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1 . A 型题( 1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时代谁人所著?A. 华佗B. 王叔和C. 扁鹊D. 赵开美E. 张仲景(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A. 《内经》B. 《难经》C.《金匮要略》D.《中藏经》E.《易经》( 3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A. 公元1 世纪B. 公元2 世纪C. 公元3 世_______纪D. 公元前1 世纪E. 公元4 世纪( 4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A. 16 卷B. 18 卷C. 14 卷D. 12 卷E. 20 卷(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是:A. 10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B. 8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C. 9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D. 8 卷论伤寒, 9 卷论杂病E. 12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6 ) 在《金匮要略》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2 个人是:A. 王洙、林亿B. 王叔和、王洙C. 赵开美、林亿D. 陈修园、唐容川E. 徐忠可、尤在泾( 7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155 种,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A. 人参B. 甘草C. 桂枝D. 生姜E. 大枣( 8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除最后3 篇所附杂疗方外, 共有:A. 262 首B. 205 首C. 198 首D. 201 首E. 113 首( 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记载相同的方剂共有:A. 40 首B. 44 首C. 50 首D. 52 首E. 30 首( 10) 《金匮要略》前22 篇中所载方剂, 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A. 4 首B. 5 首C. 6 首D. 7 首E. 8 首( 11)《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相同的条文( 按五版教材统计)共有:A. 40 条B. 42 条C. 43 条D. 44 条E. 45 条( 12) 《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A. 22 篇B. 23 篇C. 24 篇D. 25 篇E. 26 篇( 13) 《金匮要略》( 按五版教材统计) 原书前22 篇共有条文是:A. 397 条B. 398 条C. 400 条D. 402 条E. 403 条( 14) 《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A. 寸口三部法B. 趺阳诊法C. 寸口与趺阳诊法并存D. 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E. 寸口、趺阳、少阴、少阳四种诊法并存( 15)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A. 卫气营血辨证B. 经络辨证C. 六经辨证D. 三焦辨证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16) 说“全篇以此病例彼病, 为启悟之捷法”者是:A. 尤在泾B. 陈修园C. 黄元御D. 唐容川E. 徐忠可( 17) 说“《金匮要略》, 仲景治杂病之书也, 与《伤寒论》相表里, 然学者必先读《伤寒论》, 再读此书, 方能理会⋯⋯”者是: A. 尤在泾B. 陈修园C. 黄元御D. 吴谦E. 徐忠可( 18) 说“仲景用药之法, 全凭乎证, 添一证则添一药, 易一证亦易一药”者是:A. 唐容川B. 陈修园C. 尤在泾D. 徐忠可E. 吴谦( 19) 说“其脉法, 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的医家是: A. 徐大椿B. 尤在泾C. 陈修园D. 黄元御E. 吴谦( 20) 下列哪首方剂, 开后世温上制下法的先例?A. 甘草干姜汤B. 人参汤C. 小青龙汤D. 栝蒌瞿麦丸E. 射干麻黄汤( 21) 《金匮要略》一书的基本理论是: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运行学说D. 脏腑经络学说E. 三因学说( 22) 《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A. 贯彻了阴阳五行学说B. 重视天人相应, 强调整体观念C. 以脏腑病机结合八纲, 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D. 强调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的精神E. 治疗重视因势利导( 23)《金匮要略》前22 篇共398 条原文, 载方205 首, 这些经方若按目前方剂学分类, 大致可归纳为:A. 18 类B. 20 类C. 16 类D. 15 类E. 14 类( 24) 《金匮要略》遣方用药, 加减变化极为灵活, 如《痰饮咳嗽病》篇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变化证, 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后有几次用药?A. 4 次B. 5 次C. 3 次D. 2 次E. 1 次( 25) 称《金匮要略方论》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者是: A. 