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噪声和振动
机械工程中的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工程中的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引言: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机械制造、机械结构、机械动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机械工程中,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结构振动的产生原因、对机械系统的影响以及噪声控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构振动的产生原因结构振动是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界激励:机械系统受到外界激励时会产生振动。
例如,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风力、地震等外界因素都会对机械系统产生激励。
2. 内部激励:机械系统内部的不平衡、偏心、摩擦等因素也会引起结构振动。
例如,转子的不平衡会导致旋转过程中的振动。
3. 谐振:当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相等或接近时,谐振现象会发生,从而引起结构振动。
二、结构振动对机械系统的影响结构振动对机械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性影响:结构振动可能导致机械系统的功能失效,例如,振动会导致机械部件的磨损、疲劳、断裂等,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安全性影响:结构振动过大会对机械系统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例如,振动过大可能导致机械设备的失稳、破坏,甚至引发事故。
3. 噪声产生:结构振动会引起噪声的产生,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三、噪声控制的方法为了降低结构振动对机械系统的影响,需要进行噪声控制。
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包括:1. 结构优化:通过改变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减小振动的产生。
例如,采用合理的材料、减小质量不平衡、改善机械部件的刚度等。
2. 振动隔离:通过采用隔振装置,将机械系统与外界隔离,减少振动的传递。
例如,采用弹性支撑、减振器等方式进行振动隔离。
3. 声学处理:通过采用吸音材料、隔音罩等措施,减少振动引起的噪声传播。
例如,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隔音罩,减少噪声的辐射。
4. 主动控制: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对机械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领域,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振动与噪声的来源、影响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并讨论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振动的来源和影响1.1 振动的来源振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在机械设备中,振动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平衡:由于工艺、材料或制造的原因,机械设备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转子在高速旋转时产生不平衡力,引起振动。
(2)谐振:当机械设备运行频率接近其固有频率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导致振动加剧。
(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皮带等元件存在间隙和不匀称等问题,引起振动。
1.2 振动的影响振动对机械设备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降低工作效率:振动会导致机械设备的部件磨损加剧,进而引起零部件间的间隙变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2)加大能耗:振动会使机械设备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能耗增加。
(3)噪声污染:振动引起的共振和机械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干扰和污染。
二、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2.1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改变结构和材料来减小振动和噪声。
(1)结构优化: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减小振动。
例如,在转子的设计中,采用加强结构的方法可以改善转子的刚度分布,减小振动幅度。
(2)材料选择:合理选择材料对振动和噪声的控制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减小结构的质量,降低振动和噪声。
2.2 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1)振动传感器: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在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机械设备的振动情况。
(2)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振动进行实时调整,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振动幅度。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机的转速、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等方式来实现振动控制。
2.3 被动与主动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控制振动和噪声。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和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基础振动和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许多机械设备和结构来说,控制振动和噪声不仅可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从基础的角度介绍机械设计中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方法。
