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手法的运用(2018精彩课件九上作文二)
象征手法的作文(精选37篇)

象征手法的作文(精选37篇)象征手法的作文(精选37篇)象征手法的作文篇1我喜欢高大的白杨、顽强的小草,还喜欢常青的松柏、傲雪的梅花。
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树干粗壮、枝叶茂盛的梧桐树。
记得我家刚搬来时,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枝繁叶茂,像一个巨人一样伸展着四肢。
秋去冬来,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有好几家人,把它们砍伐下来,去作小饭桌的木标,过了不长时间,春天又悄悄的来临了,在春姑娘的抚慰下,受伤的梧桐,又一点点的探出头来,吸润这春雨的乳汁,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将绿意送给了人间。
就这样年复一年,梧桐不知留下了多少后代,有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为人们无私的奉献,我最敬佩的一点就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剩下细小的一段,即使有麻绳般粗,它也要顽强的钻出地面,张开嫩芽,茁壮成长为梧桐中的一员。
梧桐不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有一种倔强的性格。
不知为什么,被移植后的小树苗,就会被从根部砍掉,然后再用土埋起来,只见地面留下了一个个小堆。
过了几天,这些小土堆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幼芽像一个个头带头签顽皮的孩子,悄悄的跳出地面,眼看着它们徐徐蹦跳,不久就长成了大小伙了,像粗粗的柱子,拔地而起。
以倔强的性格,向大自然展示了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
春天,我在树下避雨;夏天,我在树下乘凉;秋天,我在树下玩叶子;冬天,我在树下玩雪。
总之,梧桐树爱给我无限美好的回忆,带给我一段快乐的童年。
梧桐,这一段快乐的童年,是你主宰的。
所以我爱着着顽强的梧桐,爱着这让我快乐的梧桐!象征手法的作文篇2有的人说牡丹富贵,有的人觉得玫瑰纯洁无暇,有的人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有的人喜欢松柏万古长青,而我却喜欢那默默无闻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
春天,当万物都没有醒来时,小草却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
在一片枯黄的草地中,已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有些小草悄悄地钻出了头,那嫩绿的颜色给人新的希望。
虽然河水并未解冻,虽然寒风依然刺骨,虽然人们还都穿着厚厚的大衣,但它们已挺直了腰板,苏醒了过来,像一个个小战士蓄势待发。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这种手法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它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总之,恰到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表达手法之象征与托物言志 课件(共27张ppt).ppt

谢谢!
(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 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 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8)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 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 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9)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问: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 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答: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 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 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象征与托物言志总结
表达手法之象征/托物言志
目
壹 象征
录
贰 托物言志
叁 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异同点
肆 象征和托物言志在阅读中的运用
象征
01
定义
象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
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
精神、品德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例如:
1.玫瑰象征爱情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 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 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运用象征手法的作文(精选13篇)

运用象征手法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作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运用象征手法的作文篇1凝视着窗台上亭亭玉立的兰花,不禁让我想起《野有蔓草》中那位清秀水灵、温文秀玩的姑娘。
这盆兰花在我眼前立刻幻化成美的化身。
汇聚天地之灵气,凝结日月之精华,俨然一位落落大方的闺秀。
它将垂柳的“阴柔”与君子兰的“剑气”融合成蓊蓊郁郁的形态,捧出一丛生机。
远远望去,一束一束纤细的叶子像待射的利箭直击苍穹,叶片伸长到一定高度便弯下腰低头和土里的根偶偶私语。
