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操作-重结晶及萃取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

有机化学实验重结晶及过滤实验目的:1.掌握有机物重结晶和过滤的方法。

2.学会使用振荡器进行过滤。

3.熟练掌握洗涤、干燥、测定结晶物的重量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有机物重结晶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制备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从溶液中将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同时去除杂质。

该方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控制溶液中的物质,使其晶体形成并纯化。

在实验室中,有机物重结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将溶质加入溶剂中,使其充分溶解。

2.过滤溶液,去除其中的杂质。

3.将溶液加热,使其浓缩,同时溶质逐渐结晶。

4.将结晶沉淀过滤,并用冷溶剂洗涤干燥。

实验步骤:1.称取0.15克左右的邻氨基苯甲酸(R-ANPA)约0.5克的水溶于500毫升三角瓶中,振荡搅拌至充分溶解。

4.使用振荡器对结晶物进行过滤,使用冷水冲洗结晶物,并用洗涤器除去过剩的水。

5.将结晶物转移至烘箱中干燥,并测量其重量。

实验结果:1.溶剂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溶剂要尽可能的挥发快,且结晶温度低,不应该和待操作物相同,还应尽可能减小管道的污染。

2.溶液浓缩时,应该适当调整热源的大小和温度,以控制结晶的速度和质量。

3.在振动滤液时,滤纸和过滤瓶都应该足够干燥,以减少误差。

4.进行结晶物的测量时,应将称量器置于恒温室中,以消除温度对重量的影响。

5.在实验中要慎防邻氨基苯甲酸扬尘,将使用过的滤纸及容器内残留物全部焚烧。

有机物重结晶及过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有机化学分离技术。

该技术通过溶解、过滤、浓缩、结晶和干燥等一系列步骤,能够高效地将目标物质纯化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剂的选择、结晶温度和质量的控制、振动过滤的干燥,测量结晶物的重量等一系列要点。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有机化学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

有机化学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

实验三重结晶提纯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抽滤、热滤操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重结晶法是提纯固体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把待提纯的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由于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除去溶解度小的杂质。

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抽滤。

让溶解度大的杂质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三、实验流程及装置图(c)为抽滤装置四、实验用品实验仪器:烧杯、三角烧瓶、滤纸、三角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棒、量筒、水循环真空泵、铁架台、恒温磁力搅拌加热器。

实验药品:乙酰苯胺、活性碳五、实验步骤:1.洗涤、预热:将布氏漏斗、两个烧杯、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洗净,将洗净的布氏漏斗放入电热水浴锅中水浴加热。

2.称量: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称称取5克乙酰苯胺;3.溶解:将乙酰苯胺放于洗净的250ml三角烧瓶中(三角烧瓶因瓶口小,溶剂不易挥发,便于震荡,促进固体的溶解。

当溶剂为水时,可用烧杯),加入90ml蒸馏水,在恒温磁力搅拌加热器上加热、搅拌至沸腾,若不溶解,可加10ml热水使其溶解。

再多加20%∽30%的水。

(这样可避免热过滤时,晶体在漏斗上或漏斗颈中析出造成损失。

切不可再多加溶剂,否则冷后析不出晶体。

)4.除杂质:稍冷后,加入0.05~0.25克(粗产物的1%~5%,本实验用勺尖量即可)活性炭,煮沸5~10分钟。

5.抽滤:将布氏漏斗取出,装好抽滤装置,放上略小于底部的滤纸,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或玻璃棒蘸取蒸馏水使之润湿,开泵、关安全瓶活塞,使滤纸紧贴漏斗,开活塞。

将三角烧瓶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倒入布氏漏斗中,趁热迅速将母液转移至另一烧杯中,用烧杯上层的水洗抽滤瓶中的晶体,一并转移到烧杯中,用冰水冷却(为使过滤更完全)、结晶。

