,会导致频谱间泄漏等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多个天线之间的相位同步,成为MIMO雷达系统的研究重点之一。

分布式相参发射技术通过引入参考天线和相位同步算法,实现多个发射天线之间的相位同步,从而提高MIMO雷达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MIMO雷达波形设计、应用及分布式相参发射是当今雷达技术研究的热点。

MIMO雷达

MIMO雷达

MIMO雷达研究背景多输人多输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原本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系统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如果将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信道看成一个系统,则发射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系统)的输入信号,而接收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的输出信号.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Bel实验室等先后提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移动端均用多天线的方案,即对移动信道这样一个系统而言,有多个信号输入和多个信号输出(MIMO系统) .由于MIMO通信系统可获得空间分集增益,能显著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在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信道容量,特别对大的角度扩展信道(极端情况是2π),其性能改善犹为明显,理论分析表明,信道容量与收发两端天线阵元数有直接关系。

雷达目标在不同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散射信号,考虑地物等环境对目标不同部分散射信号的反射。

雷达接收的信号应是各多径信号的叠加.具有与通信中角度扩展相似的特性,因此,相距一定间隔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另外,雷达目标具有明显的闪烁特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雷达目标在姿态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雷达回波(即RCS,雷达截面积)的严重起伏,可达10—25dB.这种回波信号的起伏十分类似于移动信道的信号衰落,将严重影响常规雷达的探测性能.可见,雷达回波信号具有某些与移动通信信道相似的特性,将已在移动通信中得到深入研究的MIMO概念,引伸应用于解决雷达信号接收和目标探测问题.应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技术能使雷达系统通过独特的时间--能量管理技术实现多个独立宽波束同时照射,是近年来雷达领域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雷达体制, 并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2003 到2004 年的一些雷达会议上, 如the 37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the 38th Asilomar Conference, 以及2004 IEEE Radar Confer ence,学者们正式提出MIMO雷达的概念,并设立专题讨论了相关的理论问题。

MIMO雷达信号模型

MIMO雷达信号模型

MIMO雷达信号模型徐海洲;吴曼青【摘要】介绍了为改善雷达性能的一种新概念雷达模型,即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他利用了目标雷达截面积(RCS)在方位上的闪烁.描述了多功能数字阵列雷达如何在常规和MIMO模式下工作的情况.用数字阵列实现强聚焦发射波束(如用于跟踪)和宽的发射照射波束(如用于搜索).最后试验验证了全景MIMO阵列的优势性能,并给出了MIMO雷达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7(030)023【总页数】3页(P28-29,32)【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数字阵列雷达;雷达截面积;全景【作者】徐海洲;吴曼青【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雷达设备技术指标往往受在杂波中检测小目标这一需求所驱动。

相关的技术指标包括动态范围、相位噪声、系统稳定度、隔离度和杂乱噪声。

此外,低截获概率要求也影响着雷达硬件设计[1]。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系统有潜力来显著改善多于一个天线系统的通信系统的性能。

与先假定由一个阵列发射或接收的信号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波形形成不同,MIMO原理是利用阵列单元的信号之间的独立性。

在常规雷达中,目标闪烁被认为是降低雷达性能的一个多余的参数,而MIMO雷达的新颖性则在于他采用相反的观点,即他利用目标闪烁来改善雷达的性能[2]。

1 MIMO模型分类MIMO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空间特性的影响上,而不考虑距离和多普勒效应。

这个信号模型把发射阵列、目标和接收阵列的影响分解到接收信号,这样可深入了解MIMO雷达的原理[3]。

MIMO雷达的信号模型可分类为三大组别[4]:(1) 以一个接收阵列和一个天线(或一个发射阵列)建模的常规雷达阵列。

阵列单元以半波长间隔,以便进行波束形成和DF。

(2) 用于DF的MIMO雷达。

发射天线单元采用较宽的间隔,以支持目标的空间分集特征。

基于信息论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优化设计

基于信息论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优化设计

基于信息论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优化设计在现代雷达技术中,MIMO雷达系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MIMO雷达系统利用多个天线阵列,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包括距离分辨率、角度分辨率、目标探测概率等。

