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图文稿

合集下载

艺术硕士 音乐篇 笔记1

艺术硕士 音乐篇 笔记1

音乐篇笔记(补充)★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物质材料是(乐音)。

★音乐的声音材料的两个来源(嗓音、器乐)★音色又称为“音品”。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形式艺术、表情艺术。

★音乐可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

★(周朝)建立了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

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大韶》产生于舜帝时期是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

★隋唐时期(宫廷燕乐)是这一时期的音乐成就的代表。

(《霓裳羽衣》为代表作)★隋唐音乐的记谱法有古琴减字谱、燕乐半字谱。

宫调理论为隋代八十四调和唐代二十八调。

★宋元时期最主要的说唱体裁为(鼓子戏和诸宫调)★中国的“八音”分类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种乐器分类法。

★(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计算乐理的理律——(三分损益律)。

★荀子的《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专论。

★北宋的《陈旸乐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朱载育是近代音乐理论的先驱,第一个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理论。

★虞山派的创始人为严徵,他组织了(琴川社)。

★汉末的古琴家(蔡邑)创作的琴曲《游春》、绿水、坐筹等被称为“蔡式五弄”。

★器乐方面宋代产生了郭钙创作的古琴曲(《潇湘水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曲谱为(《幽兰》),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

★元代有(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民歌)类型有(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箭歌)、(朝鲜的抒情歌)、(苗族的飞歌)。

★说唱形式主要有(京韵大鼓)、(说唱弹词)。

★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

★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高胡、扬琴)、山东鼓吹(唢呐、管子、弟子)、十番锣鼓。

★“丝竹”乐队是以(弦乐器、管乐器)为主的民族乐队。

★摇滚乐产生于20实际五十年代美国是一种通俗音乐。

★电子音乐的产生使音乐成为一种纯粹的音响艺术。

★(《一无所有》)的问世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崛起。

艺术学基础知识艺术硕士音乐篇

艺术学基础知识艺术硕士音乐篇
②卡农: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同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 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 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 句。 例如《D大调卡农》。 ③赋格:一种用多声部相互应答陪衬的方式所写成的复音音乐。当时 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巴赫的《赋格的艺术》,这套 作品可以称为赋格曲的圣经。
二.教育功能:
1.陶冶情操 、寓教于乐 、启迪智慧 、强健体质 。音乐的教育功 能一般是通过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众而实现的,这种功能 的强弱因体裁、样式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2.无标题音乐:无明确主题及内容的音乐,其对应的是有标题音 乐。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 号》,肖邦的《夜曲——作品第九号之二》等。
2.无标题音乐多用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多用于民歌及流行歌曲。
第二章 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
第四节 曲式
1.曲式涉及音乐在时间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曲式的最小完整单位被称 为乐段。 ①二部曲式:AB。 ②三部曲式:ABA。 ③变奏曲式:ABCD。 ④回旋曲式:A+B+A+C+A+D+A+E+A…… ⑤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二.奴隶社会:
1.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被奴隶主垄断,成为为“礼” 服务的一部分。乐舞变成了统治者显示权威的工具,乐器 成为王权与财富的象征。
2.音乐在原始社会的职业化程度有相应提高,音乐 的娱乐性得到加强。出现民歌,如《国风》等。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
以大机器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 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 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 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音乐考研音乐史复习笔记

音乐考研音乐史复习笔记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音乐史考研笔记贾胡古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对河南舞阳县贾胡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七音孔八音孔的骨笛。

这批骨笛经过同位素碳14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距今大约8000年的历史。

贾胡骨笛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贾胡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界对我国史前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大夏:大禹时期的乐舞,以歌颂大禹治水为主要内容,全曲共九段,以编管乐器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身穿白裙,赤着上身表演。

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时所使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真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不同等级享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和舞队。

西周的雅乐对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秩序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民间歌谣称为徒歌,继而发展称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有乐器伴奏偶的“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合歌。

燕乐大曲:唐代的大型歌舞,由乐器,声乐,舞蹈综合形成。

典型的歌舞大曲一般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

其中散序节奏较为自由,一般由器乐演奏,没有歌词;中序是主体,以歌唱为主,有乐器伴奏,节奏稳定,音乐缓慢抒情;破一般以舞蹈无主,速度较快,音乐热烈欢腾,音乐与前段形成对比。

