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8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2)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2)辅导教案I −、Ba 2+,确定存在3NO -、24SO -、Mg 2+、Al 3+,可能存在K +、Cl −。
课程导入1、[2019·上海]工业上将Na 2CO 3和Na 2S 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 2,可制取Na 2S 2O 3,同时放出CO 2。
在该反应中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每生成1 mol Na 2S 2O 3,转移4 mol 电子D .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就会放出2.5 m 3 CO 2【答案】A 【解析】在反应物Na 2S 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SO 2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产生的物质Na 2S 2O 3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介于−2价与+4价之间,因此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正确。
B .依据题意可得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Na 2CO 3+2Na 2S+4SO 23Na 2S 2O 3+CO 2,在反应中氧化剂SO 2与还原剂Na 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错误。
C .依据B 选项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 mol Na 2S 2O 3,转移8 mol 电子,则产生1 mol Na 2S 2O 3,转移8/3 mol 电子,错误。
D .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的SO 2与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4∶1,但是由于SO 2简洁溶于水,而CO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所以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放出CO 2的体积小于2.5 m 3,错误。
本节学问点讲解一、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推断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推断 对于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Fe+CuSO 4FeSO 4+Cu ,则有:氧化性:CuSO 4>FeSO 4;还原性:Fe>Cu 。
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8讲 化学工艺流程 课件(86张PPT)

Mg2+,可加入MnF2,利用沉淀转化除去。
(3) 硫化法。如Cu2+、Zn2+、Fe2+、Hg2+可通过Na2S、H2S等形成CuS、ZnS、
FeS、HgS沉淀除去;也可以用一些Ksp较大的硫化物。FeS、MnS等通过沉淀转化使某
些硫化物转化为更难溶的硫化物。
(4) 氧化还原沉淀法。可用单质进行置换或加入氧化剂(还原剂)使某些微粒转化为 沉淀。如可用Zn置换Cu2+,用高锰酸钾除去Fe2+。
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易水解的溶质或结晶水合物, 冷却结晶
如KNO3、FeCl3、CuCl2、CuSO4·5H2O、FeSO4·7H2O等
常见的操作
目的或方法
分离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 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提纯 蒸馏或分馏 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分离乙醇和甘油
(5) 碳酸盐沉淀法。加入Na2CO3、NaHCO3、NH4HCO3、NH4HCO3-NH3·H2O、 NH3(先)+CO2(后)等使金属离子形成沉淀。
相关离子方程式如下:
类型
离子方程式
Na2CO3沉Zn2+ NH4HCO3沉Co2+
NH4HCO3-NH3·H2O沉Mn2+
Zn2++ CO23-===ZnCO3↓ Co2++2HCO- 3 ===CoCO3↓+H2O+CO2↑ Mn2++ HCO3-+ NH3·H2O === MnCO3↓+ NH+ 4 + H2O
(1) 一种钴氧化物晶胞如图1所示,该氧化物中钴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A__r]_3_d_7_(_或__1_s_22_s_2_2_p_6_3_s2_3_p_6_3_d_7_) ________。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卤族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时氧族元素第二课时硫硫酸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碳族元素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时氮与磷第二课时氨铵盐第三课时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烃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十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前言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5.3化学键(第I课时)教学案

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5.3 化学键(第I 课时)教学案一. 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2.解析: 命题展望化学键和晶体类型的判断、成键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各类晶体物理性质的比较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2.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3.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4.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解析:1.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及类型2.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概念3.晶体结构及类型4.成键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5.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对晶体的空间结构可能难于理解,可借助模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知识梳理→例题精析→目标检测 (二)教学情景第I 课时一、 知识网络 1.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分类 表示方法: 共价键金属键极性键 非极性键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键参数键长分子的稳定性 分子空间构型同种原子不同种原子电子式、结构式(适用于共价键)4.化学键与分子间力的比较6.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7.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化学键和物质类别关系规律(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
如HCl、NH3、SiO2、CS2等。
(臭氧例外)(3)既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如H202、C2H2、CH3CH3、C6H6(苯)等。
..极性键又有(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Na2S、CsCl、K2O、NaH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如Na2O2、Na2S x、CaC2等。
(6)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2.4 守恒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守恒法解题技巧教学案