然而,MIMO雷达系统的波形设计是一个挑战性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波形带宽、峰值功率、波形时长等。

近年来,基于信息论的方法已经成为了MIMO 雷达波形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并提高雷达的探测效率。

本文将介绍基于信息论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优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一、MIMO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MIMO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阵列的雷达系统,可以同时发射多个波形,接收多个目标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MIMO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天线阵列,将多个波形同时发射到目标区域,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分离出不同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MIMO雷达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1. 提高距离分辨率:MIMO雷达系统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阵列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

2. 提高角度分辨率:MIMO雷达系统可以通过多个天线阵列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角度分辨率。

3. 提高目标探测概率:MIMO雷达系统可以同时发射多个波形,接收多个目标的回波信号,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概率。

二、MIMO雷达波形设计的挑战性问题MIMO雷达波形设计是一个挑战性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波形带宽、峰值功率、波形时长等。

传统的MIMO雷达波形设计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试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优化,效率较低。

此外,传统的MIMO雷达波形设计方法无法考虑到系统的性能极限和优化目标,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从而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

三、基于信息论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优化设计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学科,可以用于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和优化目标。

近年来,基于信息论的方法已经成为了MIMO 雷达波形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并提高雷达的探测效率。

mimo雷达常用频段

mimo雷达常用频段

mimo雷达常用频段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MIMO 雷达是一种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雷达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新型雷达系统,它具有高分辨率、高容量等优点。

而常用的频段是指在MIMO雷达系统中常用的频率范围。

本文将从MIMO雷达的基本原理入手,一步一步分析MIMO雷达常用频段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MIMO雷达基本原理MIMO雷达系统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通过在空间中不同的波束形成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每个发射天线发送一个相位不同的雷达信号,而接收天线通过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测量与探测。

MIMO雷达系统中所使用的频段直接影响了其性能,因此选择适当的频段对于MIMO雷达系统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MIMO雷达常用频段的选择MIMO雷达系统的频段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数据传输率、带宽要求、传输距离、系统复杂度等等。

一般来说,常用的频段有以下几种选择:1.X波段:X波段略高于微波频段,工作频率为8-12 GHz,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较好的大气传播性能。

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较高数据传输率的应用。

2.Ku波段:Ku波段的工作频率为12-18 GHz,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数据传输性能。

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移动通信等应用。

3.Ka波段:Ka波段的工作频率为26.5-40 GHz,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小的信号传播时延。

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高精度测量等应用。

4.W波段:W波段的工作频率为75-110 GHz,具有较大的带宽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适用于超高速数据传输和高精度测量等应用。

第三部分:MIMO雷达常用频段的影响因素MIMO雷达系统的频段选择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大气传播特性: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有所差异,包括传播损耗、折射和衰减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频段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MIMO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分析

MIMO无线信道仿真模型分析

A bs tra c t:
To design h igh efficien t m u lt ip le 2inp u t m u lt ip le 2 ou tp u t (M I M O ) w ireless comm un ica t ion Exp ression s of the sp a t ia l co rrela t ion coefficien t fo r severa l cla ssica l
L
室外无线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 但是, 不能将 S ISO 无线信道模型直接扩展到M I M O 信道, 必须引入空 间维特性的影响。
1 MI M O 信道模型
111 MI M O 信道模型分类
H ( Σ) =
∑H
l= 1
l
∆( Σ - Σl ) ,
不同文献对M I M O 信道模型的分类不尽相同, 文献 [ 6 ~ 9 ] 将M I M O 信道模型分为 4 类。 ( 1) 宽带模型和窄带模型
这其实就是空间相关的 K ronecker 积特性。 设 接收端以符号间隔 T s 进行采样, 且考虑发、 收滤波器之后的截短信道冲激响应长度为 L , 信道 系 数索引范围为 [ - L 1 , L 2 ], L 1、 L 2 为非负整数且
,
L ≤L 1 + L 2 + 1, 则 k 时刻 lT s 时延的M I M O 信道矩
308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112 典型M I M O 信道模型 11211 IST M ETRA 计划模型
第 8 卷
为更好地设计高性能的M I M O 无线通信系统 和预测其性能, 对不同条件下的M I M O 无线信道进 行精确的建模和仿真是必不可少的。 前人在单输入 单输出 ( S ISO ) 信道建模方面已作了很多工作。文献