洗布氏漏斗、换滤纸后,再抽滤,用玻璃钉挤压晶体,尽量除去母液,当布氏漏斗下端不再有溶剂滴出时,开安全瓶活塞。

重结晶及萃取

重结晶及萃取

重结晶的操作步骤
冷却
将溶液冷却至一定温度,使目 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 而析出。
洗涤
用少量溶剂洗涤晶体表面,以 去除吸附在晶体表面的杂质和 溶剂。
溶解
将待纯化的固体物质溶解于适 当的溶剂中。
过滤
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出来,收集 滤液。
干燥
将洗涤后的晶体干燥,得到纯 化的目标物质。
重结晶的优缺点
优点
选择重结晶或萃取的考虑因素
适用范围
重结晶适用于分离具有较大溶解度差异的物质,而萃取适 用于分离具有较小溶解度差异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分离效果
重结晶通常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但有时需要多次操 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萃取分离效果一般,但操作 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操作条件
重结晶需要在恒温下进行,对温度要求较高;萃取需要在 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对温度要求较低。
03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
萃取的原理
01
02
03
相似相溶原理
物质根据其极性或溶解度 等性质,在两种不混溶液 体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平 衡状态。
溶解度差异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溶剂 中的溶解度差异,使目标 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 一种溶剂中。
化学反应萃取
通过化学反应使目标物质 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再利 用其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 度差异进行分离。
溶剂选择
重结晶通常选择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而萃取可以选择 混合溶剂或单一溶剂。
05
重结晶及萃取的实际应用案例
重结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2
分离提纯
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通过溶解度 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提高纯度。
结构研究
重结晶过程中,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可以推 断出分子的结构特征,为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萃取和重结晶

萃取和重结晶

检漏 将被萃取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少量萃取剂。塞紧顶塞, 先用右手食指末节将漏斗上端玻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 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然后将漏斗平放,前后 摇动或作圆周运动,使液体振动起来,两相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效率
手握分液漏斗的姿势
2、每振摇几次后,就要将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打开活塞 放气,以解除漏斗中的压力。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 振摇2~3min,静臵,待两相完全分开后。 3、打开上面的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下口放出,有 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同时放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 的上口倒出。
②2滴浓缩液+1滴浓盐酸+少许镁粉,观察现象。
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作为高血压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芦丁存在于槐花米和荞麦叶中,槐花米是槐系豆科槐属植物的花蕾,含 芦丁量高达12%~16%,荞麦叶中含8%,芦丁是黄酮类植物的一种成分,黄 酮类植物成分是存在于植物界并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就黄色色 素而言,它们的分子中都有一个酮羰基,且显黄色,所以称为黄酮。 黄酮的中草药成分几乎都带有一个以上羟基,还可能有甲氧基、烃基、 烃氧基等其它取代基,3、5、7、3、4、几个位臵上有羟基或甲氧基的机 会最多,6、8、1、2、等位臵上有取代基的成分比较少见。由于黄酮类 化合物结构中的羟基较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元苷,也有二元苷。芦丁是 黄酮苷,其结构如下:
(1)
(2)
(3)
在锥形瓶中结晶,若热过滤时没有结晶析出,可放臵,令结晶自然 析出。若经长时间放臵仍没有结晶析出,可用玻璃棒上下摩擦瓶内壁或加 入晶种,诱发结晶。 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尽量把母液抽干。用冷溶剂洗涤晶体二次。 洗时,应停止抽气,用玻棒轻轻把晶体翻松,滴上冷溶剂把晶体湿润,抽 干。再重复一次,把晶体压紧,抽到无液滴为止,把晶体放在培养皿或表 面皿中。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重结晶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重结晶

结晶的获得和重结晶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有机实验课程中的相关实例,对结晶的获得和重结晶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做了较为细致的阐述与讨论。

1 引言有机合成中,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粗产物往往含有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及杂质。

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以便进行检测分析或是用于之后的反应,有机合成中的粗产品一般需要加以分离纯化。

重结晶是分离提纯固体化合物的一种重要且常用的分离方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不同组分分离开来。