诸宫调:一种包含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乐,由北宋活动与汴梁的山西艺人孔三人所创造。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中国音乐史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中国音乐史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中国音乐史第一篇:艺术硕士考研【笔记】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1.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著名古琴曲。

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

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

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

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

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

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

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

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

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4.昆山腔:戏曲声腔,又称昆腔、昆曲,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

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

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历经十年,对昆山腔在曲调、唱法、乐队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中国音乐史笔记 精制整合版

第一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劳动起源说—[奥]瓦勒谢克 [德]布赫尔“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站在这种观点基础上的学者则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

2、模仿说—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英国教育家克维斯特认为,人类从自然的音响中得到了灵感,继而模仿这些音响创作了音乐。

3、异性求爱说——[英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在观察鸟类时他看见雄性向雌性求爱时往往发出悦耳的声音,由此联想到人类音乐的起源,即认为其起源为男性向女性求爱时表达的美妙歌声。

4、巫术说——[英]爱德华 泰勒 法国音乐家孔百流,我国学者王国维起源于巫术。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巫,祝也。

女能事无形,也舞降神。

”5、游戏说——[德]席勒6、信号说——[德]斯顿普夫7、太一说——[中]《吕氏春秋 仲夏记》有载 8、潜意识说—— [瑞士]荣格9、情感表达说——[中]《诗序》 [法]卢梭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哲学家斯宾塞认为人在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为歌曲。

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内容包括:狩猎:一首远古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原始人们用竹做弓,发射石弹狩猎的内容。

与自然斗争——部落战争——宗教——《咸池》——尧帝《韶》(箫韶、九歌、九辩)——舜帝《大濩》《桑林》——商代乐舞,歌颂商汤伐桀 《大武》周代乐舞,歌颂武王伐纣,是一部武舞,埙,角,籥,龢,言 贾湖骨笛: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20余支骨笛,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其中一支骨笛可测音,有七个音孔,吹出完整七声,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年,比河姆渡骨笛时间早,但比后者复杂完善。

打击乐器:鼓,磬,钟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6个据说 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是颂扬先秦不同 时期创业首领或帝王的文治武功,用途主要是为了祭祀天 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诗歌舞一体,声调平缓,表 现一种庄严和中庸的情绪,具有严肃静穆之感。

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篇)核心笔记

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篇)核心笔记

音乐篇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性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但它采用的声音材料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区别于口头语言艺术。

音乐是一门非描绘性的艺术,不可能描写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场景,而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以直接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与文学和绘画等艺术相比,音乐艺术更注重严谨的形式和结构,因此有人称其为形式的艺术。

音乐的几种社会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可能出论述题详见书5页)第二章音乐的声音材料音乐建立于特殊的音响——乐音。

乐音是有规律振动的声音,它是人类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乐音是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物质材料。

音乐的声音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声乐和器乐(人的嗓音和乐器发出的乐声)节奏、速度与旋律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时间通过节奏体现,节奏构成了音乐的生命,任何音乐都具有节奏。

节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性地有规律延续,强拍和弱拍循环往复、不断交替。

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性格。

音高和节奏构成了音乐的最基本要素,几个不同高度的乐音和某种样式的节奏组合在一起,即获得了最简单和最具有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旋律。

对于传统的音乐概念来说,旋律是音乐的根本。

曲式涉及音乐在时间过程中的组织结构。

曲式的最小完整单位被称为乐段,一个乐段内部可以包含若干个乐句。

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详见书10页)第三章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简况远古中国音乐有着久远的历史,有物证可查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9000年,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18支用猛禽腿骨制成的笛子。

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距今7000年的骨哨和陶埙证明中国的音乐文明不仅产生在黄河流域,同样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

原始时代的音乐往往是与生产劳动、巫术联系在一起的。

夏代的乐舞《大夏》和商代的乐舞《大濩》成为昭显统治者功德的工具。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夏商朝一、音乐发展状况1 阶级对立与音乐由夏启到商末,中国社会基本属于奴隶制,以奴隶、农民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与以王、贵族 (奴隶主) 为代表的上层阶级相对立,音乐成为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出现了两种相互敌对的音乐文化。