宛如一盆翠绿的喷泉在凝固所呈现的景致。
拔开丛丛叶片,你惊讶地发现五片花瓣的小花会探出头来窥探周遭的一切。
花瓣也是绿的,和叶片融为一体,赏心悦目,传达着和谐之美。
花瓣上刻着一道道红印,就像娇嫩的皮肤被划出血丝,墨汁在草纸上沁染开来。
最独特的还是它的花蕊,由两部分组成,像微微张开的嘴。
“上唇”被玫瑰色的圆点点缀:“下唇”则被随意地涂抹上奇异的线条,宛如一条喷火的猛蛇。
新年伊始,父亲将这盆兰花摆在我卧室的窗台上,起初我并不在意它,因为它实在平凡的如同一盆杂草,仅仅是葱郁的绿让双眼感到舒适。
父亲说开春时它会长出兰花,我不屑地瞟了一眼兰草,心里琢磨着,看它开出个什么样的花来。
这盆普通的近乎单调乏味的兰草,不属于奇花瑞草,没有“仙客来”奇特巧妙的优雅造型,连映山红看见它都为它是花的成员而羞红了脸,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面前,兰草就像东施遇见了西施,相形见拙,黯然失色。
但是,凛冽的寒风摧残不了它盛开的梦,周遭的冷漠击不垮它生长的信念。
它躲在窗台的一隅,靠着冰冷的墙面默默地生长着,生长着……。
谁能料想啊,在春风的轻抚下,它竟长成了一株境界,叫“禅”。
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张大着眼睛,见证人情世态的炎凉。
即便生在清幽的山谷,生在清静的后禅院,被同伴嘲讽,被冷漠包围,它仍能谢绝蜜蜂的殷勤,避开蝴蝶妩媚的身姿,恪守一方净土,吐露一抹清香。
初三语文中的象征手法探究

初三语文中的象征手法探究在初三语文的学习中,象征手法是一种富有魅力且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以独特的方式赋予文字更深层次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微妙情感和深刻思想。
象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它不是直接地表达,而是借助一种形象,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和感受其中的深意。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比如,在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作者通过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勇敢飞翔的姿态,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者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
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象征着北方的农民以及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军民。
那挺拔的白杨,就像北方的劳动人民,坚韧、质朴,充满了生命力。
在初三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运用象征手法的篇章。
比如《囚绿记》,文中的“常春藤”就是一种象征。
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绘,展现了它执着追求光明的精神,而这常春藤也象征着作者本人以及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希望、追求自由的人们。
还有《故乡》中的“闰土”,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象征着在封建社会压迫下逐渐麻木、失去自我的广大农民群体。
那么,象征手法到底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它具有暗示性。
象征物所代表的意义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暗示,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和体会。
这种暗示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象征具有多义性。
同一个象征物在不同的作品中,或者在不同的读者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就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理解作品。
再者,象征具有深刻性。
它往往能够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和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它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象征,作者可以把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象征手法的满分作文(精选6篇)

象征手法的满分作文(精选6篇)象征手法的满分作文(精选6篇)象征手法的满分作文1这片草丛刚失过火一个月,到处都是黑色,本来我以为这些小草不会再活过来了,但是,我却从黑色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小草那坚强的生命力,使我感到佩服。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那些扎根边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
祖国需要他们,他们就会立即赶到第一线。
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工作多么艰苦,他们都没有退缩过。
他们都不会退缩,如果我们退缩了,那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样做难道不会感到愧疚吗?以前,我还很小,不觉得那工作有多么伟大,只是觉得那些人很傻:放着那么多工作不做,就专挑一个最辛苦的做。
我现在知道了,他们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祖国的繁荣富强!看着那些嫩绿的小芽,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心想:小草会把这种精神一直传递下去吧!象征手法的满分作文2打小,我妈就对我说:“鹏鹏,生你的时候就是昼夜平分、春暖花开的春分日,记得那天,阳光很美,微风夹杂者花香,从老远的地方飘过来。