MIMO雷达波形设计

MIMO雷达波形设计

MIMO雷达波形设计MIMO雷达波形设计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不断改进雷达波形设计。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波形设计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MIMO雷达波形设计的原理、优势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

MIMO雷达波形设计基于多个天线之间相互干涉的原理。

MIMO雷达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天线的数量均大于1个。

通过同时使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MIMO雷达可以利用信道的空间多样性来实现空间波束形成和目标成像。

相较于传统的单输入多输出(SIMO)或单输入单输出(SISO)雷达系统,MIMO 雷达具有更好的性能。

首先,MIMO雷达可以通过编码和调制技术实现频谱效率的提高。

通过将多个发送天线上的波形进行合理编码和调制,MIMO雷达可以在相同带宽条件下传输更多的信息。

这使得雷达系统可以同时实现高精度目标参数估计和高速数据传输。

其次,MIMO雷达波形设计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采用适当的波形设计方法,MIMO雷达可以在复杂的信号环境下抑制多径干扰和杂波干扰。

此外,MIMO雷达还可以利用多天线的空间分离性来抑制多用户干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另外,MIMO雷达波形设计还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能力。

通过合理选择发送和接收天线的配置,MIMO雷达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成像。

同时,MIMO雷达还可以通过波束形成技术实现主动干涉成像,进一步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在不同应用领域中,MIMO雷达波形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领域,MIMO雷达可以通过波束形成和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实现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和跟踪。

在航空领域,MIMO 雷达可以有效应对多径干扰,提高空中目标的检测和跟踪能力。

在气象领域,MIMO雷达可以通过多个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涉来实现对大气中各种气象参数的高精度估计。