在基础有机实验中,制备固体产物最常用的提纯方法就是重结晶,因而对重结晶操作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品的产率和纯度,是该次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

2 基本原理重结晶操作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变化,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实际操作中,先加热回流使溶质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可视情况加入活性炭脱色,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冷却。

当温度降低,样品的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饱和,从而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物。

而剩下的可溶性杂质留在母液中,达到分离纯化目的。

从以上原理中可以看出,要想获得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一般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有较明显变化,一般需要高温较易溶,低温较难溶;2)杂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较小或较大,以便过滤除去或留在母液中;3)重结晶过程中样品化学性质保持稳定;4)重结晶所用溶剂的量要适中,过少容易造成热过滤时的析出损失,而过多会导致样品在母液中的溶解损失;5)粗品中杂质含量不可过高,一般小于5%时纯化效果较好。

在对安息香和二苯乙二酮混合物的重结晶实验中,每个实验室的同学共同探究了杂质含量以及溶剂用量对重结晶回收率和提纯效果的影响。

实验中利用薄层色谱来检验重结晶所得产品的纯度。

从该次实验结果中发现,不考虑实际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一般情况下,溶剂量过多时,溶解在母液中的样品过多,导致回收率较低;而溶剂过少会使溶质很容易在漏斗中析出,造成大量损失,两者都不利于提高重结晶的回收率。

重结晶分离实验报告

重结晶分离实验报告

重结晶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重结晶分离的基本操作步骤。

2. 了解重结晶分离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3. 提高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重结晶分离是一种通过将溶解在溶剂中的有机物在加热浓缩后再冷却结晶的方法,将固体产物与溶液中的杂质分离的技术。

该实验基于溶解度的原理,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不同,将杂质留在溶液中,使有机物成纯结晶出来。

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称取待分离物质10g。

2. 溶解:将待分离物质加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3. 过滤:将溶解液用漏斗和过滤纸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4. 结晶:将过滤得到的溶液倒入结晶皿中,再加入适量的溶剂,慢慢冷却结晶。

5. 过滤和洗涤:用不溶于溶剂的冷溶液洗涤结晶产物,再用毛细玻璃漏斗和纸过滤。

6. 静置:将过滤得到的结晶产物放置一段时间,使其完全干燥。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完成实验后得到了结晶产物。

经过取样重量称量和熔点测定,得到如下结果:- 初始试样重量:10g- 结晶产物重量:7g- 结晶产物熔点:132C实验讨论通过重结晶分离实验,成功地将待分离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得到了较纯的结晶产物。

从结晶产物的重量和熔点可以推断,分离效果较好。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结晶过程中,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溶剂的用量,以避免溶剂过量导致产物溶解,或者冷却过快导致结晶不完全。

其次,过滤得到的结晶产物可能还含有一定的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洗涤次数和洗涤液的用量来提高洗涤效果。

此外,结晶过程中的温度和熔点的准确测定也需要注意,可以借助实验仪器来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重结晶分离实验,我学到了重结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溶解、过滤、结晶、洗涤等基本操作技巧,并且通过实验成功地分离出较纯的结晶产物。

尽管实验结果相对较好,但仍有一些步骤可以改进。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注意溶剂的用量和冷却速度的控制,以及更加准确地测量结晶产物的熔点,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分离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报告-重结晶 .doc

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报告-重结晶 .doc

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报告-重结晶 .doc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重结晶精炼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通过实验熟悉操作,增强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理解;
二、实验步骤
1. 用水吹操作室内温度在实验要求下,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及试剂;
2. 打碎有机物为颗粒状物质,加入甲醇中溶解;
3. 加热至沸腾,减少挥发物,继续加热至固体对混悬液中沉淀完全;
4. 冷却加热后的混悬液,离心,取出沉淀,再次用甲醇溶解;
5. 上温滤,取出滤液,用冷却水将温度控制在实验要求下,中速离心;
6. 取出沉淀,滤盘内的沉淀物用水洗涤,将其迁移到干燥杯中;
7. 干燥,焙烘重结晶物,测量干物质重量;
三、实验结果
有机物重结晶后,用碘检测,得到颜色稳定。

