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人力劳动,同时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这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和劳动力浪费。

对策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贷款,鼓励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设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或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使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

2.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灌溉和农田的水分供应。

对策建议:-制定并执行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治理和重建。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例如轮作制度和有机农业,以保护土壤健康。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节水措施。

政府可以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喷灌,降低农业用水的浪费程度。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些农产品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污染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检测机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鼓励农民采用无害农药和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政府可以给予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相应的奖励和市场溢价,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4.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是农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公正的价格,并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对策建议:-建设和完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保鲜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农民建设冷库和运输设施,改善冷链物流系统。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云南省在多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和模式。

本文对云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015-030 引言农业产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就积极在烟糖茶胶等特色产业发展上探索产业化经营方式,创造了农工商相结合、经济与科技相结合、山区与坝区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三结合一体化”的成功经验。

发展中坚持用现代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以企业化的运行机制管理农业,积极发展中介组织提高产业化的组织程度,在提高云南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 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1 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986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3500多万亩。

其中,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产业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鲜切花、咖啡、核桃产品产量位列全国首位;肉类总产达到466万吨,跃居全国第12位;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位居西部第一;鲜切花、蔬菜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态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始终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有效促进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的转变,使之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3期10产 业 发 展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杨树朝(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农业局,云南曲靖 655199)摘要:该文在对马龙县农业发展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山区和半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山区和半山区;现代农业;对策建议;马龙县杨树朝. 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10-11.马龙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和半山区农业县。

2015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44亿元,该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土地宽广、气候适宜、生态良好等优势。

近几年来,该县抓机遇、调结构,重特色、扩规模,育龙头、建基地,夯基础、强后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一、马龙县概况1、马龙县基本县情马龙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昆明、曲靖之间。

全县辖3乡2镇5街道, 73个行政村522个小组,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万人)。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3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9元。

2、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1)区位优越马龙县县城距昆明90 km、曲靖22 km,距昆明长水国际机场60 km,处于临空经济辐射范围。

(2)交通便捷境内贵昆铁路、昆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横贯全境,有2个铁路货运中心,年吞吐量达500万吨,县内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交通优势明显。

(3)土地宽广马龙县国土总面积1614 km 2,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0.0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统计面积),土地资源丰富。

(4)气候适宜马龙县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降水979.6 mm,年平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180.7 h。

(5)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2.4%,有林地面积130余万亩,草地面积29.8万亩,工业污染小。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云南农业现代化课题组云南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只有6%是坝区。

针对云南农业发展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重点在山,其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发展山区现代农业,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规划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

云南山区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低热现代农业山区、中暖现代农业山区、高寒现代农业山区。

这些不同的地区各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不同的农业经营习俗,特别是各具不同的交通条件与市场环境。

因此,在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低热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边缘地区及金沙江、元江、怒江河川沿岸附近。

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的山区及红河、文山、玉溪、临沧、怒江、丽江、楚雄、昭通等州市的部分县的部分山区,面积700多万公顷。

其中又可划分为西部低热山区、西南部低热山区、南部低热山区、东南部低热山区、中部低热山区、北部低热山区。

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橡胶、甘蔗、茶叶、咖啡、麻、热带花卉和水果、砂仁为主的经济特色作物,以牛、骡、马为主的大牲畜和滇南小耳猪、菜花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基础上,可分别发展以优质粮油、水果、饮品、糖果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工业和香料、林纸工业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发展以胡椒、紫胶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以南药为原料的医药工业;发展以珍稀鸟类孔雀、蝶类为主的现代特种养殖业、文化工艺品加工工业;发展以麻、竹子、八角、草果、三七等现代种植业和现代调料、医药工业;发展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鱼为主的现代养殖业。

中暖山区,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东南、滇西南。

主要集中地包括玉溪、昆明、红河、曲靖、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文山大部山区及其他州市的部分山区。

应以发展以水稻、蚕豆、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现代粮食作物生产及其农产品加工业;以烟、油、菜、花、果为主的现代经济作物生产及其圈烟工业、花卉、蔬菜加工业;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为主的畜禽及其加工业。

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7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65科研◎农业科学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罗书者近些年,云南省着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推动农村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明显、产出高效、产品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但我们也应该清除的认识到,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1 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2013年,省农业厅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积极整合省、州市、县各级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和企业资源,聚集行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组织全省8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6个新品种新技术协作攻关组协同创新,攻坚克难,集成应用现代育种、水肥、耕作、种植、管理和信息化等新技术,在水稻、玉米、大麦、油菜、橡胶等领域,充分挖掘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最高产量、最大产值、最好质量潜力,不断创造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的最大产量或者最高产量,实现同等面积或相同成本下的产值最大化。