李东垣B. 朱丹溪C. 张子和D. 吴谦E. 唐容川( 26) 注释《金匮要略方论》原著的第一作者是:A. 赵以德B. 吴谦C. 周扬俊D. 徐忠可E. 朱丹溪( 27) 清代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有:A. 20 余家B. 30 余家C. 10 余家D. 40 余家E. 50 余家( 28)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由谁所著?A. 朱丹溪B. 徐忠可C. 尤在泾D. 吴谦E. 吴考槃( 29)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由谁所著?A. 黄竹斋B. 尤在泾C. 丹波元坚D. 丹波元简E. 唐容川( 30)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的作者是:A. 丹波元简B. 丹波元坚C. 徐忠可D. 尤在泾E. 吴谦( 31) 开引入西医之说的《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作者是:A. 张锡纯B. 唐宗海C. 尤在泾D. 徐忠可E. 吴谦( 32) 现结合临床较好的注本是:A. 《金匮发微》B. 《金匮要略浅注》C.《金匮要略浅注补正》D.《金匮要略五十家注》E.《金匮要略方论集注》4 . X 型题( 1 )《金匮要略》应用了以下哪些诊脉方法?A. 遍诊法B. 寸口诊法C. 趺阳诊法D. 少阴诊法E. 少阳诊法( 2 )《金匮要略》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A. 杏子汤B. 黄连粉C. 藜芦甘草汤D. 附子汤E. 半夏生姜汤( 3 )《伤寒杂病论》自序里说其理论根据有:A. 《素问》B. 《九卷》C.《八十一难》D.《中藏经》E.《易经》( 4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内服药剂的有:A. 汤B. 丸C. 散D. 酒E. 膏( 5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属外治药剂的有:A. 薰B. 洗C. 坐D. 敷E. 膏药( 6 ) 下列书名, 哪些是《金匮要略》的别名?A. 《金匮玉函要略方》B. 《金匮玉函经》C.《金匮要略方论》D.《金匮方论》E.《金匮》( 7 ) 桂枝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 A. 调和营卫B. 宣通阳气C. 温化水饮D. 下气降逆E. 健运中气( 8 )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 A. 回阳救逆B. 温散寒湿C. 缓急止痛D. 峻逐阴邪·10·E. 温阳通便( 9 ) 麻黄在《金匮要略》中通过配伍, 有以下哪几种作用? A. 并行表里之湿B. 解表除湿, 风湿并治C. 发越水气D. 散饮降逆E. 宣肺化饮( 10) 下列方剂中, 对于药物剂量的加减, 体现了方剂的命名, 亦含有辨证论治思想的有:A. 桂枝加桂汤B. 小建中汤C. 通脉四逆汤D. 厚朴三物汤E. 小半夏汤( 11) 《金匮要略》用药的特点包括:A. 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B. 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C. 重视药物的加减变化D. 重视药物的炮制E. 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 12)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治疗以下哪些疾病?A. 脚气上入, 少腹不仁B.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C. 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者D. 男子消渴, 小便不多E. 妇人烦热不得卧, 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 13) 《金匮要略》中属泻下剂的方剂有:A. 大承气汤B. 小承气汤C. 大黄附子汤D. 麻子仁丸E. 厚朴大黄汤( 14) 据不完全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关研究《金匮》原著的有上百种, 在众多注解书籍中, 说理透彻, 通俗易懂, 联系实际的有:A. 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B. 任应秋的《金匮要略语译》C. 何任的《金匮要略新解》D. 陶葆荪的《金匮要略易解》E. 曹颖铺的《金匮发微》( 15) 近代《金匮要略》集注有:A.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B.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C.《金匮玉函要略述义》D.《金匮要略浅注补正》E.《金匮发微》( 16) 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后, 因战乱等原因, 其杂病部分一度散失不全, 但下列哪些书中载入了原著中的条文或内容?A. 《脉经》第八、九卷B. 《诸病源候论》C.《千金要方》D.《外台秘要》E. 