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五 计算题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化学专业试题及答案.doc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6分,共30分)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一增加一、无机酸度_减少一、CO2酸度一不变_、总碱度_增加酚瞅碱度—不变一和苛性碱度_减少硝化细菌为_化能自养型—型细菌,严格要求—高水平的—氧;反硝化的巫要条件是_氧分压较低,为兼—氧。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直接光解一、_敏化光解、一氧化反应一三类。

光子能量公式为_E=hc/A_ ,通常波长大T_700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167.4_KJ/mol“ (h = 6.626*10-34J.S/光量子,c = 2.9979*101 Ocm/s)土壤碱化度为_Na+离子饱和度,其产生过程为_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作用_作用。

受氢体包括一分子氧_、_冇机物转化的中间产物_、_某些无机含氧化合物_ o冇机磷农药的降解途径-•般冇_吸附催化水解一、_生物降解_、_光降解_。

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SO42・,Ca2+, NH4+_。

每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包括_酶活性的抑制—、_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_致崎作用有毒有机物的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有_氧化—、_还原—、_水解—、—结合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可分为_干沉降—、_湿沉降含碳化合物的厌氣分解过程中,在_产酸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有机酸、醇等_中间产物,然后在_产氢菌、产乙酸菌及产甲烷细菌—细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及甲烷盐基饱和度为100%的土壤,其潜性酸度为_0 ______ 。

内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辅酶A_辅卿,转化为_乙酰辅酶A_,然厉与—草酰乙酸_反应生成—柠檬酸进入一三竣酸_循环过程。

16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_膜孔过滤一、_被动扩散、_被动易化扩散—、一主动转运一、_胞吞或胞饮17导致臭氧层耗损的典型物质有NOx, HOx, CIOx, CFCs 。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8分)专属吸附:专属吸附现象是用來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英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而的现象,它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环境化学》试题

《环境化学》试题

《环境化学》试题一、填空题1. 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108m/s,h=×光量子)。

2. 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

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3.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4. 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

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5. 是无色气体,是清洁空气的组分,也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NO X以为主,通常占90%以上。

植物摄取氮的主要形态是和。

6. 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丁二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7. 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

其中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的颗粒物。

8. 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称作,而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作;根据DLVO理论把和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

9.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H2S溶液的浓度为L,解离常数K1为×10-8,K2为×10-15,CdS的溶度积为×10-27)。

10. 亚硝酸吸光后发生光离解,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 ;另一个初级过程为:HNO2 + hv → + 。

11. 腐殖质可溶于碱而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

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它对金属离子的和来实现。

12. 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是和;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的中;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答:(1)土壤水分的含量:Shearer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含水4%总扩散系数和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20%气态扩散〉50%;含水〉30%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含水>4%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含水4-16%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含水〉16%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2分)(2)土壤吸附的影响: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2分)(3)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性质的参数,紧实度高,土壤的充气孔隙率降低,扩散系数也降低。(2分)(4)温度:温度升高,有机物的蒸汽密度升高,总的效应是扩散系数增大,如林丹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大。(2分)(5)气流速度(1分)(6)农药种类(1分)。
7、酸雨是指pH___C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6。0B <7。0C <5。6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C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 Ca2+B Na+C Fe3+D 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D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10B <5C >15D <10
10、以下__A、B、C、D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班姓名座号
…………………密……………封……………线……………密……………封……………线…………………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土)表示。
四、简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农业_、交通_、和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B C D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2+ hν + O(2)2 + hν + 或2 + hν H + 2(3)3 + hν + 2(4)H2+ hν H + 或H2+ hν H2 +(5)3X + hν 3+ X2、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3、3和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O3)22O3 + 22H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1 ++ O3O2 +O2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积聚模、_粗粒子模。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2_、4、、_氯氟烃等。

11、11和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3和2。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和湍流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 为7.0。

