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
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结果,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体现。
在民事案件中,民事法律关系是案件的核心,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展开论述,分析其在案件中的重要性、构成要素以及具体应用。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案件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 民事法律关系是案件的核心。
民事案件的发生往往源于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只有明确民事法律关系,才能找到案件纠纷的根源。
2. 民事法律关系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基础。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依据民事法律关系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作出公正的判决。
3. 民事法律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明确民事法律关系,可以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减少纠纷,维护社会和谐。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1.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通常是法律关系主体。
2. 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在民事案件中,法律关系客体通常是当事人争议的标的。
3. 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具体表现,包括权利和责任。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案件的核心。
四、案件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用1. 确定当事人身份。
在民事案件中,首先要确定当事人身份,即明确哪些主体参与了民事法律关系。
这有助于法院判断案件的法律性质和审理范围。
2. 确定法律关系客体。
在民事案件中,明确法律关系客体有助于法院判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例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需要明确合同标的、合同条款等内容。
3. 确定法律关系内容。
在民事案件中,明确法律关系内容有助于法院判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人。
)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财产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体由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义务主体的范围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义务主体不特定,权利人以外的一切权利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义务主体为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3、内容的复杂程度
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
4、形成和实现的特点
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依其合法行为而形成的,能够正常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
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法行为而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知识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事法律关系无处不在。
无论是购买商品、租房、签订劳动合同,还是邻里之间的纠纷处理,都涉及到民事法律关系。
那么,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民事法律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它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它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这意味着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各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一方可以凌驾于另一方之上。
比如,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其次,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而民事义务则是民事主体为了满足他人的权利,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租户有支付租金的义务,同时也有使用租赁房屋的权利;房东有收取租金的权利,同时有保证房屋正常使用的义务。
再者,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
这意味着只有当社会关系被纳入到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之内,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比如,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双方就是自然人主体;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双方就是法人主体。
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它可以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
以买卖合同为例,客体就是买卖的物品;在服务合同中,客体就是提供的服务行为。
内容就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这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部分,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民事法律事实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它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比如自然灾害、人的出生和死亡等。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意义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换言之,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一)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当社会关系被民法调整时,便形成一种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这种权利和义务又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从而形成了约束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它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二)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公布后,他指抽象的表明国家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只有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使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
如甲乙结婚的事实,才能确立甲乙之间的夫妻关系。
(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讲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为民事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义务的履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保障的。
这种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依据,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原因,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平等性质,决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二)民事法律关系大量的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虽是国家制定的,反映国家的遗志,但民事法律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大都是在民事主体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也体现了当事人自己的意志。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民事法律关系有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及继承权法律关系等。
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
(1)王某与李某之间形成了法律关系,属于合同法律 关系。 (2)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 主体:王某与李某 内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构成法律关系
王某的权利:取得合同约定的加工物; 义务:则为支付加工费用;
李某的权利:获得加工费; 义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节日彩灯。
客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加工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平等主体 之间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根据民法规范建立起来的关系, 而民法是调整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主体之间的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所以,民事法律 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或者财产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人身关 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关系,即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的目的是赋予当事人民事 权利,或者使当事人承担民事义务,权利义务构成 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4.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 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 国家禁止不履行民事义务和对他人民事权利的 侵犯。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这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的不同而进行