以上都不是选择题答案1 . A 型题( 1) E ( 2) C ( 3 ) C ( 4) A ( 5 ) A ( 6 ) A ( 7 ) B ( 8 ) B ( 9) B ( 10) A ( 11) C ( 12) D ( 13) B ( 14) E ( 15) E ( 16) B ( 17) B ( 18) A ( 19) A ( 20) A ( 21) D ( 22) C ( 23) A ( 24) A ( 25) B ( 26) A ( 27) A ( 28) E ( 29) A ( 30) A ( 31) B ( 32 ) A4 . X 型题( 1) BCDE ( 2 ) ABCD ( 3 ) ABC ( 4 ) ABCD ( 5 ) ABCD( 6) ABCDE ( 7 ) ABCDE ( 8 ) ABCDE ( 9 ) ABCDE ( 10 ) ABCD( 11) ABCDE ( 12) ABCE ( 13) ABCDE ( 14) ABCD ( 15) ABCDE( 16) ABCD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选择题1 . A 型题( 1 )《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于:A. 五脏元真不足B. 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D. 房劳E. 虫兽灾伤( 2 ) 假令时当春季, 下列各组色脉中, 提示病情最严重的是: A. 色赤脉洪B. 色白脉毛C. 色青脉石D. 色黄脉洪E. 色黑脉弦( 3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阳病是指: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B. 属内部脏腑的病证C. 外感病证D. 邪实病证E. 热性病证( 4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论病症分类, 阴病是指:A. 属外表经络的病证B. 属内部脏腑的病证C. 外感病证D. 邪实病证E. 热性病证( 5 ) 其性散漫、多中肌表、发病常见于午前的病邪是:A. 湿邪B. 风邪C. 寒邪D. 清邪E. 燥邪( 6 ) 其性重浊、易流关节、伤及下部的病邪是: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清邪E. 火邪( 7 ) 其性紧束收敛、常中经络之里、多发病于日暮的病邪为: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清邪E. 饪之邪( 8 )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不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 是指:A. 以得甲子, 天未温和B. 以得甲子, 天大寒不解C. 以得甲子, 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D. 未得甲子, 天未温和E. 未得甲子, 天因温和( 9 )“病者素不应食, 而反暴思之”, 其病机属于:A. 脏气为邪所改变B. 邪热消谷C. 邪气已退D. 肝风扰胃E. 胃阳渐复( 10) 根据《金匮要略心典》“脏邪”传变的原则, 下列脏病, 可以不传他脏的是:A. 肝郁化火B. 脾蕴湿热C. 肾阴亏虚D. 肝气郁结E. 痰热蕴肺( 11) 望诊鼻头色青, 症又见腹中痛, 其病机应考虑为:A. 肝乘脾B. 脾气虚C. 肝侮肺D. 心火盛E. 肺气虚( 12) 肾水反侮脾土, 鼻头的病理颜色应是:A. 色青B. 色微黑C. 色白D. 色黄E. 色赤( 13) 望诊面色鲜明光润, 皮纹消失, 提示为:A. 水饮停积B. 脾胃虚寒C. 心脾两虚D. 痰浊中阻E. 心火上炎( 14) 胸膈间有病, 病人语声的表现是:A. 语声细小而长B. 语声洪亮C. 语声低微不清彻D. 语声寂然喜惊呼E. 语声高亢( 15) 关于脏病相传的原则, 提出“脏病惟虚者受之, 而实者不受; 脏邪惟实则能传, 而虚则不传”的医家是:A. 徐忠可B. 黄元御C. 尤在泾D. 陈修园E. 魏念庭( 16) 下列哪一组药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B. 白芍药、焦山栀、炙甘草、乌梅C. 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D. 炙甘草、淮小麦、大枣E. 白术、苍术、怀山( 17) 闻诊病人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 临床诊断考虑为:A. 胸膈间病B. 骨节间病C. 心中疼痛D. 肺气失宣E. 肺实不鸣( 18) 卒厥患者, 临床如果出现唇口青、身冷者, 其病理机制是:A. 气血通畅B. 血液郁滞不流, 阳气涣散C. 表卫不固D. 阴虚火旺E. 肝阳上亢( 19) 某患者感受风寒, 出现恶寒、身痛, 医误下之, 损伤脾胃阳气, 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治疗的最佳方案是:A. 先解表, 后温里B. 解表为主, 兼温里C. 先温里, 后解表D. 表里同治E. 重在温里, 兼解表( 20) 下列方剂哪首体现了肝病实脾的原则?A. 逍遥散B. 龙胆泻肝汤C. 黛蛤散D. 一贯煎E. 泻青丸( 21) 病者脉浮在前, 其病为:A. 心气虚B. 肺气虚C. 心肺气虚D. 病在表E. 病在里( 22) 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是:A. 吸促B. 吸微数C. 吸远D. 呼吸动摇振振E. 息引胸中上气( 23) 下列何种病邪不属五邪范围:A. 风B. 雾C. 湿D. 燥E. 宿食4 . X 型题( 1 )《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出肝( 阴) 虚证的治则有:A. 补用辛B. 补用酸C. 助用焦苦D. 助用咸E. 益用甘味( 2 )《金匮》云:“非其时色脉, 皆当病。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8章奔豚气病脉证治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8章奔豚气病脉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习题部分一、名词解释1、惊怖2、火邪3、烧针4、脐下悸二、填空题5、,腹痛,往来寒热,主之。