一、振动的基本概念在机械系统中,因为某种激励作用或固有特性,导致物体或结构发生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自由振动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于初位移或初速度产生的振动。
受迫振动则是由于外力激励导致的振动。
振动通常会引起噪声,因此控制振动也就间接控制了噪声。
二、振动的影响振动对机械设备和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态稳定性:振动会导致机械系统失去稳定状态,从而无法正常工作。
2. 疲劳损伤:长期振动会使机械设备和结构发生疲劳破坏,降低其使用寿命。
3. 噪声:振动产生的噪声会对人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三、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振动和噪声,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1. 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机械设计的初期阶段,应考虑结构的自然频率和模态形式,避免共振现象的出现。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2. 减振和隔振措施:在机械设备和结构中采取减振和隔振措施,如使用减振器、隔振垫、减振弹簧等,可以有效降低振动传递和噪声的辐射。
3. 控制激励源:减小外力激励对机械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善设备的运行平稳性、减少不平衡度和机械共振等方式来实现。
4. 优化设计参数:通过优化设计参数,如减小齿轮传动的啮合间隙、改变连接件的布局方式等,可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5. 使用吸声材料:在机械设备和结构中使用吸声材料,可以降低噪声的反射和传播,提高工作环境的噪声控制水平。
四、振动和噪声控制的挑战振动和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而挑战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振动传递途径、结构特性、激励源等多个因素。
此外,不同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成本考虑。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减少能量损失、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的成因、测量与分析方法,以及噪声控制的一些常见手段。
一、机械振动的成因机械振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力源的激励:如电机、发动机等的不平衡、不稳定运动会产生振动。
2.不平衡质量:机械旋转部件的不平衡质量会导致产生振动。
3.机械结构的松散:机械结构的连接件、零部件的松动也是引起振动的原因之一。
4.共振效应:当机械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相近时,会出现共振效应,使振幅大幅度增加。
二、机械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为了了解和控制机械振动,工程师需要进行测量与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振动测量与分析方法:1.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设备的振动加速度,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供分析使用。
2.频谱分析:将振动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不同频率下的幅值信息。
通过频谱分析,可以了解机械系统的频率分布情况。
3.模态分析:模态分析是通过分析机械结构的振型和固有频率,识别出结构的敏感频率,以便进行优化设计。
三、噪声控制的常见手段噪声是不希望的声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压力和困扰。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噪声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噪声控制手段:1.隔离控制:通过使用隔离材料或减震装置将振动与声音传递到周围环境的能量降到最低。
2.吸音控制:通过安装吸音材料,如泡沫板、吸音石膏板等,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从而减少噪声。
3.降噪设计:通过优化机械结构和机械部件的设计,减少共振效应和噪声的产生。
4.使用低噪声材料:在机械设计中,选择低噪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噪声的产生。
四、结论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振动的成因,以及掌握测量与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合理的噪声控制手段能够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静度。
机械结构振动响应与噪声特性分析

机械结构振动响应与噪声特性分析近年来,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机械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机械结构振动和噪声对于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机械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进行分析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1. 振动响应的分析机械结构振动响应是指机械结构在作用力或激励下的振动情况。
振动响应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结构的动态性能,包括自然频率、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这对于设计和优化机械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响应的分析可以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其中包括模态分析和响应分析两个步骤。
模态分析是指计算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型,通过对机械结构的振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结构是否存在固有频率附近的共振现象。
响应分析是指计算机械结构在外界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2. 噪声特性的分析随着机械结构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噪声。
