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第一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学会通过地图和图片等资料,对大峡谷的地理、生态、人文等方面进行探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景观的认识和热爱。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峡谷所在地区。
讲解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河流侵蚀等。
2. 第二课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从地质、生态、人文等方面介绍大峡谷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3. 第三课时: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分析大峡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大峡谷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第四课时:大峡谷的人文景观介绍大峡谷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人文景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峡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5. 第五课时:保护大峡谷,珍惜自然资源讨论如何保护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资源1. 地图: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在地区的地图。
2. 图片和视频资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生态环境、人文等方面。
3. 案例资料:大峡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等。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大峡谷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大峡谷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大峡谷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知识链接中国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
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学法指导批注法、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我们听着歌曲,看着视频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播放视频《雅鲁藏布大峡谷》MV,听了这首歌,看了它的美景,今天我们就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拼读。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提示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6、掌握以下词语的意思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
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四、再次朗读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师提示:(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读了字词,下面来考考大家。
五、当堂训练1 .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咫尺堪称平均马蹄郁郁苍苍神秘莫测固态涓涓细流皑皑白雪滔滔江水千姿百态山脉呈现凌空花卉人迹罕至美誉2.本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哪几方面的内容?选做题3 练习册本课一二三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难点:1.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
2.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景色和地理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地理位置和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气候、生物、水文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保护意义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2. 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绘制一幅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图,标明主要地形地貌特征。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教案设计

教案《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大峡谷概述一、大峡谷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大峡谷是河流在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2. 特征:深、长、窄、险、奇。
3. 举例:世界著名的大峡谷有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我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二、大峡谷的形成原因1.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产生断裂,河流侵蚀作用加强。
2. 气候因素:降水、温度等影响河流侵蚀速度和力度。
3. 河流自身因素:河流的流量、流速、侵蚀能力等。
三、大峡谷的价值1. 科学研究:地质、地貌、生态、气候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
2. 环境保护:大峡谷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3. 旅游开发:大峡谷景观壮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
2. 地貌特征: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二、气候条件1. 热带雨林气候:峡谷低海拔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 山地气候:峡谷中海拔地区,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3. 高原气候:峡谷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寒冷干燥。
三、生物多样性1. 植物:峡谷内有丰富的植被,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均有分布。
2. 动物:峡谷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如孟加拉虎、金丝猴、藏野驴等。
3. 生态脆弱:峡谷生态系统敏感,需加强保护。
第三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质特点一、地层结构1. 古老的变质岩:峡谷地层主要为古老的变质岩,如片麻岩、片岩等。
2. 沉积岩:峡谷内也有部分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等。
3. 侵入岩:峡谷内少量侵入岩,如花岗岩、闪长岩等。
二、地质构造1. 断裂带:峡谷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形成了多条断裂带。
2. 褶皱:峡谷地区地壳挤压,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山脉。
3. 地质灾害: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如滑坡、泥石流等。
三、地貌景观1. 峡谷景观:深切峡谷、峡谷瀑布、峡谷奇石等。
2. 山地景观:雪山、冰川、草甸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掌握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意义;(3)了解我国政府在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3)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2. 大峡谷的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意义;3. 大峡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4. 我国政府在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成果;5. 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及公民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2. 教学难点: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2.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政府在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成果;4. 户外实践法:实地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入了解其生态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景观;2. 讲解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3. 分组讨论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4. 分析我国政府在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成果;5. 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2. 思考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保护意义的理解程度;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时的参与程度和见解;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我国政府在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及成果的理解程度;4. 户外实践: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时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保护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3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3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能在这里给同学们上课,老师感觉非常高兴,所以今天特地带了一首和课文有关的歌曲,希望你们会喜欢。
(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
)二、谈话引入,熟读课题师:同学们,刚才歌曲中唱的山峰就是文中的……(生答:珠穆朗玛峰。
)师: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曾引得中外攀岩爱好者慕名而来,竞相登峰。
就在这最高的地方,科学家们新近发现了一个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那就是……(生: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这个世界之最又在我们中国境内,身为中国人,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吧。
(生: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探险,这节课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寻幽探秘大峡谷,兴奋吗?让我们一起兴奋地读读地名吧。
三、精读感悟,体会美景1、整体感知:⑴ 师:会旅游的人总要事先了解当地风情,这节课我们就先深入地了解大峡谷的风情吧。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观?(板书:景观)⑴ 反馈。
(板书:壮丽奇异)2、体会壮丽:⑴ 师:你从哪里读出它的壮丽呢,就请同学们再去读读1、2小节吧。
⑴ 出示句子: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⑴ 师:你从这句话怎么体会出壮丽呢?⑴ 师:你是怎么理解“高峰”的?⑴ 师:你是怎么理解“深谷”的?出示句子: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城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特点。
引导学生观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景色。
学生分享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及其独特地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板块构造运动、河流侵蚀等。
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特点:峡谷深度、气候类型、生物多样性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第三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殊生物种类。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高海拔、多雨湿润等。
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殊生物种类:高山植物、稀有动物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及其特殊生物种类。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殊生物种类及其保护意义。
第四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资源4.1 教学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资源:水力、矿产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多样等。
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水电项目、矿产开采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景观的基本认知。
教学内容:1.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概述。
2. 大峡谷的形成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讲解,初步了解大峡谷的特点。
第二章: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2. 学生能够理解大峡谷形成的过程。
教学内容:1. 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2. 大峡谷形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图或图片详细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
2. 教师讲解大峡谷形成的过程,包括地质变化和自然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听讲解,加深对大峡谷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的理解。
第三章:大峡谷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态环境。
2. 学生能够认识大峡谷中的特有物种。
教学内容:1. 大峡谷的生态环境特点。
2. 大峡谷中的特有物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物种。
2. 教师讲解大峡谷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讲解,了解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物种。
第四章:大峡谷的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化价值。
2. 学生能够认识大峡谷中的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1. 大峡谷的文化背景。
2. 大峡谷中的民族文化。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峡谷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民族文化。
2. 教师讲解大峡谷中的民族文化,包括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讲解,了解大峡谷的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
第五章:大峡谷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保护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教学
设计(课
时一)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4.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2.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3.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2.完成填空练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a.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
b.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
c.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
)把自己的感受读到这段话中。
3.出示世界峡谷深度极值对比表,体会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峡谷名称长度极值深度
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 504.6公里 6009米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370公里 2133米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 90公里 3200米
尼泊尔卡里根得格大峡谷 60公里 4403米
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读出它的不容置疑。
4.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1)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
(3)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
2.完成填空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___,有____,有___,还有___。
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_______。
3.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
壮丽奇异
山水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