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 3

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及意义▪(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意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进行的,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性质及测定对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很有帮助。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便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与氮代谢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物育种、科学施肥、看叶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叶绿体在细胞中运动视频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结构类囊体膜的结构及功能实验原理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实验原理▪色素分离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最简便的一种。
当溶剂(有机推动剂)不断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叶绿素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在固定相(滤纸纤维素所吸附的水分)和流动相(有机推动剂)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实验原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去镁叶绿素遇铜则成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实验步骤(1)▪根据朗伯一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D与其中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D=KCL▪D:吸光度,即吸收光的量,C:溶液浓度, K:为比吸收系数(吸光系数),L:液层厚度,通常为1cm.▪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色素的功能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机制
• 类胡萝卜素:参与维生素A的合成
• 色素与酶结合:调节酶活性,影响代谢过程
• 血红素: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 色素与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导通路,影响代谢过程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 黄色素:吸收光谱在中波长区域
• 蓝色素:吸收光谱在短波长区域
按生物体分布分类
• 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胆红素等
• 植物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 微生物色素:如菌紫素、藻红素等
色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
色素具有生物学功能
• 参与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信号传导、抗氧化等过程
• 对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代谢调控、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影响
生物体生长与发育对色素的需求
• 色素: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过程
• 色素结合蛋白:与色素结合,调节生长与发育过程
色素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植物生长与发育是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 包括种子萌发、根系发育、茎叶发育等过程
色素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
• 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 抗菌物质:抑制微生物生长
• 色素与微生物结合:破坏微生物结构,抑制微生物生长
• 抗病毒物质:抑制病毒复制
• 色素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复制,抑制病毒传播
05
色素在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
生物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对色素的需求
生物裂、细胞分化、器官发育等过程
DOCS SMART CREATE
色素的功能
CREATE TOGETHER
色素的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薄层色谱法(TLC)在色素分离中的应用。
2. 探究植物叶片中不同色素的组成及其分离效果。
3. 了解色素的溶解性、极性和吸附性等性质。
二、实验原理植物叶片中含有多种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等。
这些色素在植物体内起着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由于不同色素的溶解性、极性和吸附性等性质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将它们分离。
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色素分离。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丙酮、无水乙醇、硅胶G、层析板、毛细管、剪刀、镊子、研钵、漏斗、烧杯、培养皿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紫外灯、天平、电子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色素提取:将新鲜菠菜叶洗净、晾干,剪成小块,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和无水乙醇,研磨至充分溶解,收集滤液。
2. 制备薄层板:将硅胶G与适量丙酮混合,倒入层析板中,使其均匀铺展,晾干。
3. 点样:用毛细管吸取提取液,滴在层析板上,形成直径约2mm的滤液斑。
4. 展开与分离:将层析板放入盛有适量丙酮的烧杯中,使丙酮沿层析板向上移动,待溶剂前沿到达距板顶约1cm处时取出,晾干。
5. 观察与鉴定:将层析板放入紫外灯下观察,根据不同色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特性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色素分离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地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等色素分离。
2. 色素鉴定:根据不同色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特性,鉴定出以下色素:- 叶绿素:蓝绿色荧光;- 类胡萝卜素:橙黄色荧光;- 黄酮类:黄色荧光。
3. 实验结果分析:- 色素在层析板上的分离效果与各色素的极性、溶解性及吸附性有关。
极性小的色素在流动相中移动速度快,极性大的色素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快。
- 丙酮作为流动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有利于色素的分离。
2.4 生漆、天然橡胶、紫胶、植物色素等的性质、来源及加工方法

生漆工艺—常温自然干燥固化成膜
• 生漆的固化成膜机理:
• 生漆在常温下不断与空气接触,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自然 干燥氧化聚合成膜,由于有酶参与反应,需要特定的环境条 件:温度20-30 ℃,相对湿度80-90%。生漆在成膜过程中的 化学、物理变化,产物的结构都非常复杂。