噪声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噪声特性的分析与控制是机械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噪声特性的分析可以通过声学有限元方法进行,这需要将机械结构振动的振动速度或振动位移作为声源输入,然后计算噪声的辐射特性,包括声压级、声强和声辐射方向等。
通过噪声特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械结构振动产生的噪声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噪声控制。
3. 振动响应与噪声特性的关系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是密切相关的。
振动响应会改变机械结构上各处的运动状态和位移情况,从而影响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相反,噪声对机械结构的振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机械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时,需要将这两者进行综合考虑。
4. 机械结构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的优化在设计机械结构时,为了减小振动响应和噪声特性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来减小机械结构的振动响应。
结构优化可以包括材料选择、构件形状设计和连接方式等。
其次,在振动源处采取减振措施,如安装减振材料或设置隔振装置。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和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振动和噪声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控制振动和噪声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方法,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减少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1. 振动控制振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对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寿命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振动控制是机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1.1 调整结构调整机械结构是振动控制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结构的共振频率,从而减少振动的幅值。
例如,增加结构刚度、改变结构的几何形状、合理选择材料等都可以有效地控制振动。
1.2 平衡旋转部件在机械系统中,旋转部件的不平衡是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平衡旋转部件,可以减少其振动的幅值。
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1.3 使用减振器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通过调整结构或平衡旋转部件来控制振动,这时可以使用减振器。
减振器的作用是吸收或减少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振动。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弹性元件、液体阻尼器和振动吸收材料等。
2. 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噪声控制在机械设计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2.1 噪声源控制噪声源控制是噪声控制的关键。
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可以减少噪声源的产生。
例如,减少摩擦、合理选择材料、改进工艺等都可以降低噪声的产生。
2.2 声波传播路径控制除了控制噪声源之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声波传播路径来减少噪声。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增加隔声装置、采用吸声材料等都可以降低噪声的传播。
2.3 人员防护措施除了对机械系统进行噪声控制,还需要针对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噪声环境中使用耳塞、耳机等防护装置可以保护人们的听力。
3. 振动和噪声控制的综合考虑在机械设计中,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振动和噪声的控制。
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可以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振动和噪声控制被广泛关注和研究,以减少对运行和使用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相关内容。
1.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振动与噪声在机械系统中往往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动力因素:机械工作时产生的转动或往复运动;1.2 力学因素: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间隙和弹性变形等;1.3 热力因素:温度变化导致材料膨胀引起的应力和变形;1.4 流体因素:流体介质对机械系统的冲击和扰动。
2. 振动与噪声的危害2.1 对机械系统影响:振动会导致机械零件的疲劳破坏和损坏,降低机械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2.2 对使用环境影响:噪声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不适和危害,对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方法为了控制机械结构的振动与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3.1 结构优化:通过控制机械结构的刚度、质量和几何形状等参数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3.2 隔振隔声:利用隔振器和隔声材料等措施,将振动和噪声传递和辐射降到最低;3.3 主动控制:采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实时监测和调节振动和噪声;3.4 传导路径控制:对振动和噪声的传导路径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影响不受控制区域。
4. 实例分析以某型汽车发动机为例,通过振动与噪声控制来提高其安全性与舒适性。
4.1 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优化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减少结构共振现象。