通过4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连续3年囊括全国最高单产、百亩方最高单产、千亩方最高单产、万亩方最高单产4项全国纪录,大麦单产745.9千克、青稞单产608.2千克的全国最高单产纪录,全世界最高海拔地区水稻亩产607.4千克的世界纪录等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云南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1 农业产业发展层次需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其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多样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状与对策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状与对策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状与对策作者:陈光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9期摘要:云南高原的特色农业是提升云南高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的分析了云南高原区域在特色农业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就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制定。

关键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状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54前言云南大理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为特色农业。

当地政府对农科工作组的重视程度较高,使得特色农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配合。

目前,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的特色农业经济产值突破2405.55亿元人民币,带动农业领域的整体产值上升1236亿元。

而在特色农业的发展方面,特色农产品的整体产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云南高原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在生产总量上突破1863万t[1]。

云南高原区域本身对农产品的消耗度和依赖度较低,使得云南地区在特色农产品自我供应上面位居全国前列。

云南高原区域的特色农业发展对市场环境的依赖度较高,只有根据现阶段的市场环境特点对云南高原的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实施分析研究,才能保证特色农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情况,使云南高原区域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起到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作用。

云南高原区域在特色农业生产体系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使得当地的农科工作需要通过特色农业质量的提高适应农业市场的大环境。

因此,对特色农业实施分析研究目前是云南高原地区农科工作人员高度关注的内容。

2 云南高原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2.1 正确制定云南高原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计划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划当中,要将计划方案的步骤性特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结合云南高原地区的实际地理特点,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进行研究,并根据当地不同民族的农业生产习惯和传统文化保护要求,对特色农业实施发展路径的科学规划。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精简篇)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精简篇)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XX市是人口大市、产粮大市、生猪调出大市,全市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万人,有耕地面积235.8万亩,是XX省粮食和特色经作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粮播面积、粮食总产量、肥猪出栏、肉类总产量均位居XX省首位。

2016年被列入XX省高原农业示范区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XX市牢牢把握机遇,围绕建设5万亩玉米、100万亩马铃薯、400万头生猪、30万亩烤烟、70万亩特色经作五大基地,培育现代种业、热水万亩供港蔬、板桥水果生态休闲、树森沟火腿加工四个精品庄园,壮大 30个龙头企业,扶持 2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 10个知名品牌的 54321 工作思路。

突出生态引领,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大市为目标,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支撑,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基地、庄园、高产示范、农产品加工营销为切入点,强力实施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和产业联动等措施,呈现速度逐步加快、质量不断提升、特色逐步彰显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现状(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及成效1.高原粮仓成效显著。

XX是XX省最大的产粮大市,XX省唯一的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玉米成熟技术模式攻关示范县。

投入资金1.138亿元,初步建成年产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1000万公斤、脱毒种薯3000万粒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种业园,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16个,宣薯系列良种5个。

总结推广灯盏塘湿直播和W型覆膜抗旱集雨沟栽技术;马铃薯大薯繁种、高垄双行、深种深盖技术;水稻扣种稀播、壮苗移栽、双行条栽等集成技术。

兑付惠农资金24031.8万元,惠及31.8万户农户,投入科技增粮资金1080万元,举办旱粮样板50万亩,建设高产攻关园50片,带动地膜玉米、间套种等重点科技推广,提高了产出率,承办了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和新品种展示会。

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

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

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一、引言。

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

因此,制定并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1. 发挥地理优势,高原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适宜种植高原特色农产品,如青稞、青稞、藏红花等,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2. 保护生态环境,高原地区生态脆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制定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促进农民增收,高原地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来源,通过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 种植业结构调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适宜高原生长的农作物,如青稞、青稞、藏红花等,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4. 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高原特色农业实施方案的实施路径。

1. 政府引导,加大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高原特色农业生产。

2. 科技支持,加大对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3. 资金投入,增加对高原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杨树朝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该文在对马龙县农业发展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山区和半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山区和半山区;现代农业;对策建议;马龙县
杨树朝. 云南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10-11.
马龙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和半山区农业县。

2015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44亿元,该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土地宽广、气候适宜、生态良好等优势。