”或许,我和春季就是有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是在我生日那天就是百花齐放的日子,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花,各种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争相开放。
之后,来到余高,度过我在余高的第一个生日之后,樱花节也随之而来。
那美得让人窒息的樱花,再一次不禁让我回忆起我妈说的那一天生我的日子。
苍劲的枝干,直冲云霄,而粉嫩的花朵,娇小的,让人产生一种怜香惜玉之感的花儿,于枝干毫无生分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是自然的神来之笔。
细细观察,小小的花儿之中,是娇弱的花蕊,黄色的花心,典雅的,如精巧的匠工小心翼翼地如雕琢玉石般细心地雕琢起来的花朵,别样诱人。
而密密麻麻的花儿,一簇接着一簇,紧紧挨着的白色粉色的'花儿,远处望去,如同一片白白的云般,不啻仙境,花儿组成的海,那一片花海中,褐色的粗粗的枝干挺立其中,俨然一位仙人,仙风道骨般远离俗世。
树上还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还有一绽芬芳的花儿,五瓣淡雅的花,异常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点缀在褐黑色的枝干上,如同一位严肃帝王身上的装饰品一般,即使艳丽,妖媚却仍掩饰不住帝王独属的那一份华贵、傲气的一面。
作文指导--象征手法的运用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பைடு நூலகம்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3、种类:象征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二、概念的区分。
和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手法的古源: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用象征手法写的作文(精选28篇)

用象征手法写的作文用象征手法写的作文(精选28篇)用象征手法写的作文篇1割稻,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农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验。
秋天一到,稻穗们就会在妈妈的怀抱中舞动,好像在说∶“你看,我多美。
穿着金黄的衣服,像一位小公主。
”说着,又随着秋风翩翩起舞。
“该收割了,该收割了……”稻穗们不停的号召人们开工。
人们又似乎明白了它们的用意,马不停蹄地赶往田边去。
“嚓嚓嚓,嚓嚓嚓。
”一阵悦耳的歌声,驱使我们赶快行动。
我和爸妈本来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我的信心也逐渐消退,但是我一想到:刀不磨不亮,人不学不懂的格言,就马上信心满足。
我实行了先观摩,后行动的方案。
我走到妈妈跟前,仔细的观察着。
我看见妈妈弯着腰,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拿着稻穗,“嚓嚓嚓,嚓嚓嚓”地向前移动着。
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向下滴。
哎,最后还是经过我多方了解,才知道秘诀的。
我亲自动手了。
我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戴上手套,扭了扭腰,便弯下割稻了。
“嚓嚓嚓,嚓嚓嚓”,随着一阵歌声,一棵棵沉甸甸的稻穗唱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支歌。
哎呀,我的手好疼。
拿下手套一看,手掌上有了老茧,我气呼呼地说:“我不干了。
”。
说着“啪”地坐在田埂上了。
我坐在田埂定睛看着远方,我看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们像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开生日派对;又像大海中的波浪。
稻穗们,你们具有黄金的特征,我以你们为傲。
用象征手法写的作文篇2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到冬,不少人立刻会想起它的寒冷,想到枯木和残草。
然而,冬,其实也有许多喜人的地方,有让人肃然起敬的诸多个性。
冬是圣洁的象征。
斗转星移,当时间老人跨进冬天的门槛时,整个世界变得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
整个世界真像个冰心玉洁的少女,有一种内在的圣洁美。
如果没有冬天,怎么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佳句?——冬是圣洁的,这就是她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笼吞噬了鸟儿的自由,低俗的追求 吞噬了人类的自由。 天然的鸟儿会造“巢”,“巢”即 象征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鸟儿在 巢中安乐适意,人类在“巢”中能获 得肉体与心灵的自由。“巢”在笼子 之外,“有情的生物在一切笼子外, 才能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文 末,作者用象征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常见的几种情况:
3、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感情时委婉、曲折、 含蓄。 4、阅读时要注意象征体的特征,借助于 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仔细的体味,充 分地揭示其象征意义。
有人把老师比喻成红烛,有人把老师比喻成 园丁,我却觉得老师更像树根。它虽然没有 华丽的外表,但却有种特有的朴实气质。然 而有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刻成为了上等工 艺品,有的树根却甘愿埋在地下。我曾问过 老师为什么选择了后者,她笑着回答说:“如 果我们全都变成了‘工艺品’,那么谁来哺育参 天大树呢?”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心 灵!我们难道不为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吗? 树高一尺,根老一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望着在自己之上的大树,根笑了,笑得那么 甜,那么坦然…… 我爱树根,爱它的朴 素、正直、无私与默默无闻。