6、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主之。

7、发汗后,脐下悸者,, 主之。

三、是非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 J”,在错误的命题后打“义”)8、奔豚气病因惊恐是指惊吓与恐惧两种精神方面的刺激。

()9、奔豚汤治疗肝郁化热奔豚,故重用柴胡疏肝清热。

()10、桂枝加桂汤中桂枝用量为五两()11、桂枝加桂汤中桂枝用量比桂枝汤大,故发汗力比桂枝汤大。

()12、治疗阳虚饮动欲作奔豚的药物需用甘澜水煮。

()13、欲作奔豚是指奔豚将至“气上冲心胸”。

()四、选择题(一)Ai型题(单项选择题)14、治疗肝郁化热奔豚的主药是()A、桑白皮B、柴胡C、生葛D、李根白皮15、桂枝加桂汤中,加重桂枝(或肉桂)的目的是()A、温经B、解表C、平冲D、化气16、阳虚寒逆所致的奔豚气症状特点为()A、气从少腹冲胸咽B、气从少腹上至心C、气从少腹上冲胸D、气从少腹上冲咽喉17、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治用()A、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B、奔豚汤C、桂枝加桂汤D、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18、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A、心阳不足,下焦寒水上冲B、心阳不足,下焦寒气上冲C、脾阳不足,停水上逆D、肾阳虚弱,虚寒上逆19、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治宜选用()A、桂枝加桂汤B、奔豚汤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D、五苓散20、在治疗奔豚气时,需要先煮的药物是()A、李根白皮B、桂枝C、生葛D、茯苓(二)A2型题(病历摘要最佳选择题)21、某女,47岁,素来心情不好,近半年来,忽然发作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咽喉,腹中疼痛,胸闷难忍,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如常人,每周必有发作,伴失眠、多梦、脱发。

舌红苔薄白,脉细。

治宜()A、桂枝汤B、桂枝加桂汤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D、奔豚汤E、甘麦大枣汤(三)Bi型题(配伍题)A、桂枝汤B、桂枝加桂汤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D、奔豚汤22、奔豚气病,因误汗伤阳,水饮有上冲之势者,治宜(23、奔豚气病,因肝郁化热,气逆上冲者,治宜()(四)X型题(多项选择题)24、下列哪些药物用于治疗肝郁化热奔豚()A、李根白皮、甘草B、葛根、黄苓C、柴胡、黄苓D、生姜、半夏E、当归、川可、芍药25、阳虚寒逆所致的奔豚气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时应注意()A、微火煮B、温服C、温服取微似汗D、啜热稀粥发之E、不汗更作服26、用奔豚汤治疗肝郁化热奔豚气其主症包括()A、气上冲胸B、腹痛C、往来寒热D、脐下悸E、口苦咽干27、奔豚汤中包含的治法有()A、和肝血B、降逆气C、缓急痛D、清肝热E、和胃气五、问答题28、何谓奔豚气?其成因与症状特点是什么?29、怎样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皆从惊恐得之”?30、肝郁化热奔豚如何辨治?31、怎样理解阳虚寒逆奔豚证与阳虚饮动欲作奔豚证两条原文之首“发汗后”三字?32、治疗奔豚三方的主药各是什么?试析其理。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4章疟病脉证并治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4章疟病脉证并治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习题部分一、选择题(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疟病,宜用温法的脉象是()A 浮大B 弦小紧C 弦数D 弦迟2、但热不寒的热型见于 ()A 温疟B 瘴疟C 牝疟D 疟母3、温疟的热型是()A 但热不寒B 但寒不热C 寒多热少D 热多寒少4、鳖甲煎丸用于治疗()A 牝疟B 温疟C 疟母D 瘴疟5、鳖甲煎丸中具有补气血作用的药物是()D 黄茂、当归、芍药6、鳖甲煎丸用多味虫类药祛瘀散火,它们是()A 蜕螂、*虫、鼠妇、水蛭B 蜕螂、*虫、蜂窠、九香虫C 蜂窠、鼠妇、 蜕螂、*虫、D 僵蚕、蜂窠、水蛭、九香虫7、“温疟者,其脉如平”中的“其脉如平”是指() A 弦脉 B 与正常人的平脉相近C 弦数脉 D 弦迟脉8、鳖甲煎丸治疗疟母,最佳的服用时间是()A 食后服B 空腹服C 临睡服D 平旦服9、吞服蜀漆散宜用()A 白酒B 米汤C 苦酒D 浆水10、牝疟的易患者,其素体多()A 阳虚B 阴虚C 阳盛D 阴盛(二)A2型题(病历摘要最佳选择题)11、胡某,女,51岁。