试剂配置合格,有机物重结晶精炼后,得到纯白色固体。

四、实验总结
重结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将有机物从杂质中提纯出来,又保持其原有的结构特性,从而将一般风格悬浮液聚合以得到要求纯度和物体特征的有机物的过程,它的主要过程有甲醇溶解、热混悬液并离心、上温滤及重结晶精炼。

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重结晶精炼技术的熟悉度和实操,熟悉重结晶原理及操作过程,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知识积累。

重结晶提纯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重结晶提纯法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热溶解
2)可以在溶剂沸点温度时溶解固体,但必须注意实际操作 温度是多少,否则会因实际操作时,被提纯物晶体大量析 出。但对某些晶体析出不敏感的被提纯物,可考虑在溶剂 沸点时溶解成饱和溶液,故因具体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 论。例如,本次实验在100℃时配成饱和溶液,而热过滤 操作温度不可能是100℃,可能是 80℃?也可能是90℃? 那么在考虑加多少溶剂时,应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 温度。 3)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着火或有毒溶剂中毒, 应在单口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冷凝管的上 端加入。 4)若溶液中含有色杂质,则应加活性炭脱色,应特别注意 活性炭的使用。降温后加入活性炭,再次升温回流。
三、热溶解
操作:通过试验结果或查阅溶解度数据计算被提取物所需溶 剂的量,在将被提取物晶体置于单口瓶中,加入较需要量 稍少的适宜溶剂,加热到微微沸腾一段时间后,若未完全 溶解,可再添加溶剂,每次加溶剂后需再加热使溶液沸腾, 直至被提取物晶体完全溶解(但应注意,在补加溶剂后, 发现未溶解固体不减少,应考虑是不溶性杂质,此时就不 要再补加溶剂,以免溶剂过量)。 注意事项: 1)溶剂量的多少,因同时考虑两个因素。溶剂少则收率高, 但可能给热过滤带来麻烦,并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溶剂 多,显然会影响收率。故两者应综合考虑。一般可比需要 量多加20%左右的溶剂
五、结晶
(3)有时被提纯化合物呈油状析出,虽然该油状物经长时 间静置或足够冷却后也可固化,但这样的固体往往含有较 多的杂质(杂质在油状物中常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其 次,析出的固体中还包含一部分母液),纯度不高。 这时可将析出油状物的溶液重新加热溶解,然后慢慢冷却。 当油状物析出时便剧烈搅拌混合物,使油状物在均匀分散 的状况下固化,但最好是重新选择溶剂,使其得到晶形产 物。 出现油状物和乳化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A 在蒸发溶剂时蒸发的太多,出现油状。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再加一些溶剂的溶剂让其全部溶解, 进行结晶让其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配比:K=CA/CB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 度,因此可以用有机溶剂将有机化合物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 来。
萃取一般采用“少量多次”原则。
分液漏斗振摇手法
分液漏斗使用注意事项
➢振摇前应密闭上下磨口塞,特别是上口处磨口上的“孔”和 “槽”要错开,以免振摇时液体漏出。 ➢为避免振摇时液体漏出,加入液体前可在活塞处涂抹真空脂。 ➢振摇完毕应把分液漏斗竖直架在铁圈上,静置分层。 ➢将下层液体放出时要使上端通大气,需将上口处磨口上的“孔” 和“槽”对齐。 ➢上层液体需从上口倒出。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重结晶及萃取
目的和要求
