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测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在线考试(主观题)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在线考试(主观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化工原理二》学习中心:中泰学习中心 姓名:_唐雪垠 学号:204485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填空题(36分,每空2分)1. 在1 atm , 0℃条件下,CO 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38×10-5 m 2/s 。

若保持压力条件不变,温度增加到25℃,则扩散系数变为 1.77 ×10 -9 m 2/s ;若保持温度为0℃,压力增大到2 atm ,则扩散系数变为 0.84 ×10 -9 m 2/s 。

2. 30℃下C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 1.885×105kPa ,该温度下CO 2分压为15kPa 的混合气与含CO 20.002kmol/m 3的水溶液接触,CO 2的传质方向为 吸收 。

3. 利用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进料摩尔分数为0.6,要求塔顶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不小于0.9,则塔顶产品量的最大值为 63.2 kmol/h 。

4. 用纯溶剂吸收某二元混合气中的溶质。

在操作范围内,体系的相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气液两相逆流操作。

当入塔气体的浓度下降时,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的出塔浓度 上升 ,溶质的吸收率 提高 ,吸收液的出塔浓度 降低 。

5. 当精馏塔进料为汽液混合物且汽液比为3∶2时,进料热状况参数为 0.6 。

6.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则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等于 1 ,回流比等于 0 。

中石油华东《化学原理2》2018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中石油华东《化学原理2》2018年秋季学期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判断题) 1: 非极性固体从极性溶剂中吸附带烃链的表面活性物质时,烃链越长,则吸附量越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泡沫的破坏是由于液膜的排液作用和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作用两种作用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溶胶的稳定性包括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两个方面,其中聚结稳定性是主要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贾敏效应总是水驱油的阻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Al(OH)3能稳定W/O型乳状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溶胶稳定性中动力稳定性是主要的。
A: 错误
B: 正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泡沫破坏是由于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某胶体表面带负电,则反离子带负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高分子溶解的条件为线型结构、与溶剂极性相近和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太大。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8: 理想溶液的两个宏观特点是无热效应无体积的额外变化。
A: 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9: 两个极性分子间的吸引力的来源有定向力和色散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0: 构成负偏差溶液常有体积减小和吸热现象发生。

石油化学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石油化学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代 入 式 中 : H ⋅ 9.81 + ρ油g(4.5 − H ) = 3.9 × 9.81
ρ水
整 理 得 : ρ水 gH + ρ油g(4.5 − H ) = ρ水 g ⋅ 3.9
得 : H = 1.733m
⑶若考虑阻力损失:在⑴中阀 1、2 关闭时:
Z1g
+
u2 1 2
+
p1 ρ
=
Z2g
+
u2 2 2
( ) 试 求 原 油 的 体 积 流 量 m3 h 、 质 量 流 量 kg h 和 质 量 流 速 kg m2 ⋅ S 。
解 : 已 知 ρ = 910 kg m3 u = 0.85m s A = π d 2 = π × 0.12 = 7.854 ×10−3 m2 44 V = uA = 0.85 × 7.854 ×10−3 = 6.676 ×10−3 m3 s = 24.033m3 h W = Vρ = 24.03 × 910 = 2.187 ×104 kg h
∑ h f = 0.2 J kg 时 , 重 新 计 算 ⑴ 和 ⑵ 的 内 容 。
解:⑴当阀 1 和阀 2 均全关闭时,以油水界面为截面 1,以Π形管管顶为截面 2。

1-2
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Z1g
+
u2 1 2
+
p1 ρ
=
Z2g
+
u2 2 2
+
p2 ρ
+ ∑hf
式 中 : Z1 = H , p1 = ρ油g(4.5 − )H ( 表 压 ) , u1 = 0
u2
+ We = Z2 g +
2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真题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真题

