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联盟伙伴的冲突管理
跨国企业的战略联盟策略

跨国企业的战略联盟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MNEs)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需要采取更加创新和效率化的经营策略。
而其中,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就成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从什么是战略联盟开始,探讨跨国企业采取战略联盟的原因、战略联盟的形式以及战略联盟的风险和管理。
一、什么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实现某项特定的战略目标、共同进行业务合作和分享资源,以达成既定目标的一种协议关系。
而双方之间形成的共同目标,可能是产品或技术的共享,市场拓展,成本共同承担等,通过联盟的形式来减轻企业自身的风险压力以及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率和速度。
二、跨国企业采取战略联盟的原因1、资源互补性一般情况下,跨国企业之间的资源不完全相同。
合作的其中一方可能拥有另一方所需的资源,这种资源的互补可以很好的促进战略联盟的形成。
并且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散,并且实现最终效益的提高。
2、研发共享和技术合作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得到与自己业务或目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共享研发成果和新技术、专利等资源。
而这些可能经过联盟合作而得到,这些研发成果也对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维护竞争优势发挥重要作用。
3、全球化战略的推进通过联盟形式,可以依托合作伙伴的资源和市场,更好的了解地域文化以及市场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对新市场的不了解和进入难度,同时还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获得资源的便利性。
这种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在全球市场游戏中的失误和风险,而且可以加快企业全球化布局的进程。
三、战略联盟的形式1、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是一种在产品和服务领域进行的深度合作模式。
双方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来平等参与共同开展业务的利润和风险分担。
此时,合同约定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成功因素,包括业务范围、所有权分配、资源分配等内容。
2、联营究竟是自己深度合作,还是组合伙人参与共同开展业务,这取决于跨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房地产市场中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

房地产市场中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企业之间常常采取各种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成为了许多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房地产市场中的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一、战略联盟的定义和类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企业基于互补资源、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通过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共同开展业务活动。
房地产市场中常见的战略联盟类型包括联合开发、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和市场拓展等。
1. 联合开发: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发项目,共同投资、建设和销售。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单方面承担风险和成本的压力,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协同创造。
2. 项目合作:不同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进行项目运营和管理。
例如,一家公司负责规划和设计,另一家公司负责销售和市场推广。
通过各自的专长和资源优势,实现项目的综合管控和市场覆盖。
3. 资源共享: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如土地、资金、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方式经常出现在跨国房地产企业之间,通过互相借鉴和学习,提升各自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市场拓展: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组建联盟,共同进军新的市场。
通过联合行动,企业可以减少竞争对手的影响,共同分享市场份额,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战略联盟与合作关系的优势1. 充分利用资源:战略联盟带来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不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将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分担风险和成本: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成本压力。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分担风险,减少成本,并提高投资回报率。
3. 提高市场竞争力:联盟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点和影响力。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共同的市场目标。
4. 加速创新和学习:战略联盟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加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企业战略中的并购与战略联盟

企业战略中的并购与战略联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为了实现增长和扩大市场份额,常常会采取并购和战略联盟等策略。
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而战略联盟则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共同利益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这两种战略选择都有其优势和风险,企业需要谨慎考虑并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战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并购战略。
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进入新的市场或行业,增加产品线或服务范围。
通过收购具有技术、资源或市场优势的公司,企业可以迅速提升自身实力。
此外,并购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合并两家公司的运营和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
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并购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整合两个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组织文化,如果无法有效整合,可能会导致合并失败。
其次,并购可能会引发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反垄断调查。
如果并购被认为垄断市场,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和巨额罚款。
此外,高昂的收购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企业无法承担并购的财务压力,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与并购相比,战略联盟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
战略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渠道,降低风险和成本。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企业可以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战略联盟还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然而,战略联盟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建立和维护战略联盟需要双方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如果合作伙伴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合作意愿不坚定,可能会导致合作关系破裂。
其次,战略联盟可能会面临知识泄露和竞争风险。
当企业与竞争对手合作时,需要注意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避免被竞争对手利用。
此外,战略联盟也需要注意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企业战略联盟组织结构模式浅析

企业战略联盟组织结构模式浅析共同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在特定的项目或市场中共同投资和经营的组织形式。
共同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由各方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新的法人实体。
每个合作伙伴根据其投资比例获得相应的股权和利益。
共同企业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可以自主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
共同企业的优势是两个或多个企业共享资源和能力,并能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合作项目。
然而,共同企业的组织过程相对繁琐,合作伙伴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合作风险。
联盟公司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设立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
联盟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由各方共同出资设立。
每个合作伙伴根据其投资比例获得相应的股权和利益。
联盟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联盟公司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和能力,并通过合作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风险分担。
但是,联盟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存在较高的动态变化和不稳定性。
虚拟组织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合作和协作,建立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连接的虚拟合作关系的组织形式。
虚拟组织的核心是信息共享和合作协同,各个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虚拟组织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并实现合作共赢。
虚拟组织的缺点在于合作伙伴之间的距离和时差可能导致协调和沟通的困难,而且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高,存在信息安全和网络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模式有共同企业、联盟公司和虚拟组织。
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合作项目和市场环境。
企业在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模式时,需要考虑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合作项目的特点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战略联盟的发展