• (4)水分:生漆中天然含水量为20-40%,水分的存在是漆 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需条件,即使在精制的生漆中含水量也 必须在4-6%以上,否则很难干燥。
• (5)其它物质:主要为油分,对生漆性能影响不大。
生漆—用途、优缺点
• 生漆的用途:生漆绝大部分作为涂料使用。把生漆涂在木竹 的物品上以延长使用时间,并起装饰美化效果。
• 2.3 光性能
• 对紫外线辐射具有稳定性
• 2.4 活泼的化学性能:
• 由于紫胶树脂中存在游离羧基、羟基、酯基和醛基的官能团 ,使树脂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能参与多种反应。
紫胶树脂—性质
• 2.4 活泼的化学性能:
• 2.4.1 酯化:紫胶树脂含有游离的羟基和羧基,可发生: • 1. 烷基酯:用一元醇或多元醇酯化游离羧基所得到的烷基酯 • 2. 酸酯:酸类与紫胶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各种酸酯 • 2.4.2 皂化 • 紫胶树脂用碱皂化后,再用酸沉淀,可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
粘性树脂(占产量的 65%~70% ),称为“水解紫胶”。
• 2.4.3 接枝共聚 • 紫胶树脂可以在其骨架上接上乙烯型单体,而原有的基团保持不变,生
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半合成涂料。 • 2.4.4 聚合 • 紫胶在受热时或在贮存过程中, 均会发生聚合反应。
紫胶—加工方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主要存在着叶绿素等色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的分离、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菠菜叶片、研钵、磨杵、丙酮、乙醇、石油醚、叶绿素提取液、测色皿、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磨杵捣碎成糊状。
2.将捣碎的菠菜糊状物转移到玻璃漏斗中,用石油醚冲洗3次,使叶绿体附着物进一步析出。
3.将漏斗中的上清液收集,并加入适量乙醇,振摇混合,使叶绿素慢慢析出。
4.将释放出的叶绿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10分钟,收集沉淀。
5.取收集到的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乳钙酸钠解离剂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将其中一部分叶绿体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7.将其余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提取并分离出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
加入石油醚可以去除一部分杂质,使叶绿体进一步纯化。
加入乙醇可以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
通过离心沉淀,我们收集到了叶绿体的沉淀物。
叶绿体的提取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呈现蓝色或紫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通过氧化反应将一些具有现菌酮结构的物质氧化为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反应也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后呈现蓝绿色,这是由于浓硫酸通过剥离叶绿体周围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叶绿素分子释放出来,产生颜色变化。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是通过与乳钙酸钠解离剂反应来进行的。
乳钙酸钠解离剂能够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叶绿素-乳钙酸钠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通过光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比色法来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提取植物色素,了解色素的性质以及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色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成分,可分为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由各种黄、橙、红色植物色素组成,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等;而类黄酮则包括花青素、类黄酮醇等。
这些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果实等部位,并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
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法、高压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其中溶剂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实验步骤:
1. 将新鲜的植物材料(如胡萝卜、草莓等)洗净并切碎;
2. 将切碎后的植物材料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酒精,并用研钵和研杵将其研磨,直至完全研磨成细沫状;
3. 将研磨好的植物沫倒入滤纸漏斗中,用酒精将滤纸漏斗内的色素冲刷至上层的接头瓶中;
4. 将接头瓶中的酒精溶液转移到干燥的烧杯中,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至酒精蒸发干净;
5. 将得到的植物色素在嘴试纸上检测其酸碱性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颜色、形态等性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材料与仪器易受空气、灰尘等污染,因此在实验前要进行清洗和消毒;
2. 植物材料的选取要新鲜、未受损、无病害、无腐烂等情况;
3. 建议在实验中带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 涉及到有毒或挥发性溶剂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5.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损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得到的植物色素在嘴试纸上呈现出酸性反应,并且显微镜下观察,其颜色、形态等性质与不同的植物类型和色素种类相关。
植物色素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其提取方法的优化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天然色素分类(一)

天然色素分类(一)天然色素分类天然色素是一种来源于自然界的有机化合物,可以被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天然色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植物色素植物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叶绿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子中,给植物带来绿色。
常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和养颜的功效。
•胡萝卜素:存在于胡萝卜等橙色蔬菜中,赋予植物橙色或红色。
在食品中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和食品着色剂。
•花青素:存在于紫色和蓝色的花朵中,如紫苏花等。
常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2. 动物色素动物色素是从动物体内或体外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血色素:存在于动物的血液中,赋予血液鲜红色。
在食品和药品中用作着色剂。
•鱼油色素:从鱼类体内提取得到的色素,常见于鱼类的皮肤和鳞片中。
