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PPT

合集下载

流行性腮腺炎完整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完整ppt课件

对社会公共卫生影响
传染性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通过 飞沫传播,患者在潜伏期 和发病期均可传染给他人 ,易造成疫情爆发。
群体免疫缺失
人群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的免疫水平普遍较低,易 出现大规模感染和传播。
医疗资源占用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数量增 多会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 ,如床位、医护人员等, 给医疗系统带来压力。
耳聋
腮腺炎病毒可侵犯内耳,导致听力损 失,严重者可致耳聋。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01
02
03
疼痛不适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腮腺肿 胀、疼痛,影响正常进食 和言语,给患者带来极大 的痛苦和不适。
社交障碍
腮腺炎患者面部肿胀变形 ,影响外貌美观,可能导 致患者自卑、焦虑等心理 问题,影响社交活动。
学习工作受影响
腮腺炎患者疼痛不适、发 热等症状可能影响学习和 工作效率,甚至需要请假 休息。
临床治疗与药物研发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同 时也在探索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研发与应用
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安全、有效的流行性 腮腺炎疫苗。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基于基因测序和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实现针对个体的定制 化治疗方案。
多学科交叉融合
流行性腮腺炎完整ppt课件
目录
•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措施 • 并发症与危害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 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
发病原因
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 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 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引起 腮腺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03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隔离患者
为避免病毒传播,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直至腮 腺肿胀完全消退。
02 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以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03 饮食
鼓励患者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 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治疗
01 止痛药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止痛药 ,如布洛芬等。
病例二:并发症的处理
并发症类型
包括脑炎、胰腺炎、睾丸 炎、卵巢炎等。
处理方法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 、休息、饮食调理等。
预防措施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 议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 自行使用药物等。
病例三: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
对患者进行隔离,控制传染源, 减少传染机会。
04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将患者隔离在室内,避免 与他人接触,尤其是与儿 童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
休息与饮食
确保患者充分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并保持清淡、 易消化的饮食,以减轻口 腔疼痛和肿胀。
口腔清洁
经常刷牙、漱口,保持口 腔清洁,以防止细菌感染 。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腮 腺肿胀和疼痛情况,以及 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如 头痛、呕吐等。
对未来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展望
疫苗接种
研发针对腮腺病毒的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加强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认识 和防护意识,减少传播途径。
加强监测与控制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防止疾病扩散。
THANKS
感谢观看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减低体温 多饮水,物理或药物降温;减少并 发症。
病情观察 观察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 胰腺炎的症状。
预防感染传播 隔离;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健康教育
流行性腮腺炎
21
预后与预防
预后: 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主要死
于重症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22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呼吸道隔离,直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食醋蒸熏等 保护易感人群
血 液


血、尿淀粉酶升高
流行性腮腺炎
10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期表现:发热、头痛、乏力、肌痛、 厌食。
腮腺肿大:是疾病的首发体征。
流行性腮腺炎
11
腮腺肿痛情

肿大时间:3—5天达高峰,一周左右消退

肿大顺序:一侧 双侧 肿大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腺 色 泽:亮而不红 质 地:坚韧、压痛
•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高峰,5~15岁儿童最 易患病。起病初有发热,伴畏寒、头痛、咽痛、食欲 不振、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及过硬食物时肿痛更厉害, 肿胀于3~5天达高峰,一周左右逐渐消退,大多数患 者愈后良好,少数可并发脑炎,青春期患者可并发睾 丸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终生不育。
情 边 界:不清

腮腺导管:堵塞,开口红肿、无脓 加重因素:言语、进食、咀嚼
淀 粉 酶:增高
流行性腮腺炎
12
腮 腺 导 管 开 口 红 肿
流行性腮腺炎
单 侧 腮 腺 肿 大
13
下颌下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 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 可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物品而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 和青少年更为常见。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 春季为主,呈周期性流
行。
临床表现及分型
01
02
03
04
潜伏期
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期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乏 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其康 复情况和病情变化。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流行性腮腺炎的 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预防接种
建议患者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 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04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
西医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使用病毒唑、干扰素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 复制来控制病情。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儿童在18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疫苗,并在入学前完成第二剂接种。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 接种不全的成人,也可进行补种。
03
并发症与危害程度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脑膜炎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 激症状。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和执行
评估患者病情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执行治疗方案 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治疗过程,确

