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答案

环境化学答案

《环境化学》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 水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H型、F型、L型。

3 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盐浓度升高、氧化还原条件变化、降低pH值、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4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5一般根据腐殖质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可以把其分成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三类。

6亚硝酸的光解是大气中HO·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之一,醛的光解是大气中HO2·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之一。

7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大气中的氨、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

8确定生物富集过程中的BCF值的方法有平衡法、动力学法。

9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产氢菌和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酸、甲酸、氢气、二氧化碳中间产物,然后在产甲烷细菌的作用下,生成甲烷。

10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11导致臭氧层耗损的典型物质有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8分)1、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2、质子平衡原理:对于酸碱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

3、质体流动:由水或土壤微粒或者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物质流动。

4、DLVO理论:把范德华吸引力和扩散双电层排斥力考虑为胶体之间仅有的作用因素,适用于没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中,而且假设颗粒是粒度均等、球体形状的理想状态。

胶体之间的作用能(负的多分子范德华引力能和正的扩散双电层排斥力能的代数和)随着胶体中心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存在第一极小值和第而极小值。

5、积累稳定常数:在配合反应中,指几个配位体依次与中心金属离子络合形成配合物,每一次配合反应中的络合常数的乘积即为积累稳定常数。

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doc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6分,共30分)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一增加一、无机酸度_减少一、CO2酸度一不变_、总碱度_增加酚瞅碱度—不变一和苛性碱度_减少硝化细菌为_化能自养型—型细菌,严格要求—高水平的—氧;反硝化的巫要条件是_氧分压较低,为兼—氧。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直接光解一、_敏化光解、一氧化反应一三类。

光子能量公式为_E=hc/A_ ,通常波长大T_700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167.4_KJ/mol“ (h = 6.626*10-34J.S/光量子,c = 2.9979*101 Ocm/s)土壤碱化度为_Na+离子饱和度,其产生过程为_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作用_作用。

受氢体包括一分子氧_、_冇机物转化的中间产物_、_某些无机含氧化合物_ o冇机磷农药的降解途径-•般冇_吸附催化水解一、_生物降解_、_光降解_。

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SO42・,Ca2+, NH4+_。

每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包括_酶活性的抑制—、_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_致崎作用有毒有机物的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有_氧化—、_还原—、_水解—、—结合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可分为_干沉降—、_湿沉降含碳化合物的厌氣分解过程中,在_产酸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有机酸、醇等_中间产物,然后在_产氢菌、产乙酸菌及产甲烷细菌—细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及甲烷盐基饱和度为100%的土壤,其潜性酸度为_0 ______ 。

内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辅酶A_辅卿,转化为_乙酰辅酶A_,然厉与—草酰乙酸_反应生成—柠檬酸进入一三竣酸_循环过程。

16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_膜孔过滤一、_被动扩散、_被动易化扩散—、一主动转运一、_胞吞或胞饮17导致臭氧层耗损的典型物质有NOx, HOx, CIOx, CFCs 。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8分)专属吸附:专属吸附现象是用來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英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而的现象,它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01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01

环境化学复习题讲解1 用氯气消毒某饮用水源,处理后水的pH=7.0,并已知HClO的酸离解常数Ka=10-7.5,试通过计算来确定消毒杀菌的效果是否良好,假定HClO的杀菌效力为ClO-的100倍。

1)pH=7.0时,[ClO-]/[HClO]=Ka/[H+]=10-7.5/10-7.0=0.29[ClO-]=0.29[HClO]α=[HClO]/{ [HClO]+ [ClO-]}=[HClO]/{ [HClO]+ 0.29[HClO]}=0.77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76%)是以杀菌效果好的HClO形态存在,所以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2若在pH=7.0时的用氯剂量(以Cl2计)为1mg/L,为达到同样的消毒杀菌效果且处理水的pH=8.5时,问需要多大剂量的Cl2?已知HClO +ClO- Ka=2.9*10-8, 并假定HClO效率为ClO-的100倍。

解:1)pH=7.0时,[Cl2]=1mg/L=0.0143mmol/L,[HClO]+[ClO-]=0.0143mmol/L;pH=7.0时,因[ClO-] [H+]/[HClO] = 2.9*10-8, 故[ClO-] /[HClO]=0.29;令[ClO-]=X, 则[HClO]=(1/0.29)*X=3.45X;[ClO-]+[HClO]=3.45X+X=0.0143, 所以[ClO-]=X=0.0032mmol/L[HClO]=3.45X=0.011mmol/L总毒效=100[HClO]+[ClO-]=1.10+0.0064=1.1064 3分2) pH=8.5时,代入[ClO-] [H+]/[HClO] = 2.9*10-8, 故[ClO-] /[HClO]=9.164;令[HClO]=Y, 则[ClO-]=9.164Y;则总毒效=100[HClO]+[ClO-]=100Y+9.164Y=1.1064, 所以Y=0.010mmol/L;所需Cl2量[Cl2]= [HClO]+[ClO-]=0.010+9.164*0.010=0.10164mmol/L=7.2mg/L. 4分3)所以为达到同样的消毒杀菌效果且处理水的pH=8.5时,需要7.2mg/L的Cl2。