3月前,突发高热寒战,经用西药消炎退烧,寒热减轻,热型转为间 日而发,再用中药截疟方药,寒热退尽,惟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精神不振;近因劳倦,微热又起,胁下痞硬,触诊见肝脾肿大,按之质偏硬,轻度触痛,脉细涩,舌质暗滞, 苔薄腻。

治疗用()A 白虎加桂枝汤B 蜀漆散C 鳖甲煎丸(三)B1型题(配伍题)A 人参、白术、当归B 人参、阿胶、芍药C 黄黄、阿胶、当归D 柴胡疏肝散E 牡蛎汤A 温之B 吐之 12、疟病,脉弦紧者,可( 13、疟病,脉浮大者,可( (四)X 型题(多项选择题) A 温之 B 吐之 12、疟病,脉弦紧者,可( 13、疟病,脉浮大者,可( (四)X 型题(多项选择题)C 发汗,针灸 D))清之 E 下之 14、鳖甲煎丸的组方特点和功效是(A 寒热并用B 通阳截疟15、蜀漆散中具有的药物是(A 蜀漆B 云母C 青蒿 ) 攻补兼施 行气化瘀 E 除痰消大D 草果 龙骨16、蜀漆用治疟疾易致呕吐,预防方法有() A 饭后服 B 饭前服 C 煎前酒炒D 配伍半夏E 控制用量17、疟病篇中的治疟疗法包括()三、名词解释1*臧 2烦冤3其脉如平四、填空题1、温疟者,,,,,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林亿B.王叔和C.张仲景D.华佗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A.温散寒邪B.回阳救逆C.峻逐阴邪D.温中止痛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五脏元真不足B.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房劳D.虫兽灾害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A.制约B.伤害C.相侮D.相乘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A.肌肤麻痹B.身体沉重C. 关节疼痛D.肢体不遂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A.胀重于积B.积重于胀C.胀积并重D.胀满并见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A.汗之不彻B.汗多伤阴C.汗后受寒D.风去湿存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A.肌肤不仁B.肢体重滞C.角弓反张D.舌即难言,口吐涎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B.麻黄加术汤C.乌头汤D.侯氏黑散12、“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13、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A.气血亏虚B.心脾两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14、“缓中补虚”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A.祛邪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C.扶正祛邪并重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A.咳嗽B.吐涎沫C.头眩D.不渴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何方主之:A.射干麻黄汤B.皂荚丸C.越婢汤D.厚朴麻黄汤17、治疗肾著病可用:A、甘草干姜汤B、苓桂术甘汤C、甘姜苓术汤D、肾气丸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A.大乌头煎B.大黄附子汤C.麻黄附子汤D.乌头赤石脂丸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A.附子粳米汤证B.厚朴七物汤证C.乌头桂枝汤证D.麻黄附子汤证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A.大乌头煎B.当归四逆汤C.乌头桂枝汤D.当归生姜羊肉汤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A.小青龙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大青龙汤D. 葶苈大枣泻肺汤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A、桂枝加黄芪汤B、越婢汤C、防己茯苓汤D、防己黄芪汤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A.木防己汤B.小青龙汤C.苓桂术甘汤D.甘遂半夏汤24、以苦冒眩为主症的心下支饮证,仲景以何方主治:A.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C.五苓散D.真武汤25、胸痹急证治宜选用: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26、白虎加人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A.肺胃热盛,气津两伤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不化气,津不上承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A.猪苓汤B.茯苓泽泻汤C.五苓散D.肾气丸28、黄疸病偏于热盛里实的治疗宜用: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大黄硝石汤D.