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习题库

合集下载

民族理论考题(5)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考题(5)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测试A判断1.民族理论回答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2.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对象不包括中国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 )3.有了人类就有了民族。

( )4、“同源异流”属于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 )5.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 )6.不同民族的人们以一般社会成员如工人、农民的身份发生关系时,属于民族关系。

( )7.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8.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 )9.民族利益,指的是民族所有的利益。

( )10民族融合的结果是人类共同体的形成。

()11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是基诺族()。

1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13在民族发展中,“异源同流”现象属于民族分化()14.民族的基本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15.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

()16.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相同的。

()17. 民族理论研究应以民族发展研究作为整个民族理论研究的重点。

()18.我国的民族识别经历了四个阶段。

()19.民族不是一有了人类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下去。

()20. 广义的民族问题涉及到“一个发展,三个关系”,其中“一个发展”指的是民族自身的发展。

()21.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指的是民族融合。

()22.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初期形成的。

()2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是民族的常态、异态和滞后式发展。

()24. 民族共同语言一般是指共同文字。

()25. 民族属性、民族关系和民族结构是民族发展的内在条件。

()26. 中国古代“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的《夏夷论》。

()27. 确定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族称为准。

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A. 社会B. 集体C. 集团D. 社区答案:B2.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上一律平等。

A. 法律B. 经济C. 政治D. A和C答案:D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 保障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C. 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D.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自治答案:D二、填空题4. 我国共有_______个民族,其中_______个是少数民族。

答案:56,555. 民族自治区分为_______、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答案:自治区三、简答题6.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论述题7.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族平等原则确保了各民族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这有助于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增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在本地区内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再次,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最后,通过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发展差距,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

民族理论试题

民族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民族风俗<风俗习惯>、民族问题、民族同化、民族识别、民族观、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融合、自治地方、共同生产方式
二、简答:
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共同特征?
2.民族消亡需要哪些条件?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4.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5.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是?
6.民族有哪些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
7.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联系与区别?
8.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真正含义?
9.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点是/
10.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是指?
11.最初的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1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几种类型?
13.为什么说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14.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是?
三、论述题:
1.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民族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民族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民族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族理论的核心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自决- C. 民族融合- D. 民族团结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主要依据的法律是: -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3. 民族理论认为,民族的共同体特征包括:- A. 共同语言- B. 共同地域- C. 共同经济生活- D. 所有选项都是4.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发展民族经济- D. 维护民族团结5. 民族理论中,民族意识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 - A. 历史传统- B. 经济利益- C. 社会文化- D. 所有选项都是6. 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内部的团结是:- A.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B. 民族政策的直接结果- C. 民族自决权的体现-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产物7. 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保障民族权利- D. 所有选项都是8. 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关系的本质是:- A. 阶级关系- B. 经济关系- C. 社会关系- D. 政治关系9. 民族理论中,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主要来源于:- A. 语言和文化- B. 地域和经济- C. 历史和传统- D. 政治和法律10. 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 A. 法律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教育手段- D. 所有选项都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民族理论中民族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 阐述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3. 描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

4. 简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2. 论述民族理论与民族认同感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是一门研究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政策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处理多民族国家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民族理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_________的稳定的共同体。

A. 语言B. 文化C. 地域D. 宗教信仰答案:B2. 民族平等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权利平等B. 机会平等C. 经济平等D. 尊严平等答案:C3.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哪个因素?A. 经济发展B. 文化交流C. 政治制度D. 法律保障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B. 民族的分类与识别C.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D.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A, B, C5. 民族认同感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A. 语言B. 宗教C. 历史D. 风俗习惯答案:A, C, D三、判断题6.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特征完全消失,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

答案:错误7. 民族自决权是指一个民族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繁荣发展。

民族平等是指所有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民族团结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民族繁荣发展则是指国家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9. 论述民族歧视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答:民族歧视是指基于民族身份的不公平对待,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还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民族歧视的危害包括破坏社会和谐、引发民族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应对民族歧视的措施包括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所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通过教育提高公众对民族平等的认识;鼓励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歧视行为。

民族理论试题

民族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民族2、种族3、民族同化4、民族问题5、民族平等6、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7、民族主义8、民族区域自治 9.民族风俗习惯10、宗教 11、民族观二、判断并改错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仅回答某一具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问题,也回答一般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的问题。

()2、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3、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民族,但同一民族不能分属不同种族。

()4、民族是与地域无关的文化共同体。

()5、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

()6、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7、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8、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9、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应和民主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10、民族观是一个民族的观念,没有阶级性。

()1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民族观就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主义。

()12、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13、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坚持本国利益至上。

()1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毫无历史进步性可言。

()15.我国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一般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16.“散居少数民族”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

()17.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 )18.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20.文字是语言产生的基础。

()21.我国56个民族共使用56种语言()22.提倡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就是语言不平等。

()23、风俗习惯具有世代传承之特点。

()24、风俗习惯之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25、风俗习惯主要来源于宗教。

()26、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7、消灭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28、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民族理论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自决D. 民族融合答案:B2.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B. 民族自决、民族独立C. 民族优先、民族自治D.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答案:A3. 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A. 55个B. 56个C. 57个D. 58个答案:B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对民族问题的基本态度是什么?A. 民族同化B. 民族隔离C. 民族融合D. 民族平等答案:D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哪些?A.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B.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C.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D.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包括()。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区域自治D. 民族同化答案:ABC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包括()。