的分类。 ➢ 人身关系又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 财产关系又分为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
案例分析1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 必要条件。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非法人组织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民事活动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关联和相互权利义务的关系。
它是由当事人因其自愿行为而在民法上形成的,并受民法管辖的一种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1、权利义务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民事活动形成的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
如,买卖合同就是买方与卖方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法律责任关系:法律责任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其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形成的责任关系。
如,当买方未能按时付款,卖方便有权要求买方承担民事责任。
3、人格权关系:人格权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某种民事活动而形成的各种精神上的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人格权关系。
4、权利性状态关系:权利性状态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由于民事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法律关系。
如,结婚后夫妻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权利性状态关系。
第二讲 民事法律关系

(2)划分意义 ①权利的内容不同; ②是否可以转让不同; ③保护方式不同。对财产权的保
护方式主要是经济补偿,对人身 权的保护方式则可以是除经济补 偿外的其他方式。
25
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1)标准:民事权利的作用
①支配权: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 体享受一定利益且具有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等]
(2)划分意义
可确定义务主体的范围及其所承担的义 务的性质(作为或不作为义务)
32
4. 主权利与从权利 (1)标准:依权利的依存关系 ①主权利:指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民事权
利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债权等] ②从权利:指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
权利的权利。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均 为从权利。
b.延期性抗辨权:是仅能使对方的请求权 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行使,故又称为一时性 抗辨权。如同时履行抗辨权、不安抗辨权、 先诉抗辨权(383)等的行使。
28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 误的?( )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2.行为:是指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活动以及 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活动。它通常有 “给”“做”“供”三种形式。“给”是 交付他人某一已有的物;“做”是为他人 制作一尚不存在的物;“供”是为他人提 供某种服务。
6
3.智力成果:人类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 精神财富。
4.人身利益:是精神利益在民法上的用 语,是指民事主体因享有人身权而得到 的心理上、生理上、生产经营上以及从 事民事活动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切身利益
体的土地若干亩 B.张某自家采摘的苹果腐烂变质 C.月圆月缺,潮起潮落 D.李某对自己儿子不赡养自己的行为予以
民事法律关系五要素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权利义务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由五个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内容、权利和责任。
以下将通过一个案例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分析。
二、案例背景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在自家的院墙外种植了一棵果树,乙在自家院墙外种植了一片竹林。
两棵树相隔较近,果实和竹叶常常互相侵扰。
近日,甲发现乙的竹叶侵扰了自己的果树,导致果实受损。
甲与乙协商未果,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1. 主体本案中,甲和乙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甲作为果树的所有权人,有权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乙作为竹子的所有权人,有权在合理范围内行使权利,但不得损害甲的合法权益。
2. 客体本案的客体是甲的果树和乙的竹林。
甲的果树是甲的财产权利的载体,乙的竹林是乙的财产权利的载体。
两棵树相邻,甲的果树受到乙的竹林侵扰,导致果实受损。
3. 内容本案的内容包括甲的财产权利和乙的财产权利。
甲的财产权利包括对果树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乙的财产权利包括对竹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甲的财产权利受到乙的侵权行为侵害,乙的财产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应尊重甲的合法权益。
4. 权利甲的权利包括:(1)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不得侵害甲的果树所有权;(2)要求乙赔偿因侵权行为给甲造成的损失。
乙的权利包括:(1)在合理范围内行使竹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2)在甲同意的情况下,对竹子进行修剪、移栽等行为。
5. 责任本案中,乙的侵权行为导致甲的果树受损,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乙应赔偿甲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乙的竹叶侵扰了甲的果树,导致果实受损,乙的行为已构成侵权。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乙赔偿甲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五、结论本案通过对民事法律关系五要素的分析,揭示了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权都有请求权,但不能说请求权都是债权。 债权都有请求权,但不能说请求权都是债权。
债权请求权 物上请求权 请求权 人身权上的请求权
(3)诉讼权能: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 )诉讼权能: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诉请国家司法机关给予保护的权能。 诉请国家司法机关给予保护的权能。
作用:威慑义务主体履行义务, 作用:威慑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使权利主 体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 体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当权利主体的合法权 益因义务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不能实现时, 益因义务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不能实现时,可以 诉请司法机关采取法律规定的救济措施予以救 济。
目的要素:经济、精神、 目的要素:经济、精神、人身方面 内在本质:反映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自由, 内在本质:反映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自由,权利的 本质是自由, 本质是自由,而义务无自由 以法律为依据,或者受到法律的保障(赌债, 以法律为依据,或者受到法律的保障(赌债,过了 诉讼时效的债,不受法律保障, 诉讼时效的债,不受法律保障,只有受到法律保护 的权利才有强制力) 的权利才有强制力)
(2)非表意行为:当事人无须意思表示而实施的 )非表意行为: 行为。 行为。
事实行为:不以表现内心的意思为必要, 事实行为:不以表现内心的意思为必要,基于某种事实 之状态或经过, 之状态或经过,发生法律所特别规定的效力之行为 如先占、加工、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如先占、加工、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无因管理、交货、付款)。 )。事实行为不适用关于意思 无因管理、交货、付款)。事实行为不适用关于意思 表示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 表示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行为能力的规定。 侵权行为:因违反民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因违反民法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 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意思通知:指表示内心某种欲望或意思的行为, 意思通知:指表示内心某种欲望或意思的行为, 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 如要约拒绝、履行催告、选择权行使催告 观念通知:指表示对于某种事项之观念的行为, 观念通知:指表示对于某种事项之观念的行为, 如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 如承诺迟到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瑕疵通 债权让与通知、 知、债权让与通知、债务的承认 感情表示:指表示某种感情的行为, 感情表示:指表示某种感情的行为,如被继承 人之宽恕。 人之宽恕。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