专题2.4 守恒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守恒法解题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忽略中间过程,利用其中某种不变量建立关系式,从而简化思路,快速解题。
1.“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特定关系为依据,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寻找某一不变的物理量及其对应等式关系解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2.运用守恒法可以避开复杂的反应和中间过程,直接寻找始态和终态中特有的守恒关系,能更快、更便捷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3.中学常见的守恒问题有三种: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一、质量守恒:反应物减少的总质量=生成物增加的总质量。
在一些物理变化中也存在质量守恒,如溶液在稀释或浓缩过程中,原溶质质量在稀释或浓缩后不变(溶质不挥发、不析出)。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找准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利用不变量可快速求解。
【例1】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 mL O2,经反应3O22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 mL(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g·L-1。
【答案】1.5。
2.原子守恒:抓住初始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中某一原子(或原子团)不变,找到等量关系进行求解。
【变式探究】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12%,K2CO32.88%,KOH90%,若将此样品1 g加入到46.00 mL的1 mol·L-1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 mol·L-1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克。
【解析】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KCl,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
即n(KCl)=n(HCl);故m(KCl)=0.046 L×1 mol·L-1×74.5 g·mol-1=3.427 g。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导语】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共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一、第一轮复习之策略: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
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
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
2 、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
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
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30%-40%。
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1)、加强题型训练。
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
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反三。
(2)、第一轮复习中也要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
(3)、把规范训练落实到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
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计算题解答规范,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等。
(4)、注重做题的质量,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8章 热点强化18 多平衡体系平衡常数的计算

(2)反应Ⅱ中CH3OH的转化率α=__8_0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___1_.2_5___。
反应Ⅰ中 CO 的转化率为 80%,则生成的 CH3OH 的物质的量为 4 mol×80%= 3.2 mol,反应Ⅱ生成的 CH3OCH3 的物质的量为 2z mol 即 2×0.64 mol=1.28 mol, 则反应Ⅱ转化的 CH3OH 的物质的量为 2×1.28 mol=2.56 mol,则反应Ⅱ中 CH3OH 的转化率 α=23.5.26×100%=80%。根据之前所解方程,可得平衡时:CH3OH、 H2、CO 的浓度分别为 0.32 mol·L-1、0.8 mol·L-1、0.4 mol·L-1,反应Ⅰ的平衡常 数 K=0.802.×320.4=1.25。
对点 训练
1.加热N2O5时,发生以下两个分解反应:①N2O5 N2O3+O2,②N2O3 N2O+O2,
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化学平衡时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在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8.5
B.9.6
C.10.2
D.10.7
假设①N2O5 N2O3+O2 生成 N2O3 的物质的量为 x mol,②N2O3 N2O+O2 中 消耗 N2O3 的物质的量为 y mol,则有 x-y=3.4,x+y=9,解得 x=6.2,y=2.8。 则反应达到平衡时,N2O5 的物质的量为 8 mol-6.2 mol=1.8 mol,该温度下反应
时苯的转化率为α,环己烷的分压为p,则反应Ⅰ的Kp=_5_1-_-_3_αα_p_0_×___45_- -__33_αα_p_0_3_(列出 计算式即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高中化学第4章 第18讲 氯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18讲氯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 1.了解氯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氯气的性质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沸点-34.6 ℃,易液化。
注意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
2.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氯气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2)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l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4.从平衡的角度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氯气能以1∶2的比例溶于水中,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氯气只有少量与水反应。
(1)氯水中存在三种平衡关系:①Cl2+H2O HCl+HClO②HClO H++ClO-③H2O H++OH-(2)氯水性质的多重性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
完成下列表格:向氯水中加入的物质或改变的条件浓度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应用可溶性氯化物c(Cl-)增大,c(HClO)减小左移①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②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盐酸c(H+)和c(Cl-)增大左移洁厕剂和“84”消毒液不宜混合使用NaOH c(H+)减小右移用NaOH吸收多余的Cl2光照c(HClO)减小右移氯水应避光保存或现用现配碳酸钙c(H+)减小,c(HClO)增大右移制取次氯酸浓度较大的氯水注氯水常代替氯气进行溶液中的实验。
(二)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1.次氯酸2.漂白液3.漂白粉特别提醒如果Cl2与Ca(OH)2充分反应,并使Ca(ClO)2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漂粉精。
1.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2.标准状况下,11.2 L 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3.可以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4.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或亚硫酸钙粉末,能增大氯水的漂白效果()5.若贮氯罐意外发生泄露,人们应用浸有一定浓度NaHCO3的毛巾捂住鼻子,在低洼处等待救援()6.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最终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aCO3()7.NaClO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在使用“84”消毒液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漂白效果更好()答案 1.× 2.× 3.× 4.× 5.× 6.×7.√一、氯气的性质及应用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装置A、B通入干燥的Cl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记住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用途。
2、记住氧化铜、氢氧化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用途。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完成预习案,形成铜及其化合物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单质铜
(1)物理性质:________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____性和导____性。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______反应生成____色的______,与Cl2反应生成________。
②与盐溶液的反应:与AgNO3、Hg(NO3)2发生置换反应;与FeCl3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
③与稀硝酸、浓硝酸、浓硫酸反应生成Cu2+和NO、NO2、SO2等。
(1)物理性质:____色____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Cu(OH)2属于________性,能与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
二、基础自测:
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
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
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 为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__、G________;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________,阴极物质是
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
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
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