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及家庭介入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及家庭介入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及家庭介入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精神疾病。

早期干预和家庭介入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早期干预和家庭介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和介入。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精神分裂症最初出现症状时进行的治疗和支持。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尽早识别并干预患者的症状,以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和预防进一步的恶化。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症状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病情,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

二、家庭介入的意义家庭介入是指将患者的家庭成员纳入治疗过程中,以提供支持、教育和培训。

家庭介入的目的是增强家庭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病情,并减少家庭冲突和紧张。

家庭介入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资源,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改善。

家庭介入的方法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治疗和家庭支持。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向家庭成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和相互关系,解决问题和冲突。

家庭支持可以提供家庭所需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家庭的适应和发展。

三、早期干预与家庭介入的结合早期干预和家庭介入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病情,而家庭介入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早期干预和家庭介入的结合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改善。

在早期干预和家庭介入中,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家庭成员。

团队成员应协同工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团队成员应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应对挑战和困难。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康复时间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康复时间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康复时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精神障碍,其病程和康复时间的预测往往是困难的。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给出准确的时间范围。

然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康复过程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测。

1.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通常具有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迟发期和稳定期。

(1)急性发作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精神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以及情绪不稳定等。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数周到数个月不等。

(2)迟发期:随着急性发作期的结束,患者的症状开始减轻,进入了迟发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仍然有些许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不再是过去那么明显和严重。

迟发期的时间长度因人而异,可能持续几个月到几年。

(3)稳定期:当精神分裂症进入稳定期时,患者的症状基本得到了控制,并且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仍可能会经历间歇性的轻微症状。

稳定期的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可持续数年到终生。

2. 康复时间的因素与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及早就诊、早期干预协助患者寻求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有助于提高康复的成功率,并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2)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症状并减轻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精神分裂症的反应和康复过程都存在差异。

某些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迅速,康复时间较短,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期。

3. 康复过程和持续护理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过程需要综合的治疗和持续的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下因素也应予以重视:(1)建立稳定的生活方式: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稳定。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康复计划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康复计划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康复计划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早期干预和康复计划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疾病初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尽早控制症状、减轻痛苦,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于,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并改善预后。

早期干预的目标主要包括症状控制、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

症状控制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手段,减轻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功能恢复是指通过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复发是指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维持稳定的康复状态。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和策略早期干预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等。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核心措施,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辅助治疗药物则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是早期干预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改善沟通和相互支持,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适应能力。

支持性心理治疗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疾病。

社会支持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区康复服务、就业支持和社交技能训练等。

社区康复服务可以提供日间活动、职业培训和社交活动等,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网络。

就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辅导。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精神分裂症可能不像感冒发烧那样被人们熟知和谈论,但它却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

对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那么,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呢?简单来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思维、情感、感知和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比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妄想,比如坚信自己被监视、被跟踪或者有特殊的使命;思维和言语混乱,说话没有条理、逻辑不清;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行为异常,比如举止古怪、孤僻离群等。

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并非易事,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首先,我们要留意身边人的性格和行为变化。

如果一个原本开朗活泼的人突然变得孤僻、沉默寡言,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不愿与人交往,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

其次,注意观察他们的思维和言语。

如果一个人的讲话变得杂乱无章、毫无逻辑,或者经常表达一些奇怪、不合常理的想法,也要引起重视。

再者,睡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可能是早期迹象。

比如长期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

另外,情绪的大幅波动,如突然的焦虑、抑郁、恐惧等,或者出现无法解释的紧张和不安,也可能提示存在问题。

对于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来说,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

如果发现上述异常情况,不要轻易地认为是“心情不好”或者“一时的情绪问题”,而应该保持警惕,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同时,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早期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那么,早期干预都包括哪些方面呢?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1. 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严重症状。

