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
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牛智成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摘要:隧道超欠挖是指以设计的隧道开挖轮廓线为基准线,实际开挖获得的断面在基准线以外的部分称为超挖,反之为欠挖。
在隧道爆破时,严重影响施工成本和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但隧道钻眼爆破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达到爆破规定的水平。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隧道超欠挖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隧道;控制措施;隧道超欠挖隧道开挖引起的问题,不仅不可避免,还会导致人员、机械和金融资源的消耗,而且影响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需要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要对隧道超欠挖原因进行分析及控制,严格控制隧道的质量安全和施工成本,因此要分析隧道超欠挖产生的原因,以减少或消除隧道超欠挖的问题,故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选择及施工管理是控制隧道超欠挖的关键。
一、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隧道超欠挖严重,不仅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还使开挖费用增加,过量超填的费用和欠挖处理的费用,不但提高了工程成本,还大幅减少利润,甚至造成项目亏损,尤其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超耗率达到100%~200%,甚至更高,严重增加了施工成本,影响了施工进度。
1不合理使用爆破参数,爆破设计存在问题隧道爆破设计往往都是走形式,一张图纸从开始施工用到施工结束,对实际施工爆破基本上起不到指导作用,因为隧道爆破必须依据的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与尺寸、水文及支护条件等都是随时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
再者,当前单位缺乏设计人员,大多数技术人员不懂爆破,全部依靠施工队伍,导致基本上不做施工设计,仅由施工队伍自己凭经验施工,也就是说农民工除了做了现场操作的工作,还做了本应该技术人员做的设计工作,即使施工做了爆破设计,基本上也是应付交差的。
因此,盲目施工、设计不到位、爆破参数不规范导致了超欠挖严重。
2隧道轮廓不正确,施工控制存在问题开挖断面的位置决定了开挖的质量;钻孔定位很随意,孔位不准,即使做了爆破设计,也不一定有好结果,设计图纸如何定位到现场、现场定位后如何控制炮孔不走样,都要严格控制。
隧道光面爆破及超欠挖现象分析与控制技术措施

隧道光面爆破及超欠挖现象分析与控制技术
措施
隧道挖掘是一种复杂的地质工程技术,它涉及对复杂地质条件和
强烈的地质环境作用下的隧道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随着地质条件复杂化,工程技术复杂化,隧道爆破及超欠挖现象日益严重。
在此情况下,如何合理分析及控制超欠挖现象就变得格外重要。
为此,本文将对隧
道爆破及超欠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控制技术措施,以实现高效、安全的隧道施工。
首先,本文将对隧道爆破及超欠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超欠
挖现象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爆破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施工公司在隧道
施工中缺乏认真熟悉地质条件及隧道爆破方面的专业技术准备造成的。
此外,地质条件复杂和施工熟悉度不足也是造成超欠挖现象的重要原因。
其次,为了防止和控制超欠挖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技术
措施。
包括:1)在爆破前结合参与施工的单位熟悉地质条件,选择合
适的采矿方法;2)在爆破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精确施工;3)在监测过程中,定期进行爆破前位移点监测,把握爆破效果;4)
使用正确的支护方法,减小支护结构变形,防止坚固体爆破效果不理想。
以上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超欠挖现象,有助于营造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
刍议公路隧道超欠挖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节理 的间距 与岩体超欠 挖密切相关 ,对节理 比较密集的岩 体进行开挖要通过爆破 的方式 ,大块 的岩块则 比较容易产生大 方量 的超挖 ,同时岩体稳定性也取决于有多少组软弱结构面 的 出现 。