再识“象征”-----花语与物语
• • • • • • • • 花语 物语 剑兰-----长寿、康宁 康乃馨-----慈祥、温馨、 喜鹊-----吉祥、真挚 乌鸦-----厄运 维菊-----娇小、精灵、 鸽子-----和平、可爱 鸳鸯------爱情 • • • • • • 花语 物语 毋忘我-----友谊、思念 蜡烛-----奉献 玫瑰-----爱情,热烈 红色-----喜庆 白色-----哀悼
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 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 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
三、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
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意:
1、区分象征体与本体:如海燕与革命者
2、象征体与本体的关系: 相似、相近但在不同的场合中并不约 定俗成、固定不变。
【花木的象征意义】
1、以松柏象征坚贞。 3、以梅象征坚强不屈。 5、以牡丹象征富贵。 7、以荷花象征清白。 9、以桃李代表门生。 11、以垂柳表示依恋。
2、以竹象征气节。 4、以菊象征不畏风霜。 6、以兰花象征高尚。 8、以折桂象征荣耀。 10、以桑梓代故乡。 13、以桃象征长寿。
1、高尔基的《海燕》:
全文描绘了浩瀚大海上的暴风雨,恐惧、呻 吟的水鸟以及不畏强暴、渴望胜利的海燕。作 者把这一切构成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 斗争的形势和各种力量,表现了1905年俄国革 命前夜的社会现实,预示无产阶级革命“风暴” 的必将来临。
——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
2、茅盾的《白杨礼赞》:
文章具体细致地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白 杨的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 现了它的倔强挺立、百折不挠,从而象征 了华北农民的质朴、严肃以及他们在抗日 战斗中的坚强不屈、努力奋进的精神。
作者又用“巢”象征那些少数人 为自己建造的自由处所,与“鸟 笼”构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 “鸟笼”的悲哀和“巢”的自由。 本文将抽象的人生观通过象征 的手法转变成我们熟悉的“鸟 笼”,化抽象为形象,妙不可言。
笼子外的世界
——简析《鸟笼》的象征手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鸟笼”这一 具体形象的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笼外世界的渴望 与追求。 文章将“鸟笼”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如历史、传统、 制度等束缚人们自由的事物。“鸟笼”虽然华美,但 它对鸟来说就像一座监狱,虽然能免于风雨与饥饿之 苦,但门窗的钥匙却掌握在别人手中;生活中各种物 质、思想又与“鸟笼”何其相似,固然有少数人欲撑 开笼柱,而更多的是想找个更大更华美的笼子,然后 心满意足度过一生。
象征手法的运用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写于刘禹锡被贬时)
*
借“一飞冲天、凌云直上、翱翔晴空” 的“白
鹤”形象表达诗人不怕打击、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的 精神风貌。-----象征
二: 了解象征
• 基本概念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就是说: (它) 寄义 于物,依靠联想建立两者关系, • 从而使表达形象化、具体化。
•
运用象征手法必然涉及象征和本体这一对事物。 如灯光象征光明、温暖,那么前者是象征体,后 者是本体。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 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已为人 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已为人的象征。
•
象征手法的作用:
•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 意。例如《白杨礼赞》的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 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因此,此文用的是 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用象征手法刻画主要形象
3、鲁迅的《药》: 结尾处描写夏瑜坟上红白相间 的一个花环,以象征革命的前景和 希望。
——用象征手法进行暗示,创 造气氛和抒发感情。
运用象征的要求
一、立意要明确。有如《白杨礼赞》、《松树
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 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二、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 表达情感:
• “青松”象征了(那个特定时代) 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 弥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宁 折不弯的豪迈气概
笼子外 的世界
——简析《鸟笼》的象征手法
《鸟笼》一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用鸟笼 来象征我们的社会,用鸟来象征我们人类,从而 形象地说明了作者的世界观:有情的生物在一切 笼子之外,才能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人的世界是一个大鸟笼,里面套着许多中鸟 笼,中鸟笼再套着无数小鸟笼。”作者把社会上 的各种规则、制度象征为鸟笼,而人类就是笼中 鸟,大多数的人只会安逸笼中的生活,只有少数 人奋力撑开笼柱挣脱外飞,于是大多数人成了奴 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