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边塞诗词总复习

合集下载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1.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2.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横看诗成。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唐.陈陶.《陇西行》4.胡人吹笛成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一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5.照野族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一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6.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一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7.无数铃声遥过磺,应驮白练到安西。

一唐.张籍.《凉州词》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唐.王贺.《南国》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唐.王昌龄.《出塞》10.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1.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儿缺宝刀。

一马戴《出塞词》12.人依远成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13.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一李颁《古意》14.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一高适《蓟中作》15.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一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16.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17.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磺寒光生铁衣。

一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塞北行次度破讷沙》18.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唐.王翰.《凉州词》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0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2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22.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2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一唐.李顾.《古从军行》24.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兵缺宝刀。

关于边塞的诗词

关于边塞的诗词

1. 边塞诗一首:塞外天山雪,边塞万里寒。

烽火连三月,回首已成残。

山河千里色,边塞几多愁。

烽火照乾坤,边塞永无休。

2. 边塞诗二首:边塞风吹落,悠悠万里空。

胡马嘶长啸,边塞苦无踪。

黄沙连天际,边塞少人忙。

胡笳悲落日,边塞多感伤。

3. 边塞诗三首:边塞风吹古,万里云霞红。

黄河水荡漾,边塞烽火动。

胡马跃长河,边塞人心慌。

战鼓声震天,边塞无尽忙。

4. 边塞诗四首:边塞风吹雪,万里冰封寒。

孤城烽火起,边塞战争残。

骏马踏黄沙,边塞英雄胆。

胡笳声断续,边塞哀思难。

5. 边塞诗五首:边塞风吹急,万里战鼓鸣。

沙场红旗动,边塞血染成。

胡马疾如风,边塞心犹轻。

战火燃千里,边塞悲歌声。

6. 边塞诗六首:边塞风吹远,万里天山高。

烽火连天起,边塞战争劳。

黄河水滚滚,边塞心悲凉。

胡笳声断续,边塞泪满襟。

7. 边塞诗七首:边塞风吹急,万里雪纷纷。

胡马嘶长啸,边塞心萧瑟。

黄河水滚滚,边塞战鼓催。

烽火照乾坤,边塞永不悔。

8. 边塞诗八首:边塞风吹急,万里战争起。

烽火连天燃,边塞泪满襟。

胡马蹄声断,边塞心悲凉。

河山气势磅,边塞壮志永。

9. 边塞诗九首:边塞风吹紧,万里雪花飘。

胡马嘶长啸,边塞泪悠悠。

黄河水滚滚,边塞战鼓鸣。

烽火连天起,边塞梦断流。

10. 边塞诗十首:边塞风吹急,万里战火烧。

胡马踏黄沙,边塞心萧瑟。

黄河水滚滚,边塞泪满襟。

烽火照乾坤,边塞英雄凶。

初中语文经典诗词阅读之 边塞专题辅导

初中语文经典诗词阅读之 边塞专题辅导

初中语文经典诗词阅读之边塞主题综述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的内容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关。

边塞诗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情调或高昂或低沉,因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边塞诗词有:王维《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杨炯《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等。

真题展示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广西玉林中考试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向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生动而形象。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凉。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豪情壮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查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2、古诗赏析。

(浙江绍兴中考试题)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①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①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那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的严酷?(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考题分析】第1题考查了对诗歌的内容、写作手法、情感、意境和炼字的理解,考查面较广。

仔细阅读选项的内容,和原作一一对照分析,可知B、C两项有误。

B项对诗句的分析仅止于表面,未能分析出这两个比喻所传达出的诗人难言的苦闷和孤独;C项没有紧扣原作的主旨进行赏析,“‘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这一分析显然脱离了原作。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七 - 九年级(人教版)边塞诗总结。

一、七年级边塞诗。

-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宏大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后两句直抒胸臆,“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已磨穿。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他们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

-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示自己如蓬草般漂泊出“汉塞”,如归雁般进入“胡天”,有一种孤寂、飘零之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描绘出了大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感极强。

- 情感表达:全诗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诗人虽有孤寂之感,但在尾联提到“都护在燕然”,也暗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都护等戍边将士的敬意。

二、八年级边塞诗。

-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上阕描绘了塞下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在层层山峦之中,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这种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荒凉、肃杀。

- 情感表达: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燕然未勒归无计”则表明了他们因为还未建立功勋而无法归家的无奈。

最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描写羌笛之声、满地寒霜以及将军和征夫的失眠落泪,深刻地表现出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哀伤。

边塞诗汇总_诗词专题

边塞诗汇总_诗词专题

边塞诗汇总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一》《从军行七首之一》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之一》译文烽火城西面的百尺高楼,黄昏时分沙海上秋风吹来独自登临。

关山之上明月照耀吹响声声羌笛,无奈思妇对征人的万里之愁。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二》《从军行七首之二》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之二》译文琵琶奏响新曲人们不禁起舞,总是寄托离别故乡的关山之情。