战略联盟的发展
战略联盟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跨组织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下面是战略联盟发展的几个方面:
1. 联盟伙伴选择: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战略的伙伴进行合作,找到与自己愿景、价值观和文化相符的企业,从而达到双方互补的优势。
2. 合作领域:明确联盟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确定合作的重点和目标,防止出现合作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冲突和问题。
3. 利益分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规则和制度,以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4. 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包括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风险控制机制等。
5. 保密协议:签署保密协议,对合作过程中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进行保护,保护各自的商业利益。
6.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联盟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改进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提升联盟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总之,战略联盟的发展需要伙伴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信、互利、互赢的合作氛围,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以达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长远利益最大化。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寻求合作与联盟的方式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最大化。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达成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此种关系,企业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地位。
举个例子,一个汽车制造商与一个电动车电池生产商可以达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
通过合作,汽车制造商可以利用电动车电池生产商先进的技术,电池生产商可以借助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渠道推广自己的产品。
与战略联盟类似,合作伙伴关系也是企业间的一种合作模式。
合作伙伴关系多侧重于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中进行合作,而不像战略联盟那样长期维持。
合作伙伴一般会在特定领域或项目上分享资源、知识和技术,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展。
例如,在一项大型基建项目中,建筑公司、设计公司、供应商等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紧密合作实现项目的成功。
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双方有互补的资源和能力。
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在建立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确定合作伙伴的选择。
合作伙伴的选择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互补的资源和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和职责。
双方应当明确各自的合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在合作过程中建立透明和有效的沟通机制。
最后,制定合理的合作方式和合同条款。
合作关系应建立在互信和公平的基础上,合作双方应共同制定详细的合同条款,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
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研发和合作,可以加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落地。
合作伙伴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促使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
管理者驾驭冲突的六大基本功