2.占卜与音乐夏商时期,求神问卜之风盛行,出现了专门掌握占卜职务的巫史,将音乐、舞蹈融入占卜、祭祀过程,使音乐的宗教性和神秘性更加明显。

3 音乐与人民生活《易经》和《尚书》记载了部分奴隶社会时期的诗歌,它们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

( 1) 劳动生产①夏商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因此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描写百姓生产劳动的情形。

②《易经.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描写了一对年青的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形,轻松活泼,充满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婚姻制度①夏朝和商朝都实现一夫多妻制,且有抢婚的习俗。

②《易经.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昏冓。

”反映了当时抢亲的场景。

( 3) 战争情况①《易经.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描写了俘虏敌人的情形。

②《易经.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

(4) 奴隶生活①贵族剥削、虐待奴隶,使其丧失人身权利,地位与牲畜无异。

②《品经.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反映了统治阶级意识,虽以劝勉的语气激励奴隶工作,但实则是对奴隶的剥削。

③《易经.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反映了奴隶与牛一起作为祭祀的牺牲品。

④《易经.萃》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

勿恤!往无咎!”反映了奴隶在劳动时,受到严密的监视,行动没有丝毫自由。

( 5) 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①人民对统治者的肆意施加的剥削压迫强烈不满,有顽强斗争以求改变现状的决心,以怠工不合作的方式表示抗议。

②《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述说了百姓的坚强意志。

艺术硕士全国联考MFA记忆树图与课程讲义全部资料资料

艺术硕士全国联考MFA记忆树图与课程讲义全部资料资料

万学海文艺术硕士全国联考考点串联与记忆树图(每走一步,就离目标更近一步!)关键词:串联、脉络、思路记忆树图:框架(面)+(考点)点主编王树良张玉花音乐编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音乐的特性音乐的定义: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音乐的特性:1.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2.音乐是一门非描绘性的艺术;3.音乐是一门形式的艺术。

第二节音乐的四大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实用功能。

第三节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主要体现为音乐的抽象性与其他具象性艺术门类之间的互补关系。

音乐所表现的抽象性情感类型往往需要借助具象性的艺术加以显现,而具象性的艺术也需要音乐将其所表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和情绪加以概括,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

第二章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第一节音乐的声音材料:乐音:有规律振动的声音,最主要的物质材料。

两个来源:嗓音、器乐第二节节奏、速度、旋律节奏:周期性地有规律延续,与速度紧密联系。

旋律:音乐的根本,由音高和节奏构成。

第三节调式主调:突出一个旋律复调:几个独立旋律同时奏出复调音乐是几个独立旋律声部同时奏出,交错重叠,如巴赫的创意曲与赋格。

主调音乐突出一个主要的旋律声部,其他声部作为和声背景,起陪衬作用,如大家熟知的各种民歌、流行歌曲等。

第四节曲式乐段:最小完整单位二部曲式:AB型结构三部曲式:ABA结构变奏曲式:同一主题不断反复,每次都有变化回旋曲式:主题反复,中间穿插。

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第三章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第一节中国音乐史一、远古:(秦之前)1. 约9000年前:有物可查——贾湖遗址骨笛2. 奴隶制社会夏:《大夏》商朝:《大濩》,与巫术相关。