1 . 1 . 3 黏 已 充 填 物
充填 于节理或 断面层 的黏土对隧道边墙的稳定性是十分不 利 的 ,通 过爆破使 较完整的岩体破裂所需 的能量要超过夹层 的 充填材料所需要 的能量 ,因此在爆破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软弱 夹层 中充填物对超挖 的影响 。
科 学 之友
F r i e n d o f S c i e n c e A m a t e u r s
2 0 1 3 年1 0 月
刍 议 公 路 隧道 超 欠 挖 产 生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及 控 制措 施
余 科
( 中铁隧道集 团三处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0)
A b s t r a c t : Wi t h a a q u e d u c t p r o j e c t c h a n n e l s l o p e c e me n t a t i o n s a n d g r a v e l c u s h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 s u mma r i z e d f r o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建议线接 近平行 ,开挖时岩体将沿节理破裂 ,而不会沿着原设 计 的边界 线破 裂 ,两组节理 的组合将会增大超挖现象 的机会 , ’ 在三组或更 多组节理的组合下 ,超欠挖现象将更加突 出。当岩 层近水平 亨向上成 层发育 ,而节理垂直发育时 ,大方量 的超欠 挖将会在 隧洞 开挖 过程 中出现。水平方 向的节理将使隧洞顶部 变得 比较平 ,倾斜 的地 层或节理可以改变隧洞的开挖边界的形 状, 使得 隧洞不能形成对称 的形状 ,这样可能造成大方量 的超 欠挖现象 的出现 。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公路隧道的超欠挖一般是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引起的。
超欠挖会导致隧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隧道倒塌和交通事故等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处理措施来保障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
首先,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评价,了解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岩层厚度、强度、岩性、裂隙、断层等,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结果,合理确定隧道的几何形状和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明显的超欠挖情况。
在施工阶段,需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
对于超欠挖点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测量地应力和变形情况,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挖掘过程中的地应力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超限变形,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增强。
同时,监测隧道周围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和地下水流动情况,避免因水压过大而引起的超欠挖。
另外,在施工阶段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超欠挖。
一种方法是进行预爆控制,通过合理的爆破设计和爆破参数,减小超欠挖的范围和程度。
同时,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锚固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等,增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合理控制施工速度和挖掘进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超欠挖风险。
最后,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