碱度为1.4 mmol/L ,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 pH 降低到6.0?2.若一个天然水体在25U 时的pH 值为76 碱度为1.4mmol/L, 求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 值降低至6.0? (& =4-45灯0-6K 2=4.69X 10-11)解:总碱度二[HCO 訂 + 2 [CO ;■ ] + [OH ■ ] - [H" ] - [HCO - ] +2[CO ]pH 为64时碳酸盐化合物态总量 = pH 为7.0时的总量二 5 =|H ;CO ;] + [HCO ;] + [CO ;1[HCO ;]二 0.526x10-3 mol /LpH 为6・0时的总碱度为总碱度=[HCO ;] + 2[CO :] + [OH —]-[H+] = 4526x1{尸 iwl/L加入的酸量为碱度降低值二(1.4-052®*1(尸一0873x1 L 加//L步骤:1求碟酸总量; 2求碱度: 3求差•解二: 18: IIHJfHCO ;][co ;-] = KJHCO/I IH ] (HCO ;] = 1.4x1 (尸 一 2x4.69xl (r J11+ ---------- ; ---- 10'7 = L40xl()_3niol/L |CO-'] = K JHCOJ 469x10" xl 卫0幻0一’ [H +] 10-7=6.57 xlO -7 mol/L |H 3CO ;] =10_?xk4xl0^ ~ 4.45 xlO -7 = 0.314x10 3mol/L c T = l.71xlO ?mol/LpH 低為7.0时的緘酸 盐化合态总量訓®+曾+常= 1.71x10 1K/HCO ;] [H +]= 2.47xlO _K mol/L 当pH 值5-9 iz 围 内,[碱闵巧(P 或pH 值在&8, 【碱度】时* [H*]. [OH]项忽 略不计 辭題的要点上在碳酸总量不变前提下, WE 度的降低值即为加入的酸员■例题: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VL, 求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至6仏解:总碱度=tHCO< ] + 2 [CO/2 ] + [OH ] -[«+] =C\ (內+2a2) + Kw/[H+] -[ H+]在中性水溶液中,与总碱度1.4X IO3moVL相比,[OR]与[H*]可以忽略。

环境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化学元素的周期律B. 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影响C. 研究化学合成方法D. 研究化学与生物的相互作用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塑料D. 氧气3. 环境化学中,下列哪个过程不涉及物质的迁移?A. 沉积B. 蒸发C. 溶解D. 光合作用二、填空题1. 环境化学中,________是指一种物质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

2. 环境化学研究中,________是指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 环境化学关注的污染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生物放大现象。

2. 描述环境化学中物质迁移的主要机制。

四、计算题1. 假设某河流中某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10mg/L,经过一个处理过程后,浓度降低到1mg/L。

如果处理效率为90%,求该污染物在处理前的实际浓度。

五、论述题1. 论述环境化学在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D二、填空题1. 物质迁移2. 物质的动态平衡3.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三、简答题1. 环境化学中污染物的生物放大现象指的是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最终在食物链的顶端生物体内达到较高浓度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需要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2. 环境化学中物质迁移的主要机制包括扩散、对流、沉降、蒸发、吸附和解吸等。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影响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迁移路径。

四、计算题1. 假设处理效率为90%,即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减少了90%。

设处理前的实际浓度为X,处理后浓度为X*(1-90%)=1mg/L。

解方程得X=10mg/L。

五、论述题1. 环境化学在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污染物的识别、监测、评估和控制上。

2021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答案

2021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答案

2021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光子能量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m,光不会引起光化学离解,相应的化学键能为2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出现的顺序为_______,二次污染物有_______。

3天然水总含盐量(TDS)=。

4组成水中酸度的三类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6腐殖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7.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几类。

8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中国酸雨的关键离子成分是。

10大气颗粒物中粒径_______的称为细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径_______的称为粗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絮凝过程的机理是。

12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含有碳酸的水体中添加碳酸氢盐,并测量总酸度_uu无机酸度CO2酸度_u总碱度酚酞碱度______;和苛性碱度。

14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___________中间产物,然后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

15.具有100%碱基饱和的土壤的潜在酸度为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电子活度标化分配系数量子产率b氧化途径被动扩散三公式推导(每题7分,共14分)1.推导水的氧化还原极限,计算氧饱和时天然水体的PE。

氧化反应对应的Pe0为=+20.75。

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的ph的因素,推导出与大气中co2平衡的降水的ph精确计算式。

环境化学练习题

环境化学练习题

环境化学练习题概述: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过程、物质的行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空气、水和土壤化学的各个方面,并探索了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归宿。

环境化学还关注着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排放、迁移和降解,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管理。

环境化学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对环境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资源。

通过解答练习题,学生可以增加对环境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并提升解决环境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环境化学练习题,帮助您检验自己对环境化学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一: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1. 如何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2. 描述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3. 介绍几种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练习题二:水体污染物监测与分析1. 什么是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它们分别用来评估什么?2. 说明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怎样进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练习题三:土壤污染与修复1. 列举几种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并描述它们的来源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介绍土壤修复的常用方法,并分析它们的适用性和限制。