A.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B.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遵守国家法律D.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答案:BC8. 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作用?A.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B. 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C. 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D. 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答案:ABCD三、简答题9. 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以及自治机关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制定适合本地方实际情况的单行条例和变通规定等。

四、论述题10. 论述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答:我国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民族平等原则的确立,消除了历史上的民族歧视,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尊重奠定了基础。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

民族理论单选练习题1. 下列哪项不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a. 地域因素b. 经济因素c. 语言因素d. 宗教因素2. 民族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下列哪个阶段是其中最早的一个阶段?a. 民族认同阶段b. 民族觉醒阶段c. 民族解放阶段d. 民族复兴阶段3. 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除了下面哪个选项?a. 语言文字b. 宗教信仰c. 音乐舞蹈d. 饮食习惯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以下哪个表述是正确的?a. 文化传统是固定不变的b. 文化传统是可以随着时代演变而改变的c. 文化传统只有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才存在d. 文化传统涉及的范围只限于宗教和艺术5. 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下面哪个观点是错误的?a. 民族关系可以是和谐的b. 民族关系只会存在冲突和对抗c. 民族关系可以是互相融合的d. 民族关系通常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6. 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正确的治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以下哪个措施是错误的?a.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 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c. 强制民族融合,消除民族差异d. 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发展机会7.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于当代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民族主义思潮强调各民族的独立和自主权利b. 民族主义思潮容易导致民族偏见和仇恨c. 民族主义思潮有着积极推动民族发展的作用d. 民族主义思潮会削弱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性8. 以下哪个是国际上最常被引用的民族理论?a. 文化一体论b. 种族优越论c. 民族自决权理论d. 民族融合论9. 民族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以下哪个国家不曾面临过民族问题?a. 美国b. 中国c. 英国d. 加拿大10.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a. 国家是民族的集中体现,民族是国家的基础b. 国家和民族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没有任何联系c.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d. 民族和国家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以上是民族理论的单选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资源开发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
A.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C.巩固民族关系
D.加强民族团结
2.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核心任务是
A.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B.巩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教事业
D.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
3.年,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成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摇篮。

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
4.年,政务院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中央民族学院。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5.目前我国共有民族院校所
A.12所
B.13所
C.14所
D.15所
6.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或副主任
D.所有正职
二、多项选择
1.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2.下列人员中,哪些属于建党初期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优秀少数民族成员:A.邓恩铭
B.马骏
C.张伯简
D.乌兰夫
3.下列哪些民族院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
A.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B.大连民族学院
C.湖北民族学院
D.贵州民族学院
4.下列哪些民族类高校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建立的:
A.西藏民族学院
B.广西民族学院
C.广东民族学院
D.云南民族学院
5.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该方案确定的原则有:
A.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
B.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
C.以培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主,普通政治干部为辅
D.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干部培养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它包括:A.相关的正规院校
B.各民族院校民族干部培训班
C.党校、团校、干部院校等培训机构
D.社会办学培训机构
7.民族干部具有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应包括:
A.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政治方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D.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三、判断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3.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才”。

四、材料题
200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某民族自治旗向社会公开竞选民族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职位,经过多轮竞争后,有两位候选人脱颖而出。

A候选人,汉族,中共党员,36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本科毕业,具有11年基层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经验,政治素质过硬,没有经济工作经验。

B候选人,蒙古族,中共党员,31岁,内蒙古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先是在沿海经商2年,其后回内蒙古经商(3年),2000年成为该旗经济贸易发展局的公务员,一直是该局的业务骨干。

请以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干部政策为基础,论述你应该选择哪一位候选人。

五、简答题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六、论述题
结合我校的特点,论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A 3.A 4.B5.B6.C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
4.BCD
5.BD
6.ABCD
7.ABCD
三、判断
1.答案: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的革命化是指“德才兼备”中之“德”。

四、材料题
答案要点:
(一)改革开放时期,党提出任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四化”标准,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也同样要坚持“四化”标准。

A、B两位候选人在四项标准都符合。

但就部门需要以及两者的专业、工作背景而言,B候选人的专业化与该职位更加匹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有关部门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A候选人是汉族,B候选人是蒙古族,优先考虑B候选人。

而且,B候选人是少数民族,在民族地区工作具有独到的优势。

(三)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对与民族地区的建设也很重要,但A候选人在专业和经历方面与竞聘职位有一定距离。

综上,应选择B候选人。

五、简答题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答案要点:
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原则和路线是“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社会主义新时期对民族干部的德才标准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即要求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

党的民族干部政策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民族工作的需要而逐步确立并且不断发展。


的来说,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开渠道,增加少数民族干部数量;
(2)全面加强民族干部的素质教育;
(3)建立并不断完善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制度;
(4)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明确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

2.社会主义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答案要点:
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队伍建设中,要不断努力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

根据这个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在新时期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科学判断能力;
(2)把握时代的能力;
(3)创新的工作能力;
(4)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5)总揽全局的能力;
(6)领导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六、论述题
结合我校的特点,论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意义和途径。

(一)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意义:
1.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2.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3.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
4.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1.广开渠道,增加少数民族干部数量(民族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2.全面加强民族干部的素质教育;
3.建立并不断完善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制度;
4.明确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任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