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俣病事件
水俣病案例分析

水俣病案例分析水俣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汞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疾病,最早在日本水俣湾地区被发现。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水俣湾地区的水域受到了严重的汞污染,导致了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受到了影响,而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海产品,从而引发了水俣病的爆发。
水俣病的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损害、智力障碍、肢体麻痹等症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危害。
水俣病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环境污染导致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重视。
在水俣病爆发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清理汞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等,以保护当地居民的健康。
水俣病案例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经典案例,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水俣病案例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是环境污染的影响。
水俣湾地区长期受到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了汞等重金属的大量积聚,最终进入了海洋生物的体内。
而人类长期摄入这些受污染的海产品,导致了汞在人体内的蓄积,引发了水俣病。
其次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不足。
在水俣病爆发前,当地政府和企业并未对食品安全进行充分的监管和管理,导致了受污染海产品的大量流入市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
针对水俣病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水俣病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高度关注,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是保护公共健康的重要举措。
其次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水俣病的爆发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综上所述,水俣病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水俣病案例的分析对于加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希望通过对水俣病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推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中文名日本水俣病事件外文名Japan minamata disease events 病因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等目录1 事件回放2 事件解析? 罪魁祸首? 进入途径? 致命剂量? 遗传性3 污染治理阶段4 水俣污染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5 事后反思事件回放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
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1]“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
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
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
日本水俣病事件

水俣镇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海滨,渔业兴旺。 1953年,水俣镇的一个人生了怪病,开始只是口齿 不清、步履摇晃 、面部痴呆,后来发展到耳聋眼瞎、 全身麻木,最后体如弯弓,神经失常,惨叫而死。 1956年4月,一个6岁的女孩患了同样的病症。同年5 月,又有4个同样的病人被送入了医院。紧接着,该 镇又发现了50多个这类患者。这引起了全镇人的恐 慌。有关方面开展调查,确认这种“水俣病”是因 为汞污染了海水,人又吃了受污染的鱼虾而引起的。 于是,环境问题再次引人们的思索和关注。
思考:该材料说明我们人类面临什么样 的问题?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 体。(也就是说,凡以人类为中心,影响着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都是环境要素。)
说一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环境
要素?
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 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该漫画说明什么 了问题?
目 不 惨 睹
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哪两个方面?
一是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气物,污染环境; 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污染环境的?
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
环境问题的危害?
第一:威胁生态平衡
你知道吗?
生态平衡就是指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 中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做一做: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这表明
(D )
A
环境公害处理机制之研究——日本水俣病事件之观察

数 重 症者 死亡 , 孕 妇女 亦 会将 这 种 汞 中毒带 给 胎 怀 中胎 儿 , 令幼 儿 天生 弱智 。在 过去 的 2 0年里 , 人 本
的原因 , 坂本本人一直没有向政府提 出申请确认 自
己是 水 俣 病 患 者 , 因此 , 没 有 获 得政 府 方 面 的任 也
曾 1 次去 日本 , 7 但是每次都是开会和拜访 , 大部分
王名 老 师为 团长 , 领来 自国内各 界代 表 组成 的考 带 察 组 前 往 水 俣 市 和 东 京 市 进 行 了为 期 1 天 的 考 1 察, 实现 了我 多 年想 去水 俣 市考 察 的 梦想 。考 察 结 束后 王名 老 师 希 望 我们 每位 团员 写 一 篇 评 价 日本
俣市 发 现 , 当时 由于病 因不 明 , 称之 为水 俣病 。 故 水 俣 病 实 际为有 机 汞 的 中毒 ,患 者手 足 协调 失 常 , 甚 至步 行 困难 、 动 障碍 、 运 弱智 、 力及 言语 障 碍 、 听 肢 端 麻 木 、 觉 障碍 、 野缩 小 ; 者 例 如神 经 错 乱 、 感 视 重
确认 自己是水俣病患者 , 并争取他应有的权益。
1月 2 1 1日下午 , 们 访 问 了一 个 水 俣 病患 者 我 的互 助 组织 “ 之家 ” 6岁 的水俣 病 患 者坂 本 忍 萤 。5 女士作 为 受 害者 , 在参 加 东京 起 诉 团与 窒 素公 司总 裁 的对话 中 , 高声 地 为那 些 未能 够 到东 京 的水 俣病
代 表团来访 “ 萤之家 ” , 时 她们母 女克服 了身体不
2 1 年第5 ( 第2 2 ) 3 02 期 总 8期
—
。。’
‘
…
一—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3年至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水俣镇是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属熊本县管辖,全镇有4万人,周围村庄还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由于西面就是产鱼的不知火海和水俣湾,因此这个小镇渔业很兴旺。
1925年,一个资本家在此建成一个小工厂,叫日本氮肥公司。
1932年又扩建了合成醋酸工厂,1949年开始生产氯乙烯。
1956年产量超过6000吨,这个企业由此而发家。
就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酝酿着一场灾难。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猫自杀”,但没有人研究这事。
当后来得知这是一起公害事件时,有人称为“自杀猫事件”。
1953年,在水俣镇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但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
1956年5月,又在医院出现4个这种病人,得这种病而没有入院的患者还有50多人。
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学院一些人的注意。
在调查中,把猫死人病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初步找到吃鱼中毒这个共同受害的根源。
1957年,由于鱼有毒使成千上万渔民失业。
1958年春,资方为掩人耳目,把排入水俣湾的毒水延伸到水俣川的北部。
六七个月之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出现了18个水银中毒的病人。
于是引起广大渔民愤怒,几百名渔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捣毁了当地官方机构。
但资方仍拒不承认污水毒害的事实。
到1963年,熊本大学“水俣病医学研究组”从水俣氮肥厂乙酸乙醛反应管排出的汞渣和水俣湾的鱼、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CH3HgCl)结晶,用此结晶和从水俣湾捕获的鱼、贝作喂猫实验,结果400只实验猫均获得了典型的水俣病症状。
用红外线吸收光谱分析,也发现汞渣和鱼贝中的氯化甲基汞结晶同纯氯化甲基汞结晶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完全一致。
水俣病的案例