⎥∂⎥∂⎥∂⎥∂A 、升高温度、升高温度B 、降低压力、降低压力C 、降低温度、降低温度D 、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10、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压、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压 ( )A 、一定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一定大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B 、一定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一定小于任一纯组分的蒸气压C 、一定介于两种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一定介于两种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11、关于两组分部分互溶双液系的高会溶温度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两组分部分互溶双液系的高会溶温度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会溶温度越低,两组分的互溶性越差、高会溶温度越低,两组分的互溶性越差B 、高会溶温度越低,两组分的互溶性越好、高会溶温度越低,两组分的互溶性越好C 、任何两组分部分互溶双液系只存在高会溶温度、任何两组分部分互溶双液系只存在高会溶温度D 、高会溶温度的高低不反映两组分相互溶解能力的大小、高会溶温度的高低不反映两组分相互溶解能力的大小12、ΔU = Q 适用于下列哪一过程、ΔU = Q 适用于下列哪一过程 ( ) A 、W ′= 0 的过程 B 、理想气体恒压升温过程、理想气体恒压升温过程C 、恒容的电池反应、恒容的电池反应D 、实际气体恒容、W ′= 0 的过程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恒容绝热燃烧反应(无其它功)CH 4(g)+2O 2 = CO 2(g)+2H 2O(g) 则有 ( ) A、0,0,0=Δ=Δ=ΔS H U B、0,0,0<Δ<Δ=ΔS H UC、 D、0,0,0>Δ>Δ>ΔS H U 0,0,0>Δ>Δ=ΔS H U14、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则下列选项哪个正确、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则下列选项哪个正确 ( ) A 、 B 、 C 、0=ΔU 0=ΔF 0=ΔS D 、0=ΔG 15、理想气体,其mol 1=⎟⎠⎞⎜⎝⎛∂∂TV S ( ( )A、V RTB、V RC、VR − D、P RT16、 A 、B 两组分构成完全不互容双液系统,一定压力下,纯A 、纯B 组分的沸点分别为组分的沸点分别为T A 、T B ,T A >T B ,完全不互容双液系统的沸点为T ,T 与T A 、T B 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 )A 、T>T AB 、T<T BC 、T B <T <TA D 、无法确定T 与T A 、TB 的关系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NaHCO 3固体和Na 2CO 3固体放入一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NaHCO 3 固体进行如下的分解反应,固体进行如下的分解反应,并在1atm 下达到平衡下达到平衡)g (O H CO )s (CO Na )s (NaHCO 222323++=则该平衡系统的组分数C = ; 自由度F = 。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 化工原理(二)-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 化工原理(二)-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6.(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A、大于1.0
B、约等于1.0
C、小于1.0
D、约等于0.0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量,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________。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 在吸收塔设计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 下列吸收操作中为液膜控制的传质过程为:
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B、用水吸收氧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21

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胶的聚沉原理与方法;2.验证电解质聚沉的符号和价数法则;3.了解水溶性高分子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二、实验原理1.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由于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失去动力稳定性的整个过程叫聚沉。

电解质可以使溶胶发生聚沉。

原因是电解质能使溶胶的§电势下降,且电解质的浓度越高§电势下降幅度越大。

当§电势下降至某一数值时,溶胶就会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发生聚沉。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有不同的聚沉能力,常用聚沉值来表示。

聚沉值是指一定时间内,能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聚沉值越大,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小。

聚沉值的大小与电解质中与溶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的价数有关。

这种相反符号离子的价数越高,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越大。

叔采-哈迪(SchlZe--Hardy)分别研究了电解质对不同溶胶的聚沉值,并归纳得出了聚沉离子的价数与聚沉值的关系:M+:M2+:M3+=(25~150):(0.5~2):(0.01~0.1)这个规律称为叔采-哈迪规则。

2.相互聚沉现象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溶胶相互混合也能产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相互聚沉现象。

通常认为有两种作用机理。

(1)电荷相反的两种胶粒电性中和;(2)一种溶胶是具有相反电荷溶胶的高价反离子。

3.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当高分子的浓度很低时,高分子主要表现为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絮凝作用是由于高分子对溶胶胶粒的“桥联”作用产生的。

“桥联”理论认为:在高分子浓度很低时,高分子的链可以同时吸附在几个胶体粒子上,通过“架桥”的方式将几个胶粒连在一起,由于高分子链段的旋转和振动,将胶体粒子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降。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722分光光度计,20mL具塞试管6支,100mL锥形瓶3个,50mL具塞量筒3个,10mL移液管一只,胶头滴管,吸耳球,秒表等。