隧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验收和检查,确保超欠挖点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可以继续进行隧道结构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变形和病害,保持隧道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超欠挖是一项复杂的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都采取一系列的控制处理措施来保障隧道的安全性。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严格监测和控制施工过程,以及及时处理、管控超欠挖问题,才能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公路 隧道 超 欠挖 原 因分析 及控 制 措施
王 良 国
( 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 司, 广 广东 广州 5 1 3 ) 14 1
摘 要 : 文分析 了公路 隧道 超 欠挖 产生 的原 因, 本 浅谈 降低 或 减 少隧道 超 欠挖 的措 施 , 出采 用“ 奥法 ” 术 、 指 新 技 强化施 工 管理 是控 制
隧道 超欠挖 的 关键 , 可供 隧道 施 工 时参考 爆 新
在现场施工 中 , 改变“ 应 宁超勿欠 ” 的传统 观念 , 正确性及台车钻臂推进器的水平 等。 树立 “ 少超少欠 ” 的观点 , 在规范容许 的范 围内 , 广梧高速公路河 口至平 台段是 国家高速公 2. .1开眼偏差 3 开眼偏 差即开眼中一 与设计孔位 中心 间的 允许一 定程度的欠挖 ,避免开挖轮廓线 的无 谓 t k , 路 网布局方案第 十八横 向路 线广东省广州至云 开眼偏差多半是 引起欠 挖的主要因素。 瑞 扩 大, 而使超挖得以减少。 南 昆明的一段 , 路线呈东西走 向。 阶段广梧高 偏差 , 本 3 . 2优化每循 环进尺 , 合理确定炮 眼深度 速公路主线全长 6 . l m 4 7 k ,其中隧道设置有茶 典对质量要求较 高的工程 为 4r,一般工程 最 4 e a 炮 眼深度 的确定主要 受隧道地 质条件 、 施 0r 我国《 a 公路隧道施 工技术规范 》 定 规 林顶 、 三家 寨( 拱 ) 山顶 、 连 、 旗 石排 口( 左线 ) 、 鹅 大为 1e , 工组 织能力 、单循环作业时间 、 装碴 机械及能 公髻 、 白石岭 ( 拱 ) 连 、 村( 拱 )牛车顶 、 黄茅 连 、 亚 炮眼开眼偏差不超过 5 m e。 力、 工期及进 度要求等的制约 。深孔钻爆 , 虽然 婆髻 、 大山 、 息村 百路须 、 正涌( 连拱 )次步( 间 、 小 2. .2方向偏差 3 方向偏斜即开眼方 向与隧道设计轴 向轮廓 能获 得较 好的施工进度 ,但 由于受钻 孔倾斜 率 距) 隧道 , 15 6 5 共 2 7 . 双洞 m 1 座。 0 \3 全线路基宽 方 度采 用双 向四车道高 速公 路公路标准 ,隧道单 线 问偏差 , 向偏差 多半是引起超挖 的主要 因 的影 响 ,降低了炮眼利用率 ,增大 了炸药 消耗 素。 我国《 公路 隧道施 工技术规范》 中规定 , 周边 量 , 环时 间会加长 , 循 超挖值 也会增 大 ; 减少 炮 洞 内轮廓净宽 1, m。 06 8 c/ 隧道嗣岩类 别变化 范围由 Ⅱ级~ V级 , 中 眼外斜率 不得大 于 5 mm,并根据不 同的炮 眼 眼深 度就能减少外插角造成 的超挖 ,如果 炮眼 其 m减少到 2 m,可以使 平均 超挖值减少 Ⅲ级 、 所 占比例较大 。 Ⅳ级 因爆法费用低灵 活性 深度适 当调整斜 率 ,保证眼底不得超 出开挖 断 深度 由 4 大, 几乎应用在 各类岩石 的开挖 , 钻爆法施 工技 面轮廓线 1e , 0r 最大不得超过 1e 。 a 5r a 5%。因此 , 0 无论是从超挖值还是从总体综 合效 2 . 破控制影 响分析 4爆 应, 在选择钻孔 深度时要统筹考虑 , 优化 每循环 术 已有近 10 6 年的历史厂 梧高速本 阶段 的隧道 实际爆破 中, 多数是根据经验 , 以完全 根 进 尺, 难 以获得最佳的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 施工大都采用钻爆法施 工。 3 - 3提高装药质量和爆 破技术 岩石隧道采用钻爆 法施工 ,超欠挖不可避 据隧道地质情况 进行爆 破设计 ,从而 出现超 欠 免。 超挖引起 多运 洞碴 , 增加 回填量 , 给支护 、 防 挖现象 , 尤其在软岩地段爆 破施工时 , 超挖 现象 超挖造 成浪费 , 欠挖处理极为困难。 隧道施 排水 、二衬等后续作业造成 困难 ;欠 挖则要清 更为严重。 工 中, 要充分运用光 面爆破 、 裂爆破和等差 毫 预 除, 造成人 工 、 材料 的超额消 耗 , 处理 欠挖 更容 2 .炸药 品种及装药结构 .1 4 秒技术 ,精心进行钻爆设 计 , 理选择钻爆参 合 易形成更大 的超挖 。超欠挖影 响隧道工程的综 炸药与岩石阻抗 不匹配 ,猛度过大对炮孑 数 , L 提高装药质量。 从实施光面爆破控制超欠挖 合效益 , 以现阶段双车道公路隧道 为例 , 砌外 壁产生过量破坏 ;装药结构或线装 药密度不合 出发 ,选择与岩石 阻抗 系数相匹配或相接近 的 衬 轮廓开挖周长约为 2m,如每个开挖断 面的平 理 也常常会造成对炮孑壁 的局部或整体超爆破 炸药 品种 , 5 L 周边 眼可采 用间隔装药方式 , 增加炮 均超挖量为 1e , 米损失 20 元以上。 0r 每延 a 00 严 坏 。 孑 的线装药 高度 , 善爆碴块度 , L 改 提高炮痕保存 率。 重的超欠挖对隧道洞室 的稳定 【也 会产生一定 生 2. .2爆破设计不 当 4 的影响 , 因此必须对隧道超欠挖问题引起重视。 