➢了解重结晶的原理,及用重结晶法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 ➢掌握回流装置、热过滤和减压抽滤的装置安装及其要求。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的不同,利用萃取的方法可将 各组分逐一分离。 ➢正确掌握液-液萃取及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掌握蒸馏乙醚装置的安装及其操作。 ➢学会干燥剂的使用原理及方法。
关于咖啡因
咖啡因:
O
H3C N3 4 5
2
6
1
O
N
CH 3
CH 3
N
7 8
9
N
1, 3, 7-三甲基-2, 6-二氧嘌呤
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氯仿(12.5%),水(2%)及乙醇 ( 2% ) 等 。 在 100℃ 时 即 失 去 结 晶 水 , 并 开 始 升 华 , 在 120℃升华显著,178℃升华很快。
➢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用作 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组分之一。
➢具成瘾性,长期大剂量摄入会损害肝、肾、胃等内脏器官。
咖啡因的提取原理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约占1~5%,另外还含有11~12%的 丹宁酸(鞣酸),0.6%的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为了提取 茶叶中的咖啡因,可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等)在脂肪提取器 中连续萃取,然后蒸去溶剂,即得粗咖啡因。粗咖啡因中还含 有其它一些生物碱和杂质(如单宁酸)等,可利用升华法进一 步提纯。
萃取具体操作
哪一层?
萘&β-萘酚,共2g
20 mL乙醚
样品溶解 3×10 mL 10% NaOH水溶液萃取
10 mL水萃取
水层 浓HCl中和至酸性
冷水浴冷却,固体析出
有机层 无水氯化钙干燥
抽滤、干燥、称重 过滤,蒸馏除去大部分溶剂乙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醚 蒸馏
需水 浴加
热, 绝不
可蒸 干!
计算产率
残余液倒入表皿,乙醚挥发得产品
关于咖啡因
➢【历史】1820 年由林格( Runge )最初从咖啡豆中提取得到, 其后在茶叶,冬青茶中亦有发现; 1895 ~ 1899 年由易 ·费斯歇 ( E.Fischer )及其学生首先完成合成过程。我国于 1950 年从茶 叶中提得, 1958 年采用合成法生产。
➢【其他名称】咖啡碱;茶素; Chffeine , Thein ; Guaranina , Methyl ; Thtobromine 。
➢冷却后,擦去沾在边上的粉末,以免在升华时 污染产物。 将口径合适的玻璃漏斗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滤纸的蒸发皿 上,用砂浴小心加热升华。
实验步骤
➢控制砂浴温度在220℃左右(此时纸微黄)。 当滤纸上出现许多白色毛状结晶时,停止加 热,让其自然冷却至100℃左右。
➢小心取下漏斗,揭开滤纸,用刮刀将纸上 和器皿周围的咖啡因刮下。残渣经拌和后用 较大的火再加热片刻,使升华完全。合并两 次收集的咖啡因,称重并测定熔点。纯粹咖 啡因的熔点为234.5℃。
重结晶具体操作
4. 重结晶:热过滤完毕后,将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之后 可用冷水浴进一步冷却,使晶体充分析出。
5. 抽滤收集产品:用布氏漏斗及抽滤瓶抽滤收集产品,抽 滤完毕注意先拔掉抽滤管再管水泵。收集好的产品放置于 表面皿上使其自然干燥。干燥后的产品称重、计算产率。
基本原理——萃取
定义: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具有固定的分配比的 特征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的基本操作。
热过滤滤纸的折叠方法
重结晶具体操作
样品:粗品萘,2 g。 溶剂:95%乙醇。
1. 样品的溶解:在 100 mL锥形瓶中放置 2 g 粗萘,加入 15 mL 95%乙醇,投入一、两粒沸石,装上球形冷凝管,开启冷 凝水,用水浴加热回流,观察溶解情况。如不能全溶,移开 火源,用滴管自冷凝管口加入95% 乙醇直至恰能完全溶解, 再补加 少量溶剂。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 ➢对被提纯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 ➢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非常小。 ➢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能得到较好的结晶。