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进行探讨。

2. 早期识别与评估2.1 早期识别标准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对于后续的治疗非常关键。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以下指导标准提高对潜在患者的警惕性:有三个以上典型精神病性症状超过一个月,或两个典型精神病性症状并无其他可解释原因(如药物滥用等)。

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表现的躁郁发作、药物滥用、器质性脑损害等。

2.2 评估工具和技术早期评估是确诊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社会与职业功能评估量表(SOFA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

此外,利用脑成像技术(如MRI、fMRI等)可以观察患者大脑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助于医生判断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展。

3. 药物治疗策略3.1 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常常会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例如震颤、肌张力障碍等),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滥用和耐受性。

因此,在选择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时需权衡其副作用和临床效果。

3.2 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较于一代药物有更为广泛的治疗作用。

除了对阳性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外,二代药物还能改善阴性症状、情绪不稳定等其他精神症状,并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发生。

然而,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3.3 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药物、确定剂量和监测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

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支持,提供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

4. 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4.1 定期复查和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并及时调整或更换其他药物以减轻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早期干预与综合治疗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措施和综合治疗方法。

一. 早期干预措施1. 早期识别与筛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首先需要进行早期识别与筛查。

这可以通过关注个体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以及家族史等方式进行。

早期干预的前提是早期发现,只有早期发现才能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2. 心理教育与支持在早期干预的过程中,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教育与支持尤为重要。

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疾病的症状、进展、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和管理疾病。

心理教育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增强他们的依从性和抗逆能力。

3. 药物干预早期干预中,使用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和奋乃静等可以有效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

此外,也可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等,以减少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早期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个人心理治疗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功能和调整心态。

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提升他们的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

二. 综合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结合是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核心。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知,并提供应对和管理的技巧。

两种治疗方法互相补充,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包括社会技能训练、职业训练和家庭支持等。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支持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也需要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社区可以建立精神健康促进和宣传活动,提供定期的门诊服务和指导,为患者和家人提供社会支持以及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精神健康是我们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身体健康问题一样,精神健康问题也需要及早的识别和干预。

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可能会对我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正如身体疾病可以通过早期检测和治疗而得到管理一样,精神健康问题也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得到有效管理。

通过更好地了解精神健康问题的早期迹象,我们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

接下来的文章将探讨精神疾病早期识别的迹象和方法,以及早期干预的途径。

我们将讨论如何观察行为、情感和身体症状,以及如何提供社会支持,以帮助那些可能受到精神疾病影响的人。

通过早期干预,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和促进精神健康,使每个人都能享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1.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早期识别精神疾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因为在疾病尚未达到严重阶段之前进行治疗通常更容易和更有效。

通过及早干预,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降低治疗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康复的机会。

其次,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和妄想,可以极大地干扰个体的日常生活。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减轻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使患者更容易适应和维持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最后,早期识别和干预还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

长期未诊断或未治疗的精神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陷入混乱,对家庭造成心理、情感和经济方面的负担。

通过提供及早的支持和治疗,可以减轻这种负担,帮助患者和家庭更好地应对精神健康挑战。

总之,早期识别精神疾病不仅有益于个体本身,还有益于整个社会。

通过关注早期迹象,及早提供支持和治疗,我们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和家庭的负担,为更健康和更幸福的未来创造条件。

精神健康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来实现它的保护和促进。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药物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药物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药物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物早期干预所谓早期干预,一种是初级预防,对所有人群进行检测或普遍性地干预,或是针对可能的病因例如分娩甚至妊娠并发症进行预防,这种方法特异性小。

另一种是针对高危人群。

本文主要介绍第二种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主要涉及到以下二个问题:如何识别高危人群及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干预。

目前相关研究所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是社会心理和药物干预,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药物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言精神分裂症是一个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有三大主要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而且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尽人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设想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早期干预是不是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相关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在临床上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才到医院诊治。

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在精神分裂症发作之前,绝大多数患者已经有一段时期的前驱症状,并且伴随着大脑神经生物学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下降。