周 边眼布 置及周 边眼 ㈣ 与内 圈跟f 的相 3 . 4提高测 量技术 , 少预 留误 差 , 减 控制人 2影响隧道超欠挖 的凶素 对距 大了则可 能产生欠 挖 , 了则 可能产 为 超 挖 小 2 . 1同岩类别影响分析 测量是控制超挖 的基础 , 提高测量精度 , 提 生超挖 。 围岩 岩 j( 生主要包括岩 石的物理 、 特征 力学 2 施工操作影响分析 5 高画线精度是控 制隧道 超欠挖的重要措施 。施 等) 岩石结构 ( 、 主要包 括岩石成因演变过 程特 施 工操作产生 的超欠挖 主要 表现在: 不放 工 中,要尽可能采用高精 仪器和先进 的测量手 性, 如节理裂隙等尉 隧道施工超欠 挖影响较大 , 轮厨 线 、 确放轮廓线 、 ; 不准 错误布置轮 廓线 和钻 段 , 经常调试校核仪器 , 并将开挖 轮廓线即设计 据有关研究 , 如果隧道方 向垂直于岩层走 向 , 岩 孔 位置 ; 中线和标高相对设计值 的偏移 ; 放样 施 轮廓线放样 于掌子 面上 ,以降低或取消预 留和 石整体破 裂 , 最多为 1%; 当平行岩层 走 钻人 员技 术不精或不认真 ;钻孔定位 或钻进角 放样误差 , 超挖 6 但 减少人为超挖现象 。 向时 , 可能达 4 %。如遇软弱 围岩 、 则 0 坍方或 完 度偏差控 制不好 ;少打眼以及试 图争取缩 短钻 3 _ 5加强人员培训 , 提高钻孑精度 L 整性差 的地质 隋况 , 更易产生超挖。 眼时间 , 自减少钻 孔深度 ; 擅 采用过 多装 药量 ; 提高 钻孑 精度 是 防止超 欠挖 的 最重要 措 L 2 钻孔设备 及钻孔深度影 响分析 2 _ 手持 风钻施 钻时工作平 台高度不够 而使钻 孔 向 施 , 为了使超欠挖值限制在最小 范围内 , 必须加 无论是人工手持风钻 , 还是凿 岩台车钻孔 , 上偏斜过大 等。 强对司钻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熟 练掌 握钻孑技 L 由于 自动化程 度低 ,必然影响到凿岩定位及 钻 2 . 工管理影响分析 6施 术 , 到按操作细则 、 做 设计要求 和布置的孔位施 进精度 ,使得周, 边眼有一定外 插斜率 而产生 向 从 以上诸多因素分析 中看 出 , 在某一 隧道 钻 , 确保达到规定的孔位 、L 、 孑深 倾斜度等 。 采用 外或向上 的超 挖偏差 , 孑 越深 、 钻 L 外插角 越大 、 工程 中, 除地质及设 备构造 等客观 因素外 , 余 台车钻孔 要实行定人 、 其 定钻 、 眼 , 证钻 臂推 定 保 自 动化程度越低 , 超挖量越 大。 如钻孑 为 3 外 均可凭人 的主观能动性随机控制或改 变。而这 进器水 平 , L m, 推力均匀适 当。 同时要严格工序间的 插角 为 O 。保持始 点不 能有欠 挖 , 。 , 则钻 孔前 种 随机控制或改变 的前提即在于对技术 的严 肃 检查 和监督 , 坚持 按图验收 ,不合格 的坚决 重 端需超 挖 0 6 平均超挖 值为 0 8 m 超 挖形 性和施工 的精确性 两方 面的重视程度 。两者效 打 , . m, 1 .e, 0 以提高总体劳动成效和管理水平。 态如图 1 锯状形 。这也是规范建议深孔爆 破深 果 的 良 即可反应 出施工管理 水平 的高低 。 莠 3 . 6强化 管理 人员的科学 意识 , 建立严格 的 度取 33 m的原因之一 。  ̄_ 5 3控制超欠挖 的措 施 : 施工管理制度 3 . 1实施 “ 新奥法 ” 技术 , “ 改变 宁超勿欠 ” 的 对一项工程综合评价 的基本标准包括工程 传统 观念 量与总工时之 比最 小 、 总劳材耗费指标最低 、 质 - “ 奥法” 新 的基本 原 则 “ 制爆 破 、 时支 量优 良、 控 及 无安全事故 四个方 面。因此 , 施管人员 护、 监控量 测”等 与隧道超欠挖 的控 制直接相 必须树立科学 的观 , 强化施 工管理 , 措施上加 关, “ 控制爆破 ” 是隧道超欠 挖控制 的要点 , 不但 大对施工质量监督与质量 检查 力度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隧道 采用 钻爆 法 施工 技 术 已有 近 10年 , 管 近 5 尽 4 0年来采用掘 进 机 的 呼声 愈 来愈 高 , 因钻爆 法 费 用 但
一
低, 灵活性 大 , 几乎 能适 应 各类 岩石 的开挖 , 至今仍 在世
一Leabharlann Im L
I
I —
I 霎
界 的交通 隧道及采 矿巷 道 开挖 中 占主 导地 位 且短 期 内 还 不可 能被取代 。 岩石 隧道采用 钻爆法施工 , 超欠 挖不可 避免 。超挖 引起多装 运洞碴 , 加 回填 量 , 支护 、 增 给 防排 水 、 二衬 等 后 续作业 造成 困难 ; 欠挖则 要清除 , 造成人 工 、 材料 的超 额 消耗 , 理欠挖 更容易形 成更大 的超挖 。超欠挖 影响 处 隧道工程 的综合效 益 , 以现 阶 段双 车 道公 路 隧道 为 例 , 衬 砌外轮 廓开挖周 长约为 2m, 每个开挖 断 面的平均 5 如
法” 技术 、 强化施 工管理是控 制隧道超 欠挖 的关键 , 可供 隧道施 工 时参 考 。
关 键词 : 隧道 ; 欠挖 ; 超 爆破 ; 新奥 法
中图分类号 : 5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4 5 1 ( 0 7 1— 0 7 —0 U4 5 B 1 0 - 7 6 2 0 ) 2 l2 2
量破坏 ; 药结构或线装 药密 度不合理也 常常 会造成 对 装 炮孔 壁的 局部或整 体超爆破坏 。
1 2 爆破设 计不 当 .