2.药品0.01mol/L KCL,0.001mol/L K2SO4,0.001mol/L K3(COO)3C3H4OH,0.025%部分水解聚丙烯氨溶液,Fe(OH)3 溶胶,粘土溶胶。

18秋中石油《化工原理二》在线考核主观题标准答案

18秋中石油《化工原理二》在线考核主观题标准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化工原理二》学习中心:____XXX___姓名:___XXX___学号:___XXX____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填空题(36分,每空2分)1. 在1 atm , 0℃条件下,CO 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38×10-5 m 2/s 。

若保持压力条件不变,温度增加到25℃,则扩散系数变为 1.77 ×10 -9m 2/s ;若保持温度为0℃,压力增大到2 atm ,则扩散系数变为 0.84 ×10 -9m 2/s 。

2. 30℃下C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885×105kPa ,该温度下CO 2分压为15kPa 的混合气与含CO 20.002kmol/m 3的水溶液接触,CO 2的传质方向为 吸收 。

3. 利用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进料量为100 kmol/h ,进料摩尔分数为0.6,要求塔顶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不小于0.9,则塔顶产品量的最大值为 63.2 kmol/h 。

4. 用纯溶剂吸收某二元混合气中的溶质。

在操作范围内,体系的相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气液两相逆流操作。

当入塔气体的浓度b y 下降时,而其它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的出塔浓度a y 上升 ,溶质的吸收率A ϕ 提高 ,吸收液的出塔浓度b x 降低 。

5. 当精馏塔进料为汽液混合物且汽液比为3∶2时,进料热状况参数为 0.6 。

6.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则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等于 1 ,回流比等于 0 。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化工原理(二)-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化工原理(二)-第二阶段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化工原理(二)-第二阶段
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网络学院
化工原理(二)-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1.(
2.5分)精馏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C、完全不互溶液体混合物
D、部分互溶液体混合物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有关恒摩尔流的假定说法正确的是:
A、在精馏塔内,各板上下降液体的摩尔量相等
B、在精馏塔内,各板上上升蒸汽的摩尔量相等
C、精馏塔内,在没有进料和出料的塔段中,各板上上升蒸汽的摩尔量相等,各板上下降液体的摩尔量相等
D、精馏塔内精馏段和提馏段下降液体(或上升蒸汽)摩尔流量相等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A、.
B、.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分子间的吸引力又称 范德华力 。

(2)国际单位制下,通用气体常数R 的取值为8.314。

(3)若气体温度为100℃,则该气体所处的国际开尔文温度为373.15K 。

(4)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存在偏差的原因是 实际气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实际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

(5)理想气体有两个特点,分别是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和 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6)气体的临界参变量是指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体积。

(7)理想气体的压缩因子为 1 。

(8)带压缩因子的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为 PV=ZnRT 。

(9)范德华气体状态方程式为()nRT nb V V a n p =-⎪⎪⎭⎫ ⎝⎛+22。

(10)范德华气体状态方程式中,a 、b 分别用来校正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

(11(12(13(14(15(16(17(18)活性炭更易从水溶液中吸附 丁酸(乙酸或丁酸)(19(20(21)胶体化学主要研究两个对象,即 分散相分散体系和高分子溶液。

(22)溶胶的固体粒子很小,直径一般在10-9~10-7m 的范围。

(23(24(25(26(27(28)乳状液的基本类型包括 水包油型 和 油包水型 。

(29(30(31)泡沫主要因 液膜的排液作用 和 气体透过液膜的扩散作用 而被破坏。

(32)高分子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形式主要是色散力。

(33(34(35(36)增溶作用是因为 表面活性剂胶束 而产生的作用。

(((((()高分子的结构可分为 直链线形 、 支链线性 、 交联体型((((((选择题(1)已知 D 变量,可由压缩因子图版直接查到压缩因子值。

(A)T,P(B)T,V (C) P,V(D)P r,V r(2)在亨利定律表达式p = k x中,亨利常数的国际单位制是_C_(A)Pa⋅L⋅mol-1(B) Pa⋅mol⋅L-1(C)Pa (D) 无单位(3)下列两组分体系相图中1点的实际自由度是 A 。