流行性腮腺炎全解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全解PPT课件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诊断价值,双份 血清效价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份血清效价达 1:64者有诊断意义
-亦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或以ELISA法检第1测1页/特共5异3页 性IgM抗体
实验室检查:
• 脑脊液检查:无脑膜炎表现的流行性腮腺炎,约50%的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轻度增高,且能从脑脊液中 分离出腮腺炎 病毒。如并发脑膜炎,脑脊液变化和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同。
第12页/共53页
鉴别诊断
①化脓性腮腺炎:局部红肿压痛明显,多为单例,有波动 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管流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 细胞增高;
②症状性腮腺肿大:常并发于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 或应用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过程中,腮 腺肿大双侧对称,质软无肿痛感。
③颈部或耳前淋巴结炎: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样坚硬 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伴有咽峡 炎、耳部疮疖等。
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 • 2.多聚酶蛋白(P) • 3。基质蛋白(M) • 4。含血凝素的神经氨酸酶糖蛋白(HN),又称 V抗原,感染
后2-3周出现相应的抗体,有保护作用。 • 5。血溶-细胞融合糖蛋白(F),和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有关系。
第4页/共53页
生物学性状
核酸 核衣壳 基因重组
正粘病毒 -ssRNA 分节段 小 90~120nm 高
1967年前腮腺炎发生在5~9岁儿童占50%,而 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占90%。2岁以下较少。 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温带 地区以冬季或春季最多。
第6页/共53页
发病原理
•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脸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 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

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儿科学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精品版)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并发症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腮腺肿痛 或其他唾液腺肿痛与压痛;腮腺管口红肿;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需要与化脓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症状性腮腺肿大等相鉴别。具体 鉴别要点包括发病季节、腮腺管口情况、血清学检测等。
睾丸炎或卵巢炎
局部冷敷或热敷,酌情 使用止痛药物,继发细 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
疗。
其他并发症
根据具体并发症情况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4 预防策略与措施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政策
介绍我国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接种政策,包括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剂 次等。
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家长三
希望医院能多开展类似的健康讲座和交流活动,让我们更 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疫苗覆盖率不足
尽管有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但在一些地区,疫苗覆盖率仍然不足, 导致易感人群增加。
并发症风险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胰腺炎等,对患者 健康造成威胁。
诊断和治疗挑战
卵巢炎
病毒侵犯卵巢,引起卵巢炎,表现为 下腹部疼痛、月经失调等症状。
其他系统并发症
胰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侵犯胰腺,引发胰腺炎,表现为腹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心肌炎
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 等症状。
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
疼痛不适
流行性腮腺炎可引起腮腺 肿痛、头痛、腹痛等疼痛 不适症状,影响患儿的日 常生活和学习。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共32张PPT)

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共32张PPT)
• 简称流腮
• 腮腺炎病毒引起 • 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 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 丙类传染病
•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 可从唾液、血、尿、脑脊液 等分离出病毒
•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 甚敏感
–紫外线、甲醛、56℃均可灭活 –耐低温,4℃能存活数天,-70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较快减轻脑膜炎症状,成人5mg,小儿2mg。
• 卵巢炎:5% 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胀痛及感觉过敏,进食酸性食物时为甚(肿热痛)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 其他:心肌炎、乳腺炎、甲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腰穿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禁食水,以避免在治疗中发生呕吐和吸入秽物引起肺炎, 2、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 症状 – 直接侵入引起; – 多见于儿童患者; – 以脑膜受累为主
65%脑脊液有异常;
– 一般预后良好。
• 胰腺炎 发热:38℃ ~ 40℃
:恶心、呕吐、腹痛;<10%
睾丸炎:14~35%、单侧
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及尿量
• 睾丸炎:14~35%、单侧 流行情况:以冬春季为主。
密切观予药物降温,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 双侧性:起病时先从一侧开始
• 治疗:抗病毒 ;对症治疗
• 护理:1、消毒隔离;2、口腔护理;3、饮食指导; 4高热护理;5、病情观察;6、腰穿护理;7、心 理护理。
思考题
• 1、腰椎穿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 2、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 3、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的正常值?
• 发病1~2天后出现 • 双侧性:起病时先从一侧开始