这段时间被称为“未经治疗的精神病阶段(The 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 ,DUP)”。

DUP是Crow于1986年对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2 a,发现治疗前期间超过1 a的患者初次出院后的复发率明显增高,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与精神病治疗前期间有关[1]。

Bottlender等对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15 a后发现:排除其他与长期预后有关的因素外,第1次住院前的DUP时间仍然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2]。

另外,DUP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也有相关的报道[3~5]。

Wyatt’s复习了21个对照研究后发现在第一或第二次住院治疗时,接受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愈后要比在发病早期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为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精神分裂症发病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治疗难度大,往往迁延不愈,预后不良,易出现衰退,致残率高。

虽然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推陈出新使更多的患者从中收益,但目前的药物治疗仅仅局限在对症状的控制[1],仍无法解决彻底清除症状和保持长期稳定这一难题。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已渐渐被人们关注和重视。

1 早期发现
目前的研究显示,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预后与结局更好,社会功能越完善,但目前没有能确定治疗开始的标准的确切指标,所以对首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追溯、分析、评估,以便于早期识别积累循证医学经验,有报道指出最早期的表现以思维障碍为主,如敏感多疑、古怪的想法[2]。

应该注意以下变化:(1)行为不适当,包括举止、言语、人际交往等,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一过性的,如把握不住会漏过,有时易重犯,不以为然,意识不到,纠正不了;(2)沉醉于探索与自己学习和工作无关的高深哲学问题或宇宙起源等,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不接受朋友亲人批评劝告;(3)年轻人无原因表现苦恼或困惑,他(或她)可能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改变,或许存在一过性片断性的幻觉、妄想,只是早期仍保持一定的觉知能力,过后又未加注意和重视;(4)莫名其妙地出现个性的改变,如变内向、烦躁、情绪不稳、不明原因的冲动行为;(5)有以上情况且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家族精神病史,更应加以注意[2-3]。

2 早期评估
2.1 建立沟通热情欢迎和接触患者和家属,倾听他们的陈述,让患者说出体验和观点,观察他的情绪和行为,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应当指出的是,医生和家属要取得共识,这是建立沟通的第一步,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至关重要[3]。

2.2 善于发现问题如患者逃学、漫游、不与亲友来往等,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可理解程度如何?有没有诱因?可能有些问题并不严重,但会在一些不恰当的时间和场景出现,让人觉得有些捉摸不定或莫名其妙[4]。

2.3 评估特异性表现如幻觉、妄想等,包括患者的状态、出现的时间规律等。

这些表现可能仅是短暂的片段的偶然出现,或许对思维和行为并无明显的影响,有时可能会发现有些木讷或发愣或突然沉默,若能明确是有幻觉或妄想,应考虑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及时做出恰当的处置[4-5]。

2.4 评估暴力风险有无无故发脾气、易冲动、攻击他人或自杀行为,对周
围环境的影响、危害的可能性。

了解出现以上情况以便为有效干预提供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2.5 评估社会处境包括存在问题、近亲应付资料等,这些在现实中往往不被理解甚至被曲解和歧视,从而导致治疗被延误。

要知道他(或她)是如何设身处地的处理和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是否与其身份和地位相符。

2.6 评估个人史包括生长发育情况、文化背景、有无重大的精神创伤和其他应激因素。

遗传生长发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虽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宗教、习俗、文化素养对人的性格的塑形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6]。

2.7 评估家人对患者的观点和态度主要是家人如何理解患者的行为、对精神症状的理解程度和持续性的看法。

家人特别是监护人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患者任何处置和干预都必须征得监护人的同意和授权,家人的观点和态度决定患者的治疗取向,关乎整个干预过程的依从,关乎疗效和预后。

2.8 当前躯体状态评估包括性别、年龄、近期有无躯体疾病或外伤,生理变化如妇女的月经、围产期、更年期等。

精神分裂症平均发病年龄为20.5岁,而通常男性比女性要早两年发病;躯体的问题往往被看成是精神问题的直接因素,但在临床实践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许多躯体因素仅仅是诱因。