水俣病的案例水俣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汞污染食物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最早在日本水俣市被发现,因此得名水俣病。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水俣市附近的水体受到了化工厂排放的有机汞的污染,导致了大量的汞在生态系统中积累,最终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引发了水俣病的爆发。
水俣病最初的症状包括腕部和脚部的麻木、感觉异常,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共济失调、视力障碍、听力减退等症状。
最严重的情况下,水俣病还可能导致智力障碍、肌肉萎缩、甚至死亡。
水俣病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不仅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汞排放限制措施,国际社会也开始重视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俣病的案例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教训,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深刻反思。
水俣病的案例告诉我们,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个人也应该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水俣病的案例也提醒我们,公共卫生意识和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认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水俣病等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总之,水俣病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希望通过对水俣病的案例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世界大公害事件之——水俣病-V1

世界大公害事件之——水俣病-V1正文:水俣病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民性疾病灾难。
下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次世界大公害事件。
一、水俣病的起因1.1 工业化进程加速,环境遭受破坏195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化进程加速,化学工业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发达,工厂排放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海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水俣湾医院的病例暴发1956年,日本熊本县华北町水俣湾上的地方渔夫开始发现,捕获的鱼虾颜色不正常,不能食用,动植物的畸形和大量死亡在所难免。
此后,水俣湾地区出现大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等疖病症状,包括不良贫血、眼疾、听力下降等,引起人们关注。
水俣湾医院先后诊断出大量疑似甲基汞中毒的病例。
二、甲基汞污染的危害2.1 甲基汞有毒且难以分解甲基汞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毒的液体,极易挥发成为气态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被积累。
甲基汞具有高度的毒性和渗透性,容易穿过生物细胞膜和胎盘,累积在脑和肝等器官中,对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2.2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水俣湾地区居民长期食用受污染的鱼、贝类和水产品,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婴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有一些人发生了癫痫发作,产生失眠、抑郁等精神障碍。
三、水俣病的影响和教训3.1 全民性公害,影响深远水俣病疫情被曝光后,日本政府和工商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深刻的重视,也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水俣病成为人们认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范例,也使得对甲基汞的污染监测得到了加强。
3.2 提高环保意识,防止公害再次发生水俣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加强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技术水平,是防止公害再次发生的关键。
在全球化的今天,环境污染不再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
因此,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的治理和监管,避免和化解各种环境问题和危机。
世界大公害事件之——水俣病(一)

世界大公害事件之——水俣病(一)水俣病是指20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工业污染事件,当时该地区的渔民和居民因为食用受到污染的海产品和水源等,出现了种种奇怪的症状,如智力低下、肢体畸形、四肢无力、视力和听力丧失等,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这次事件被称为世界大公害事件之一,从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环保运动的兴起。
一、导致事故的原因和程度水俣病事故的原因主要与在当地建立的一家福岛化学工业公司有关。
该公司为了生产氧化汞和乙醇等化工产品,不断向水俣湾排放废水及废弃物,使得当地的海洋生物和居民大量吸入了氧化汞,从而导致了水俣病的发生。
此事件之所以被归纳为世界大公害事件之一,是因为这次污染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成为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的先导之一。
二、事件对当地和全球居民的影响水俣病的发生过程中,受害者并非仅仅只有当地居民,同时其影响范围也扩展到了全球。
在当地,水俣病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之久,并由此导致了当地渔业的停滞和整体经济收入的下降,而且一部分受害者被迫背负着终生的残疾和痛苦。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此次公害事件成为了全球大众意识行动的先导,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这次污染背后代表着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偏见和剥削,也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三、事件之后的治理和启示作为环保事故的代表事件之一,水俣病不仅给全球人民带来了生态风险,而且也揭示出了环境保护的巨大价值。
此事故大大提高了全球社会的环保意识,并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同时,此次公害事件出现之后,相关部门开始加强对盲目扩张和产业污染的管控力度,加大力度建设具有低碳和环保优势的节能型社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程,提醒我们要多关注和引导对环境的认知和保护,并让我们从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水俣病事件
背景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
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含重金属元素汞)排放到水俣湾中。
原因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汞也称水银,是我们常用的温度表里显示多少度的银白色金属,它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汞对于生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它的浓度,而且与汞的化学形态以及生物本身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汞是通过海洋生物体表(皮肤和鳃)的渗透或摄含汞的食物进入体内的。
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造成的危害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早在多年前,就屡屡有过关于“不知火海”的鱼、乌、猫等生物异变的报道,有的地方甚至连猫都绝迹了。
“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
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
“不知火海”失去了生命力,伴随它的是无期的萧索。
事后思考
水俣病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这些,在1956年确认日本氮肥公司的排污为病源之后,日本政府毫无作为,以至于该公司肆无忌惮地继续排污12年,直到1968年为止。
后来,46名受害者联合向日本最高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在水俣病事件中的无作为,并在2004年获得胜诉。
法院判决认为日本政府在1956年知道水俣病病因后应当立即责令污染企业停止侵害,但直到12年后政府才做出决定,为此,日本政府应当对未能及时做出决定而导致水俣病伤害范围扩大而承担行政责任。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
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
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水俣病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依然没完没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