流行性腮腺炎【儿科】 ppt课件

流行性腮腺炎【儿科】  ppt课件

病 理
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为本病的主要病变, 腺体呈肿胀发红,有渗出物,出血性病灶 和白细胞浸润,腮腺导管有卡他性炎症, 导管周围及腺体间质中有浆液纤维蛋白性 渗出及淋巴细胞浸润,管内充塞破碎细胞 残余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腺上皮水肿、坏 死,腺泡间血管有充血现象,腮腺四周显 著水肿,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流行性腮腺 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 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 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 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 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 播在空气中。


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 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 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 病毒一般于发病前6天至腮腺肿大 后9天可从患者唾液中分离出来。 在腮腺肿大前1天和腮腺肿大后3天 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强。于病程早 期,也可从血液、脑脊液、尿或甲 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次病毒血 症),并侵犯上次未波及的一些脏 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 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 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也有研究者从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 出本病毒。

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性, 因此进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侵入 腮腺,在腺体内繁殖后再进入血液循 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

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 同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 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 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 10~14天。


④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 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⑤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 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 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 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女性,可出现下腹疼痛。
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
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发病率低于10%。
六 实验室检查
(一) 常规检查:WBC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
有并发症者WBC可以升高。有肾损害者尿中可出现 蛋白和管型。
(二) 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的患者
八 治疗原则
(一) 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
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八 治疗原则
(二)对症处理 ❖高热——退热剂或物理降温。 ❖疼痛——止痛、镇静剂。 ❖脑膜脑炎时——酌情使用脱水,并短期用激 素。 ❖睾丸炎——丁字带托住阴囊,局部放置冷水 袋减轻疼痛。 ❖胰腺炎——禁食、输液、止痛、使用抗生素 。
早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
学龄儿童 无免疫力的成人
患者腮腺肿大前6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腮腺炎病毒
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
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
血循环
腮腺炎
腮腺
中枢神经系统
进一步繁殖 再次进入血流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1
概述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检查
7
治疗原则
8
预后与预防
一 概述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 主要临床特征是腮腺肿胀和疼痛
预防
❖ 隔离病人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主动免疫目前已有麻风腮三联疫苗应用于预 防,取得了良好保护作用。
❖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 蛋白过敏者不能使用腮腺炎活疫苗
谢谢大家
• 起病1-2 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2-4 d后对侧肿胀; •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灼热,有弹性 感及触 痛; •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 • 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 • 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亦可以受累。
LOGO









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增高有 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三) 脑脊液检查: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的
患者约半数白c计数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
七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及密切接触史,腮腺肿大 的特点及血R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为单侧,局部红、肿、热、 痛明显,可有波动感,腮腺管口有脓液,WBC 及中性↑。 2.急性淋巴结炎:耳前,颈浅上和下颌角淋巴 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有头面部或口咽部 感染灶,周围血象WBC和N↑。
八 治疗原则
(三)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静 脉滴注,有报告应用干扰 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 丸炎患者。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 用:
对重症或并发脑膜炎患者 可应用地塞米松,5到7天 。
九 预后与预防
预后: 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 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
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
7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非化脓性炎症
导管壁C肿胀 淋巴细胞浸润 间质组织水肿
腮 腺 导 管 阻 塞
淀 粉 酶 潴 留
淋 巴 管
血 流
血尿中淀粉酶升高
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症状可有中度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 腮腺肿胀是最突出的症状。





LOGO
下颌下腺肿大
五 临床表现
卵巢炎
胰腺炎
五 临床表现
❖ 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出
现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 ,一般症状在一周内消失。
❖ 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又出现发热,睾
丸明显肿胀和疼痛,睾丸炎一般为单侧,约1/3的病 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 转。
二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是 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人 是唯一的宿主。
❖ 病毒存在部位:病程早期可从唾液,血液,脑脊 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病毒
❖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低,加热至56℃20分 钟或甲醛、紫外线等很容易使其灭活,但在4℃ 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日。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飞沫传播
• 易感 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