在地质勘探领域,MIMO雷达可以通过波束形成和目标反射分析技术, 探测地下目标的位置和性质。

MIMO雷达正交调频信号性能及Matlab仿真分析

MIMO雷达正交调频信号性能及Matlab仿真分析

尹 召 乐 ,郜 参 观
(伊 犁师 范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 学院,新疆 伊 宁 835000)
摘 要 :正 交线 性调 频信 号 是 MIMO雷达 正 交 波形 设计 中最基 本 的一 种 波形 .主要 阐述 了正 交线性 调 频信 号 的模 型和模 糊 函数 ,分 析 了峰 值 旁瓣 的 大小 、互相 关峰 值 及 其 出现 的位 置 .使 用 线 陛调频 信 号进行 了 目标位 置检 测 ,通过 Matlab仿 真验证 了理论 分析 的结 果 .
( ; )= ‘ 丽
10,
其中,Ol=(m—n)L+IzT+- 厂d.
当 m=n时 ,式 (9)表示 信 号的 自模糊 函数 ,为
‘ l卜__j’。 J≤ ,’
其他 .
f c丁; i={兰 ; 1.I ~ f,r ≤ .
若 在式 (9)中多普 勒频 移 =0,则有 互 相关 函数
y (丁)=.f ( ) ( —r)dt=a ̄c +∑ .
(4)
其 中 ,第一 项代 表信 号 的 自相关 输 出 .由于接 收信 号进 行 匹配 滤波 时是 一个 滑 动相 关过 程 ,脉 冲不 能完 全对 齐 ,信 号 间不 再保 持完 全正 交 ,信 号 问将 产 生互 相关 输 出 .第 二项 就 代表 了所有 可 能 的互 相关 输 出 .当互相 关峰值 或者 自相关 的旁瓣过高 ,将会产生虚假 目标 ,或者掩盖临近 的真实弱 目标 .所以 ,正交信号设计的 目 的就是让信号的互相关尽可能的小 ,且峰值旁瓣尽可能的低 .
2016年 3月 第 l0卷 第 l期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Q 得出 , 接收矩阵由 K =
T
( 1) 以一个接收阵列和一个天线 ( 或一个发射阵列)
建模的常规雷达阵列 。阵列单元以半波长间隔 , 以便进行
收稿日期 :2007205222
28
《现代电子技术》 2007 年第 23 期总第 262 期
1Q
T a (θ 0 ) 给出 , 则得出通道矩阵为 :
MIMO 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空间特性的影响上 ,
[2 ]
在被测距离单元内有多个目标 ,而发射天线的间隔比前面 情况的小 , 这样 , 属于同一目标的散射体并不是独立地进 行分辨 。此外 ,这个间隔也足以分辨同一距离单元内的多 个目标 。 下面简要介绍最常见的 MIMO 信号模型 。 2 常规雷达阵列 常规系统是指发射和接收阵列的单元间隔很近的系 统 。在发射机上 ,这种单元内部间隔方式并不满足式 ( 1) : λ R ( 1) dt ≥
2 2
1 (α 1 s1 + α 2 s2 ) + v 2
( 7)
如果两个天线发射相同的波形 , 即 s1 = s2 = s , 那么 接收信号模型为 :
r =
1 (α α ) 1 + 2 s + v 2
( 8)
中并没有分集增益 。 由于是常规雷达阵列 , 所有天线都发射相同波形 s 。 ) 表示 。这种情况下 发射机上的波束形成则用矢量 b 3 (θ ′ 的信号模型为 :
Abstract : In t his paper ,we int roduce Multiple2Inp ut Multiple2Outp ut (M IMO) radar ,a new co ncept in radar t hat capitali2 zes o n t he RCS scintillatio ns wit h respect to t he target aspect in o rder to imp rove t he radar′ s performance. It describes how multif unction DA R can be operated in bot h co nventional and M IMO modes. Digital arrays enable bot h highly focused t ransmit beams (e. g. ,for t rack) and broad t ransmit illuminatio n (e. g. ,for search) . Finally ,we co nfirm t he superio rity perfo rmance of ubiquitously M IMO array t hro ugh t he experiment and give t he develop ment p ro spect of M IMO radar. Keywords :multiple2inp ut multiple2outp ut ;digital array radar ;radar cro ss section ;ubiquitously
r = ( 1/
T 3 θ θ )α ′ 2 ) a (θ ′ s + v 0) b ( 0) b (
由于通道参数 α 1 , 2 在接收机处是未知的 , 故不可能利 用目标的空间多样性 。因此 ,这个系统不能实现目标多样 性搜索 [ 7 ] 。 相反地 ,对于使 s1 3 s2 = 0 , s1 ξ=
通信与信息技术
为了得到更好的理解 ,我们研究 M = 2 , N = 1 的特殊
( 2)
H =
T
1 α (θ ) T (θ) b ′ 0 a 0 2
情况 。 该信号模型为 :
r =
式中 , α = ( 1/ Q) 1 ζ, 而 ξ是由目标增益ζq (ζ = [ζ 0 , T ζ ) ζ 形成的矢量 。 根据假定 , q 是零均值 , 每维数单位方 Q- 1 ] 差 , 独立同分布的 , 因此 ,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 ,α近似于零均 值、 复合正态分布 。 因此 , 目标的 RCS | α| 2 遵循具有两个 自由度的 χ 卡方分布 。注意 , 在这个模型中 , 在目标 RCS
D
而不考虑距离和多普勒效应 。这个信号模型把发射阵列 、 目标和接收阵列的影响分解到接收信号 , 这样可深入了解
MIMO 雷达的原理
[3 ]

