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构成(一)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离子的产生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需要加强。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离子产生的原因、离子的分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 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于离子的分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现象;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并能读懂一些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离子的概念,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掌握元素的概念;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例子和多媒体课件展示,认识到分子、原子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根据科学实验结论说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粒子的性质特点,通过抽象的思维想象了解原子的大小;通过画原子结构简图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根据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分析了解离子的形成;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对比,说明离子可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3)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理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4)通过对一些常见元素名称的造字特点认识元素的分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性质与其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研讨,归纳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阅读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

它们包括分子、原子概念、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及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等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能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

【素养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建立“静止是相对,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多媒体展示《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诗,同学们对其诗意已有所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从化学角度思考过“为有暗香来”是什么原因?【导入2】教师事先在教室前面喷香水,让学生闻到香味。

[演示]往水中加入白糖,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改用热水,缩短实验时间)[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问题,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演示]实验3 - 1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

[图片展示]分子的图片。

显微镜下苯分子的图像(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特点[分析]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演示]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1)取一小烧杯A,加入水,再加入酚酞溶液,搅拌,观察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培养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计算原子质量的大小有特定的标准,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的结构的过程,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明确原子的结构。

这是学生初次学习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完善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后学生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了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通过抽象的思维了解原子的大小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性质特点。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能运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6.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核心素养建立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内部各粒子之间的关系。

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探究与交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现在发现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

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的不超过2个)。

投放图片:(提示K层是第一层,向外以此类推)过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更为了简明、方便的表示原子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结构示意图过渡:通过分析P54图3-1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初步认识1-18原子的名称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呢?3.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和相对稳定结构问题:(1)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什么样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过什么方式可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呢?(3)什么叫离子?它可分为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物质的?观看图片,增加对原子结构的直观感受。

引领学生感知、体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阅读、讨论、交流,口答、强化。

结合问题导引,详读教材P55第一段;然后,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及时练习、修正;统一认识,深化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形象的表示方法,以及最外层电子数的完善学案上的学习过程中的导学提纲“三、相对原子质量”部分。

近似值。

及时练习、修正,巩固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点。

梳理整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投影、板书展现这些知识间的关系达标测试1.(2012·某某)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某粒子(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若m=11,n=1则该粒子的名称..为;(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名称..为;(3)若m-n>10,则该粒子属于(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4)若m=12,n=2则该粒子核内质子数为;它在化学反应中易个电子而带上个单位的电荷,变成了离子(填名称),它属于离子(选填“阳或阴”)。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随堂训练
1.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BD )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2.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D ) A.质子和电子 B.核电荷数 C.中子和电子 D.质子和中子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的原子核是由6个中子和 6个质子构成的 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的 C.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概念 D.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和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导入新课
1808年,道尔顿在古代原 子观点和科学实验的基础 上系统地提出了原子论。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 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子。在此基 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 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 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他提出了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 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 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
不带电 1个单位负电荷
质量 1.6726×10-27kg 1.6749×10-27kg 质子质量的1/1836
1 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数 量相等、电性相反。
2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观察下表,你又有什么发现?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1. 原子的质量很小; 2. 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 3. 如此小的数据书写、使用均不方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课题 2原子的构造教课要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响的本质;2、相对证量的计算3、原子的组成叙述:组成物质的微粒能够分红原子、分子、离子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以为,原子是一种极其细小,不行切割的微粒。

关于原子能否能够再分,原子的构造究竟怎样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商讨、论证。

展现: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展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现象:绝大多数的α粒子沿着本来的前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量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 180度。

发问:请大家来解说一下这类现象的原由?议论:关于这类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没法解说的,所以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假想:他以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说: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经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挤,因为斥力的原由,所以有少量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并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极少的时机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发问:原子带电吗?为何?回答:原子自己不带电,因为原子核与电子二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设问:物质能够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可以再分了呢?卢瑟福相同经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余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小结: 1、原子的组成状况:核外电子(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原子质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央)中子2、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电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原由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 =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电子数4、质量关系:m(原子) =m(原子核) +m(电子)≈ m(原子核) [ 原由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能够忽视 ]因为一个原子的真切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观点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6 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基准,其余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究与交流探究问题1原子能否再分呢?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电子问题2分析P53表3-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8 8 8钠11 12 11氯17 18 17(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2)在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有何关系?(3)不同原子之间的有哪些区别?问题3观察下表,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与电量上有何区别?粒子电性电量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中性不带电荷(1)质子、电子、中子在电性和电量上有何关系?再分。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观察表格,分析、交流、归纳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小结:(1)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氢原子不含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与中子之间不一定相等。

(3)不同原子之间,质子数、电子数不相同。

明白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性质,是学习好原子结构的钥匙。

学生认真观察表格,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观点。

表达自己的想法。

弄清三种粒子的基本性质。

与交流探究与(2)原子核电性与电量决定因素?(3)为什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知识点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视频播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flash动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问题1(1)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如何?(2)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离核远近的依据?(3)原子中,离核最近是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为?离核最远的是最外层,最外层上电子数不超过几个?(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呢?)问题2请指出下面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问题3观察下列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电子之间,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因此,原子核的电性与电量由质子决定。

(3)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一)
【我想学】—知识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我要学】—探究突破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注意:1.电中性的粒子有 . . 。

2.氢原子的中子数为。

【我乐学】—训练内化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

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2。

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72 B.19 C.53 D.125
4.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它们不相同的是( ),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 B.质子数 C.原子质量 D.中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想一想]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如何分层排布呢? 2.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每一层排多少个电子呢?应遵循什么规律?
[填一填]1.迄今已发现的原子核外电子至少 层,最多 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 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 个)。

2.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 个电子(最外层为第1层,如氦原子则具有 个电子)。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如下图表示Mg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箭头所指表示什么意思?
12 Mg
【我乐学】—训练内化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⑥
2.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
3.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考古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原子的含量来推测古生物的年代。

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核外有8个电子
B.其核内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4.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5.下图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弧线表示,10表
+1028
示,2,8表示。

【我好学】——反思体会
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