(A)1 (B)2 (C)3 (D)4(4)下面说法中,有关动电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A 。

(A)通过电泳和电渗可证明溶胶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带电性是相反的;(B)加压使水流过玻璃的毛细管可在两端产生电位差;(C)溶胶质点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5)按电性分类,斯盘型表面活性剂是 C 型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阳离子 (C)非离子(D)两性离子(6)按电性分类,吡啶盐型表面活性剂是 B 型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阳离子 (C)非离子(D)两性离子(7)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与高分子的 D 直接相关。

(A)相对粘度(B)增比粘度 (C)比浓粘度(D)特性粘度(8)一般情况下,高分子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和粘均分子量中,_A 是最小的。

(A)数均分子量(B)重均分子量 (C)Z均分子量(D)粘均分子量(9)一般来讲,高分子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 rn、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 rw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 rv的大小存在如下关系_B_。

(A)M rn < M rw< M rv (B)M rn< M rv < M rw(C)M rv< M rn < M rw (D) M rw < M rv < M rn(10)瓜尔胶可用 C 进行交联。

(A)三氯化铬(B)氧氯化锆(C)硼酸(D)酚醛树脂(11)纤维素和瓜尔胶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两种聚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D_(A)纤维素分子结构中含醚键,而瓜尔胶不含;(B)纤维素可羧甲基化改善水溶性,而瓜尔胶不能;(C)纤维素可发生降解反应,而瓜尔胶不能;(D) 瓜尔胶可用硼酸进行交联,而纤维素不能。

(12)关于酚醛树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B_(A)热固性酚醛树脂是在酸性催化剂下合成的;(B)在合成热固性酚醛树脂时,甲醛相对过量;(C)热塑性酚醛树脂加热后可发生固化反应;(D) 热塑性酚醛树脂可直接应用于油水井防砂。

(13)对于有过量KI存在的AgI溶胶。

哪一种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最强_C__。

(A) K3[Fe(CN)6] ;(B) MgSO4; (C) FeCl3;(D) NaCl(14) 关于溶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丁达尔效应和乳光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散射;(B)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到溶胶的布郎运动;(C) 溶胶热力学上为稳定系统,动力学上为不稳定系统;(D)溶胶热力学上与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系统;。

(15)下面物质中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D 。

(A)聚丙烯酰胺(B)酚醛树脂 (C) 石油磺酸盐(D)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名词解释(1)分压力:在同一温度下,各个别气体单独存在并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就是分压力p B。

(2)分体积:在同一温度下,各个别气体单独存在并具有混合气体压力时所占有的体积就是分体积V B。

(3)相图:用图形来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形就是相图,又称为平衡状态图。

(4)理想溶液:指任一物质在全部物质的量分数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的溶液。

(5)正偏差溶液:指总压力和分压力都大于拉乌尔定律计算值的溶液。

(6)负偏差溶液:指总压力和分压力都小于拉乌尔定律计算值的溶液。

(7)润湿反转:固体表面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就叫润湿反转。

(8)贾敏(Jamin)效应:液珠或气泡对通过喉孔的液流产生的阻力效应。

(9)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几千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化合物。

(10)胶束:表面活性剂超过了某一特定浓度就会在溶液内部缔合形成的分子集团。

(11)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1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明显形成胶束的浓度。

(13)溶胀:高分子溶解前吸收溶剂使高分子体积膨胀的现象。

(14)降解反应:高分子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反应。

(15)交联反应:指线性高分子通过分子间化学键的形成而产生体型高分子的过程。

问答题(1)在1L容器中O2和N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1和0.79,其总压力恰为100KPa,若容器体积仍为1L,充入N2,使总压达到150KPa,问两者分压力、分体积各变为多少?答:pV=nRT RT n V P 11= RT n V P 22= 21P P P +=总∵n 1不变,所以P 1不变等于21KPa∵n 2增加,∴p 2增加129KPa P P P 12=-=总14L .021.0150100V P P RT P n V V P RT n V P 010*******=⨯=====总总总总总, 121=+V V L ,86.014.012=-=V L(2)简述拉乌尔定律,并写出数学表达式;答:在定温定压下的稀溶液中,溶剂A 的蒸汽压p A 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p A *乘以溶剂物质的量分数x A 。