近几年来,该县抓机遇、调结构,重特色、扩规模,育龙头、建基地,夯基础、强后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一、马龙县概况
1、马龙县基本县情
马龙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昆明、曲靖之间。

全县辖3乡2镇5街道, 73个行政村522个小组,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万人)。

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3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9元。

2、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越
马龙县县城距昆明90 km、曲靖22 km,距昆明长水国际机场60 km,处于临空经济辐射范围。

(2)交通便捷
境内贵昆铁路、昆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横贯全境,有2个铁路货运中心,年吞吐量达500万吨,县内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交通优势明显。

(3)土地宽广
马龙县国土总面积1614 km2,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0.0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统计面积),土地资源丰富。

(4)气候适宜
马龙县属低纬高原季风型气候,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降水979.6 mm,年平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180.7 h。

(5)生态良好
森林覆盖率达52.4%,有林地面积130余万亩,草地面积29.8万亩,工业污染小。

(6)风光秀美
《高山下的花环》、《突出重围》等多部影视剧均在马龙拍摄,秀美的自然风光与观光农业相得益彰。

二、马龙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抓机遇、调结构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马龙县抓住省、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机遇,把发展“山地牧业”、“特色经作”、“观光农业”和“高效林业”作为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初步形成了以云岭牛、深沟鸡、黑山羊养殖为主的山地牧业;以外销型山地蔬菜、食用花卉、食用菌种植为主的特色经作;以绿化苗木生产经营为主的高效林业;以龙腾、双友、红石和牧雨春田等庄园为代表的观光农业。

2、重特色、扩规模
马龙县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1)水果产业
2014、2015两年马龙县完成新植苹果15179亩,全县苹果面积累计达2.7万亩。

种植蓝莓1000亩、车厘子1100亩。

至2015年,该县各类水果面积4.6万亩,产量4.5万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

(2)蔬菜产业
该县建成蔬菜基地1.2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建成育苗基地1个,年育蔬菜种苗1500万株。

2015年,蔬菜种植12.05万亩,实现产值6200万元。

(3)中药材产业
建有中药材种植基地6片,种植名贵中药材1.3万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

(4)花卉产业
2015年,该县移栽万寿菊8720亩,收鲜花9500吨,实现产值855万元;种植食用玫瑰3000亩,每年吸引上万人次旅游观光,为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

(5)青贮饲料玉米
该县2014、2015两年共订单种植青贮饲料玉米35829亩,实现产值6400万余元。

(6)渔业
2015年,该县完成水产养殖面积1254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

3、育龙头、建基地
该县先后引进了双友牧业、龙腾科技、云南爱泊、联想佳沃等一批实力强、带动广、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

2015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7家,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4个,认定家庭农场8个,双友、龙腾、云昆、红石4家企业获“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4、建基础、强后劲
2011年以来,马龙县改造中低产田地2.3万亩,建成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标准示范基地1.5万亩。

5、抓改革、破难题
至2015年年底,马龙县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44082亩,占承包总耕地面积的22%,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27本。

所流转的土地经营权可用于抵押贷款。

6、重科技、强支撑
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带动,发展农机事业,至2015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1.458万千瓦特;全县良种化推广种植面积达95%;测地配方施肥推广12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100万亩。

农业新型社会化服务基本实现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覆盖。

7、铸品牌、搭平台
培育了“龙威、龙嘎”两个苹果新品种,“马龙苹果”、“深沟鸡”等特色优势品牌获得市场认可。

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

搭建了“邮乐”上线网上销售平台。

8、抓创新、谋发展
计划到2020年,建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5个;认证有机产品20个以上;力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50个,获证农产品占种(养)规模或产量或销售额的15%以上。

三、马龙县农业“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总产值达5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所得达20000元。

农业产业科技覆盖率和良种覆盖率均达100%。

四、马龙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要不足和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
总耕地面积有60.39万亩,但高标准农田只有20余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只有22万亩;农机装备落后。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37家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仅有4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不足农村总户数的1/4;缺乏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低。

3、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少高科技人才,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服务队伍。

4、市场服务不配套
没有专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优势特色产品流通靠“路边摊”销售。

五、对策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重点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并配套建设现代农业设施,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适当调整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和标准,加大收割、贮运、加工等农业机械设备补助。

2、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重点是加快建设农业投融资平台,采取政府政策性担保和贴息、补息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

3、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水平和质量。

分类指导,不断提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4、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建设优质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集聚平台和电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