在食品中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和食品着色剂。
•虫红素:从某些昆虫体内提取得到的红色色素,如胭脂虫。
常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物中,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3. 微生物色素微生物色素是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常见的包括:•黄曲霉素:一种从黄曲霉菌中提取的黄色色素,常用于食品的着色剂。
•地衣苷素:从地衣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常用于药物和化妆品中。
4. 矿物色素矿物色素是一种从矿石中提取的无机颜料,可以赋予物体各种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矿物色素有:•雪花石膏:白色颜料,常用于糕点、糖果等食品的着色剂。
•氧化铁:包括黄色、红色、棕色等不同颜色的矿物色素,广泛应用于石材、油漆、化妆品等领域。
以上是天然色素的一些常见分类,每种分类中又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色素。
这些天然色素因其天然来源和丰富的颜色选择而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叶绿素的理化性质名词解释

叶绿素的理化性质名词解释叶绿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和一些藻类生物体中的绿色色素,广泛参与光合作用的光捕获和能量转化过程。
它拥有丰富的理化性质,包括光吸收、荧光发射、氧化还原和光解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叶绿素的理化性质进行解释和探讨。
首先,叶绿素的光吸收特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叶绿素分子拥有丰富的共轭双键结构,使得它能够吸收可见光谱范围内的蓝光和红光,而对绿光则表现出较弱的吸收。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叶绿素呈现出绿色的外观,因为它吸收了红光和蓝光,而将绿光反射出来。
其次,叶绿素的光解作用也是其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
在光合作用中,光解作用指的是叶绿素分子中电子的激发和失去,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光化作用和光解作用。
光化作用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吸收到光能后,激发电子进入到高能态,从而产生能量。
而光解作用则是光能的转化过程,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用于ATP和NADPH的合成。
叶绿素的荧光发射能力也是其重要的性质之一。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到光能后,一部分能量会被转化为热能释放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则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这种荧光辐射可以被用来测量叶绿素的浓度,并且可以用来了解光合作用的活性和叶绿素分子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叶绿素还具有氧化还原性质。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素分子吸收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原子和分子的电子转移和传递。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叶绿素分子通过光解作用失去电子,然后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将电子转移到其他物质中,最终将能量储存为ATP和NADPH。
除了这些理化性质之外,叶绿素还可以参与其他许多生物过程。
例如,叶绿素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调节,当光线过强时,叶绿素可以起到光保护作用,防止光合反应受到过度损害。
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参与植物的光感应和生长发育过程。
总的来说,叶绿素的理化性质在植物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吸收、荧光发射、氧化还原和光解等性质,使其能够参与光合作用,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原理
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波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后者存在于液泡中,特别与花朵的颜色有关,如花青素属黄酮类物质。
了解它们的性质有助于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
仪器药品
分光计天平
研钵分液漏斗
移液管量筒
吸球试管
碳酸钙氢氧化钾
丙酮乙醚
甲酸盐酸
醋酸铜
操作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叶子2g,放在研钵中,加石英砂和碳酸钙少许,丙酮约 5 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 ml,则得深绿色提取液,用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用反射光和透射光,观察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
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在2支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包裹),另1支试管放在强光下(太阳光)经2一3小时后,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不同? 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的替代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1滴1滴加入浓盐酸,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遭破坏,形成去镁叶绿素。
然后加醋酸铜晶体1小块,慢慢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
此即表明铜已在叶绿素分子中替代了原来镁的位置。
5.黄色素和绿色素的分离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 10 ml,加到盛有 20 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摇动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入20ml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置片刻,溶液即分为两层。
色素已全部转入上层乙醚中,弃去下层丙酮和水,再用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1—2次。
然后于色素乙醚溶液中加入5ml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静置10分钟,再加蒸馏水约 10 ml,摇动后静置分离,则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存于试管中。
6.观察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1)调节分光计,观察电灯光的光谱。
(2)观察色素丙酮提取液,用丙酮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3)观察黄色素乙醚溶液,用乙醚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4)观察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用甲醇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5)观察被光破坏的色素丙酮溶液,试与(2)作比较。
(6)观察被铜取代了镁的色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