3. 讨论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机制。

练习题四:环境毒理学1. 解释环境中的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现象。

2. 描述常见环境毒理物质的特性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环境毒理学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练习题五:环境化学计量学1. 解释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转化过程。

2. 说明环境化学计量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3. 举例说明环境化学计量学在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练习题六: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分析1. 简述环境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步骤。

2. 介绍常用的环境样品分析方法和仪器。

3. 分析环境样品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结论:环境化学练习题是一个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计算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1、08mmol/L)
解:总碱度=K W / [H +] + C T (α1 + 2α2) - [H +]
C T =2
121αα+{[总碱度] + [H +] - [OH -]} 令α=2
121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 时, [H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
得到简化式:C T =α[碱度]
当pH =6、5时,查表得α1=0、5845,α2=8、669×10-5,
则α=1、71,C T =α[碱度]=1、71×1、6=2、736mmol/L
若加入Na 2CO 3将水的pH 升至8、0,查表得α′=1、018。

设加入的Na 2CO 3量为X,则有
C T + X =α′{[碱度] + 2X }
即2、736 +X =1、018{1、6 + 2X }
解得,X =1、069 mmol/L
若加入NaOH 将水的pH 升至8、0,其C T 值并不变化,可得:
[碱度] =C T / α′=2、736/1、018=2、688 mmol/L
碱度增加值就就是应加入的NaOH 强碱量:
Δ[OH -]=2、688-1、6=1、088 mmol/L
4、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 [H 2CO 3*]、[HCO 3-]、 [CO 32-]与[OH -]的浓度各就是多少?
解:当PH=7、00时CO 32-的浓度与HCO 3- 的浓度相比可忽略,PH=7、00时,α=1、224 则[HCO 3-]=[碱度]= 2、00×10-3mol/L,
[H+]=[OH -]=1、00×10-7mol/L
[H 2CO 3*]=[H+][HCO 3-]/K 1=1、00×10-7×2、00×10-3/(4、45×10-7)=4、49×10-4mol/L
[CO 32-]=K 2×[HCO 3-]/[H+]=4、69×10-11×2、00×10-3/(1、00×10-7)=9、83×10-7mol/L
2. 某水体中含有300mg/L 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d<50μm),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的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

已知苯并[a]芘的K ow 为106,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

(K =4、6×104)
解:已知苯并[a]芘 Kow = 106
Koc = 0、63Kow = 0、63×106 = 6、3×105
X S OC :粗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05
X f OC :细沉积物组分有机碳含量0、10
f:细颗粒的质量分数0、7
Kp = Koc[0、2(1-f)X S OC + fX f OC ] = 6、3×[0、2(1-0、7)×0、05 + 0、70×0、10] = 4、6×104
3. 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至pH =8、4,T =25℃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酸性水解速率常数K a =0,碱性催化水解速率常数K b =4、9×10-7L/(d ·mol),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 h =1、6d -1,请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PH=8、4,[H +]=10-8、4,即[OH -]=10-5、6
a w 有机化合物溶解态的分数:1-0、9=0、1
K h =K h +a w {k a [H +]+k b [OH -]
=1、6+0、1 ×﹙0+4、9 × 10-7 × 10-5、6﹚
=1、6( d-1)
5.若纯空气与25℃的纯水达到平衡时,水中CO2、HCO3-与H+的浓度各为多少?
(已知,25℃时,干燥空气中CO2的浓度为3、30×10-4(v/v)【体积浓度】,水的蒸汽压为0、0313atm,CO2亨利常数:K HC=3、36×10-7mol·L-1·Pa-1;CO2的酸解离常数Kc1=4、45×10-7) 解:Pco2=(1、0000-0、0313)×3、30×10-4=3、20×10-4(atm)
=3、20×10-4×1、013×105
=32、42(Pa)
[CO2(aq)]=K HC Pco2=3、36×10-7×32、42=1、089×10-5(mol/L)
CO2在水中离解部分可产生等浓度的H+与HCO3-。

[H+]及[HCO3-]可从CO2的酸离解常数K cl计算出:
6、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与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

[Ksp(CdS=
7、9X10-27)]。

解:饱与时[H2S]=0、1mol/L Ksp`=[ H+]2[ S2-]=1、16×10-23 且PH=8、0
[ S2-]=1、16×10-23/[ H+]2=1、16×10-23/1、0×10-16=1、16×10-7 (mol/L)
Cd+2=Ksp/[ S2-]=7、9×10-27/1、16×10-7=6、8×10-20(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