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含解析)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答题1.现有含杂质的氯化镁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2)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
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请计算:(1)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克.(2)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
1%)3.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二:向20 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 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写出两种).(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4.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若要制取1。
6g氧气,理论上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5.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6O+3O22CO2+3H2O.(1)23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克氧气?(2)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某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4.68.8000反应后质量(g)00 6.65。
4a①表中a的值为.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6O+11O2 CO2+ H2O+ CO.6.黄铜是由铜、锌组成的合金.为测定某种黄铜中锌的含量,取43.4g这种黄铜和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将未反应的铜过滤后得到112.6g溶液.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在回收家电废品时,发现一种含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测定样品中铜的含量时,取该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9.8g.请计算:(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g.(2)求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8.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作业练习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1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回顾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格式)⑴根据题意设。
⑵写出⑶对应相关物质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和、。
⑷列,求⑸简明地写出。
训练提升2.在宇宙火箭和导弹中,大量用钛(Ti)代替钢铁。
在一定条件下,由四氯化钛(TiCl4)和镁反应可制得钛,化学方程式为:TiCl4+ 2Mg==== Ti + 2MgCl2。
现有TiCl4380t,可生产金属钛多少t?3.铁缓慢氧化生成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2O2==== Fe2O3,计算生成8g Fe2O3时有多少铁被氧化。
4.实验室加热3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⑴生成氧气的质量?⑵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参考答案知识回顾1、(1)设未知量(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量、未知量(4)比例式、解(5)答案2、解:设可生产金属钛的质量为x。
TiCl4+ 2Mg==== Ti + 2MgCl2190 48380t x190/380t=48/xX=96t答:可生产金属钛96t。
3、解:设生成8g Fe2O3时被氧化的铁质量为x4Fe + 2O2==== Fe2O3224 160X 8g224/x=160/8gx =11.2g答:生成8g Fe2O3时被氧化的铁质量为11.2g4、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MnO22KClO3===2KCl+3O2↑加热245 96X 9.6g245/x =96/9.6gx =24.5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第2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回顾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几个关键点:⑴要正确化学式⑵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⑶准确相对分子质量⑷相关物质要分清(a对应书写b分清数量)训练提升2.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结果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氢气的质量可能是()A.0.8g B.3.6g C.5.6g D.9.2g3.实验室用8g KMnO4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O2,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7.4g ,则剩余物质是()A.KMnO4B.MnO2、KMnO4C.K2MnO4、KMnO4D.K2MnO4、KMnO4、MnO24..燃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CaCO3====CaO + CO2↑)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CaO)中,可以得到这种不纯的生石灰多少吨?5.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提示:相关的反应式为CuO + H2SO4 ====CuSO4 + H2O;铜不发生反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 6 4 3 m试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10g样品中CuO的质量为g;⑵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⑶计算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拓展】小亮实验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题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质量比的计算1.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 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正确的()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 8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 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4: 8B.1: 8C.2: 1D.1: 16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A.31: 16: 142B.4: 5: 2C.124: 160: 284D.31: 32: 71解析: 体会求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和化学方程式中求各物质质量比的区别。
二、“相同质量”的计算4.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种物质, 经完全分解后, 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HgOB.KMnO4C.H2OD.H2O25、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B.H2C.FeD.P解析:设相同质量的各物质质量为1g, 方便计算。
三、过量问题6.4g碳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22gB.44gC.11gD.12g7、16克H2与196克 O2充分反应, 求生成水的质量。
第次以后,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解析: 两个已知量, 莫急于代入计算, 需先判断哪个物质过量有剩余, 应用充分反应的量代入计算。
四、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9、1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充分加热后剩余10.2g固体物质, 则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10.2gB.2.75gC.4.8gD.10g10、实验室用加热10g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完毕, 剩余固体为9.2g, 通过计算确定9.2g固体物质中含有那些物质?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11.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取样品10.0g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50.0g, 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6.7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例1:(南通市中考)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解读由题中所给的数据可知:C反应后质量没有了,说明是反应物,而B、D反应后质量都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C反应掉 31.6g,B、D共生成的质量只有11.9g,说明A也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9.7g,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A、B、D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然后由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比求化学计量数比。