栀子大黄汤29、“阴伏”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阴分B.邪热伏于血分C.瘀血郁热伏于血分D.邪热伏于阴分30、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粘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用何方主之:A.茵陈蒿汤B.桂枝加黄芪汤C.防己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31、黄疸病篇中列举了很多黄疸的治疗方法,哪种治法为其中的重点:A.清利湿热B.调补脾胃C.润燥逐瘀D.解表发汗32、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选用:A.大半夏汤B.大黄甘草汤C.半夏干姜散D.吴茱萸汤33、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方剂是:A.排脓散B.王不留行散C.大黄牡丹汤D.薏苡附子败酱散34、治疗近血,仲景选用:A.黄土汤B.赤小豆当归散C. 当归芍药散D.地榆槐角丸35、橘皮汤用于治疗下列何种情况引起的呃逆:A.胃寒气逆B.胃虚有热C.水停心下D.虚阳外浮36、痰饮的治疗大法是:A.燥湿化痰B.清热涤痰C.温药和之D.宣肺化痰37、皮水无里热者,可以用:A.麻黄附子汤B.甘草麻黄汤C.越婢汤D.小青龙汤38、大建中汤的组成是:A.胶饴、人参、干姜、附子B. 胶饴、人参、干姜、蜀椒C.胶饴、人参、干姜、乌头D. 胶饴、人参、干姜、雄黄39、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是:A.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B.附子、白术、半夏、大枣、粳米C.附子、粳米、白术、茯苓、甘草D.附子、粳米、白术、半夏、人参40、梦遗或滑精频作,梦交,少腹挛急,外阴寒冷,目眩,发落,心悸,失眠者,治用: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小建中汤C.酸枣仁汤D.肾气丸(二)X型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金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Array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B.温病学的基础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D.妇产科学的基础E.儿科学的基础2、预防疾病,仲景提出了以下哪几点: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冷、热、苦、酸、辛、甘3、狐惑病的临床特征是:A.状如伤寒B.目赤如鸠眼C.咽喉溃疡D.前后二阴蚀烂E.目四眦黑4、百合病误治后所用的方剂是:A.百合鸡子汤B.百合知母汤C.百合滑石散D.滑石代赭汤E.栝蒌牡蛎散5、甘遂半夏汤中的甘草和甘遂:A.甘遂峻猛,甘草缓和其药性B.甘草针对痰多喘满之证C.甘遂消胸胁部的悬饮D.两药相反相成E.共用激发水饮得以尽去6、下列哪些方剂可治疗虚寒性腹痛?A.大黄附子汤B.附子粳米汤C.厚朴三物汤D.大建中汤E.当归生姜羊肉汤7、治肝气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A.柴胡B.生姜C.当归D.川芎E.黄芩8、《金匮》所论呕吐、哕、下利三病证,凡属实证、热证的多责之于:A.肝B.胆C.胃D.脾E.肠9、《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外治药剂有:A、熏B、洗C、坐D、敷E、膏药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A.吴茱萸B.人参C.大枣D.山茱萸E.生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金匮要略复习汇总

金匮要略复习汇总

《金匮要略》*绪论一.单选题1.《金匮》所载方剂,前22篇中,有方有药的共有:201首2.《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脏腑经络辨证3.杂病的辨证方法是:脏腑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4.《金匮》治未病理论是: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变,瘥后防复发*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填空题1.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3.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4.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二.单选题1.至而至说明季节与节令相符2.“五邪中人”中的五邪是指:风,寒,湿,雾,宿食3.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风邪4.《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是:其吸远5.不属于《金匮》中“五邪”范畴的是:热6.《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肾水反侮脾土7.五邪中人,各有法度,其中湿邪易伤的部位是:伤于下8.《金匮》整体观念主要是指:脏腑整体、天人整体三.判断题1.表里同病者,可选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等治法。

