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合集下载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板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过渡]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P70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如何去称量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5.原子到底有多大?
[引入新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可见大家有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2.计算
①计算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讲解]在做题的过程中用到相对原子质量时,我们不需要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经被全部测定了出来。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大家阅读课本P71资料,了解有关张青莲教授的事迹。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而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推广此等量关系,得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师]看课本P70表4-1,全面系统地了解质子、中子、电子这几种粒子在电性和质量上的关系。
[组织活动]下面我们举行一项比赛,看看哪位同学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既快又准。我们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能清楚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 三、自学过程引言: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但离开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成更小的粒子,如原子弹的爆炸,那么,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1、原子的结构每个带1个单位正电荷 (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2)思考: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阅读教材)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 ,电性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设疑: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a 、原子中质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c 、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3)原子的体积小,质量轻,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以 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 )= 说明:a 、Ar 是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的不写出;b 、Ar 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 比,实际质量大的,则Ar 。

练习:1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 ,碳12原子质量的1/12等于1.66×10-26Kg ,求氧的Ar ? 思考:在原子中,质子与中子质量大致相等,其相对质量约为1,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836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有哪里?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通过以上表格可得到那些结论?四、当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五、课堂训练1、在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中子、电子; C 、质子、中子; D 、质子、电子。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思路: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原子的构成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该主题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能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出问题收集证据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天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绳子,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如此“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

这句话体现了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哲学道理。

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

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呢?可再分,不可再分?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感受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吧。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

汤姆生发现电子。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同学们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创设良好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无止境的追求。

回忆已有知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与你共勉: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探索无止境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稿)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记住核电荷数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课前预习1、说出水、铁是怎么构成的?2、原子的特点是什么?3、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课堂探究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0页和图4-1,1、说出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注意图中的图示、数据):原子虽小,但原子核更小,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包含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体积小。

2、归纳、概括出有关原子、原子核的构成3、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发现?学生分析、交流、归纳:从表中可以得出: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表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即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显电性吗?(即原子带不带电?)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自主学习]请阅读71页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即2.657×10-26千克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2、(1)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2)相对原子质量的实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课题1原子的构成趣味导读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电子离核有多远?在一张纸上,画一个比钱币小的圆圈,用它来代表原子核,即原子模型的中心。

量一下圆圈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现在请你估算一下,这个原子模型的最外边缘在哪里?比如,是否超出这张纸?是否超出桌子的边缘、教室、教学大楼……想知道吗?智能点拨例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清原子中各种离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以推导出:中子数=236-92=144电子数=92中子数-电子数=144-92=52答案52例2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号)。

分析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原子由具有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故三个论点都不确切,。

答案①②③启示本题是对化学发展史的考察。

从本题可以看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不断完善的。

它激励学生努力开拓,为科学的发展而拼搏。

随堂反馈1.在化学的发展发面,很多科学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请把科学家名字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科学家:①拉瓦锡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阿伏加德罗(1)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是;(2)提出分子的概念的是;(3)发现电子的是。

2.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概况: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

他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

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以及有关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理论的基础,又是比不可少的工具。

教学目标:1、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本单元课时安排:课题1:原子的构成 1课时课题2:元素 1课时课题3:离子 2课时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 3课时课题1 原子的构成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出相对原子质量。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4、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相对质量的计算3、原子的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课前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其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点的困难,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所板书设计:1、原子的构成情况:2、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电量关系: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居于原子中央)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4、质量关系:m (原子)=m (原子核)+m (电子)≈m (原子核)[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由于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1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策略】1.建议寻找录像、动画片,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示,用创设的情境来展示原子内部的结构,让抽象思维变换为形象思维。

2.利用表4-1、表4-2学会寻找关系(必要时点拨),例如: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②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

④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⑤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

⑥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但最外层电子数量却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极小,但却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

【知识要点】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要点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要点2】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课题1 原子的构成1

课题1 原子的构成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2)1/1 8361 1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

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不能确定的是
)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解析】(1)任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一定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图中B选项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
5.下列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
)原子结构示意图(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则X值为_____ 3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有3个原子核,1个氢原子有
个氧原子有8个质子,故共有10个质子。

个镁离子是在镁原子基础上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的,故有12
1、已知一个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