答案:AD例2:(北京市中考)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 + nO2mCO2 + 2CO + 16H2O。
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1)m值是(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解读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化学计量数。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等,8=m+2 ,m=6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8+2n=6×2+2+16 ,n=11 ,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3.6g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答案:(1)6(2) 8+2n=6×2+2+16 n=11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8CH 3OH + 11O 26CO 2 + 2CO + 16H 2O11×32 16×18 x 3.6ggx6.318163211=⨯⨯ x=4.4g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
例3:(江西省中考)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 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 。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典型例题(3页)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典型例题1.实验室用3.7 g锌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氢气和氯化锌各多少克?2.对于反应:X2+3Y2=2Z,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知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A.若X2的式量为m,Y2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B.若m g X2和n g 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 g ZC.若m g X2完全反应生成n g Z,则同时消耗(m-n) g Y2D. Z的化学式为XY23.反应:A+3B=2C,若7 g 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8.5 g C,则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14∶3∶7B. 28∶2∶17C. 1∶3∶2D. 无法确定4.将金属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的质量在冷却后没有变化,求原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已知:Mg(OH)2MgO+H2O]5.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6.4 g B与一定量A完全反应,生成3.6 g 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A. 1∶4B. 4∶1C. 1∶2D. 2∶16.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制取W g氢气,需消耗金属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 Mg>Fe>Al>ZnB. Fe>Al>Mg>ZnC. Zn>Fe>Mg>AlD. Al>Fe>Zn>Mg7.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45 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得到2.49 g固体物质。
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2.49 g固体物质中含有什么物质?各多少克?8.加热条件下,使足量H2与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8.8 g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 g。
求剩余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案例: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化学学科中,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化学方程式可以理解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它表明了反应中各成分的摩尔比例和化学反应的程度。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有一定的规范,一般来说,它包括两部分:反应物和产物。
反应物通常写在左边,而产物则写在右边。
方程式中以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箭头左侧表示反应物,箭头右侧表示产物。
然而,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写出来,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以下是一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子。
例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H2 + O2 → H2O其中,H2和O2是反应物,H2O是产物。
根据方程式,可知一摩尔的H2和O2可以反应生成一摩尔的H2O。
问题: 20克的H2和20克的O2,可以反应生成多少克的H2O?解答:首先将质量转化为摩尔数。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出一摩尔的H2的质量为2g,一摩尔的O2的质量为32g。
因此,20克的H2相当于10摩尔,20克的O2相当于0.625摩尔。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摩尔的H2可以生成一摩尔的H2O,因此10摩尔的H2可以生成10摩尔的H2O。
而一摩尔的O2可以生成一摩尔的H2O,因此0.625摩尔的O2可以生成0.625摩尔的H2O。
因此,总共可以生成10.625摩尔的H2O,相当于10.625 × (2+16) = 202.5克的H2O。
总结: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将质量转化为摩尔数,根据方程式中摩尔比例的关系,计算出反应物可以生成的产物的摩尔数,最后将摩尔数转化为质量即可。
例2:燃烧20克甲烷(CH4)需要多少克氧气(O2)才能完全燃烧?解答:首先可以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 + 2O2 → CO2 + 2H2O其中,CH4是反应物,O2是反应物,CO2和H2O是产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一摩尔CH4需要两摩尔O2才能完全燃烧。
因此,20克的CH4相当于0.5摩尔。
(完整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测试题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23∶9 B.16∶9 C.32∶9 D.46∶9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3.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4.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 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5.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
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6.在2A+B====2C的反应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式量是32,则C的式量为___________。
7.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8.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
(填写元素名称)9.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10.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2CaCO3(粉末) + 2SO2+ O2====2CaSO4+ 2CO2。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选习题15道(含答案解析)

1.化学反应在防治环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某工厂废气中的 SO2,可用以下方式处理:方式一:2SO2 +O2+2CaO=2CaSO4方式二:2SO2 +O2 +4NaOH= aNa 2SO4 +bH2O回答下列问题:(1) CaSO4中有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呈整数倍关系,这两种元素是硫元素和_______ (填元素符号)。
(2) 若用方式二处理 9.6tSO2 ,理论上可生成 Na2SO4的质量是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t)2.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1) 氯酸钾中钾、氯、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
(2)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3) 求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若有 9.8g 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化学方程式:Zn+H2 SO4=ZnSO4+H2个)4.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具有放热量高、无污染的优点。
计算: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 10kg 氢气完全燃烧可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2) 消耗氧气的质量至少是多少?5.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 10g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_。
6.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0g,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40.4g。