环境化学(水环境计算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水环境计算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P195)4.(1) 查表知pH = 6.5时, α= 1.710C T = [碱度]×α = 1.6×1.710 mmol/l = 2.736mmol/l 。

设加入的Na 2CO 3为n mmol/l查表知:当pH = 8.0时, α` = 1.018C T ` = C T + n ----------(1) C T `= [碱度]`×α` --------(2) [碱度]`= 1.6 +2 n --------(3) 由 (1)、(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加入NaOH 后C T 不变 L mmol C T/688.2028.1736.2][===α碱度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 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5.解:当pH = 7.00时,CO 3-的浓度与 HCO 3-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查表pH = 7.00时, α= 1.224,则[HCO 3-] = [碱度] = 2.00×10-3mol/l/l 。

[H +] = [OH -] = 10-7 mol/l 。

[HCO 3※] = [H +][HCO 3-]/K 1 = 1.00×10-7×2.00×10-3/(4.55×10-7) = 4.49×10-4mol/l 。

[CO 3-] = K 2[HCO 3-]/[H +] = 4.69×10-11×2.00×10-3/(1.00×10-7) = 9.38×10-7mol/l 。

6.解: 查表 pH = 7.5时, α1 = 1.069, pH = 9.0时, α2 = 0.9592;C T1 = [碱度]×α1 = 6.38×1.069 = 6.82 mmol/l C T2 = [碱度]×α2 = 0.80×0.959 = 0.767 mmol/l; L mmol C C C T T T /79.3277.082.6221=+=+=混合后L mmol /59.3280.038.6][=+=碱度005.159.379.3][===碱度T C α 查表知pH = 7.587.解:由题意知 [Fe 3+] + [Fe(OH)2+] + [Fe(OH)2+] = 1.00×10-4 mol/l ; (1) [Fe(OH)2+][H +]/[Fe 3+] = 8.9×10-4(2) [Fe(OH)2+][H +]2/[Fe 3+] = 4.9×10-7 (3)SP W K H K FeOHFe==++-+33333][][]][[查表知Fe(OH)3的K SP = 3.2×10-38代入(1)得[H +] = 1.9×10-3mol/l (∵pH =2.72)∴[Fe 3+] = 3.2×104[H +]3= 3.2×104×1.9×10-3×3= 6.24×10-5mol/l ;[Fe(OH)2+] = 4.9×10-7[Fe 3+]/[H +]2 = 4.9×10-7 K SP [H +]/ K W 3 = 15.68×10-3×1.9×10-3 = 8.47×10-6mol/l ; [Fe(OH)2+] = 8.9×10-4[Fe 3+]/[H +] = 8.9×10-4K SP [H +]2/ K W 3= 28.48×(1.9×10-3)2= 2.92×10-5mol/l 。

环境化学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答案12.HNO2的光解是污染大气中(HO)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之一。

13.清洁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是(O3的光解离)。

14.烷基和空气中O2结合形成(RO2)。

15.大气中CH3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乙醛)和(丙酮)的光解。

16.(挥发)作用是有机物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17.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大体可分为(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18.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20.吸附等温线表达了在一定条件下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23.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覆盖层)层、(淋溶层)层、(淀积层)层和(母质层)层。

24.岩石化学风化分为(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三个过程。

25.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持久性)和(间接有害性)等三个特点。

大气中甲氧基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28.水中无机污染物一般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和(吸附-解析)等物理化学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专属吸附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