2.9 来自朋友和同事的情况如与性或道德有关的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精神病家族史等,因为有时家人未发现或不愿提及。

这时朋友和同事提供的资料往往更真实可靠[5-7]。

2.10 评估时间、环境等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包括昼夜节律、季节特点、环境变化及时效性、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

3 早期干预
3.1 早期干预的利益
3.1.1 减少复发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状在药物治疗下精神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如不能治疗会呈进行性加重,一些患者即使通过治疗好转后仍有反复发作倾向[8],早期干预可预防或延缓症状的复燃和加重,同时早期干预也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更好更多的选择。

3.1.2 减少功能残疾分裂症不及时得到治疗,认知损害更严重,导致社会功能的减退,使职业功能和发展功能受损,难以康复,最终发展为残疾。

3.1.3 减少自杀和违纪的风险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分裂症所占的比例约15%。

分裂症的自杀可能是受症状支配所致,其次精神患者的违纪事件在各类公共违法事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是最
有效的手段。

3.1.4 减缓衰退的进程精神分裂症患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往往过早地出现衰退而导致社会功能的丧失。

事实已经证明,随着治疗进步,得到有效治疗的病人多数能保持一定的社会功能,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能长时间保持痊愈状态,不出现衰退。

3.1.5 避免发展为难治病例的可能分裂症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症状往往向多样化,复杂化,严重化,难控制化方向发展,导致治疗的难度加大,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病例,最终无法得到全面康复[7-8]。

3.1.6 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由于症状较轻单一,对药物治疗也较敏感,可较快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的清除更彻底,功能恢复更全面,人格保持更完好,无需进行长程治疗,就可出院,延误治疗可能使症状多样化,顽固化,对治疗的反应差。

3.1.7 避免对患者中长期的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得不到有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紊乱状态使部分脑细胞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修复,就会可能过早的衰亡,由于脑细胞成年后几乎无再生功能,所以延误治疗对年轻人的生长发育可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社会功能损害会更重,难以康复,导致残疾,甚至过早出现衰退。

3.2 早期干预的时机临床实践中,确诊要求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而无论确诊与否,时间总在流逝,而疾病在不断发展,所以在症状还很轻微,患者还有较好觉知能力的情况下该不该进行干预,目前尚无明确循证医学证据[9]。

3.3 早期干预的方式凭借有利的原则,目前尚无能令患者及家属接受的方式,从伦理角度来看自愿和非药物的方式才是合适且可以接受的,但从长远的来看并非有益,疾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积极和向上思维方式才是可行的,这需建立在医患双方都能认可和承受的范围之内。

根据目前的治疗状况,药物是唯一可行手段,有研究证实前驱期干预能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包括低剂量的不良反应少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确定、管理和教育。

精神分裂症是神经发育性疾病且具有延续性病程,在早期已有生理病理损害,但其起病和发展尚无明确的生物学标志,往往在发病后相当长的时间才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了预后,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熟悉程度很低,人们从知识层面上认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治疗有效,但从态度上表现恰恰相反,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疾病的长期损害至关重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虽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证实越早开始治疗,患者的预后越好,社会功能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瑜,谢世平.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196.
[2]许冠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危机干预[J].吉林医学,2008,22(13):258.
[3]王传跃.精神分裂症研究的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1,6(4):177.
[4]徐贵云.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评估及干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4):185.
[5]刘敏东,张玲,谢焱,等.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的干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2,12(17):275.
[6]赵靖平,国效峰.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识别[J].上海精神医学,2011,2(16):155.
[7]立文.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药物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179.
[8]夏仲.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J].四川精神卫生,2005,15(3):233.
[9]李秀辉,万杰.参与型护理对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19(24):209.
①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南宁530003
通讯作者:郭桂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