请计算:(1)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7.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时,反应时间和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例1:(南通市中考)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O.4反应前质量/g 31.6 19.7 8.7
3.6 0反应后质量/g 17.4待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
解读由题中所给的数据可知:C反应后质量没有了,说明是反应物,而B、D反应后质量都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C反应掉 31.6g,B、D共生成的质量只有11.9g,说明A也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9.7g,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A、B、D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然后由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比求化学计量数比。
答案:AD
例2:(北京市中考)甲醇(CH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甲醇在3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OH + nOmCO+ 2CO + 16HO。
若反应生成2232
水,请计算:3.6g m值是(1)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2()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化学计量数。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解读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然后根据化学方程2+2+16 ,n=11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等,8=m+2 m=6 8+2n=6 3.6g式,由生成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1(答案:)61 / 6
(2)8+2n=6×2+2+16 n=11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6CO+ 2CO + 16H8CHOH + 11OO
2322
11×32 16×18
x 3.6g
11?32x?16?183.6g x=4.4g
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江西省中考)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 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
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读5.8g铁样品,55.6g稀硫酸均为混合物,其质量匀不能直接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由铁样品和稀硫酸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少可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铁的的质量及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1)依题意知生成氢气的质量:50g+5.8g-55.6g=0.2g
(2)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SOFeSO+H↑244256 2
x 0.2g
2 / 6
答:(1)生成氢气0.2g (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6.6%。
例4:(浙江衢州市中考)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某市的拳头产品,该市某厂生产的单晶硅曾用于制造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生。
在硅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含有HCl。
该厂化验员对本厂排放的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将20mL废水(假定其密3)样品置于锥形瓶中,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共用去氢氧度为1g/cm化钠溶液8g(假设废水中不含其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
(1)计算该废水中含HCl的质量分数。
(2)该厂每天产生废水100t,若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现准备用氢氧化钙粉末或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你将选择(写化学式)来中和废水中的HCl,请说明理由。
解读该试卷可运用性价比(即:用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钙粉末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除以市场参考价)进行对比,比值越大经济上越合理。
答案:解:(1)设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HCl的质量分数为x
NaOH + HCl = NaCl + HO 240 36.5
3×x
×1g/cm1% 20ml 8g×3×1g/cmx 1% ∶20ml×36.5= 8g40∶×X=0.365% (2)Ca(OH) ,根据计算分别中和100吨废水,消耗氢氧化钙粉末0.37吨需要资金74元,2消耗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4吨需要资金400元,从生产成本考虑选氢氧化钙粉末。
3 / 6
答:该废水中含HCl的质量分数0.365%,从生产成本考虑选氢氧化钙粉末。
例5:(镇江市中考)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20 10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5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50 80
0.2
0.2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1) 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合金锌的质量。
(2) 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比为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所用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读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Zn+HSO=ZnSO+H↑进行计算,而准确分析题意,找准2244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数据是本题计算的关键。
题目中三次实验制得的氢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三者实际消耗的硫酸和锌的质量相等,分析数据可知,第二次硫酸过量,第三次合金过量,故第一次所取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第一次实验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其所取用的稀硫酸与合金样品的质量,可求出合金中锌的质量以及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1)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
↑H+HSOZnSO Zn+224465 161
2
x y 0.2g
x:65=0.2g:2 x=6.5g
5
)1 :2 (16.1g =∶(3)y∶161=0.2g2 y16.1g 100%=28.6%的质量分数:ZnSO 所得溶液中4 6.5g+50g-0.2g答:该铜锌合金中合金锌的质量为6.5g,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比为1∶5 时,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4 / 6
的变质程度(南通市中考)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6例:),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NaCO>先称取13.3g 的NaOH样品(杂质为<研究方案32的质量。
从而进一步NaCO
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的质量测定322的变质程度。
确定样品中NaOH CO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2填写下表:(计算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
m(CO)/g 2位)2.2
g 的质量/NaCO321.0
/g 的质量变质NaOH
NaOH的变质程度25
75
50
)/g
(盐酸m(用质量分数表示)
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
><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 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根据“与NaOH><发现问题该试卷过程复杂,综合度高,难度大,首先要能正确分析出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表解读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
示的量以及“三点一趋势”。
其次,通过计算还要能发现NaOH气体等思维空间很大,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大胆提出质疑,打破思CO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2维定势发现和探究出新的问题。
这类试卷思维空间大,开放程度高,探究性强。
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规律,并
进行评价。
化学计算中的评价是近年中考题的一个亮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的质量/
CONa325.3 > 解决问题<答案:g
的质NaOH变质8g (NaOH)m==5.3g13.3g-><深入探究4.0
/g
量O NaOHH+=+HClNaCl240 36.5
(HCl)
m8g
536.m(HCl)=8g×7.3g =40g37.50.0g
100]=[m HCl(aq)×%=%.1465 / 6
<发现问题>NaOH被中和后,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气体2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