√10.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中加入重碳酸盐,水体的CO2酸度增加。

×11.HO自由基最高浓度出现在热带。

√14.pE越小,电子浓度越低,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

×26.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中加入重碳酸盐,水体的酚酞碱度增加。

√27.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

×28.大气中的过氧烷基都是由烷基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形成的。

√30.沉降是HNO3和HNO2在大气中的主要去除过程。

√16.Pb主要在蓄积生物体的骨骼中,毒作用部位发生在(D)。

A骨骼中B脂肪中C肾脏中D造血系统中17.一维稳态河流BOD-DO耦合模型的基本方程是(C)。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 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 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 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 维持生态平衡;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 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命体;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 其上联接有 -OH -COOH -CHO等官能团;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 CO2、 H2CO3、 HCO3-;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22.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光解、挥发、生物降解;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27.在S-P模型中, 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答:(1)土壤水分的含量:Shearer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含水4%总扩散系数和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20%气态扩散〉50%;含水〉30%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含水4-16%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含水〉16%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2分)(2)土壤吸附的影响: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2分)(3)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性质的参数,紧实度高,土壤的充气孔隙率降低,扩散系数也降低。(2分)(4)温度:温度升高,有机物的蒸汽密度升高,总的效应是扩散系数增大,如林丹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大。(2分)(5)气流速度(1分)(6)农药种类(1分)。
7、酸雨是指pH___C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6。0B <7。0C <5。6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C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 Ca2+B Na+C Fe3+D 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D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10B <5C >15D <10
10、以下__A、B、C、D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班姓名座号
…………………密……………封……………线……………密……………封……………线…………………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土)表示。
四、简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

[精品]环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精品]环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1.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A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2. B H02和R02等促进了NO向N02转化C N02的光解D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3.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了组分的是()A NOa、SO?-B SO:-、orC S042\ NH;D SO?、Na*4.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A增大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5.有一个垂直湖水,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A Cd B Hg C Pb D As 1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是()A HO H02B HO Rc R RO2 D R HO2C不变D无法判断6.降低pH值,水中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量随之()A升高B降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7.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 甲烷、H20 C 。

3、00B 甲烷、SO2 D CO2、S028.伦敦烟雾事件成为,美国洛杉机烟雾成。

A光化学烟雾B酸性烟雾C硫酸性烟雾D碱性烟雾9.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oA寒冷的夜间B多云的冬季C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寒冷而晴朗的夜间10.五十年代日木出现的痛痛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11.在某个单位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位体系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

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是“决定电位”物质。

A溶解CO2 B溶解氧C溶解S02 D溶解N0212.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光解和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

A吸附作用B配合作用C挥发作用D水解作用13.±壤的可交换性阳离了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了;另一类是盐基离了,下面离了中属于致酸离了是。

A H\ Ca2*B H\ Mg"C Na\ Al睥D H\ Al"光化学物种吸收光量了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

下面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属于次级过程的是-A HC1 + hv-f H + Cl ⑴B H + HCl -»H2 +Cl⑵c Cl + Cl -> M(3)15.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厂)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几)两者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

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解二:
已知pH=6.0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5,α=3.247;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4,α=1.224;
解:查表3-3(p110)α1、α2,α= 1.22
C T= 1.22×1.4= 1.71m mol.L-1
当加强酸使pH= 6.0,α= 3.25,而C T不变时
碱度= 1.71/ 3.25=0.526m mol.L-1
ΔA= 1.4-0.526=0.874m mol.L-1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 spCdS= 7.9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解:饱和时[H2S]≈0.1mol/L
K H2S=[H+]2[S2-]=1.16⨯10-23 ,且pH=8.0⨯10-23
[S2-]=1.16⨯10-23/ [H+]2 = 1.16⨯10-23/ 1.0⨯10-16 =1.16⨯10-7 mol/L
[Cd2+]= K SP / [S2-] = 7.9 ⨯ 10-27 / 1.16⨯10-7 =6.8⨯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º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4.9 ⨯ 10-7 L/(d·mol),K 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Ka=0,[H+]=10-8.4,Kn=1.6,Kb=4.9×10-7
Kh=Ka[H+]+Kn+KbKw/[H+]=0+1.6+4.9×10-7×10-5.6= 1.6(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 和E h。

6.某废水中Cu2+含量为5.0 mg/L,经EDTA处理后,未络合EDTA为200 mg/L,体系pH = 11,计算后回答反应平衡时,Cu的存在形式。

(已知Cu2+ + Y4- = CuY2-, K = 6.3 1018, EDTA分子量为372)
7. 已知空气中的CO2含量为0.0324%(体积),水在25℃时的蒸汽压是0.03167 × 105 Pa,CO2的亨利定律常数是3.34 × 10-7 mol/(L·Pa)(25ºC),求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H2CO3的K a1 = 4.45 × 107
8. 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吸附作用,假设溶液的平衡浓度为6.00 ×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0.50 × 10-3 mol/L;当平衡浓度降为2.00 × 10-3 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吸附溶质为0.25 × 10-3 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G0和常数A是多少?
10.已知某耗氧有机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25︒C时测得其降解半衰期为10 d,试计算该有机物在25︒C时降解90%需要多少时间?
11.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将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试通过计算说明310 nm的紫外光能否破坏C-H键?已知C-H键的键能为344.8 KJ/mol,阿佛加德罗常数为6.023 ⨯ 1023,普朗克常数为6.626 ⨯ 10-34 J⋅s,光速为2.998 ⨯ 108 m/s,并进一步说明臭氧层在大气层中的位置和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解:依据:E=N0×hc/λ=1.196×105/λkJ·mol-1
E=1.196×105/300=398.67kJ·mol-1
计算结果说明300nm紫外光的能量大于C-H键的键能,所以能够断裂C-H 键。