周朝:礼乐等级制度,六代乐舞春秋末期:《诗经》音乐总集、《楚辞》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编钟二、中古:(秦至唐)音乐中心在宫廷秦:音乐机构——乐府汉:鼓吹乐、相和歌、歌舞百戏南北朝:清商乐、古琴音乐、琵琶传入唐:宫廷燕乐、歌舞大曲、燕乐大曲《霓裳羽衣舞》、音乐机构——梨园三、近古:(宋至清鸦片战争)音乐中心转向城市宋:说唱、戏曲、小型器乐宋词——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宋元:说唱体裁——鼓子词、诸宫调元:杂剧、南戏——鼎盛器乐:古琴曲《潇湘水云》、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明:昆山腔、昆曲清:京剧四、近代:(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新音乐的产生学堂乐歌:《送别》(李叔同)第一所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萧友梅)艺术歌曲:《问》(萧友梅)、《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儿童歌舞曲:《可怜的秋香》(黎锦晖)二胡曲:《光明行》(刘天华)《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旗正飘飘》,(黄自)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歌剧:《白毛女》第二节西方音乐史:5个时期、流派、风格1.古代与中世纪(15世纪以前):古代音乐主要是单声部形态,属于民间艺术风格,古希腊罗马在音乐理论上有重大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音乐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国音乐史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着名古琴曲。

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

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

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

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

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

该曲宋时已失传,目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部分,后有尾声。

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

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运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3. 海青拿天鹅:琵琶曲,又称《海青拿鹤》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琵琶曲。

全曲共有十八段,充分展示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其音乐有数次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了海青出现前的欢乐宁静,海青与天鹅的紧张搏斗,海青得胜返回后重新恢复的和平场景。

4. 昆山腔:戏曲声腔,又称昆腔、昆曲,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

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

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历经十年,对昆山腔在曲调、唱法、乐队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5. 临川四梦:明代着名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代表作品,分别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其中《牡丹亭》一剧最为着名。

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中,重视文采曲意,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讲究词曲优美,在音乐上大胆创新,吸收并灵活运用大量海盐腔所用的曲牌,常常突破南北曲旧有格律,使《牡丹亭》等剧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6. 福建南音:传统器乐合奏丝竹乐的一种,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南管等,清代广泛流行于福建厦门、泉州、晋江、龙溪及台湾、香港等地。

福建南音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音乐曲调优美柔婉,节奏平缓,风格古朴优雅,乐器有琵琶、洞箫、品箫、三弦、二弦、拍板、南嗳、响盏、四宝、双铃、小叫、木鱼、扁鼓等。

7. 黄河大合唱: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图卷,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行经,塑造了坚定不屈的中华民族英雄形象,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在音乐创作中,冼星海采用了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卡农等西方作曲技法。

各个乐章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全曲规模宏伟、雄伟浑厚,音调吸收了劳动号子等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8. 白毛女:新歌剧。

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李焕之等人作曲。

作品通过“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传奇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处于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的农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他们紧跟共产党、推翻旧世界的决心。

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创造性地吸取了民间音乐,并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使该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成为我国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

9. 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10.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11. 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

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

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

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

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

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

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12. 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

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

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

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

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

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

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13.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

改变了以前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

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

除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

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

4.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

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

14. 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音乐及其历史意义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这是黎锦晖在“五四精神”的倡导下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品种,在近代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历史意义:1)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2)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用歌剧里去,通过排练和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功课3)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4)歌舞剧的化妆、服饰和布景等都需要儿童亲自动手设、制作。

通过实践,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或出世敏捷的才能”以及“将来处理大事的才干”5)提倡歌舞剧,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可以造成“协和甜美的境界”,而且“对于社会教育,有极大的帮助。

15. 歌剧《白毛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答:地位:1.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

2.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

3.是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要使文艺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组成部分”,文艺思想的直接产物。

4.它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将展示出新景象。

内容:五幕歌剧,《白毛女》内容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的重大题材。

作品深刻表现了地主各农民两对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

将农民的善良,痛苦与斗争精神和地主的艰险,狠毒,残忍形象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形式:歌剧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以人物主调贯穿发展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河北,山西等地方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并运用板枪变化的手法使得曲调具有人物性故化的特征,以塑造了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

其次,它还成功地采用了西方歌剧的合唱,重唱和间奏曲等形式。

16. 聂耳歌曲创造性的艺术成就答:聂耳是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在短短两年间时间内,创造了新歌剧《杨子江暴风雨》,30首话剧,影片主题歌,插曲与歌曲共计有35首歌曲和3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他主要通过30年代进步影片进行歌曲创作,体现了围绕着抗日救亡题材而写作的音乐特点。

他是罕见的音乐天才,在民族存亡之际,用音乐吹响了时代之号角。

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