混合溶剂
重结晶的基本步骤
➢将被纯化的化合物,在已选好的溶剂中配制成沸腾或接 近沸腾的饱和溶液; ➢如溶液含有有色杂质,可加活性炭煮沸脱色,将此饱和 溶液趁热过滤,以除去有色杂质及活性炭; ➢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 ➢将结晶从母液中过滤分离出来; ➢洗涤,干燥; ➢测定熔点。
➢待漏斗中液体积聚一定量之后,打开漏斗活塞,使提取液回流 入圆底烧瓶内。
➢关闭漏斗活塞,使回流液再进入滴液漏斗浸泡茶叶,积累一定 量后再放入圆底烧瓶。如此反复数次直至浸泡液颜色变得较浅。
实验步骤
➢最后一次将烧瓶内的乙醇蒸入滴液漏斗后,回收蒸出的乙 醇,烧瓶内剩余~10 mL液体。
➢将残液倒入盛有4 g氧化钙的蒸发皿中,将蒸发皿置蒸汽浴 上用玻棒翻炒至干。然后再用石棉网隔酒精灯焙炒片刻以除 去全部水分。
思考题
➢ 提取咖啡因时,方法中用到生石灰,起什么作用? ➢ 为什么采用升华可以得到较纯的咖啡因? ➢ 索氏提取器的萃取原理是什么?它和一般的浸泡萃取
比较,有什么优点?
思考题
1. 重结晶时活性炭为什么要在固体物质全溶后加入?又 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2. 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物时,有哪些步骤?简单说明每 一步的目的?
3. 萃取时两组分的分离利用了什么性质?在萃取过程中 各组分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写出分离提纯流程图。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升华方法纯化固体产物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从天然产物 中分离纯化有用成分的方法。 ➢掌握用恒压滴液漏斗或索氏提取器液-固萃取装置的安装及 其操作
重结晶具体操作
2. 脱色:移开火源,稍冷后拆下冷凝管,加入少量活性碳, 装上冷凝管,重新加热回流 3-5min 。 3. 热过滤:在保温漏斗中加满水,然后倒出少许,将漏斗 安置在铁圈上。在保温漏斗内放置短颈的玻璃三角漏斗和 折叠滤纸。加热至水沸腾。熄灭灯焰,立即用少量热的 95% 乙醇润湿滤纸,趁热将前步制得的沸腾的粗萘溶液注 入滤纸内,用锥形瓶接收滤出液。
注意事项
➢若有玻璃仪器置烘箱烘干,必须注意磨口(活)塞不可塞 上后放进烘箱,如滴液漏斗的活塞必须拔出后放入烘箱。否 则经过温度变化易造成开裂或冷却之后无法打开。 ➢回流萃取过程中滴液漏斗可能会出现无法旋转的状况,可 用木塞轻敲即可。 ➢翻炒时应尽量炒干,否则升华时会有烟雾,造成污染。 ➢注意控制升华温度,不可太高。
基本原理——重结晶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 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 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让杂质全部 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一般的重结晶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5%的固体有机化合 物,将反应粗产物直接进行重结晶是不适宜的。
粗提取液 炒干
咖啡因
升华收集 粗提取物
实验步骤
➢如 图 安 装 好 连 续 提 取 装 置 。 恒 压 滴 液 漏 斗 下 端 塞 少 许 脱 脂 棉 (勿塞太多太紧,否则液体流速慢),称取10 g茶叶,研细后, 放入恒压滴液漏斗中。
➢关闭恒压滴液漏斗的活塞,在圆底烧瓶中加入60 mL 95%乙醇 和1粒沸石,用水浴加热回流,回流液进入恒压滴液漏斗中,浸泡 茶叶。
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100 mL圆底烧瓶,水浴锅,直形冷凝管,蒸发皿,表面 皿,玻璃漏斗,锥形瓶,温度计,烧杯,简易连续提取器等。 试剂:茶叶(10 g),95%乙醇(60 mL),氧化钙(4 g)
提取装置
索氏提取器
恒压滴液漏 斗代替索氏
提取器
实验步骤
流程图:
回流提取 茶叶末 95%乙醇
提取液 蒸馏回收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