O3层位于大气层中平流层的下部,距地面15-35km处,而距地面25km处浓度最大.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紫外线能够破C-H键,所以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时,对生物具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类的皮肤。

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使皮肤癌患者增多。

而臭氧层中的O3分子能够吸收量的紫外线,防止了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臭氧层是生物圈天然的保护伞。

12. 在25︒C条件下,某胶体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当吸附达平衡时该有机物的浓度为5.62 μg/L时,吸附量为5.25 μg/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6.78 μg/L时,吸附量为6.21 μg/g。

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该有机物的有关常数。

13.某封闭水体碳酸形态的总浓度C T= 1.0 ⨯10-3mol/L,试计算pH = 9.0时该水体中的CO2(aq)、HCO3-和CO32-的浓度。

已知H2CO3的K a1= 4.45 ⨯ 10-7, K a2 = 4.69 ⨯ 10-11
14. 已知某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速率常数k = 0.005 d-1,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是多少?降解75%需要多长时间?
15. 在25 C条件下,某土壤对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0.78 mg/L时,吸附量为0.89 mg/kg;当吸附达平衡时的硼浓度为6.35 mg/L时,吸附量为4.60 mg/kg。

试求该土壤在实验条件下吸附硼的有关常数。

16. 某一土壤样品对某污染物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当吸附达平衡后,平衡液中该污染物浓度为3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50 mg/kg;而当平衡液中污染物浓度为10 mg/L,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量为25 mg/kg。

(1)求此土壤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

(2)相似条件下的实验中,另一土壤样品对该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为70 mg/kg,问哪一种土壤更容易受该污染物的污染?
17.有一股20︒C的生活污水,其耗氧反应速率常数k = 0.23 d-1,求经过3、5和20天后水中有机物剩余量的百分数各为多少?
18.已知干空气中CO2的含量为0.0314%,25︒C时水的蒸气压为0.0317 ⨯ 105 Pa,CO2的亨利常数为3.34 ⨯ 10-7 mol/(L⋅Pa),H2CO3的一级离解常数为4.45 ⨯ 10-7,试根据亨利定律和电离平衡估算未受污染的天然雨水的pH值。

19.已知某需氧有机物在自然降解过程中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5℃时,测得降解半衰期为3 d,试计算该有机污染物在25 C时,降解80%需要多少时间?
20. 某水体pH = 7.00,碱度为1.00 × 10-3 mol/L,计算水体中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

若水体pH = 10.00,碱度仍为1.00 × 10-3 mol/L,上述各形态物质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其它各种形态对碱度的贡献可以忽略。

已知碳酸的K a1 = 4.45 × 10-7, K a2 = 4.69 × 10-11。

21. 某一含有0.10 mol/L ZnCl2溶液,如果只生成一种羟基配合离子ZnOH+,试计算当溶液出现Zn(OH)2时的pH值。

已知:Zn(OH)2⇔ Zn2+ + 2OH-, K sp = 10-17.15
Zn2+ + OH-⇔ ZnOH+, K f = 105.70
注:⇔为可逆符号。

22. 某水体中Fe2+为56 mg/L,Fe3+为56 μg/L,试求水体的pe值。

若与该水体平衡的氧分压为10-10大气压,当水体pH为9和6时,能否将Fe(II)氧化为Fe(III)?
已知:25︒C时,Fe3+ + e ⇔ Fe2+pe︒ = 13.05;
1/4O2(g) + H+ + e ⇔ 1/2H2O pe︒ = 20.7
Fe3++e⇔Fe2+ pE0=13.05,按照公式E0=2.303*R*T/F*PE0 ,E0=0.771
pE=pE0+ lg[Fe3+ ]/[ Fe2+ ]=13.05+(-3)=10.05。

负极(1)4Fe3++4e⇔4Fe2+ ,E0=0.771
正极(2)O2+4H++4e=2H2O ,E0=1.229
电池反应就是4Fe2+ +4H+ +O2⇔4Fe3+ +2H2O,即溶解氧将Fe(Ⅱ)氧化为Fe(Ⅲ):
E0=1.229-0.771=0.458,E= E0+0.059/4Lg[ Fe2+]^4*[H+]^4*[PO2] /[Fe3+ ]^4
把氧分压和PH代入即可,PH=9,E= -0.0435<0不能进行; PH=6, E= 0.1335>0可以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