3 5m 的原 因之一 。 .
1 3 钻 眼精 度影 响分 析 .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l 期 07 2
超挖 造成浪 费 , 挖 处理 极 为 困难 。隧道 施 工 中 , 欠 要 充分运 用光 面爆破 、 裂爆 破 和等 差 毫 秒技 术 , 心 预 精
隧道施工双超问题及其优化控制措施

隧道施工双超问题及其优化控制措施摘要:隧道施工中经常出现超挖及欠挖问题。
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并持续发展和扩大,将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质量风险,同时造成严重的成本浪费。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双超”问题;优化控制;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之山区高速公路的不断增加,为了克服地形高差的影响,隧道就成了必要的选择方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车流量加大,大断面隧道成为今后必然选择的趋势。
开挖作为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质量及成本情况,现阶段,隧道开挖作业中普遍存在超挖和欠挖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施工功效,同时增加了安全、质量风险及成本投入,为了改善隧道开挖的现状,工程师们越来越重视隧道开挖,并加大了对超挖和欠挖的研究力度。
1.围岩概况设计隧道围岩由侏罗系上统飞天山组,小坝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薄~中厚层状构造,中风化,属较软~较硬岩,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一般,岩层产状平缓,洞顶无支护时易发生较大规模坍塌,埋深较大可能发生底鼓,侧壁稳定性一般,开挖前应预支护,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地下水较发育,洞内一般呈淋雨或大雨状。
2.双超整治现场存在的问题1.隧道劳务协作队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人员,超欠挖质量控制意识淡薄,存在宁超勿欠的思想;2.现场开挖进尺较大,开挖时周边眼钻孔外插角度控制不严,导致超挖越大;3.未进行每循环开挖断面放样,开挖工按照上循环钢拱架为标准进行施钻,导致超挖较大;4.未根据围岩变化进行爆破设计优化调整,导致超挖较大;5.未及时进行配合比优化、速凝剂掺量控制方式欠妥,导致回弹量较大;6.湿喷机械手操作技术较差,人员变化频繁,未严格按交底工艺操作,导致回弹量较大;7.过度找顶,导致局部超挖较大,造成喷射混凝土超耗较大;8.没有及时的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对预留沉降量进行动态调整,导致初支喷射混凝土超耗;9.超前小导管施工角度偏大,对围岩造成环向切割,导致超挖较大;10.对混凝土拌合、运输、补方过程管理松懈,造成混凝土浪费,导致混凝土超耗;11.在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由于受洞内设备及周边环境影响,导致围岩预测不准,未能根据围岩状况及时调整开挖工法;12.除了上面讨论的基本因素外,还有大量不可控因素,如洞内渗、滴水,掌子面坍塌、掉块及设备故障等均会增加隧道超挖的概率。
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在隧道開挖施工过程中,隧道超欠挖现象不可避免,这不仅造成了人力、机械、财力的巨大消耗,而且还降低了围岩稳定性、降低了工程质量,延误了工程进度。
有的甚至影响人身安全,超挖部分回填大量混凝土,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严格控制隧道超欠挖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的重点。
1 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公路隧道超欠挖是以隧道轮廓线为依据,超过开挖轮廓线为超挖部分,侵入开挖轮廓线为欠挖部分,隧道超挖不仅造成弃渣方量增多,增加机械燃料费用,而且增加了衬砌混凝土方量,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而且会导致山体围岩应力集中,影响围岩稳定性,为以后施工及隧道运行留下安全隐患。