2.“厥阳”为无阴独阳。

3.“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4.“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6.“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

7.“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说明五脏亦不可不通。

四.简答题1、试归纳并分析《金匮》首篇的治则。

(1)虚实必须异治。

(2)表里当分缓急。

(3)新久宜有先后。

(4)攻邪当随其所得。

2、简述首篇肝虚的治法及道理。

五味补五脏,“酸入肝”故肝虚证以味酸的药物补肝脏。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金匮要略》是以下哪位医学家所著?A. 李时中B. 王叔和C. 张仲景D. 隋岳答案:C2. 《金匮要略》是中国哪个朝代的医学经典?A. 唐朝B. 明朝C. 东汉D. 清朝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A. 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B. 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C. 包含了病案和临床经验D. 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 《金匮要略》是早期中医书籍中开创性的篇章之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金匮要略》归纳总结了许多医学经验和治疗方法。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金匮要略》是一本讲述中药的著作。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本中医经典。

它主要总结了临床医学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包括病案、临床经验和方剂等。

《金匮要略》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该书形式简洁、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对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 举例说明《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桂枝汤对于感冒引起的阳明病有显著疗效。

桂枝汤是由柴胡、干姜、大枣和桂枝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对于阳明病的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这个方剂的应用经验和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后来的医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 以你了解的中医知识,结合《金匮要略》中的内容,简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

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症状,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中对于辨证施治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久病与急病、寒证与热证等,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方剂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旨在针对病情的根源,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0章绪论

《金匮要略》复习试题及答案第0章绪论

习题部分一、名词解释.金匮要略方论二、填空题.《金匮要略》约成书于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的专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医学家所著。

1.《金匮要略》共有篇,条原文,载方首,用药味。

2.《金匮要略》是由朝、、等整理的。

3.《金匮要略》的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是属于总论性质,该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 在全书中具有意义。

4.《金匮要略心典》的作者是;《金匮要略本义》的作者是o.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第一人是一代的,他的著作为o5.《金匮要略论注》的作者是;《金匮要略编注》的作者是o二、选择题(-)Ai型题(单项选择题).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王洙C.林亿D.张机E.巢元方.《金匮要略》的全称是()A.《金匮要略方论》B.《金匮玉函要略方》C.《金匮玉函经》D.《伤寒杂病论》E.《金匮玉函要略》(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金匮要略》的内容包含()A.内科学B.妇科学C外科学D.护理学E.预防医学.《金匮要略》的治疗手段包括()A.药物B.针灸C.食疗D.外治E.按摩.《金匮要略》写作特点有()A.开门见山与借宾定士B.以脉喻理C证以方略或方以证略D.重视比较E.略于一般与祥于特殊6.《金匮要略》以病分篇排列,其中数病合为一篇的类型包括()A.病机相仿B.证候相似的病C.病位相仿的病D.不便归类的病E.分科合篇.《金匮要略》体现出的基本论点有()A.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B.辨证论治C据脉论理D.治未病,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E.因势利导三、是非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 在错误的命题后打“义”)7.《金匮玉函要略方》最早是由北宋王洙发现的。

().《金匮要略》原著共有二十五篇。

()8.《金匮要略》均采用以病分篇的形式编排。

()五、问答题9.《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有哪些,包含哪些基本论点?绪论答案部分一、名词解释.金匮谓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重要的韬略,方论乃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金匮要略》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治宜()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厚朴三物汤D、大柴胡汤19、肝着的病机是()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B、肝经湿热C、肝阳上亢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A、悬饮B、痰饮C、溢饮D、支饮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