4.2 隔振隔声:在发动机的减振支撑上采用隔振器,减少发动机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车身。
4.3 主动控制: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发动机振动,通过调节发动机的点火时刻、供油量等参数来减小振动幅值。
4.4 传导路径控制:在发动机的支撑结构上加装隔振材料,将发动机振动对车内乘员的影响降到最低。
通过以上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措施,汽车发动机的振动与噪声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规范要求

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规范要求振动与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要求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1. 振动控制规范要求1.1 振动限值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土建结构工程中的振动限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振动限值:针对建筑物内的振动,标准要求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不受振动影响。
(2)周围环境振动限值:针对附近环境可能产生的振动,标准要求要保证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免对周围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2 振动源控制要求除了振动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振动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振动源选型: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振动限值要求的振动源,减少不必要的振动产生,避免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2)振动源隔离:采取隔离措施,如减振器、弹性支撑等,来减少振动源传递给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的振动能量,达到控制振动的目的。
2. 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噪声是土建结构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使用功能,给居民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为了控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家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控制也作出了相关的规范要求。
2.1 噪声限值要求国家标准中对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噪声限值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物内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建筑物内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房屋内的舒适性和居住质量。
(2)周围环境噪声限值:标准要求在建筑物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和稳定性。
2.2 噪声源控制要求除了噪声限值的要求,国家标准还对噪声源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1)噪声源选择:在土建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统一起来,来表示声音响度的高低。
三. 噪声和振动
(2)噪声的测量 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和自动记录仪。
声级计:可单独测量声级,还可接入带通滤波器,对噪声进行频谱分
析仪。 频谱分析仪和自动记录仪:噪声通过一组倍频程带通滤波器,得到倍
频程噪声频谱,自动记录仪可自动记录声级和频谱图。
3. 封闭式
结构特点:其机座和端盖能阻止电机内外空气自由交换,但不要求
完全密封;可以防护来自任何方向的液体和异物进入电机内部。 适用电机:安装在多尘或露天 (但气候不异常)场合的电机。
封闭式电机
1.1 结构分类
4. 防爆式(隔爆式)
结构特点:其外形与封闭式电机类似,但其机座和端盖具有较
三. 噪声和振动
正常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是:2×10-5 Pa;
能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是:20 Pa;
声压级:
p
p0
p Lp 20lg p0
—声压;
单位:分贝(dB)
—基准声压,取1000Hz时的声压,即2×10-5 Pa。
率为63~8000Hz的八个倍频程,它们所包括的频率范围如表9-1所示。
三. 噪声和振动
(1)噪声的物理量度 ④ 响度级
人耳对声音的感受,不仅和声压有关,而且也和频率
有关。对声压级相同但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是不一样 响的,频率高的比较响。所以,我们用响度级把声压和频
因为是开启式,所以适用于干燥、室内、外
部环境比较洁净的地方。
开启式电机
1.1 结构分类
2.防护式
结构特点:其机壳结构对电机内带电部分和转动部分有必要的 机械保护,以防止意外接触,但这种保护并不显著妨碍电机的通风。
分类:根据通风口防护结构的不同分为:
网罩式:用铁丝网或多孔金属薄板遮盖通风口,使直径大于15mm 的外物不能接触到电机的带电和转动部分;
电机设计
结构设计、噪声和振动
西北工业大学
目录
一. 电机的基本结构形式
1.1结构分类 1.2典型结构介绍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三. 电机的噪声和振动源及抑制噪声的措 施简介
一. 电机的基本结构形式
影响电机总体结构的因素:
电机的类别、运行条件、原动机或被传动机械的种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② 转子结构设计
转子铁心:如同步机确定磁极和磁轭的详细结构尺寸固紧方式; 如其它转子铁心,除具有轴向通风道时要确定相应的结构外, 其它与定子铁心情况相似; 转轴: 设计转轴各档部分尺寸,加工精度,形位公差,表面光洁度; 核算转轴的机械强度。 转子铁心与转轴组合:套轴式、支架式。决定转子铁心和转国的径向尺
类及传动方式、电机的容量与转速、冷却方式、防护型
式、轴承型式和数目、安装方式等。
1.1 结构分类
电机的总体结构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简单介绍按通风冷却系
统、防护型式和安装结构型式来进行分类。
(一)按通风冷却系统分类
空冷:自冷、自扇冷、他扇冷、管道通风、自由循 环通风、封闭循环通风等;
电动机。
1)卧式凸极同步电机
基本特征:卧式、基座带底脚、 有两个端盖式轴承、单轴伸、自 扇冷通风系统。
(二)同步电机