隧道欠挖会导致二衬厚度不足,不满足设计要求,以后整改时会造成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故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隧道超欠挖控制,减少隧道超挖,杜绝隧道欠挖。
1.1 爆破方法及爆破参数选择不合理目前,我国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技术虽日趋成熟,但由于每个隧道围岩状况都不一样,故在爆破参数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
施工人员不按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错误地认为只要加大药量就可以提高炮眼利用率,就能得到较好的爆破效果,从而产生超挖。
为了使超挖得到有效控制又盲目地减少装药量,从而又导致了欠挖。
爆破网路连接不规范,使得爆破未能按设计的次序起爆,导致局部欠挖。
在隧道爆破过程中爆破能量越大,超挖产生的可能性越大,快速、高强度、高密度的爆破方式都能导致岩体的破坏,高强度系数导致超挖,低强度系数导致欠挖。
1.2 隧道轮廓线放样不准确测量技术人员对开挖轮廓线及爆破点位置、间距放样的准确性决定了爆破效果,测量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每次测量未进行复核,换手测量,不能够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炮眼间距及炮眼深度。
测量技术人员对开挖轮廓线及爆破点位置、间距放样的准确性决定了爆破效果。
1.3 施工管理存在漏洞施工人员质量意識较差,对隧道超欠挖未能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处理措施徐超摘要:在公路隧道的修建中,控制隧道的超欠挖对于提高质量、节约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新建鹤大高速公路大蒲柴河至砂子河设计段白水滩隧道为例, 分析了公路隧道超欠挖产生的原因,浅谈降低或减少隧道超欠挖程度的措施,,介绍了隧道对于超欠挖的控制以及后续处理方法,指出采用“新奥法”技术、强化施工管理是控制隧道超欠挖的关键具体施工方法分别为光面爆破与人工处理。
关键词:隧道;超欠挖;新奥法光面爆破;人工处理1 工程概况新建鹤大高速公路大蒲柴河至砂子河设计段白水滩隧道设计为双洞分离式隧道该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
隧道围岩类别变化围由Ⅲ级~Ⅴ级,其中Ⅳ、Ⅴ级所占比例较大。
因钻爆法费用低,灵活性大,几乎应用在各类岩石的开挖。
本隧道全部采用钻爆法施工。
本人参与了新建鹤大高速公路大蒲柴河至砂子河设计段白水滩隧道的施工,结合在隧道实际施工的工作经验,对隧道的超欠挖有以下认识:在隧道施工中,隧道超挖或者欠挖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来说,超挖是指实际开挖轮廓大于设计开挖轮廓,反之,欠挖是指实际开挖轮廓小于设计开挖轮廓。
岩石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超欠挖不可避免,这对于隧道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于超挖来说,首先,会引起多运洞渣。
其次,如果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当,初期支护背后留下空洞,在围岩松动或沉降的情况下,易将初支压碎,对于衬砌前施工安全极为不利。
再次,如果超挖过大而紧贴岩面支护,便会提高初期支护甚至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工程量,增加成本。
最后,严重的超欠挖对隧道洞室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欠挖来说,如果未做处理,首先会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使二次衬砌作用大为削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清除造成人工、材料的超额消耗,处理欠挖更容易形成更大的超挖。
再次,如果为提高衬砌混凝土的厚度而私自缩小二次衬砌的轮廓,造成其侵限,这在隧道施工中是明令禁止的。
2 影响隧道超欠挖的因素2.1钻眼精度影响分析钻孔技术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主要是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e和钻孔的深度L,他们与超欠挖高度h的有如下关系:h=e+Ltan(θ/2)(2-1)式(2-1)表面,随外插角θ、钻孔的深度L的增大,h增大。