管理者驾驭冲突的六大基本功化敌为友解决冲突的关键,就是与对方结成或重新结成联盟。
与对方结成联盟并不意味着你要喜欢他这个人,你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你们双方都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
把对方当朋友而不是敌人那样对待,在相互尊敬、积极关注和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双方的关系。
领导者必须学会就事论事,真心实意地帮助对方,避免在遭受攻击或者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做出消极反应。
对话协商无论何时都要确保双方之间的交流是与议题相关的,集中关注积极的结果,并时刻记住大家的共同目标。
一定要避免产生敌意和咄咄逼人的情绪。
下一步就是协商,即在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商榷。
交谈、对话和协商是一种真实、投入和富有成效的双向沟通。
我们需要全力调动身体、情绪、智力以及精神上的能量来进行沟通。
打开天窗说亮话如果大家都藏着掖着,就只能把想说的话烂在肚子里。
相反,如果大家把问题拿到台面上摊开来讨论,就能够从中理清头绪,并找到一条对大家都有利的解决途径。
切记绝不可为此让对方颜面尽失!我们既要直截了当,又要设身处地、彬彬有礼地照顾到对方的尊严。
此外,时机也至关重要。
在某位资深同事正要去赶飞机时进行“发难”,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可以考虑暂时把问题压下,但并不是因为企图回避冲突。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环境也是有效管理冲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根溯源要以对话方式解决冲突,首先要了解冲突产生的根源。
目标、利益和价值观的不同是导致冲突产生的几大常见原因。
不同的人对待相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会说:“这是质量管理的问题。
”有人又会说:“这是生产的问题。
”沟通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
权力、地位、竞争、不安全感、抵抗变革的思想以及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都有可能导致冲突。
盲目自大的人,例如那些喜欢通过操纵他人以确立自身权威地位的领导,通常都是冲突的制造者。
判断冲突是否与利益或需求有关是非常重要的。
利益是比较表象和暂时性的,例如土地、金钱或工作等;而需求则更为基本且不可妥协,例如身份、安全感和尊严等。
企业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与管理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382 0)30-3 0 1 4(0 20 . 0 7 9
独 地 做 所 有 的 事 情 。 战 略 联 盟 作 为 一 种 解 决 方 法 , 企 业 提 供 了 共担 成 本和 风 险 、 为 调 企 业 战 略 联 盟 概 念 最 早 是 由美 国 D C E 公 司 总 裁 简 ・霍 普 兰 德 和 管 理 学 家 罗 杰 ・ 奈 格 尔 提 出的 目前 , 于 企 业 战 略 联 盟 的 关 概 念 . 为认 同 的 定 义 是 :企 业 战 略 联 盟是 较 两 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企 业 , 达 到 共 同 占 有市 为 场 、 同 使用 资 源 等 战 略 目标 而 达 成 的 长期 共 合 作 安 排 协 议 。战 略 联 盟 的 形 式 多种 多样 , 包 括 股 权 安 排 、企 业 合 资 、研 究 开 发 伙 伴 关 系 、 可 证转 让 等 。 中有 的涉 及 股 权 参 与 , 许 其 有 的 不 涉 及 的 彼 此 之 间 有 较 高 程 度 的参 有 与 , 的 参 与 程 度 很 低 。战 略 联 盟 多 为 自发 有 的 、非强 制 的 , 盟 各 方仍 保 持 着 原 有 企业 联 的经营独立性 。 近 年 来 , 外 的 战 略联 盟 发 展 迅 猛 。激 国 烈的全球竞争 、 快速 的 技 术 变 化 和 不 断 上升
业 能够把握伴有较大风 险的机遇 ; @相互传 递 技 术 . 快 研 究 与 开 发 的进 程 , 取 企 业 加 获 缺 乏的信息和知识; 与竞争对 手结成联盟, @ 加 强合作 、 理顺 市场 、 共同维 护竞 争秩序 .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联盟伙伴的冲突管理
作者:陈震红, 董俊武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刊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英文刊名: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
年,卷(期):2004,25(3)
被引用次数:34次
1.菲利普·科特勒新经济时代的伙伴关系管理[期刊论文]-经理人 2002(11)
2.陈凯合作营销研究[学位论文] 2001
3.吴淼基于关系管理的企业战略研究[学位论文] 2002
4.郭朝阳冲突管理:寻找矛盾的正面效应 2000
5.Ford D Understanding business markets: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 1997
6.Griffin Abbie;John R Hauser Integrating R&D and marketing: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1996(03)
7.Pinto M B;Pinto J K;Prescott J E Antecedents and con equences of project team cross-functional cooperation 1993
1.陈晓红.刘智勇群决策冲突管理三维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8(3)
2.车兰秀项目的冲突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
3.林杰.LIN Jie美国大学的组织冲突及冲突管理[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
4.马新建冲突管理: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
5.唐志明.Tang Zhiming冲突管理的东盟方式[期刊论文]-东南亚研究2007(2)
1.陈莉平.黄海云战略联盟伙伴的动态管理模型及其运用[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5)
2.朱智洺.贾楠供应链联盟内部利益冲突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1)
3.徐玉华.李军稳定战略联盟的激励机制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35)
4.刘雪梅.李照男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 2011(1)
5.何铮.顾新知识链中组织之间冲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8)
6.刘雪梅.刘长春论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风险防范[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9(1)
7.单子丹.高长元高技术虚拟企业多重冲突议题的推理路径与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9)
8.吴婷.李德勇.吴绍波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学研联盟冲突管理研究[期刊论文]-学术论坛 2010(3)
9.高长元.单子丹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冲突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3)
10.罗晓生房地产咨询代理企业战略联盟初探[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 2006(2)
11.郑楠.杜跃平合作创新联盟伙伴冲突成因与冲突管理策略的探讨[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5(9)
12.杨红燕.顾新.陈光基于TRIZ的企业-学校知识链关键冲突识别研究[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11(11)
13.赵晓飞.李崇光"农户-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渠道关系稳定性——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财贸经济
2008(2)
14.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与策略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8(5)
15.刘兰剑.党兴华.何凌燕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界面集成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7(12)
16.尹学群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联盟风险防范体系设计[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10(9)
17.刘兰剑.邵红云跨组织合作技术创新动态概念模型及其界面管理相关假说[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
18.王实.顾新.杨立言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类型分析与冲突管理策略探讨[期刊论文]-软科学 2010(12)
19.龙君伟.周晶晶虚拟企业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8(2)
20.满青珊.张金隆.聂磊.种晓丽冲突影响下的移动商务联盟自组织动力建模[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11(3)
21.张吉从组织学和行为学角度分析冲突管理的策略[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2)
22.李兴国.王磊.厉珍珍影响知识联盟内部知识分享的要素研究[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05(4)
23.刘兰剑.李莉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界面问题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6)
24.赵晓飞.李崇光论"农户-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渠道关系稳定性——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8(2)
25.肖代全我国中小型配送中心的虚拟联盟化发展思路[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6.马亚男.朱爱辉知识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不足风险的识别与衡量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5)
27.刘兰剑.党兴华合作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研究及其新进展[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7(3)
28.徐涵蕾虚拟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制约与激励[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9.宿伟玲战略联盟若干理论及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0.李航论知识联盟中的企业知识共享及其风险防范——中国企业的视角[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1.宋喜凤.杜荣.艾时钟IT外包中关系质量、知识共享与外包绩效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评论 2013(1)
32.王前锋关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3.冯博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协同管理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4.马成樑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35.禹智潭基于供应链联盟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xxykxjsgl20040302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