一、概念、特征、意义、分类 概念、特征、意义、 概念: (一)概念: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 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 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关系-----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关系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确定民事法 律关系的主 体 研究民事法 律关系产生、 律关系产生、 变更、 变更、消灭 的原因
充分展示 民事法律 关系的具 体内容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内容 客体
(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概念 1、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 、简称民事主体, 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 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第二讲 民事法律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民 事义务,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事义务,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权利 的分类。 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和民事 法律事实的种类。 法律事实的种类。识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 特征; 特征;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以及民事权利 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与民事义务的概念。
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1、政治权利由公法规定和保障,民事权利由私 、政治权利由公法规定和保障, 法规定和保障; 法规定和保障; 2、政治权利存在于普通社会成员与国家之间的 、 公法关系中, 公法关系中,民事权利存在于普通社会成员之 间的私法关系中; 间的私法关系中; 3、政治权利直接体现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利益, 、政治权利直接体现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利益, 间接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间接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而民事权利作为私 只体现权利人的私益。 权,只体现权利人的私益。
3、分类
从定义出发: 在民事活动中,参加民事法律关 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 ↓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自然人 法 人 其 他
(二)内容
1、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民事权 、 利或者承担的民事义务 2、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 、民事权利(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三要素
主要在物权领域,所有权和用益物权, 主要在物权领域,所有权和用益物权,担 保物权则不一定,比如抵押为物, 保物权则不一定,比如抵押为物,票据的质押 不为物。 不为物。
行为: 行为:指权利人行使权利的活动以及义务人履 行义务的活动。 行义务的活动。 行为主要是债的关系的客体。 行为主要是债的关系的客体。有“给、 三种表现形式,例如“ 做、供”三种表现形式,例如“给”是买卖合 同类型中的行为; 同类型中的行为;“做”涉及到承揽合同类型 的债; 涉及到运送合同类型的债。 的债;“供”涉及到运送合同类型的债。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 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又称知识产品,是指人类 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精神 财富。 财富。 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
三、民事权利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权利变动的根据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规 定的能够引起具体民事法律关系或者具体民事 权利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权利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1、民事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情况 、 2、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规定 、 的事实 3、民事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 、 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 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
3、民事义务(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 、民事义务(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为了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内容上义务不是自由,具有强制性,不是当事人可以选 择的,是必须履行的, 择的,是必须履行的,受到法律强制
民法
社 会 关 系 民事法律关系
调整
赋予:权利、义务 赋予:权利、 “触发器”:法律事实 触发器” 触发器
产生原因
(一)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现实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上述两者的中介:法律事实 上述两者的中介:
(二)特征: 特征:
主体平等性: 主体平等性:双方或多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注意: 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注意: 物权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物权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其内容表现为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 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与不为法律调整的 社会关系区别开来
不存在孤立的权利或义务,任何权利总是与 不存在孤立的权利或义务, 一定的义务相对应,反之亦然, 一定的义务相对应,反之亦然, 在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 在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既是权 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例外:赡养父母, 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例外:赡养父母, 抚养孩子
(三)客体
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 、 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在法学上又叫标的。 同指向的对象,在法学上又叫标的。 2、种类 、 物: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的能够为民事 主体所支配或实际控制并能满足其社会需 要的物质资料。 要的物质资料。
2、行为: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 、行为:
(1)表意行为: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行 )表意行为: 为。 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 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产生、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 准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外,当事人实施的 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 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 可变更、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2、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
能力, (1)民事权利(义)能力,依法享有民事 )民事权利(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能够以自己 )民事行为能力, 的独立行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独立行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从面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能力。 从面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能力。
(二)民事权利的内容
1、民事权益:指民事权利主体的受民法确认和 、民事权益: 保护的利益。 保护的利益。 2、民事权能:权能是权利的作用,是实现权益 、民事权能:权能是权利的作用, 的手段。 的手段。
(1)支配权能:是法律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 )支配权能: 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 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对权利客体实施一定行 为的权能。 为的权能。 财产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 如:财产所有人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 收益、处分的权能; 收益、处分的权能;专利权人对其专利技术进 行实施、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权能。 行实施、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权能。 债权不能行使支配权。 债权不能行使支配权。 (2)请求权能:指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合 )请求权能: 同约定请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 为的权能。 为的权能。
三)意义 1、对民法学的意义 、 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的核心 ,是民法 学的中心问题, 学的中心问题,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是民法学理 论的基础,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总纲。 论的基础,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