[4 ]
MIMO 雷达的信号模型可分类为三大组别
:
式中 , λ为载波波长 , R 为间隔距离 , D 为目标尺寸 。 也就是 说 , 在某个目标波束宽度内包含有多个单元 。 在接收机上 , [5 ] 间隔 d r ≤λ / 2 , 故能对到达角进行非模糊估算 。 ′ 假定相对于发射和接收阵列的目标方位角分别为 θ 0 θ ′ 和θ 0 , 发射矩阵由 G = b( 0)
显然 , 随着 SNR 的减小 , μ也要减小 , 相应的 Tadap 加 长 。如图 1 中指出 , 系统捕获时 , 本地码每次提前 4 个相 位 。图 4 ( a) , ( b) 分别表示 0 dB 时系统的权矢量和 MSE 收敛情况 。此时可以看出 MSE 不适合做判决对象 , 经过 求时间平方均值处理成 Λs 的方法 ,可以看出他确实收敛 。 4 结 语 本文中 ,码捕获作为 LMS 自适应滤波器的一个新的应 用 ,从抽头权矢量中提取有关接收码和本地码之间延迟的时 间信息。如上所述 ,有关码同步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 , 但 在综合考虑性能尤其是接收机的复杂度与集成度方面 ,这种 集成了捕获和跟踪能力的自适应滤波方案前景最为广阔。 以本系统为例 ,一个码长周期有 16 × 31 = 496 个采样 点 。简单的说 ,若采用滑动相关法利用积分清零器来检测 接收码相位 ,需要 496 × 496 个采样时间 ; 若采用匹配滤波 法 ,只需要 496 个采样时间 ,但需要 496 个匹配滤波器 ; 而
( RCS) 在方位上的闪烁 。描述了多功能数字阵列雷达如何在常规和 MIMO 模式下工作的情况 。用数字阵列实现强聚焦发
射波束 ( 如用于跟踪) 和宽的发射照射波束 ( 如用于搜索 ) 。最后试验验证了全景 M IMO 阵列的优势性能 , 并给出了 M IMO 雷达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 多输入多输出 ; 数字阵列雷达 ; 雷达截面积 ; 全景 中图分类号 : TN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2373X ( 2007) 232028202
Signal Model of MIMO Radar
XU Haizhou1 ,WU Manqing2
(1. School of Comp uter and Info rmation ,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Hefei ,230009 ,China ; 2. East China Research Instit ute of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 Hefei ,230031 ,China)
军事通信
徐海洲等 :M IMO 雷达信号模型
MIMO 雷达信号模型
徐海洲1 ,吴曼青2
(1.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 : 介绍了为改善雷达性能的一种新概念雷达模型 , 即多输入多输出 ( MIMO ) 雷达 , 他利用了目标雷达截面积
29
军事通信
陈良灏等 : 应用 L MS 自适应滤波器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伪码同步
采用自适应滤波器进行码同步 , 只需要一个 M 个抽头的
FIR 滤波器并且只需要 496 × 496/ M 个采样时间 。
μ= 2 - 3 , Tadap = 4 ,SN R = + ∞ 图3 时 均方误差 MSE ,权矢量曲线图
2 2 2 [ 5 ,6 ] χ 。 2 分布 ( 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卡方分布)
3 MIMO 雷达 :测向 在用来测向的 MIMO 雷达中 , 发射天线的间隔足以 满足对关注目标式 ( 1) 的正交性条件 。接收阵列的单元间 隔小 ,以便能进行 DF 测量 。假定目标相对于接收阵列法 T 线的角度为θ a (θ 为了照射目 0 , 接收矩阵为 K = 1 Q 0) 。 标以实现空间分集 , 所以发射机上的相移被设置为 0 , ) = 1M 。 b(θ ′ 根据式 ( 2) ,得出的通道矩阵为 :
Q)α 单位方差 ( 每维数) 、 独立同分布复合正 m 为零均值 、
态随机变量 。 此时 ,该信号模型为 :
r =
1 (αT 2
a (θ 0) ) s + v =
1 (αs ∑
i
i
+ v ( 6)
利用迄今所确定的所有归一化因素 , 该信号模型可确
M- 1
保平均发射功率 E[| ( 1/
雷达设备技术指标往往受在杂波中检测小目标这一需 求所驱动。相关的技术指标包括动态范围、 相位噪声、 系统 稳定度、 隔离度和杂乱噪声。此外 ,低截获概率要求也影响 着雷达硬件设计
[1 ]
波束形成和 DF 。
( 2) 用于 DF 的 MIMO 雷达 。发射天线单元采用较
宽的间隔 , 以支持目标的空间分集特征 。接收阵列则执 行 DF 。
s1 r
3
2 2
=
s2
2
= 1/ 2 的正
( 3)
交发射波形 ,可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出试验统计量 :
+ s2 r
3
2
现在 ,如果接收机利用某个波束形成器来控制方向转 向方位θ , 则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为 :
y = ( 1/ = ( 1/
=
1 ( α 2 2 | 1 | +| α ″ 2 | ) + v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