2.1.1外插角θ和钻孔的深度Lθ和L主要取决于司钻工的操作水平和所用钻机的某些性能。
通常,钻机都有一个外缘高度,为保证后续掘进能正常钻孔,就必须有一个超挖高度h d(即超挖控制下限),钻孔需要的最小平均超挖约为7cm,这样,如L=3m,则外插角θ=4.55°;如L=5m,则θ=2.65°,显然,一般的人工操作水平有限是难以达到的。
2.1.2 周边孔开口位置e在实际施工中,周边孔开孔位置e有如下三种情况,白水滩隧道为高速公路隧道,但我们按铁路隧道规要求施工,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中规定,周边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并根据不同的炮眼深度适当调整斜率,保证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
图(2-1)2.2爆破技术实际爆破中,多数是根据经验,难以完全根据隧道地质情况进行爆破设计,从而出现超欠挖现象,尤其在软岩地段爆破施工时,超挖现象更为严重。
2.2.1 炸药品种及装药结构炸药与岩石阻抗不匹配,猛度过大对炮孔壁产生过量破坏;装药结构或线装药密度不合理也常常会造成对炮孔壁的局部或整体超爆破坏。
2.2.2 爆破设计不当周边眼布置及周边眼(E)与圈眼(W)的相对距(E/W)大了则可能产生欠挖,小了则可能产生超挖。
同时,普通爆破相对于控制爆破,超挖比大。
2.3施工操作影响分析施工操作产生的超欠挖主要表现在:不放轮廓线、不准确放轮廓线、错误布置轮廓线和钻孔位置;放样中线和标高相对设计值的偏移;施钻人员技术不精或不认真;钻孔定位或钻进角度偏差控制不好;少打眼以及试图争取缩短钻眼时间,擅自减少钻孔深度;采用过多装药量;手持风钻施钻时工作平台高度不够而使钻孔向上偏斜过大等。
2.4 围岩类别影响分析地质是客观条件,它是确定爆破参数的基本依据。
围岩岩性(主要包括岩石的物理、力学特征等)、岩石结构(主要包括岩石成因演变过程特性,如节理裂隙等)对隧道施工超欠挖影响较大,据有关研究,如果隧道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岩石整体破裂,超挖最多为16%;但当平行岩层走向时,则可能达40%。
如遇软弱围岩、坍方或完整性差的地质情况,更易产生超挖。
2.5施工管理影响分析从以上诸多因素分析中看出,在隧道工程中,除地质及设备构造等客观因素外,其余均可凭人的主观能动性随机控制或改变。
而这种随机控制或改变的前提即在于对技术的严肃性和施工的精确性两方面的重视程度。
两者效果的良莠即可反应出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
3控制超欠挖的措施3.1 实施“新奥法”技术,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新奥法”的基本原则“控制爆破、及时支护、监控量测”等与隧道超欠挖的控制直接相关,“控制爆破”是隧道超欠挖控制的要点,不但使钻孔质量提高,炮孔误差减少,隧道开挖轮廓线成型质量提高,而且可基本消除爆破对围岩的挠动破坏影响。
“及时支护”可以及早封闭围岩,避免隧道围岩应力的过度释放,从而避免隧道围岩节理性坍塌,形成过大的超挖量。
同时,在现场施工中,应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树立“少超少欠”的观点,在规容许的围,允许一定程度的欠挖,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而使超挖得以减少。
3.2 优化每循环进尺,合理确定炮眼深度炮眼深度的确定主要受隧道地质条件、施工组织能力、单循环作业时间、装碴机械及能力、工期及进度要求等的制约。
深孔钻爆,虽然能获得较好的施工进度,但由于受钻孔倾斜率的影响,降低了炮眼利用率,增大了炸药消耗量,循环时间会加长,超挖值也会增大;减少炮眼深度就能减少外插角造成的超挖,如果炮眼深度由4m减少到2m,可以使平均超挖值减少50%。
因此,无论是从超挖值还是从总体综合效应,在选择钻孔深度时要统筹考虑,优化每循环进尺,以获得最佳的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3.3 提高装药质量和爆破技术超挖造成浪费,欠挖处理极为困难。
隧道施工中,要充分运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和等差毫秒技术,精心进行钻爆设计,合理选择钻爆参数,提高装药质量。
从实施光面爆破控制超欠挖出发,选择与岩石阻抗系数相匹配或相接近的炸药品种,周边眼可采用间隔装药方式,增加炮孔的线装药高度,改善爆渣块度,提高炮痕保存率。
必要时可以采用红线爆破3.4提高测量技术,减少预留误差,控制人为超挖测量是控制超挖的基础,提高测量精度,提高画线精度是控制隧道超欠挖的重要措施。
施工中,要尽可能采用高精仪器和先进的测量手段,经常调试校核仪器,并将开挖轮廓线即设计轮廓线放样于掌子面上,以降低或取消预留和放样误差,减少人为超挖现象。