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A、呕恶B、小便不利C、舌苔白滑D、心悸E、脉弦而滑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A、发汗B、开鬼门C、结净腑D、利小便E、攻下逐水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A、茵陈理中汤B、茵陈术附汤C、茵陈四逆汤D、茵陈蒿汤E、栀子大黄汤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A、艾叶B、干姜C、赤石脂D、马通汁E、附子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A、肉桂B、白芍C、附子D、肉豆蔻E、黄芪三、填空题(1分*20=20分)1、夫肝之病,补用_____________,助用____________,益用______________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_____________。

3、邪在于络,________________;邪在于经,________________;邪入于腑,_____________;邪入于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________________,极虚亦为________________。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________________,当与________________。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7、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者,______________,发作有时,__________________,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2、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可用百合地黄汤。

()3、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无脓,不热者为有脓。

()4、大半夏汤的组成是:半夏、人参、甘草、白蜜。

()5、通利二便是治疗呃逆的一个原则。

()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说明治呕可因势利导。

()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中“心气不足”应理解为心气不足,失于固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8、《黄疸病》中论述的以女劳发黄为主。

()9、防己茯苓汤的组成是:防己、茯苓、白术、黄芪、桂枝。

()10、寒疝属于疝气中的一种。

()五、简答题(5分*4=20分)1、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机理是什么?2、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如何鉴别?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3、肺痿如何辨证治疗?4、如何理解治疗饮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六、病案分析题(10分*2=20分。

中医诊断1分,证型1分,辨证分析2分,治法1分,方名1分,药物及剂量4分。

)1、患者李某某,男,30岁。

症见:发热已有五六日,胸脘胀闷,食欲不佳,神疲乏力,小便赤。

T:37.6℃,双侧巩膜呈现中度黄染,腹部柔软,无压痛,脾脏未扪到,肝脾约一横指。

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2、张某某,女,55岁。

患者自觉恶寒发热,腹痛便脓血,一日夜二十余次,粪检:白细胞(++),红细胞(+)。

患者形瘦神疲,闭目懒言,腹时隐痛,食后即泻,完谷不化,脉细微弦,舌苔白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2《金匮要略》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B 5、B 6、C 7、D 8、B 9、D 10、C11、C 12、C 13、D 14、C 15、D 16、C 17、C 18、D 19、D 2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D、E3、A、B、C4、A、B、D5、A、C、D三、填空题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31、酸焦苦甘味之药。

2、柔痉。

3、肌肤不仁;即重不胜;昏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涎。

4、劳;劳。

5、栝楼薤白半夏汤。

6、寒;温药。

7、脏病也;终不移;腑病也;辗转痛移。

8、水逆;五苓散。

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治疗外湿应当发汗,但发汗的要旨是“微微发汗”,使风湿俱去。

若兼有内湿而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应当利小便。

湿性濡滞,非阳不化,故发汗、利小便的同时,应顾护阳气,同时不可妄用大汗、火攻和下法。

2、3、为津伤阴虚,内热薰肺,气逆而咳,肺气痿弱;其主症为咳吐浊唾涎沫,脉数虚。

虚热肺痿治疗采用麦门冬汤润肺养胃,并清虚火,虚寒肺痿的病机为上焦阳虚,肺中虚冷,气不布津,临床表现为频吐涎沫,不渴不咳,遗尿或小便频数,头眩,治疗用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54、痰饮病形成,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失却调节排泄水液的功能,体内游溢之精气不能化生气血,遇阴寒凝集而成。

饮为阴邪,遇阴寒而聚,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水湿的运行依赖阳气的推动,所以,治疗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达凑理,通调水道,使饮邪自除。

“和之”指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寓调和人体的阳气,实为治本之法。

六、病案分析题中医诊断:黄疸证型:阳黄(湿重于热)辨证分析:湿热困遏脾胃,胆液不循常道外现。

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清热退黄方药:茵陈五苓散绵茵陈30g 桂枝3g 茯苓9g 猪苓9g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6生茅术9g 泽泻12g1、中医诊断:痢疾证型:虚寒下利辨证分析:脾肾不足,中气大伤,湿浊之邪留恋。

治法:温涩固下,和养胃气方药:桃花汤加味赤石脂25g 干姜5g 粳米20g 炒苡仁20g川黄连5g 广木香6g 罂粟壳9g 肥大枣5枚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