缭乱边愁永远诉不尽,只见高高秋月照着长城。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四》《从军行七首之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之四》译文青海湖上绵延的云彩暗淡了雪山,一座孤城遥对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绝不回还。

边塞诗——《吊万人冢》《吊万人冢》原文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吊万人冢》鉴赏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

广大河淮地区遂成为新旧军阀朱温、时溥、杨行密等进行割据混战的战场。

边塞诗——《登单于台》《登单于台》原文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1 / 8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单于台》鉴赏首联是全诗总领。

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

边塞诗——《前出塞》《前出塞》原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赏析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

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

边塞诗——《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原文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注释①倩魂句:此言梦醒后犹眷恋着梦中的美好的时光。

边塞诗——《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原文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边塞征战诗 (共32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常考六大题材之边塞征战诗 (共32张PPT)

知拓识链展接 习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凉州词 唐 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③折杨柳,教人意气④忆长安。 【注释】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②阑:尽。③胡笳: 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④意 气:情意。一作“气尽”。 1.诗歌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赏析:战斗危急而失利的情况下,战士们不顾生死,奋勇杀敌, 而将军们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 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表达了对士兵的 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的同情与批判。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本诗从写景入手,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意境 高远,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 秦汉以来无数将士献身边疆,至死未归。这是从时间、空间上描 写战争的悠久、边塞的旷远。暗含着一种对战争久远不断的批判。
赏析: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 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运用拟人的手法, 表现了戍边将士虽然思乡,但戍守边防的责任不能归家的无可 奈何(幽怨)。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 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 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 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 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 表现更有张力。
2.赏析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比喻,以春天的梨花比喻冬天的雪,想 象新颖奇特,既表现了塞外雪景的壮阔之美, 又表达了作者对大雪到来的欣喜赞叹之情。

边塞征战类诗歌复习(模拟专练)九年级下-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解析)

边塞征战类诗歌复习(模拟专练)九年级下-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解析)

专题15:边塞征战类诗歌鉴赏(模拟专练)分)(满分100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本诗中的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的杰作,诗中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初中边塞诗

初中边塞诗

1、《从军行》隋·卢思道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2、《从军行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3、《凉州词》唐·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4、《塞下曲》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5、《采桑子·九日》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6、《征人怨/征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7、《出塞》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8、《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9、《塞上》宋·柳开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10、《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1、《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12、《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借霜与悠悠羌笛之声,突 出加重了征人的 愁思 。(有羌笛的诗句)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用互文手法写出了将 士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又在悲怆情调中含蓄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的 愤懑不平。
6、词的意境 悲凉 壮阔 ,形象鲜明,语言质朴,凝练, 对宋词发展有很好影响。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法。
五、“瀚海阑承干上百启丈下 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文中的作用


五全文四次写送雪别前,,请送分别时别,默临出别时,,并送说别后说在什么时
候:

六、“恋山恋回不舍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惆表怅现诗人送友人

深情,又透出自己思乡的
之情。
七、全诗结构上大开大阖,波澜起伏,错综复杂, 以 雪 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显得不枝不蔓, 章法严谨。
二、边塞诗内容: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 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
三、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以及 作者的爱国激情和浓重的乡思。抒发了作者壮 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边塞诗的知识:
一、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 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 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 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 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 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 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 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 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 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 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 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 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 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一、“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即”写出了 诗人的 惊奇 之情,突出了边塞气候的 奇异寒冷。
二、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 梨花 喻 白雪 ,给人 新奇瑰丽 之感,
表现诗人 积极乐观 的情怀。
三、5-8句着力写天气的奇寒,体现了守边将士
的 苦寒
生活。
四、“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用了互文 修辞手
主旨:描写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流露出对朋 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 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 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 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一、诗中“单车”“属国”都是 使者,出使的人
指:

轻车简从
二、1、2句表明作者出使是
场面不大。
三、3、4幽句微既难言言,孤事愤又抑郁写景,传达

奇特壮美 内心感情。
四、5、6句以传神笔墨刻画了
的塞外风光,
笔力遒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称
为“千古壮观”。
五、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
赏析: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 目,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无山峦 树木,那横贯其中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落日本来伤感,这里圆字却给人 亲切温暖苍茫之感。本句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 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 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 中。
初中边塞诗词总复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背景
范仲淹在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 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1041 年4月调知耀州,作于此时。
1、词上阕写 塞外秋景,词中 异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突出此地此时塞下秋景的
寒,冷萧瑟
各种边声 , 战事吃紧 , 戒备森严 的特殊背景。
2、词的下片抒发了 征人之情。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提示了自己和征人的 内心矛盾
是全诗的核心。 。
3、“燕然未勒”用典故,表现了作者的成就功业 向往, 表现出其爱国卫国的精神。(解释典故)
八、诗情调 豪迈 ,写边塞大风大雪着力表现 奇异雄伟雪景,写惜别没有感伤情绪,描绘送 别场面带有雄浑色彩。
九、委婉写出思乡之情的句
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十、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赏析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 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 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 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 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 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 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 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 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 俱称奇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