用公式表示为:A A A x p p *=(3)简述享利定律,并写出数学表达式;答:在一定温度下,气体B 在液体中的溶解度x B 和该气体的平衡压力p B 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B B kx p =(4)下图为水的P -t 相图,问哪一条线(OA 、OB 、OC )代表水—冰的相平衡线?为什么?答:OB 线。

因为OB 线以右是液相区,OB 线以左是固相区,OB 线是液固平衡线。

(5)下图为等温、等压下A 、B 、C 三组份构成的液-液相图,画图说明并回答:①当A 与B 等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再与等量的C 混合后体系总组成的位置;②在该组成下,体系是单相还是两相?答:如图所示,总组成的位置为G 点(AB 连线的中点,再与C 连线的中点);该组成落在两相ABC共存区,因此,体系是两相。

(6)如下图所示,在A、B、C三组分体系中,B与C部分互溶。

溶解度曲线和连线如下图所示。

若在A与B形成的溶解液中加入C,总组成以O点表示,相组成是否分别以M、N两点表示?a点溶液中加入C,而且a溶液物质的量与C的物质的量相同。

总组成以哪点表示?答:相组成不能分别以M、N两点表示。

a点溶液中加入C,而且a溶液物质的量与C的物质的量相同。

总组成以aC连线的中点表示。

(7)贾敏效应的产生应具备什么条件?答:流体中存在液珠或气泡,地层存在喉孔。

(8)简述鉴别乳状液类型的方法?答:①染料法:加微量只溶于一组分(A)而不溶于另一组分(B)的染料于乳状液,将其轻轻摇动,若整个乳状液皆是染料的颜色,则A是外相;若只有液珠呈染料之色,则A是内相。

若将水溶和油溶性染料分别加入两份乳状液中,结果更可靠。

②稀释法:此法的根据是乳状液易为其外相液体所冲淡。

将两滴乳状液放在一玻璃片上,于一滴中加入一滴A,另一滴中加入一滴B,易于和乳状液掺合着为外相。

③导电法:因为多数的油为不良导体,而水则是良导体。

易于导电者水为外相,不易导电者油为外相。

④荧光法:利用许多有机物在紫外光下会发射荧光的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乳状液可以鉴别乳状液类型。

如果整个乳状液皆发荧光,则油为外相;如果只有一些点发荧光,则水为外相。

⑤润湿滤纸法:将一滴乳状液放在滤纸上,若液体很快展开,则水为外相;若不展开,则油为外相。

该法仅适用于在滤纸上不易展开的重油,而对象苯等能在滤纸上展开的液体,则不适用。

(9)溶胶的动力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①粒子大小:r越小,下沉速度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动力稳定性越好;②温度:温度越高,动力稳定性越好;③密度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密度差越大,动力稳定性越不好。

(10)溶胶的聚结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①温度和粒子大小:温度越高、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粒子碰撞次数增加,粘结机会增多,聚结稳定性不好。

②电动电位:电动电位越大,斥力越大,聚结稳定性越好。

③溶胶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离子的溶剂化程度:溶剂化程度越大,颗粒间斥力越大,聚结稳定性越好。

(11)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几个重要作用。

答:起泡和乳化作用、增溶作用、润湿反转作用和洗净作用。

(12)简述形成泡沫需具备的条件和泡沫破坏机理。

答:起泡剂和稳泡剂。

液膜的排液变薄和泡内气体的扩散。

(13)将12mL c(AgNO3)为0.02 mol·L-1的溶液加入100mL c(KI)为0.005 mol·L-1的溶液中,制备AgI 溶胶,问制得的溶胶带什么电?写出该溶胶的胶团式。

答:带负电。

}x K ]K )x n (nI ){[(AgI x m +-+--(14)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为c (NaNO 3) = 300 mmol ·L -1c (Na 2SO 4) = 148 mmol ·L -1c (MgCl 2) = 12.5 mmol ·L -1c (AlCl 3) = 0.167 mmol ·L -1判断这种溶胶带何种电?为什么?答:带负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