放好,放准确线,是确保周边眼打好的基础,同时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的进行断面扫描,为下次的开挖,放线提供数据参考。
3.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钻孔精度提高钻孔精度是防止超欠挖的最重要措施,为了使超欠挖值限制在最小围,必须加强对司钻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钻孔技术,做到按操作细则、设计要求和布置的孔位施钻,确保达到规定的孔位、孔深、倾斜度等。
采用台车钻孔要实行定人、定钻、定眼,保证钻臂推进器水平,推力均匀适当。
同时要严格工序间的检查和监督,坚持按图验收,不合格的坚决重打,以提高总体劳动成效和管理水平。
3.6 强化管理人员的科学意识,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一项工程综合评价的基本标准包括工程量与总工时之比最小、总劳材耗费指标最低、质量优良、无安全事故四个方面。
因此,施管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观点,强化施工管理,措施上加大对施工质量监督与质量检查力度,组织上严格认真,行动上齐抓共管。
对测量、钻眼和爆破设计,要有措施,有操作细则、有制度、有检查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控制隧道超挖、降低施工成本。
4处理超欠挖的措施在这里以白水滩为例,,原设计的Ⅲ级围岩,因洞渗水严重,围岩强度较高,但由于围岩尚有竖向节理,整体性差,隧道掘进时超欠挖现象尤为严重,施工时常有巨大石块掉落,为保证施工安全,在围岩尚未变更的情况下加设钢架,采取Ⅳ级围岩支护初期支护。
结合实际施工处理超欠挖的经验,论述如下。
4.1 超挖处理在该隧道段掘进中,超挖程度为0cm~80cm不等,根据超挖程度不同,采取对应处理措施。
当隧道超挖超过10cm以上,首先对其部位初喷素混凝土,然后根据其超挖程度确定是否要加设额外钢架或者钢筋网片。
4.1.1加设异形钢架对超挖部位超过30cm以上(单位钢架间距面积1m2以上)的,先按照Ⅳ级围岩初期支护加工钢架并架立,再对超挖部位加设异形钢架,附加钢筋网片。
采用砂浆锚杆(长度可取系统锚杆设计长度的1/2)将异形钢架锚固在超挖部位,同时其两端焊接到主钢架上,立即喷射纤维混凝土形成稳固的整体,防止处理部位无受力点。
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初喷混凝土;2-主钢架(格栅钢架);3-中空锚杆;4-异形钢架(I10工字钢);5-附加锚杆;6-附加钢筋网片;7-钢筋网片4.1.2加设钢架网片对于超挖深度为10~30cm(单位钢架间距面积1m2以下)的,可对其挂网喷浆,同上,锚杆头做L形弯头,以便与钢架(或钢筋网片)连接,可靠受力。
当隧道超挖小于10cm的,可初喷后,按照未超挖处理,隧道整体支护后,喷射纤维混凝土。
隧道超挖必须及时处理,防止初期支护背后出现空洞,影响施工安全及质量。
4.2 欠挖处理隧道欠挖是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光爆效果不好,二是沉降变形。
针对光爆效果不好的,可进行补炮或者人工机械凿除处理4.2.1补炮对于大面积、严重欠挖的部位(欠30cm以上),可对欠挖部位施作小炮眼,弱爆破处理,以免减少对其他合格成型部位的扰动;4.2.2人工机械凿除对于小面积、轻微超挖的部位(欠30cm以下),可对欠挖部位根据围岩情况做处理,一般来说,当围岩较软(Ⅴ级围岩)时,可采用挖掘机直接抠除,当围岩较硬(Ⅲ、Ⅳ级围岩)时,可采取人工钻孔以形成“支离破碎”情况,机械辅助排除。
当初期支护形成后,在监控量测过程中,发现由于沉降等引起的变形,影响二次衬砌施工标准时,应对其处理。
4.2.3人工凿除对于发现局部变形轻微(<5cm)时,可根据情况人工凿除初支混凝土,但不能拆除原有初支钢架或者钢筋网片。
4.2.4返工发现大面积严重变形欠挖(≥5cm)时,可对欠挖部位返工,以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防止衬砌断面侵限。
5结束语防止或减少隧道超欠挖是所有隧道工作者的共识,隧道的超欠挖除了地质等客观因素外,其余均属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施工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是关键,若能更进一步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按“新奥法”技术施工,把众多的因素置于可控的状态,相信隧道施工超欠挖问题一定能得到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