2)立式凸极同步电机
主要用于水轮发电机,根据推力轴承的位置可分为:悬式和伞式。
(三)直流电机
基本特征:防护式、基座带底脚、有两个端盖轴承、单轴伸(根据需要也可制成 双轴伸)、自扇冷轴向抽风式通风系统。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2.2 结构设计的原则
① 应保证电机在规定期限内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② 所有结构型式一般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如防护型式、轴 承型式、中心高、外形尺寸、安装尺寸等;
③ 尽量使零部件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
④ 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防滴式:防止垂直下落的液体或固体直接进入电机的内部;
防溅式:防止与垂直线的夹角成100°的范围内任何方向的液体或 固体进入电机内部。
适用电机:使用场所对电机无特殊要求的情况。
1.1 结构分类
防护式电机
1.1 结构分类
三. 噪声和振动
(1)噪声的物理量度
② 声强级和声功率级
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来的总声能;单位为W; 声 强 I: 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 单位为W/m2。 当声波为正弦波且按平面波形式传播时,声强和声压的关系:
p2 p2 I Z0 c Z0 —介质的特性阻抗
f 上 f下 2
倍频程:上下限两个频率值之比为 2:1的频带,即 21 3
1/3倍频程:将一个倍频程按 关系再分为三段频带,即
f上 f下 2
13
f中
f限频率的几何平均值,即 目前通用的十个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为31.5、63、125、250、500、1000、 2000、4000、8000、16000Hz。实际上,测量噪声时通常只需要使用中心频
⑤ 应考虑电机装拆和维修方便;
⑥ 适当注意外形美观。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2.3 结构设计的方法
包括交流电机的结构设计和直流电机的结构设计。
(1)交流电机的结构设计
1、确定总体结构 2、确定定、转子的结构
① 定子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定子铁心:确定轴向和周向固紧方式,径向通风道元件的结构;采用扇 形片时,确定扇形片划分、鸽尾槽数目、尺寸、布型;大型还要确定铁心两端阶梯 部分的具体结构; 定子绕组:应先计算和作图求得端部尺寸;确定固定方式;作出定子的 分装草图。
1.1 结构分类
5. 防水式
结构特点:其机壳结构能阻止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进入电机内部。
6. 水密式
结构特点:其浸没在水中时,机壳结构能阻止水进入电机内部。
7. 潜水(油)式
结构特点:在规定的水(油)压下,能长期在水(油)中运行。
1.1 结构分类
(三)按安装结构型式分类
4)机械加工量少,气隙均
匀度高,下线方便,拆卸容易。
(二)同步电机
1. 凸极同步电机
从结构上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大类。卧式结构使用范围:大多数同步
电动机、调相机和用内燃机或冲击式、贯流式水轮机拖动的发电机;立 式结构使用范围:混流式和轴流式水轮机拖动的水轮发电机和少数同步
寸的关系;
作出转子草图。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③ 端盖结构和尺寸
主要根据通风系统、绕组对地绝缘距离、轴承套结构及端盖的 刚度与强度等方面的要求确定。
④ 作出总装草图,同时布置风扇
校核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必要间隙是否适当,安装、外形尺寸 是否符合要求;制造装配拆卸维修是否方便,进行必要的修改,逐步 给出零件图,详细准确的总装配图,校核总装尺寸。
—传播声波的介质密度
c
—介质中的声速
三. 噪声和振动
声功率级:
LW 10lg
W W0
声强级:
LI 10 lg
I I0
W0 —基准声功率
I0 —基准声强
三. 噪声和振动
(1)噪声的物理量度
③ 噪声的频谱
正常人能听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为20~20000Hz。 噪声测量中最常用的是:倍频程和1/3倍频程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2.1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① 确定电机的总体结构型式,包括防护型式、轴承型式和数目、 轴伸型式、安装方式、通风系统等。 ② 确定零部件的结构型式、材料、形状、尺寸、加工精度、形位公
差、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等。
③ 确定某些零部件之间的机械连接方式、配合种类等。 ④ 核算零部件的机械性能。
(3)噪声和振动的标准
三. 噪声和振动
(1)噪声的物理量度 ① 声压级
物体产生机械振动时,振动在弹性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以及等离子 体)中以波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个弹性波就是声波。 声波是疏密波,随着发声体的振动,使周围空气 时而变密,时而变稀,并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空 气变密时,压力增高;变稀时,压力降低。因而,由 于声波的存在使空气压力产生迅速的起伏,气压的起 伏部分称为声压。声压可用来衡量声音的强弱。声压 以 p(有效值)表示,单位为Pa。
(一)感应电机
2. 防护式
基本特征:机座带底脚、有两个端盖轴承、单轴伸,采用两侧对称的径 向通风系统(一般为自通风,根据需要也可制成管通风),铁心中有通 风道。
(一)感应电机 3. 箱型结构
主要部件:外罩、底座、定子、转 子和轴承。 优点:1)零部件的通用性很高; 2)易实现标准化; 3)生产周期短、绝缘质量 提高;
二.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
(2)直流电机的结构设计
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大体相似,只是电枢在转子上磁
极在定子上,且有换向极。
三. 噪声和振动
噪声是一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 音。 缺点: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使物理装置和设备疲劳或失 效;干扰其他信号。 因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噪声减少到允许限度以内。
电机是一种噪声源。它的噪声水平是衡量质量标准的一项
重要指标,且在市场竞争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 噪声和振动
电机产生的三类噪声及其振动源分类
电机中产生的噪声
电磁噪声 气隙中各谐波磁场 引起的交变电磁力
空气动力噪声
机械噪声 例如轴承或电刷装 置等的机械摩擦
宽频带声 结构件 (如风扇等) 在气体中旋转
其他冷却介质:氢、水,且卫封闭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